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生涯规划需求调查研究

2021-06-15 21:33陈敏丽彭静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21年6期
关键词:学生会生涯高中生

陈敏丽 彭静

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推动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随着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新高考背景下多元选择的高考方案使得高中生生涯规划发展面临新挑战,也促使着各方越来越重视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尽管学校做了很多工作,但目前仍存在教育理念落后、教育方法陈旧、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形式重于实质等问题。因此,开展生涯规划教育之前有必要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明确学生的生涯规划需求,根据学生的需求制定更为科学有效的生涯规划教育内容体系和实施方法。

生涯规划需求是个体对自己目前的生涯发展水平与生涯预期之间差距的感受,它会因满足而进一步唤醒个体的生涯规划意识,进而向着更高的生涯发展水平迈进。基于生涯规划发展需求所开展的生涯规划教育,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尽早准备好面对未来可能要面对的问题。为了提高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科学性与实效性,通过自编的“高中生生涯规划需求调查问卷”,我们对武汉市6所高中的514名高一年级学生进行了生涯规划需求状况调查。调查内容主要为:学生生涯规划发展水平(对自我、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了解程度及生涯决策水平)、学生对学校开展生涯规划教育的需求与建议。

调查结果

高中生生涯规划发展水平现状。大部分高中生能够做到一定的自我了解。良好的自我认知是学生生涯规划的起点,调查发现,对于自己的职业兴趣、能力、性格和价值观念,50%的学生非常了解,43%的学生一般了解,7%的学生不了解。

当前高中生对大学专业和未来的行业、职业及其发展趋势不甚了解。对于“职业认知”,只有4%的学生不了解,对于生涯规划,只有8%的学生不了解,说明大部分高中生对新高考和生涯规划有一定的了解;然而对于大学专业,只有23%的学生了解,54%的学生一般了解,23%的学生不了解,对于行业、职业及其发展趋势,只有25%的学生了解,54%的学生一般了解,21%的学生不了解。

高中生对自己的生涯规划缺乏理性思考与设计。在“生涯规划情况”方面,只有32%的学生有清晰且长远的规划,42%的学生有粗略或短期的规划,23%的学生想做规划但不知从何做起,还有3%的学生没有生涯规划。尽管学生对生涯规划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并没有和自己现在的行动结合起来,学生对职业生活充满希望与向往,但是对职业发展了解程度不够。

高中生的自主意识比较强。在进行生涯决策时,排在第一位的是根据个人兴趣来选择,占比27%,25%的学生根据自己对未来的规划选择,24%的学生根据学科的特长进行选择,根据父母和老师的建议进行专业选择的分别占比13%和7%,随机选择的占比4%。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兴趣、规划和特长来选择专业,少数同学在选择专业时会考虑家长和老师的意见。

高中生生涯规划需求状况。高中生对生涯规划教育的需求程度很高。82%的学生认为生涯规划对高考选科、升学有帮助,15%的学生认为不清楚,只有3%的学生认为无帮助;85%的学生认为高中阶段有必要进行生涯规划教育,13%的学生认为不清楚,只有2%的学生认为无帮助。

生涯规划遇到困惑时,高中生的求助对象比较多元。当需要选科或者生涯规划方面的指导时,27%的学生会向家人求助,19%的学生会向朋友、同学求助,向班主任和其他任课老师求助的学生分别占比18%和13%,9%的学生会向专业服务机构求助,9%的学生会向心理教师求助,其他的占比5%。由此可见,当遇到生涯规划方面的问题时,只有极少数学生会向心理教师求助。

高中生更希望生涯规划教育多和实践相结合。高中生对学校生涯规划教育的“开展形式需求”调查结果见表1,排在第一位的是以职业体验的形式开展,占比21%,其次是课堂教学的形式和大学专业研学营的形式,分别占比16%和15%。

高中生对生涯探索、生涯定向与规划和自我探索的需求比较高。高中生对学校生涯规划教育的“开展内容需求”调查结果表明,排在第一位的是职业探索,占比25%,其次是生涯定向与规划和自我探索,分别占比24%和21%,生涯探索和生涯准备分别占比16%和14%。

此外,高中生的学习困惑主要在于学习方法与时间管理问题。在问卷的开放式问答题中,关于现阶段学习,高中生的主要困惑见表2。

有必要围绕生涯决策、目标、计划等主题对高中生进行生涯规划教育。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生涯规划发展有所思考,并正在为之努力,但有部分学生认为制订发展目标和计划比较困难,对大学、专业和职业并不了解,绝大部分学生希望多了解专业和职业等信息,学习如何制订自己的发展目标和实施计划。

高中生涯规划教育需创造性地与执行技能、心理调适结合,培育学生的生涯自我效能感。生涯规劃教育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结合实际选择未来的职业和生活,更是让学生根据未来理想的职业和生活来主动提升自己,这就需要充分认识自我,充分探索社会。学校应组织针对性的教育活动,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同时,也充分地了解社会,进而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大部分学生对职业规划、生涯定向与规划和职业探索的需求比较高,这些维度除了与未来职业直接相关的内容外,还包含了时间管理、压力管理、目标管理、情绪管理、社交技巧等方面的内容。因此,生涯规划教育的视野绝不能仅仅局限于未来职业,而是要在更广义的层面上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以及耐受挫折的能力。这就要求生涯规划教育工作者能够在具体工作中创造性地将生涯规划教育、执行技能、心理调适结合起来,培育学生的生涯自我效能感,进而更好地面对和解决今后可能遇到的各种挑战。另外,外部支持对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巨大,应该逐步构建起系统的外部支持网络,从父母、教师等与学生最密切相关的人开始,定期与学生讨论生涯规划中遇到的困惑和难题,为学生提供各种生涯规划教育资源。

多方协力促进生涯规划教育。为进一步满足学生的生涯规划需求,需要在生涯规划教育中努力形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的合力。学校是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基地,需要组织各方面资源,促进学生更深入地思考、探索自己的生涯规划。家庭则是培育学生生涯效能感的重要环境,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经常与家人讨论自己未来的发展,因此,在生涯规划教育过程中,家校合作必不可少。社会教育中的职业参观、职业体验、实习等形式能为学生提供最直接的职业认识和感受,帮助学生提前了解自己感兴趣的行业,最大限度地做到人职匹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合力能满足学生不同层面的生涯规划需求,从而提升生涯规划教育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责任编辑/曹小飞7DCEB35C-4A52-4DB8-8E68-37F0210FBCFA

猜你喜欢
学生会生涯高中生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学校“书记有约”走进学生会改革
吐槽退役生涯
我的地下工作生涯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学联选举结果名单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生涯教育:未来已至,未来可期
一颗负责的心——我的班主任生涯
高校学生会组织的构建及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