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英语教材的思考与建议

2021-06-22 17:31毕玲
江西教育C 2021年5期
关键词:英语教材语篇教师应

毕玲

小学英语教材是教学的重要材料和依据,也是学生语言输入的主要来源,因此在英语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要上好英语课,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对教材做出适当的取舍和调整。然而,不少教师对教材研究不足,教学理念也存在误区。对此,笔者针对小学英语教材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过分注重语言知识的学习

在很多英语课堂上,教师会花费大量时间操练语言知识,而无视背景、插图等有效的学习支架,导致语篇学习效率低下。实际上,语言学习不应以孤立的单词或句子为主要对象,而应注重整体的语篇学习。

例如,插图是教材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传递着丰富的信息,为教材的文本提供了必要的补充和诠释。然而,在学习有关食物的词汇时,很多教师无视插图,仅把词汇单独拎出来进行孤立的教学。这样的课堂看似很充实,实际上将学习引向表层化、表演化,课堂缺乏深度,语言学习无情境、无意义。实际上,教材中的内容分为两个板块:一个板块是Sarah与陈洁的对话,引出新词汇;另一个板块是介绍食物的特点,让学生深入理解词汇。在教学中,教师的专业水平格外重要,因为这是有效进行英语教学的关键。因此,教师应不断加深对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的理解,努力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不断积累学科教学知识,提高教学实践能力,最终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二、忽略文化渗透

教育的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文化实践的过程。理解和习得文化,内化和传承文化,拥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意识和能力,不仅是人发展的本质诉求,更是课堂教学的价值追求。教师应帮助学生开阔视野,让学生提升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度,提高文化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英语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严重缺失。例如,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英语上册Unit 5 Dinners ready介绍了很多食物,以及中西方不同的餐桌文化。不同的餐具归属于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源自不同的国家,如此一来,知识理解可以走向文化理解与文化认同,符号学习可以走向文化反思与文化批判。学生不仅应明白语篇中字词句的含义,更应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否则语言学习将索然无味。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帮助学生开阔文化视野,增强学生对文化的理解力。

三、无视思维品质的培养

语言是交流工具,也是思维工具,语言学习与思维训练应同步。任何一种学科的能力,都需要学生在思维活动中发展。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让英语教学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发展技能、开阔视野、活跃思维的过程。思维品质体现学科核心素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有助于提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以跨文化的视角观察世界,对事物做出正确的判断。然而,很多教师在英语课上仅注重词汇和语法教学,对思维品质的关注和培养不够。例如,在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英语下册Unit 1 How tall are you?的Read and write部分,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理解文本的字面意思,还要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通过分析锻炼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教师在教学中要以教材内容为主线,以问题为媒介,促进学生语言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的同时,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

四、忽略學科育人的价值

就人文性而言,英语课承担着提升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英语教材的语篇蕴含很多价值观方面的内容,能很好地体现学科育人的价值。例如,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英语上册Unit 5 What does he do?的内容与职业有关,在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应适时对他们进行价值观方面的引导,告诉学生每种职业都有独特的魅力,要尊重不同的职业,实现自我价值。在语篇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找准时机,充分凸显教材的育人价值,助推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要用好教材,教师应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在教学中认真研读教材,把教材变成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渗透文化、提升思维、发展品格的重要媒介,真正发挥教材的育人价值。◆(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猜你喜欢
英语教材语篇教师应
高中英语教材中的中国文化的配置研究及启示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国外优秀英语教材词汇和语法的布局、复现及练习方式
初高中英语教材衔接分析及教学策略建议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
基于需求分析的高职高专护理英语教材编写研究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