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与线下课程形成性评价体系构建

2021-06-15 21:33胡瑞琪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21年6期
关键词:线下互联网+考核

胡瑞琪

形成性评价是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重要手段。相比传统的单一期末总结性考核模式,形成性评价更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学习能力和学习成果的全面追踪和考核。在合理、有效的形成性评价体系下,能真正实现全面、公正的课程考核,并在课程进行过程中以考核促进学习。如何构建有效、高效的形成性评价体系,对注重学习过程和学习能力培养的设计类专业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线上教学平台的普及与广泛实践,“互联网+”以其数据化、日志化、动态化的特点,已帮助广大教师在线上教学形成性评价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将线上形成性评价的成果和经验进行转化,应用于线下教学实践中,即可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对线下课程形成性评价体系进行改革和优化。本文将从评价模式、评价反馈机制、评价公正性保障等方面展开,浅谈“互联网+”助力线下课程形成性评价体系的构建。

评价模式:注重全面考核

形成性评价注重对学习过程、学习能力和学习成果的全面考核,要求教师制订符合形成性考核模式的课程评价机制。从考核项目设置、评价指标、评分标准等方面对课程考核模式进行全面设计,从而实现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的全面综合性考核。

在线下课程考核方案设计中,除了对课后作业、期末考核任务的评价外,“互联网+”助力下的形成性评价体系能全面考核出勤情况、课堂表现、平时作业、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等方面;除了学生在上课时间的表现,也能考核在课后的表现,实现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全面、即时、动态的了解。

在线下课堂的出勤管理上,可结合“互联网+”教学平台,使用二维码签到、位置签到等方式进行课堂出勤管理,高效完成课堂出勤记录。教师也能准确地标记学生出勤、请假、缺勤、迟到等状态,通过对每种出勤状态进行赋值,实现班级整体和每名学生出勤状况的量化和数据可视化,直观地呈现出勤情况。然而,线上签到容易导致的问题是,教师因此可能会不熟悉学生,所以需要在接触新的班级时将其与常规的点名方式相结合,并在平时的教学中更多地熟悉和了解学生。

在课堂表现管理方面,可借助“互联网+”教学平台进行投票、问卷、随机选人等课堂活动,增加互动性和学生参与度。对学生的互动情况也可以进行赋值、量化和数据可视化,形成清晰的学生课堂表现数据。但此类互动不应该成为课堂互动环节的主导,也无法替代线下课堂中自然产生的互动。在课堂中,教师仍需要注重板书,发起问答、思考、学生讨论等具有现场沉浸感的活动,最大化发挥线下教学的优势与魅力。“互联网+”式的互动在课堂中作为辅助的互动形式,助力对课堂表现的形成性评价。

在作业层面,“互联网+”教学平台为线下课程提供了任务布置、提交、评阅与反馈的平台,作业要求、截止时间都可以明确设置和展示,并通过提交链接实现作业的无纸化提交和评阅,节省反复强调作业要求及收发作业的时间。明确、严格的截止时间设置也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守时意识。针对每一项线上提交的作业,教师都可及时提供详细的书面反馈,避免出现学生在课程进行过程中缺少反馈和引导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亦可结合“工作坊”“一对一辅导”等环节进一步提供反馈和辅导,帮助学生及时理解和消化,为学生构建全方位的支持体系。

沟通与合作是一种需要着重培养的能力。在小组合作任务中,小组合作情况本来是较为抽象、难以评估的概念,但也能结合“互联网+”实现更为具象和客观的考核。受远程合作运行机制的启发,小组成员可通过在线协同工具对工作进展进行实时记录,通过思维导图、时间管理工具、小组会议记录等,对小组工作和各组员参与情况进行痕迹管理,便于教师实时了解小组合作情况,也使得对小组合作情况的形成性评价更为客观。

在“互联网+”的助力下,教师能准确了解学生表现的动态变化,查看班级整体情况及每名学生的情况。“互联网+”形成性评价体系不止步于学习数据的量化,其根本目的是全方位关注学生表现、及时帮助学生进步与成长。

反馈机制:确保活动有效

在“互联网+”形成性评价体系下,学生能在学习过程的各个阶段性任务中获得教师的形成性反馈。针对每项课程任务,教师可通过提交链接进行批阅。在批阅过程中,最重要的并不是给出分数,而是教师提供的评语反馈与前馈,并培养学生由对分数的关注转化为对内容和质量的关注。教师在评语中既要注重对当前作业的点评,又要从中抽象出学生在未来任务中的改进点,以便在学习过程中及时帮助学生发现和改正问题。

“互联网+”保障了反馈的即时性和长效性。除了在每次任务后查看评语外,学生还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反复查看并纵向对比每次的反馈和前馈情况,不断反思和提升,并在未来的实践中改进。

同样,通过“互联网+”平台,教师也能很方便地收集学生的反馈。除学校统一的期中、期末等评教活动外,教师也能随时通过平台,在课程进行的各个阶段自主设计有针对性的課程反馈问卷,允许学生匿名填写,对课程进行评分、发表意见和建议,帮助教师及时改进。问卷结果也可以生成数据分析图,更直观地反映出课程中的优缺点。

“互联网+”下的形成性评价体系帮助师生双方互相提供形成性评价和反馈,确保教学活动更顺利有效地进行。

评价性质:构建公平机制

有效的形成性评价体系构建,离不开公平评价机制的构建,课程应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确保考核评价的合理性;也应通过评价过程的公开透明,确保考核的公正性。

在“互联网+”的助力下,形成性评价中的各项数据都来源于平台记录,出勤情况、作业完成情况、自主学习情况、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小组合作情况等都有数据可循,学生也能在课程进展过程中随时查看自己的积分情况,并将其作为参照,进行自我反思与提升。

学期末课程考核之后,可以结合形成性评价成绩与期末成绩,总结出学生的成长变化情况。最终的分数将通过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学校审核这一完整过程进一步保障公正性,确保评价的全面性、客观性与合理性。

在线下课堂中,“互联网+”能助力线下课程形成性评价管理体系的构建。形成性评价管理不仅是对平时成绩的记录,更是对学生学习进展状况的实时追踪,确保教师根据进展情况及时对教学和辅导内容进行动态调整,确保学生体验的最优化。

教师在这一体系下的角色为学习环节的设计者和引导者,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和中心。“互联网+”作为有力的辅助手段,应加以合理使用,不可因对互联网平台的过度依赖反而拉开了师生的距离。在线下课堂中,教师应注重发挥课堂临场感、互动感和参与感的传统优势,将“互联网+”作为形成性评价的量化平台和课程的辅助工具,助力线下课程形成性评价体系的有效构建。

责任编辑/杨万军7DCEB35C-4A52-4DB8-8E68-37F0210FBCFA

猜你喜欢
线下互联网+考核
COZMINE线下集合店
传统线下与直销模式孰强孰弱?这家动保企业是这样看的
从“偶然”的疫情大爆发到“必然”的线下线上教学结合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密室逃生”线下扩张
家庭年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