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变式教学要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

2021-06-20 14:46殷大侨
数学教学通讯·高中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变式教学数学教学

殷大侨

[摘  要] 在高中数学变式教学中,如果变式的内涵和外延足够丰富,那么学生更易于接受和掌握,更容易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关键词] 数学教学;变式教学;内涵和外延

变式教学是应用变式进行教学,通过改变问题的条件或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比较中看透问题的本质,或者掌握方法的迁移.变式教学是一种常用和实用的教学方式,许多教师在教学中都用到了这种教学方式,但得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特别是接受稍慢的学生,仍然不能完全理解,那么原因是什么呢?

笔者也常常运用变式进行教学,发现如果给出的变式内涵和外延足够丰富,那么学生是能踩着“脚手架”,够着问题的本质的. 下面通过两个例子来说明.

深化概念的内涵

在数学教学中,常常会遇到一些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比如函数的定义等,如何准确理解这些概念,界定其范围,称为深化概念的内涵.

教材中给出了函数的定义: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y=f(x),x∈A.

这个概念比较抽象,特别是对于高一的新生,难以理解,那么在教学中我们该如何设计,才能使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呢?这里应用变式教学分析函数的核心概念:“对应关系”.

函数的对应关系是指“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这句话初看起来很好理解,但要准确把握其界限却十分困难.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理解:(1)“一对一”是函数关系,即集合A中的元素与集合B中的元素一一对应;(2)“多对一”也是函数关系,即集合A中的多个元素可以与集合B中的一个元素对应;(3)集合A中没有“多余”元素,即集合A中的每一个元素在集合B中都有元素与之对应;(4)集合B中可以有“多余”元素.在教学中,围绕这四个方面,用不同的形式引入例题,给出丰富的变式.

形式1:韦恩图. 图1即为典型的“一对一”;如果在集合B中再添加若干个元素(图2),那么也满足函数的对应关系,即“集合B中可以有多余元素”;但是如果在集合A中添加一个元素,但在集合B中没有元素与之对应(图3),那么就不是函数的对应关系了,即“集合A中有多余元素”.

形式2:图像. 图4的曲线为“一对多”的情况,不满足函数的对应关系;图5为“多对一”的情况,满足函数的对应关系,“集合A中可以存着几个元素对应集合B中同一个元素”.

形式3:解析式. 解析式①的集合A中有多余元素“1”,不满足函数对应关系;解析式②满足函数对应关系,因为集合A中的“1”在集合B中有“0”与之对应,另外在这个解析式中存在“一对一”和“多对一”两种对应关系.

①A=N,B=N*,f:x→y=x-1;

②A=N,B=N,f:x→y=x-1.

通过上述表现形式,直观形象地“描绘”出了函数的对应关系,变抽象为具体,再通过正反对比,清晰地界定了概念的内涵,使学生对这一概念得到了深刻的理解,同时也丰富了数学语言(图形、符号等),疏通了理解的“外围”障碍.

当然,要完整地理解函数的概念,还可以增加“为什么要引入集合”等问题,可从函数的发展史上讲述数学家是怎样一步一步地提炼概念的,教育学生无论是数学定义,还是定理、公式,都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逐渐积累、慢慢发现的,引导学生耐心细致地探索问题.

扩展方法的外延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除了数学概念,还有数学方法.不少学生仅仅掌握特定的某种题型的解法,而不会“推而广之”,关键是数学方法的外延不够丰富,即将这种数学方法推广应用到更多的题型.

比如用待定系数法构造数列,求解数列的通项公式,例如,数列{a }满足:a =2a +1,a =1,求数列{a }的通项公式.

这道题属于简单的常系数数列递推公式,其通项的求法可以通过待定系数法推出.在递推式a =2a +1两边同时加1,得到a +1=2(a +1),则数列{a +1}为等比数列,公比为2,所以通项a +1=(a +1)·2n-1,即a =2n-1.

实际上,形如a =pa +q(其中p,q均为常数,pq(p-1)≠0)的递推式,都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求得:在原递推公式两边同时加上某个常数,使其构成等比数列,即an+1+k=p(a +k),展开后对照系数,不难解出k= ,所以数列a + 是首项为a + ,公比为p的等比数列,.

仅仅掌握这类题是不够的,学生并没有理解待定系数法求通项的本质,比如将上述递推式中的“1”变成“3n”,如何求数列的通项公式呢?不少学生就不会变形了,所以在讲述这类问题时,还需要把待定系数法进行推广,打开学生的思维,不能让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停留在一个狭窄的空间.

教学中,可以补充形如“(1)a =3a +n+1,a =1;(2)a =3a +2n,a =1”等类型的递推. 具体解法如下:

(1)因为递推式a =3a +n+1的右边增加了一个一次式,所以在a =3a +n+1两边配凑一个一次式,构成一个等比数列,即a +k(n+1)+b=3(a +kn+b),特别注意,左边是k(n+1)+b,右边是kn+b.展开后对照系数,不难得到k= ,b= ,所以a + (n+1)+ =3a + n+ ,则 a + n+ 是等比数列,公比为3. 所以a + n+ =a + + ·3 ,所以a = - n- .

(2)因为递推式a =3a +2n的右边为指数式,所以在递推式a =3a +2n的两边同时加上一个底数为2的指数式,使其构成一个等比数列,即a +k·2n=3(a +k·2n-1),注意左边是k·2n,右边是k·2n-1. 展开后对比系数,不难得到k=2,所以a +2·2n=3(a +2·2n-1),即{a +2·2n}是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所以a +2n+1=(a +22)·3n-1,故a =5·3n-1-2n+1.

通过对比,学生不难总结出待定系数法适用于a =pa +f(n)(其中p为常数,f(n)可为常数、一次式、指数式等)的递推式,那么学生会问: p不是常数,比如是n,可以用待定系数法吗?f(n)可以是其他形式吗?学生自己会照着上述方法进行推导,于是“自然而然”地就掌握好了这一方法.作为检测,可以让学生练习:数列{a }满足a =2a +3n+1,a =1,求数列{a }的通项公式. 由此检验学生对此方法是否熟练掌握.

在教学中,适当地改变题型的部分条件,增加“同构”问题的研究,使该数学方法的外延得到扩展,既可活跃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有更多的“动手动脑”体会,又可使他们深刻掌握数学方法的本质.

变式教学要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

變式教学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搭建“脚手架”,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 但是如果概念的内涵和方法的外延不够丰富,学生仍然理解不透,掌握不了,犹如在浮沙上筑高台.特别是新知识,学生一开始就有畏惧或谨慎心理,这也符合人的认知规律,所以在教学中需要丰富的内涵和外延,让学生“看到”“体会到”问题的本质,有了这些间接经验,学生才能大胆尝试,学生尝试了,他们才能真正学会,才能达成预期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变式教学数学教学
变式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变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
变式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变式教学的应用途径
透过现象看本质
变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例谈数学教学中辩证唯物主义的渗透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