微观权力下的平庸之恶

2021-06-10 19:26饶翔
北京文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李明暴力蝴蝶

饶翔

杨沁的《水中蝴蝶》作为新人新作,出手不凡。言其不凡者,是其在万余字的篇幅中,将一段关于校园“暴力”的记忆揭示得深入而有层次,且叙事从容,感觉微妙。近年来,校园暴力题材屡见不鲜,因其所关联的未成年人成长安全问题而广受关注。珠玉在前,《水中蝴蝶》以其细致幽微别具一格。

在小说中,校园暴力是如何发生的?为何没有被制止?我们先得从校园内部的权力结构讲起。在班级内,班主任郭老师相对于这班初中的孩子,是权力拥有者,她除了直接“统治”,还通过仿照社会权力实施的基本模式管理“统治”班级。如她从她所喜欢的、成绩好的孩子中挑选出7个孩子,分配给他们一定的权力——他们享有去老师家吃饭的特权(看起来温情脉脉),帮老师批改试卷及作为老师的眼线监视同学行为等二级权力。然而,从学校层面,郭老师又是被管理者,比如班级里不良少年李明的父亲作为教育局的,就是郭老师的上级,因此,郭老师与李明之间就形成了一种权力的张力。而“我”作为学习委员,因一度失宠被郭老师剥夺了权力,也使不良少年李明在班级内对同桌女孩陈燕春肆无忌惮地大打出手、变着花样地欺凌。这是故事的第一个层面,因微观权力而导致的暴力。

郭老师起初很温和,是位好老师,然而,在“我”眼中她显然不配称之为好老师的原因,是因为她不公平,陈春燕作为出生菜农家庭的留守儿童,作为成绩不好、其貌不扬、默不作声的弱小者,被她公然歧视。为了追求班级成绩和升学率,郭老师几次三番地劝陈春燕退学去南方打工,她登门家访,甚至在班级内展开签名劝退活动,操纵民意。而她对李明霸凌陈春燕的行为的默许,不仅纵容了班级内的公然暴力行为,而且,私心里是否也是想借李明之手驱赶陈春燕呢?真是“细思极恐”啊!郭老师的行为应被视作精神上的“冷暴力”“软暴力”,这才是这篇小说要揭示的重点。而作者还在叙事中加入了女性视角。李明对陈春燕的霸凌,仿佛是近来屡上热搜的家暴行为的“预演”,而丈夫出轨的郭老师,对几个女生的态度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微妙:成绩不好但长相妩媚、有异性缘的周铭月,“郭老师打量她的目光里满是轻蔑,但无端又有一种欲盖弥彰的忌惮”,她骂成熟妩媚的汪静:“你长大后就是个妓女”。而当陈春燕真的办理退学后来跟郭老师道别,郭老师不仅拒绝了她的小礼物,而且还转身挖苦道:“说什么去广东打工,一个初中都读不完的人,能做什么呢?其实就是去卖肉吧。”这充满恶意的、带有性别歧视意味的话语,才构成了作为女性叙事者的“我”最刻骨铭心的耻感记忆吧。

故事的第三个层面是关于记忆与遗忘。初中同学群里大家欢声笑语,温馨地回忆从前。然而,曾经的暴力、曾经的伤害真的都被遗忘了吗?甚至连受害者陈春燕本人,也修改了记忆:“记得那时候郭老师还天天让汪静到我家里来,让我回去读书。”难道是因为她后来经历过更残酷的事,“以至于人生最初的痛楚变成了玫瑰色的回忆”?经过岁月的冲刷,一切都会过去,所以大家都可以轻松地宽宥当年处于更年期的郭老师。然而,遗忘罪恶本身是否也构成一种罪恶?一如当年一群未成年人是如何在老师的唆使下,共犯下“平庸之恶”。这便构成了“我”书写的动力——以书写抵抗遗忘,使恶从记忆中浮出来,把那只折翼的蝴蝶从水中打捞起来。而小说对于微观权力运行的觀察,对公平与歧视等人性命题的思考,也使小说的内涵溢出了校园的范围,延展到更大的社会空间。

责任编辑 师力斌

猜你喜欢
李明暴力蝴蝶
反性别暴力
AnAnalysisofCohesiveDevicesinARoseforMissCaroline
为了蝴蝶
暴力的班长
捉蝴蝶
捉蝴蝶
找找看
暴力和痛苦
“疆独”暴力袭击我驻外使领馆
看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