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的规则意识渗透

2021-06-22 17:31孙学军
江西教育C 2021年5期
关键词:接球传球教师应

孙学军

小学体育是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学科。教师在体育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认识制定规则的意义,还要引导学生自觉遵守规则。体育课堂是培育学生规则意识的“主要阵地”,教师应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唤醒学生的规则意识,让规则意识在学生的心中扎根。

一、 引导学生认识规则,唤醒学生的规则意识

规则指人们应该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规则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自控能力及学习兴趣等具有重要的影响。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弄清楚体育规则的意义及目的,以及学习体育规则有哪些益处等。只有认识到规则对于生活、学习的重要性,才能让学生在体育学习中自觉学习体育规则,养成遵守规则的好习惯。

例如,在篮球运动的教学中,笔者在引导学生掌握了传球和接球的动作要领后,设计了“传接球游戏”。该游戏的规则是:将学生分为人数相等的两个队伍,让他们在限定的区域内传球和接球。其中,攻方在同伴之间传递球,防守方则断球、抢球。在这个过程中,攻方不得运球、带球走或使球出界,否则攻守方交换。这样的游戏规则要求学生准确地传球、接球,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尽可能为自己所在的队伍加分。同时,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熟记规则,还要引导学生认识制定规则的意义。例如,规则可以使学生的错误暴露出来,如传球时两肘外翻、出手迟缓,或者接球的动作不对等,都会导致队伍无法取得胜利。在熟悉规则的基础上,学生才能更好地进行体育锻炼。教师应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规则、体验规则,逐步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规则不仅体现在教学内容中,还体现在教学方式中。例如,公平合理的竞赛规则、活动流程等,都是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良好素材。

二、引导学生遵守规则,激活学生的规则意识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规则意识不仅表现为学生遵守体育活动的规则,还表现为学生遵守课堂教学的规则。无规矩无以成方圆,无制度无以建秩序,课堂规则是体育教学的基础,教师应引导学生遵守规则,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

笔者发现,在体育课堂上,学生往往没有规则意识,课堂通常比较散乱。对此,笔者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设计了符合班级情况的体育学习规范和纪律,如明确了体育课堂的着装要求、预备训练要求、课堂学习要求、放松练习要求等。在教学中,笔者还设计了“飞翔小能手”“接力赛”等游戏,进行了“跳橡皮筋”的练习。不同的体育学习内容有不同的规则,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導学生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促使学生增强规则意识。在一定程度上,规则能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学生真正成为体育课堂的主人。

三、 引导学生创造规则,增强学生的规则意识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认识规则、遵守规则,还要引导学生创造规则。过去,往往是教师单方面制定游戏规则,引导学生开展体育活动,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只能被动地接受规则。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教师应赋予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参与规则的制定,从而增强学生的规则意识。

一般来说,创造规则有两个途径:其一,是对原有规则进行改编;其二,是重构规则。创造规则能够深化学生对体育规则的理解。例如,在教学耐久跑时,由于教学内容比较枯燥,笔者便引导学生自己创造规则,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创造了这样的耐久跑规则:各个小组的组长分别持标有2、3、4数字的卡片,由相邻的组长抽取,抽到哪个数字,这个小组的成员就要跑相应的圈数。这样的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耐久跑的积极性,有学生还将这个游戏规则命名为“你抽我跑”。创造规则促使学生感受到规则的意义,提高了学生的规则意识。

总之,规则是学习和生活的基础。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增强学生的规则意识,还要促使学生执行规则。教师让学生制定、执行规则,可以促使学生对规则产生积极的情感和态度,并将遵守规则的意识转化为学习、生活的责任感。这样的规则教育,是人性化的教育方式。当学生能认识到规则的价值并自觉遵守规则时,就一定能过上自律、有价值的生活。◆(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市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接球传球教师应
水平二(三年级)《足球:脚内侧传球》教案
大树的日常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剖析几何体与其外接球问题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
篮球“五星传球”的组织与教法
浅谈篮球运动中传球技术的重要性及其训练
一道“传球”问题的解法引起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