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阈下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研究

2021-06-21 03:08吴芳杨蕾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14期
关键词:立德树人培育核心素养

吴芳 杨蕾

[摘 要] “立德树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思想政治学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重点培育学生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四方面的核心素养。需要更新教学理念以提高思想政治教师素养,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思想政治课的态度,大力推进以培育核心素养为主的课程改革,逐步完善思政课教学评价机制,以此培育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 立德树人;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育

[基金项目] 2016年度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重点选题“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认同的影响因素研究”(16JDSZK018);2019年度湖南师范大学教研教改项目“UGS模式下中学政治课卓越教师培养改革研究”(JCJY1903);2020年度湖南省社科一般项目“立德树人视阈下高职院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模式研究”(20B27)

[作者简介] 吴 芳(1995—),女,湖南岳阳人,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7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株洲市天元区菱溪中学教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杨 蕾(1991—),女,湖南张家界人,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9级政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中图分类号] G4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14-0005-04    [收稿日期] 2020-12-31

近年来,“核心素养”已经成了教育学及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版)》(以下简称《标准》)提出了新要求,高中生应当具备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等在内的学科品质与能力。然而,在此过程中却面临教师教育观念陈旧、学生学习倦怠、活动型学科课程流于形式等突出问题。对此,必须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更新教学理念以提高思想政治教师素养,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思想政治课的态度,大力推进以培育核心素养为主的课程改革,逐步完善思政课教学评价机制,以此培育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一、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内涵新解

“核心素养”是西方的舶来品,最早出现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和欧盟理事会的研究报告中。2005年,经合组织发布了《核心素养的定义和遴选:行动纲要》,提出了“核心素养”的结构模型,并用以增强其应用于教育实践的可操作性。2006年,欧盟给“素养”下的定义是“适用于特定情境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综合”[1]。可见,“素养”的主要对象是“人”,强调的是认知、技能、情意的综合表现以及能力展现和道德表现的行为系统,而核心素养“是体现综合性品质的‘教养”[2]。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则主要是指学生学习思想政治学科课程和参加其社会实践活动之后,应该形成的关键能力与必备的品格,是核心素养政治学科化的体现,主要包括如下四部分。

(一)政治认同

学者方旭光认为:“政治认同是社会成员对现存政治系统、政治运作的同向性(或一致性、肯定性)的情感、态度和相应的政治行为。”[3]政治认同是从被动理解到主动接受,并找到意识形态归属感的过程。当前中国公民的政治认同,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以及先进文化的认同,就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同,并在认同的过程中逐渐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归属感。

(二)科學精神

科学精神是中学生应对学习和生活必备的品质与能力。我国公民的科学精神,就是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取向[4]。科学精神是中学生应对学习和生活必备的品质和能力。坚持科学精神,就要具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思想品质,能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观点去解释、分析我国的发展现状,坚持用创新思维去实践探索,并从中实现自己的理想与价值。

(三)法治意识

法治意识是现代公民必备的一种法律素养,指“作为生活在现代社会的公民所应当具备的与现代民主政治、市场经济和文明形态相适应的、为法治社会所必需的法律素养、法律精神和法律价值观念”[5]。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法治意识,主要是指学生要遵法、守法、学法、用法,具备法律思维,懂得如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从小的层面来说,学生在学校要遵守班纪班规、校纪校规,不扰乱课堂纪律,不参与打架斗殴;从大的层面来说,学生要树立社会主义法治意识,热爱祖国,不做违法犯罪之事,积极举报不合法的行为,为维护社会秩序和建设法治社会做出个人力所能及的贡献。

(四)公共参与

公共参与素养是指拥有一定社会责任感的公民利用现有的知识,通过合法有序的途径和方式主动参与到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和国家治理当中,积极履行公民义务,具备维护公共利益的意愿和能力。学生要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参与政治生活,行使民主监督的权利;在国家采集社情民意信息时,要积极配合、认真参与,发表自己的真实意见和看法;通过积极参与本学科的社会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经验相结合,不断提高个人的实践能力。总的来说,公共参与素养是学生能力的一种应用性表达,是思想政治学科在政治、社会和育人等方面的意义与价值的体现。

