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遗存转型创意产业园中公共文化设施的设计方法研究
——以湖北省拖拉机厂改造设计为例

2021-06-20 02:51
华中建筑 2021年6期
关键词:遗存产业园营造

邹 涵

马思聪

随着国际创意产业兴起并发展,许多城市开始将创意产业纳入其经济发展规划战略中来,我国上海及北京地区分别于2005—2006年间实现首批认定多个创意产业集聚区,同时国内多地也将创意产业列为城市发展的重点产业,掀起了创意产业园建设的热潮[1]。其中部分城市当前处于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时期,许多工业遗存因为无法继续生产被废弃,于是将工业遗存改造为创意产业园区成为了一种新的城市发展方式。由于公共文化设施应结合创意产业园中的工业遗存现状采用不同的设计方法,本文研究公共文化设施的设计方法在促进工业遗存转型为创意产业园区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

1 工业遗存转变为创意产业园的背景

1.1 城市转型背景

21世纪以来,国内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导致土地稀缺,传统工业城市以转变土地功能的方式来缓解城市用地紧张的问题,在土地“退二进三”的过程中,城市用地的分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而由国家认定的262个资源型城市均系长期以工业企业作为其发展的主要业态,于城市产业布局下占绝对比例,而长期利用资源维系其业态生长及发展,随着资源的衰竭,主导产业由传统工业转变为其他行业,城市化的问题使大量工厂外迁,旧工业区也随之衰落。城市结构的巨大改变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而保护与再利用工业遗存对于改善工业用地环境,提升居民物质生活水平及创造新时期城市经济效益。

1.2 工业旅游背景

图1 “最后的购物”雕塑

图2 “通风塔的墙壁”雕塑

图3 铁桥峡谷博物馆

图4 鲁尔工业区公共设施

图5 马尔默创意集市雕塑

在欧美地区,人们对于工业旅游的理解一般是从文化遗产的视角来看待,因此其一直被认为是文化遗产旅游的一部分[3],在被废弃的工业旧址上对原有厂房及设施进行保护与再利用设计,形成独特的文化旅游方式并能推动工业文明的传播。基于工业遗存在自然环境条件下的适宜发展,进而将工业旅游作为工业遗产保护工作中的积极因素,寻求文化软实力方面的再度突破。

2 公共文化设施在创意产业园中的意义

公共文化设施的设立对于提升受众人群的综合生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其不仅仅表现于对物质生活水平的直接改善,亦富有对精神文化需要的提升。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中,人们需要这些设施来平复躁动不安的心,这些设施也是吸引人们注意,展现工业创意产业园区魅力的地方。综合而言,首先是提升园区文化,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有助于保留城市的工业文明,合理利用这些历史符号可以提升整个园区的文化品位[4]。其次是创造经济价值,公共文化设施所蕴含的文化特色吸引着各地游客,从而刺激相关产业发展,产生经济价值。还有就是增强市民的心理认同感,当地居民很多与厂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公共文化设施会让他们重温城市历史,产生归属感。

3 工业创意产业园公共文化设施的设计方法

公共文化设施作为城市形态的重要组成元素,既是展示与组织艺术活动的公益机构和商业场地,同时也是人们组织文化活动以及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5]。因此,采用适宜的公共文化设施设计方法显得尤为重要。而工业创意产业园区中的公共文化设施的设计则应该是根据不同产业园区文化氛围并结合当地工业遗存进行改造整合的设计方法。

3.1 工业遗存改造利用

工业遗存作为反映城市发展的一部分,在关于如何对其进行保护与再利用方面一直都是国内外关注与议论的重点。

综合国内外对于工业旅游的开发方式,以及不同遗产地所具有的不同性质,大致可以分为主题性博物馆模式、公共游憩空间模式、综合开发模式、创意产业园区模式、区域一体化模式五种[6]。其中创意产业园区模式更适合于拥有大量建筑的旧工业建筑群,在保护与再利用设计中以创新与艺术为核心,区别于其他模式,为工业遗存赋予新的文化内涵以及注入新的活力,逐渐成为工业旅游开发中的一种重要模式。

