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应用“导学案”教学模式

2021-06-22 17:10钱铃铃
江西教育C 2021年5期
关键词:导学案学案数学知识

钱铃铃

任何事物都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和变化,学校教育也是如此。“导学案”教学模式是新型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是新时代的教学创新成果。“导学案”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教师的引导作用,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此,笔者就“导学案”教学模式做出了相关的分析。

一、合理设置问题

教师在课堂中使用“导学案”教学方式时,要想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就应合理设计“导学案”中的问题,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兴趣爱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为了吸引学生,教师还应注重“导学案”中问题的趣味性。

例如,教师在设计“四则混合运算”的“导学案”时,为了使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的内容,可以将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引入问题中。例如,教师可以设计问题:“小明家距离小李家80千米,小明以每小时20千米的速度骑自行车前往小李家,3小时后小明距离小李家还有多少千米?”这是学生较为熟悉的生活场景,容易使学生感到熟悉,让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由此可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使用“導学案”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成效。

二、合理设置细节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各项能力都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因此在数学学习中难免存在能力不足的问题。此时,如果教师没有对学生展开充分的引导,那么学生就很难进行有效的思考,进而影响学习的效果。因此,教师在课堂中使用“导学案”教学模式时,应合理设置细节,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在“导学案”中突出教学的重难点,促使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例如,教师在使用“导学案”教学模式讲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知识点时,为了使学生更加深刻地掌握这部分知识,教师应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图片,并让学生说说两种图形有什么相似之处。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拓展,还有利于帮助学生发现两种图形的规律,提高学生的数学观察能力。

三、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教学资源,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同时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要实现这一教学目的,教师要将“导学案”和实际生活相结合,利用生活中的数学资源丰富“导学案”。

教师可以将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化素材引入课堂,以便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小学阶段,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教师在讲授较为抽象的数学知识时,应充分联系实际生活,并有效利用“导学案”,促使学生充分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

例如,在教学“混合运算”时,教师可以创设买菜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开展有效的学习。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妈妈在菜市场买菜,买了五斤蘑菇,每斤蘑菇5元;买了三斤黄瓜,每斤黄瓜2元;还买了五斤土豆,每斤土豆3元。请问妈妈购买这些蔬菜总共花了多少钱?这时,如果妈妈拿出100元给售货员,可以找回多少钱?”这种问题立足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有利于学生充分理解其中的数学知识,从而有效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

四、充分结合“导学案”和生活情境

教师联系生活情境开展数学教学,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有利于帮助学生充分感悟数学知识,有效提高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结合“导学案”教学模式和生活情境,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实现数学教学和生活实际的有效结合。

例如,在教学“千克和克”的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导学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在日常生活中,学生较少接触重量单位,基于这一情况,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1千克的重量,如用手掂一下1千克盐。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便可以具体感知重量单位。

总之,教师应合理应用“导学案”教学模式,发挥该模式的有效价值,帮助学生激发学习积极性。合理应用“导学案”教学模式,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让小学数学教学再上一层楼。◆(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天生港小学)

猜你喜欢
导学案学案数学知识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乡愁导学案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撑一支竹篙 向更深处漫溯
浅谈如何提高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效性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比例尺(一)”导学案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
学案“三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