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以“三导制”成长共同体实现“三全育人”

2021-06-15 18:58汪拥军罗荣牛锋李喻寰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21年6期
关键词:共同体育人评价

汪拥军 罗荣 牛锋 李喻寰

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是一所有着百年历史的省级示范高中。1920年,学校诞生于武昌古城、明清贡院旧址之上。校内立有“惟楚有材”牌坊,语出《左传》,为曾国藩题写;牌坊背面镌有“辟门吁俊”,寓意“得天下英才而教之”。

一百年的风雨兼程,实验中学筚路蓝缕,克难奋进。迎着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潮头,实验中学开始了“三导制”的探索,真正实现了“让优秀成为习惯,从母校带走一生的财富”的育人目标。

当前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面临的困境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普通高中在把新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的新精神、新要求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等方面还面临着系列挑战。

在谁来培养人的问题上,目前存在教育者主体单一,德育与教学“两张皮”,学校、家庭及社会互动少,育分重于育人等问题,而人的成长是家庭、学校、社会等多种教育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当前高中教育急需健全教育资源开发配置体系,丰富教育者的构成要素,构建教育者共同体,因地制宜打造“学生成长的导师团队”。

在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上,目前存在片面重视应试教育,忽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等问题,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探究意识淡薄,人文精神缺失,抗挫折能力差,擅长解答学科试题,却难以解开人生课题。因此,当前高中教育急需转变教育观念,变革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积极探索基于目标、问题、任务导向的导学型课堂,发挥导师组、导生组、导学组的作用,强化全员育人观,打造绿色教育。

目前还存在重国家课程实施轻校本课程开发、重学科知识课程轻实践活动课程等问题,导致学生个性发展、创新发展缺乏强有力的课程支持,课程监管和课程评价的主体责任意识不清晰,课程实施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因此,当前高中教育急需转变课程观,提升课程实施能力,开发对学生特长发展、生涯指导、学业引导、心理辅导的校本课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培养得怎么样的问题上,目前还存在着重结果评价轻过程评价,重分数评价轻能力评价的弊端,评价多以教师的经验判断和通过测验核算出的分数为主,未能运用大数据进行精准评价,未能发挥评价对教育教学的促进作用。因此,当前高中教育急需优化评价手段,建立多维评价体系,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评价深度融合,提升评价的科学性与实效性,以评价激发教育的内在活力。

探索“三导制”引领师生健康成长

学校从2003年开始探索“三导制”引领师生健康成长的实践模式,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三导制”成长共同体与“三全育人”体制机制。

转变观念,树立教育新理念。学校通过学习培训转变教师观念,聚焦学校育人面临的重要问题,开展理论和行动研究。在典型示范、同伴引领下,广大教师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发生重大转变,坚持以生为本,开始向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学习过程的引导者、课程的开发者、教育的研究者、终身的学习者转型,为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奠定基础。

在长期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学校传承“守正创新,自强不息”的实验精神,不断反思育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通过问题驱动、课题带动,使研究与行动相结合,依托本校干部教师队伍,在专家的指导下,以3年为一个周期,及时向省区市申报课题群,点面结合,边研究、边实验、边总结、边改进,立足校情凝练出“四以”(以生为本、以师为贵、以德为先、以文化人)治校理念,逐步树立教育、教学、管理新理念。

建立机制,开展“三导制”实践。机制是共同体得以良好运行、持续发展的保障。学校建立了教育“三导制”(导师制、导生制、导学制)和教学“三导制”(导教、导学、导评,即教、学、评一体化),推进育人方式变革。

教育“三導制”(导师制、导生制、导学制)促进了教师、家长、学生职责的重新定位,促进了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局面的形成。“导师制”要求每一位导师肩负学生生涯指导、学业辅导、心理疏导的职责,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道德水平和认知基础,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导学、导心、导育,和谐了师生关系,提升了教师职业成就感和幸福感。“导生制”搭建了“生教生,兵教兵”互助共进的育人平台,使同伴育人伴随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和谐了生生关系。“导学制”借助导学案设计、问题串设计及使用,依托小组合作学习,让合育文化贯穿学生学习全程,渗透在各科学习之中。“三导制”成长共同体的研究与实施,把家长、社会精英纳入学生成长体系,建立与优化了新型师生、生生、师师、家校关系,促进了教育者主体责任意识的觉醒,形成了协同合力的育人文化。

教学“三导制”(导教、导学、导评,即教、学、评一体化)促进了学生自主教育、师生互助共进成长机制的建立。在深度教学理论指导下,变革教与学方式。通过优化导学案的设计,建立目标导向、任务导向、问题导向的导学型课堂结构,引领学生课前自主预习、课中自主学习、课后自主复习,改变教师“一讲到底”“题海训练”等教学行为。依托学习小组活动,引导学生独立分析、合作探究、互助共进,让学生逐渐形成自主学习意识、民主发展意识。在小组学习、选修课程、社团、校园活动中,引入导生角色,提供自主选择、自主管理、自我教育的平台,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沟通合作、创新思维能力。

“三导制”营造了师生、生生、家校之间的近距离接触、深层次切磋、全方位互动的良好校园氛围,对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三导制”的理论与实践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教师、家长的指导,是为了激发学生的自主发展需要,使之转化为学生的人生规划意识、自主教育能力。这有赖于导师与学生间大量的,个别的,积极有效的互动,以及良好的同伴关系的培植与积极群体氛围的营造。