图6 798艺术区雕塑

图7 数字媒体城

图8 展厅室外

然而作为历史遗留的产物,创意产业园区本身的文化性以及空间实用性已经很难满足现阶段人们的需求,因此公共设施作为园区改造与再利用的设计规划中极具文化特色的组成部分,其存在的最大意义在于缓解现代人对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不同需求的矛盾,从引导、使用、审美等功能出发,体现创意产业园区的文化特点。

不同于以功能为主的城市公共设施,园区的公共设施以其设计所具有的艺术性为特点。在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过程中,将艺术引入公共设计领域一直都是关注的重点。以东京“FARET立川”为例,作为日本东京市卫星城市之一的立川市,二战时期一直被作为军事基地使用,导致其有着大量的工业遗存[7]。1977年,完成使命的立川市开始寻求转型,在完成了商业引进等基本的产业园改造措施后,公共设施的改造与再利用成为当时设计的重点。由于立川当地并没有自己鲜明的文化特色,同时为了使设计不拘泥于传统方式,公共设施的改造由36个国家的92名设计师完成,总共109件艺术作品[8],包含各式公共文化设施类型,包括很多在功能上无法规避但又不够美观的地方。这其中的很多艺术作品是在原有设施上进行改造设计的,如新加坡设计师唐大雾所设计的作品“最后的购物”是在4.5m高的通气孔上制作了一个巨大的购物篮,按压与触碰可以感受到吹出的热气(图1),既有现代文化的特色,又符合FARET立川的理念:把功能变成艺术。日本艺术家宫岛达男所设计的作品“通风塔的墙壁”,数字在极具工业风格的面板上按照一定的频率发生着变化(图2)。

“FARET立川”的建设打破了传统创意产业园将艺术与文化局限于一处的方式,将城市与园区融为一体,这得益于对公共设施的改造设计,将艺术文化与实际功能结合,既表达了设计者的思想又没有强行介入其中,不会与市民和游客产生距离感。

城市为创意产业园区的建设创造条件而园区所衍生出的诸多相关产业则对于城市的经济发展产生刺激作用。“FARET立川”开幕当天,各地的游客涌入立川车站,而立川也自此变成了东京人的居住圣地之一。

3.2 创意产业园区文化氛围营造

创意产业是一种在全球消费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新行业。目前,世界发达国家生产总值中80%以上来自于服务业,而这其中以创新创业为基础的创意产业占了很大比重并逐步发展成为发达国家的主导产业[9]。创意产业园区的建设由此兴起。就当今国内发展现状来讲,自2004年创意产业发展论坛之始,对于创意产业的热情达到了新的高度,不同类型创意产业园区的建设成为许多城市发展经济的新思路。

然而不同于传统产业园,创意产业园区在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需要承担传播文化的责任,而文化氛围反过来也可以促进园区的经济发展。园区文化氛围的营造则主要依靠其中的各种公共文化设施,不同类型的文化设施所营造的文化氛围也不同。

(1)地域文化氛围

部分创意产业园由于其所处城市的历史或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这些园区的建设便是为了保留与传播当地所特有的地域文化,为了营造这种独特的文化氛围,在设计园区内公共文化设施的时候会将当地的历史文化以及城市特色融入其中。例如,作为早期工业革命重要发源地之一的英国铁桥峡谷,园区的建立便是为了保存当地的工业遗存以及传播工业文化。因而在具体的改造设计工作中,针对基地内废弃的工业设施,按照各自不同用途改建为10座不同主题的博物馆,通过博物馆这一类的公共文化设施来营造园区的文化氛围(图3)。而同样是营造工业文化氛围的德国鲁尔工业区则稍有不同,除了鲁尔区博物馆,园区内大部分地方如埃森、杜伊斯堡等则是将厂区原有的铁轨、管道、齿轮等稍作翻新改造,作为园区公共文化设施营造工业文化氛围(图4)。除了室外,室内公共文化设施的设计同样能结合当地文化特色营造地域文化氛围。在由马尔默中央车站改造而成的创意集市中,一个悬挂在空中的章鱼雕塑格外引人注目,马尔默作为港口城市以渔业闻名,而园区内类似这样的雕塑则很好地反映了马尔默的文化(图5)。