二、“立德树人”视阈下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基本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的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立德树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思想政治学科作为政治性、教育性和实践性极强的一门课程,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加强培育学生核心素养,需要注重学科知识性与政治思想性、学科理论性与社会主义实践性、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相融合。

(一)坚持知识性与思想性相统一

“立德树人”指明了思想政治教学必须培养什么样的人,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培育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提出了要求。思想政治教师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导向,既要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又要注重学科的思想教育性。通过正面教育引导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秉持求真求善的态度,不断提高科学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修养,实现知识性与思想性的统一,发展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

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指导着实践的发展。只有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才能进行成功的实践。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更有信服力,内涵也更加丰富。思想政治学科是一门具有中国特色的课程,既有较强的理论性,又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在基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前提下,必须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作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丰富学生的科学理论知识,同时又要鼓励学生积极投身于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伟大实践中,为祖国的强盛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坚持主导性与主体性相贯通

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而作为教育对象的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体。培育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不仅要发挥教师在科学文化与思想道德方面的正向引导作用,还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学会独立观察、发现和思考。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应当扮演好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角色,通过启发引导去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立德树人”视阈下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主要挑战

由于“核心素养”一词直到2014年3月才首次出现在我国的国家文件中,因而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在国内还未能被熟知,也未能被广大思政课教师与学生所理解和接受。“立德树人”提出了新要求新标准新做法,将核心素养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但在培育过程中却面临着以下主要挑战。

(一)教师教育观念亟待更新

不少思想政治课教师遵循传统的教学模式,上课习惯讲考试重难点与解题技巧,总是围绕着“考试”打转。部分政治教师虽然表面上接受了“核心素养”的培育观念,但实际上只是迫于国家和学校的压力,内心却仍持拒绝或不在意的态度;他们仍然沿用自己之前的教学模式,偶尔提及“核心素养培育”也只是为了应付学校领导或校外专家的检查。由于教师在课堂上仍然处于组织者、领导者的地位,起着主导作用,因而这种守旧观念不仅不利于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也无助于培育学生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二)学生学习存在倦怠现象

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造成了人们时间的碎片化与注意力的分散化。现代社会的大多数人都比较浮躁,在学习上没有耐心,意志力比较薄弱。大部分学生对思想政治课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耐心,提不起兴趣,难以集中精力;甚至有些学生一味简单地将政治课视为“洗脑课”,认为课堂上政治知识脱离生活实际,没有实用价值;再加上少数教师上课只会一味道德说教,教学方式死板,不懂与时俱进,未及时更新教学观念并创新教学模式,从而导致课堂枯燥,学生的学习倦怠现象更加严重。这不仅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不利于其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三)活动型学科课程流于形式

目前的课程目标已经由以前只讲“内容”和“结果”的“三维目标”转变成了从“活动”与“过程”两个思路对三个维度进行的整合[6],这是核心素养的重要体现。《标准》提出,要构建以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活动型学科課程,并围绕相关议题展开。虽然《标准》对活动型学科课程有着较好的阐释与倡导,但在实际教学中,大部分思想政治学科教师只是偶尔组织活动,且活动大多流于形式化、程序化;有些活动与教学内容没有相关性,甚至与“立德树人”任务相背离。教师并未正确认识到思想政治课是一门活动型课程,在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开展上也是敷衍了事,没有发挥该课程应有的作用,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

(四)评价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我国现行的评价制度从本质上来说,仍然带有应试教育评价方式的残留部分,并未形成科学有效的学科核心素养评价体系。建立学科核心素养评价体系,应避免效仿应试教育式的评价方式,而是要关注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过程,关注“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程度。

四、“立德树人”视阈下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路径选择

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明确提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其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性问题[7]。这一重要论述为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指明了方向,因而需要着重在教师教学理念、学生学习态度、学校课程改革以及教学评价机制方面下功夫。