培育文化,形成成长共同体。学校通过实践学生成长导师制,优化师生关系,结合星级学科组创评、团队捆绑激励活动,增强教师职业成就感,培育合作、分享、共赢文化,引导教职工践行合育文化、干事文化、创新文化。通过校园文化的熏陶,学校教职工达成共识,进一步落实全员全程全方位协同育人要求,在高中教育教学中逐步形成育人“成长共同体”,促进学生的成长,关照、助力教师、家长的成长。FDA15210-2630-4C52-8B53-216786D3AA83

为了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目标,学校逐步整合育人要素,系统设计了四个成长共同体(教育者成长共同体、学习者成长共同体、课程建设共同体、多维评价共同体)平台,通过建立“三导制”(导师制、导生制、导学制)组织管理运行机制,搭建了师师、师生、生生、家校、校社互动育人的“立交桥”,实现协同育人,共创教育新生态。

聚焦课程,推进育人方式改革。课程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思想的重要载体,学校研制了“卓越发展”全课程图谱,建设了“5+4”守正德育活动体系、“一体、两翼、三级、四力、五环”生涯教育体系,开发了一百多门校本课程,形成了生涯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科技创新教育、艺术审美教育等系列课程,助力学生的多元成长、品质发展。

随着我省高中新课程改革向纵深推进,引导学生想发展、能发展、会发展,成为高中学校教育的关键能力目标,人生指导、学业引导、心理疏导成为高中学校教育的常规工作内容。“三导制”成长共同体的实践模式研究由“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向“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转变,学校积极开发生本德育课程体系和卓越课程体系,拓宽课程选择的空间,增加课程选择的机会,重视课程选择的过程,强化学生自主发展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发展的能力,以求最大化地满足学生发展的个性化差异,最终成就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通过聚焦课程改革,学校进一步深化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围绕多元合作的教育者、开放多样的课程、互动探究的课堂、丰富多彩的活动、评价激励的指挥棒等影响师生成长的主要因素,开展“三全育人”体制机制创新研究,形成导学、导心、导育的育人合力。

成效与反思

实现了机制创新,丰富了“三全育人”的实现机制与路径。“三全育人”体制机制创新研究指导下的“三导制”成长共同体以全新思想促进学校发展理念、教师教育理念、学生学习理念的重新定位。“三导制”成长共同体建设,更多地关注师生的精神生活质量与学生个性化学习、综合素养发展需要,并力求体现两大特色:一是从导“学”走向导“育”,教师从学生的“学业导师”真正变为“人生导师”,学校从原有单一班主任制模式的教育教学管理向新型全员育人模式转变,探索新模式下的学生学业、生活、品行、交往的指导方式和策略,解决德育与教学“两张皮”的顽疾,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二是从“导师制”走向“导生制”“导学制”,教师、家长的指导最终是为了激发学生的自主发展需要,转化为学生的人生规划意识、自主教育能力。

培养了时代新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办学追求逐步彰显。“三导制”成长共同体既关注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又注重学生的多元智能开发和个性发展。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学校的高考质量逐年攀升,社会口碑越来越好。近3年,学校高考重点本科升学率、600分上线率稳定保持在全省前三位,重点大学上线率稳定在98%之上。2014年甘草(699分)、2016年欧阳云浩(706分)、2018年刘畅(709分)勇夺湖北省理科榜眼,共同创造了“五年三榜眼”的佳话。国际部学生百分百升入世界排名前100名的大学。在关注全体学生全面而又个性发展的指导下,众筹多方力量,通过门类众多的选修课程、多样化的社团、丰富多彩的活动、生涯教育、“导生制”活动,助力学生的多元智能开发和个性发展,涌现了一大批以考入清华大学的乒乓球特长生周寅婕、美术特长生彭昕玥、考入北京大学的数学奥赛银牌获得者朱文正、国际跳棋亚军泮忆铭为代表的,具有创新潜质、有个性特长、有国际视野的新生代实验学子,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和谐共生。

实现了新愿景,“王者归来”的学校发展目标逐步实现。“三导制”成长共同体的探索与实践带来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高度、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力度。学校教科研的氛围更浓厚,课堂教学研究力度更大,教师成长的效度更显。近5年,耿喜玲、李玉白、许红明、王先东等4人被评为正高级教师,李玉白、许红明、王先东等3人被评为湖北省特级教师;武昌区政府耿喜玲名师工作室、武昌区教育局李继红名师工作室、武汉市许红明功勋班主任工作室、湖北省李玉白名师工作室、武昌区教育局王先东名师工作室先后在学校挂牌;一大批中青年教师被评为市区学科带头人,市区百优、十佳班主任,市区优秀青年教师。“三导制”成长共同体的探索与实践带来了学校发展的新阶段,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卓越成长课程、兴趣选修课程、守正德育课程已形成体系,深度教学课堂、全课程育人体系正在不断成熟,推动了学校内涵发展、品质发展、特色发展,学校先后被评为武汉市领航学校、湖北省数字化校园、武汉市四星级智慧校园。

目前,“导学制”还处于“导学型”课堂探索与建设阶段,教师通过目标导向、问题导向、任务导向,对学生科学指导、正确引导、精心辅导、合理疏导,形成“导学”“导育”的大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还不够深入,如何与深度教学相结合,系统开发“卓越发展”全课程图谱中的预设课程,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标准和课堂评价标准,还需继续研究。

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方案还在研制之中,学生成长档案建设还不完善,目前学校只是做到了引导学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时做过程性记录,未能形成完整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还需要结合校情、学情研制出可行方案。

“三导制”成长共同体建设与“三全育人”体制机制创新研究還要继续进行,相关成果还需要进一步通过实践论证、完善与推广。

责任编辑/曹小飞FDA15210-2630-4C52-8B53-216786D3AA83

猜你喜欢
共同体育人评价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爱的共同体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共同体的战斗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