(2)艺术文化氛围

除了地域文化,艺术氛围的营造也是很多创意产业园区建设时的重点。因此在设计此类公共文化设施的时候会将不同年代,不同风格的艺术形式融入其中。如北京798艺术区,园区以当代艺术为核心文化概念,在设计文化墙上的标语以及雕塑时都充满了当代艺术的气息(图6)。而位于英国三分之一以上设计机构所在地伦敦的克勒肯维尔艺术区则是以新兴的先锋艺术为主,在公共设施的设计上通过鲜艳的色彩以及前卫的造型来营造先锋艺术的文化氛围。

(3)科技文化氛围

还有一些园区主要的建设理念为科技创新,这类创意产业园大多依附于高新技术区,高校与企业云集,适宜将科技与文化结合。为了营造这种文化氛围,园区内公共文化设施的设计会更加现代化同时充满科技感。以韩国数字媒体城与新加坡纬一生命科学园为例,数字媒体城的产业构架以传媒和电子信息产业为主,为凸显园区的产业特性,在设计时通过独特的光影效果处理营造具有科技感与未来感的文化氛围(图7)。而新加坡各大生物医药研究机构所在的纬一生命科学园则是通过高质量的植物景观规划和相关雕塑营造以生物科技为核心理念的文化氛围。

4 黄石某工业创意产业园公共文化设施设计

图9 展厅室内

图10 齿轮雕塑

黄石长期以矿冶生产作为核心产业,在全国工业文化发展进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在由工业遗存改造为创意产业园区的过程中公共文化设施设计的首要目的便是保留与传播当地的工业特色,营造地域文化氛围。同时为了吸引外来游客以及年轻群体,也需要通过设计来营造艺术文化氛围。

本文以黄石神牛拖拉机厂的改造设计为例,其前身为湖北省拖拉机厂,是湖北省最早的几个工厂之一,厂区大部分已废弃多时。由于厂房数量众多且整体结构完整,且厂区能够反映黄石的传统工业文化,该工业遗存最适合的保护更新模式便是改造为工业创意产业园,在这个过程中笔者参与了部分设计。

为了引起当地居民对厂区的情感共鸣,同时也让外来游客更加了解厂区的历史与文化,我们决定将原有的食堂改建为公共的历史展厅。由于整体风格与园区内厂房差异较大,我们将外墙面设计成与厂房类似的红砖墙并对门窗的形制做了修改,同时增加了属于厂区建成时代的壁灯以营造年代感(图8)。而建筑内部的设计则是在保留其原有的工业风格墙面的同时增加木质材质以增强游客在参观时的亲切感,在与展览相关的展示设施以及辅助设施的使用上则是以工业风格为主以营造工业文化氛围(图9)。

除了展厅,园区内还留存着许多早已废弃的生产设备,我们决定将这些设施通过简单的翻新直接作为园区内的公共文化设施使用,例如由齿轮组成的工业雕塑(图10)。

结语

工业创意产业园是产业园中的一个特殊的类型,他们是城市工业遗存保护与再利用的衍生品,具有特殊的文化内涵,然而因其地域和性质不同,所传递的文化也不尽相同。因此,工业创意产业园内公共文化设施不能以通用的方法来设计,而是需要结合园区文化氛围以及当前工业遗存改造利用的方法。这些设计最终的目的则是帮助工业创意产业园创造价值、保存文脉、传播文化。

资料来源:

图1~2:https://www. thepaper. cn/newsDetail_forward_1385827;

图3~4:https://www. quanjing. com/;

图5:https://www. archdaily. cn/cn;

图6:https://www. quanjing. com/;

图7:http://www. xinhuanet. com/world/2018-09/06/c_129948245. htm;

图8~10:作者自绘。

猜你喜欢
遗存产业园营造
从佛教文化遗存看天水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性
诚心为“侨” 营造“家”温暖
工业遗存的活化——叁伍壹壹的时光与鲜花
2021年山西将完成营造林26.67万公顷(400万亩)
山西打造首个电商快递产业园
田园养生景观营造探讨
山西首个快递+农产品产业园将于10月建成
江苏宿迁建成扶贫产业园
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
中国文化产业园100强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