(一)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思想政治教师素养

教育家加里宁说过:“教师的世界观、品行、生活,以及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学生。”[8]思想政治教师是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力量,其自身政治素养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核心素养培育。思政教师应该从内心真正去接受认同“核心素养培育”理念,并通过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去影响学生[9]。教师要引导学生全面掌握思想政治学科的专业知识与综合性知识,在教学中坚持使用正确的学科专业语言,增强学生的学科认知,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热情,还要重点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二)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思想政治课的态度

学习态度是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所习得的一部分状态[ 10 ],是由认知、情感和意志三种因素组成的一种互有关联的统一体。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其参与和配合直接影响着核心素养培育的实施。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提高自我认知水平;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培养对学习活动的情感偏好与恰当表现的行为方式。学生应该积极主动地参加政治教师在课堂上组织的各种学习活动;思想政治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多看新闻,多关注时事政治,不断坚定学生的社会主义政治立场和信念。

(三)大力推進以培育“核心素养”为主的课程改革

以培育“核心素养”为主的课程改革关键在于学校和教师。一方面,学校要积极转变以往的课程观,树立科学的课程意识,转变传统的应试观念。另一方面,教师要时刻关注课程标准的变化并系统研究其修订过程。此外,教学活动主题要与思想政治课程内容高度融合,活动设计既要承载学科内容,又要力求其系统性和结构性。在活动中,解放学生的思想、头脑、手脚等,培养学生形成敢于探索、勇于创新、坚持真理、求真务实的品质。

(四)逐步完善思政课教学评价机制

学科核心素养视阈中课程评价的最终标准是学生行为,即核心素养培育如何内化为学生内在品质,并外现为现实行为[ 11 ]。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评价应该注重素养培育内容。一方面,从评价学生角度出发,学校要改变以往过分注重单一纸质测验的评价方式,加大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形成性评价力度,强化考核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理论认同和价值认同。科学制定评价体系,统筹考虑课前计划、课中实施、课后反馈等不同阶段的诸多要素,综合评价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另一方面,从评价教师角度出发,学校要强化对思政课教师在政治方向、专业知识、创新研究等方面的评价,同时通过体系建设、精准引才和精准培训等推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此外,还要不断完善思政课教师相关的发展体系、保障体系以及激励体系。

五、结束语

“核心素养”对新时代的学生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是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键,被称为“21世纪素养”或“21世纪技能”。思想政治学科注重将学生培养成为一个有信仰、有思想、有尊严、有担当的公民,就必须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导向,在坚持知识性与思想性、理论性与实践性、主导性与主体性相融合的基本要求下,重点要解决教师观念、学生学习、学科课程、评价制度等方面存在的难题,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配合与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Sapir, E. Language: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speech [M].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1921: 7.

[2]Thornbury, S. Natural grammar: The keywords of English and how they work[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4: 12.

[3]St?覸hr, L. S. Vocabulary size and the skills of listening, reading and writing[J].The Language Learning Journal, 2008, 36(2): 139-152.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版)[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5.

[5]肖海军.论法治意识[J].湖南大学学报,2001(3):15.

[6]韩震.核心素养与活动型课程:从本轮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修订看德育课程的发展趋势[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6(3):4-8.

[7]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1).

[8]加里宁.论共产主义教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79:26.

[9]冯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J].教育科学,2003(1):61.

[10]刘强.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28.

[11]李超民,张彩玲.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路径研究[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19(1):148.

Study on the Cultivation of the Core Literacy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Subje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uild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Talents"

WU Fang, YANG Lei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81, China)

Abstract: “Build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talents” is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socialist educa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subject carries ou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build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talents", focusing on cultivating students' core literacy in four aspects: political identity, scientific spirit, consciousness of rule of law and public particip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renew teaching ideas in order to improv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ers' literacy, guide students to correct their attitude towards learn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vigorously promote curriculum reform based on cultivating core literacy, and gradually improve the teaching evaluation mechanis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order to cultivat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re literacy.

Key words: “build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tal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subject; core literacy; cultivation

猜你喜欢
立德树人培育核心素养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开展『三扶』 培育新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