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数学教育的生活化

2021-06-22 17:10刘治诚
江西教育C 2021年5期
关键词:小朋友生活化数学知识

刘治诚

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形成一定的逻辑思维,并让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体会学习的乐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全面了解学生,丰富教学评价方式,为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必要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数学教材内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的小學数学教材强调生活和数学之间的联系,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生活体验,强调学生应该以兴趣为基础,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体悟数学、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数学学习本身就是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对于学生来说,生活中充满了数学知识,数学知识本身就源自他们的生活经验,相关数学概念的学习也是以实际生活为出发点。一个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最终会落实到实际生活中。数学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的主要来源有两个,分别是内部知识和外部知识。内部知识指的是数学教材中的知识,而外部知识指的是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创设问题情境,把问题与生活联系起来。数学学习的开展,是学生思维活动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应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有利的条件,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拓展思维、提高实践能力。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够起到一定的互补作用,因此教师需要加强数学的生活化教学,保障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数学知识。

例如,小学一年级的数学课本中有部分与统计相关的内容,然而一年级的学生理解能力有限,往往无法掌握这一抽象的概念。对此,教师可以从实际生活入手,如让学生对文具的个数进行统计,或对天气情况进行统计,以此让学生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学生在这样的教学中,会受到理论知识的熏陶,不断强化数据的整理和归纳能力。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

二、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具体策略

(一)在课堂导入中融入生活化的理念

为了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教师应该在课堂导入的时候就引入生活化的教学内容。良好的课堂导入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从而形成一个好的开始。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经常忽略课堂导入的环节,多采取“开门见山”的教学方式,因此有些学生无法快速跟上课堂进度。对此,教师在进行课堂导入时,可以结合一些生活中的事物,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亲切感。例如,在教学“图形的运动”一课时,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联想乘电梯、荡秋千等场景,促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同时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让学生感知学习的快乐。

(二)加强课后作业的生活化

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开阔学生的眼界,避免把学生局限在课堂中。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加强作业和生活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努力挖掘数学知识。教师应尽可能布置和生活贴近的作业,确保学生掌握课堂上的数学知识,帮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充分运用数学理论知识。

例如,在教学分数时,教师可以在布置课后作业时融入生活化的理念。教师可以让学生挖掘生活中的分数,并做好记录。教师可以提问:“一个苹果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多少呢?小朋友举办生日会,一个蛋糕分给7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又能分到多少呢?”由于问题十分贴近生活,学生就会对其产生兴趣,再加上教师的引导,学生就能比较容易地掌握分数的概念。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增加与学生的交流,确保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乐趣,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生日后的全方位发展奠定基础。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具体,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乐趣,从而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数学知识和生活有紧密的联系,教师只有将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才能有效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获得全方位的可持续发展。◆(作者单位:江西省永新县象形小学)

猜你喜欢
小朋友生活化数学知识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找茬儿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Let’s DIY Po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