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拓展“两个联系”的广度与深度

2021-06-18 10:12赵赛花
人民与权力 2021年6期
关键词:评议助力代表

☉赵赛花

近年来,宿迁市宿城区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两个机关”职责定位,积极搭平台、创载体,丰富代表联系形式,不断拓展代表联系工作的内涵和外延,深化了代表联系的广度和深度,实现了代表联系活动量质提升。

完善制度机制 增强联系广泛性

搭建助力机制。换届之初,我们按照“区乡联手、上下联动、分层实施、注重效果”的原则,广泛开展以“联系基层群众、助力民生改善,联系经济实体、助力经济发展,联系社区(村居)、助力文明创建,联系基层人大、助力监督问效”为主要内容的联助活动。主题活动坚持以行动规划为引领,明确联系标准,科学划分代表联系小组,每年2、5、8、11月,区人大分别组织代表深入乡镇(街道)和重点企业开展助力活动,代表参与率达到99%,解决各类问题及建议1200余件。深化联系机制。制定“双联”工作实施意见,完善《常委会议事规则》,加强常委会与代表联系,每半年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到选区开展联系代表活动;建立常委会主任会议成员接待代表日制度,每年组织常委会领导到挂钩乡镇(街道)开展接待代表活动,推动解决水、电、路等方面问题21件;完善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制度,常态化组织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专题询问和工作评议会,收集各方面代表意见建议192条;深入开展代表接待选民活动,将每月10日作为代表集中接待选民日,帮助群众解决揪心事烦心事2600余件。建立互动机制。组织代表参与调研视察、执法检查、专题询问和议政活动等155次,听取专项工作报告136项,深入了解各单位依法履职情况,增强代表监督实效;加强建议办理工作中承办单位与代表全过程沟通,连续3年开展代表建议办理上门查验活动,实地了解建议办理的真实性、准确性和有效性,强化了代表参政议政督政的责任感和荣誉感;探索建立代表参与街道工作议事制度,指导街道人大工委建立议事委员会和议事团。

服务中心大局 强化联系精准性

聚焦发展主题。围绕高质量发展,组织代表开展“我为宿城高质量发展和‘十四五’规划献一策”“听民声、汇民智、促发展”“访民情、献良策、促改革”等活动,收集并转交办理“金点子”建议27件;围绕精准脱贫,启动“脱贫攻坚我助力”行动,大力实施“春访助梦送政策、三夏助农送技术、金秋助学送资金、暖冬助业送岗位”“四送”活动,开展各类帮扶活动4270次,收集意见建议3200条,捐资助学161万元;围绕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结合产业转型发展、乡村振兴、家门口就业等工作,大力实施“决胜小康我行动”主题活动,1300余名代表深入基层一线和经济发展主战场,助力全面小康建设圆满收官。强化工作结合。与民生实事项目相结合,每年9月开始,组织代表广泛开展民生实事项目征集走访活动,参与项目初定票决,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组织代表小组跟踪项目推进,并开展监督评估;与预算监督相结合,建立预算联网重点代表和咨询专家库制度,优选18名重点代表和23名预算审查咨询专家成员组成专业监督队伍;与评议监督相结合,组织代表开展现场评议、工作评议、民主评议、公开评议和网上评议等133次,32家区直部门和15家单位主要负责人定期接受代表评议,强化了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连续3年在区“两会”期间,对58家区直部门和单位开展“请人民监督,让人民满意”专场评议,现场随机抽取6家单位进行述职,现场接受代表询问,现场进行满意度测评。紧贴民生需求。将代表专业特长和岗位优势与群众需求有机结合,探索创设“代表+心理关爱”“代表+义务助老”“代表+法律援助”等工作模式;充分发挥党员代表楼栋长作用,积极参与疫情防控,织紧织密社区疫情防控网。

猜你喜欢
评议助力代表
强化述职评议 落实主体责任
助力成功七件事
基于特征数据的开放式同行评议关键因素的实证分析
诠释代表初心 践行人大使命
四季的代表
助力“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代表通道”新观察
这个代表咋这么拗
“自能”学习助力有机化学的学习
人大“评议+询问”:助推漯河转轨发展“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