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环境下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

2021-06-22 17:32陈岑
江西教育C 2021年5期
关键词:教师应互联网+教学内容

陈岑

在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成了人们应该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小学信息技术课能够让学生学习一些基础的计算机知识,有利于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环境,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并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进行深入思考,开展高效的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促使学生的信息素养不断提升。

一、营造良好的“互联网+”教学氛围

在“互联网+”环境下,为了充分优化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效果,学校应树立“互联网+教育”的意识,为信息技术课堂配备电子交互白板、投影仪和幻灯机等设备,完善教学硬件设施,使信息技术课堂得到有力的支持。另外,相较于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形式,“互联网+”环境下的信息技术教学可以突破课堂的局限,让学生在家开展有效的学习。这样一来,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便可以得到充分的满足,有利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树立科学的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服務于教学目标,只有树立科学的教学目标,才真正有利于落实课堂教学。教师应基于“互联网+”环境,树立科学的教学目标,并在教学目标的引导下合理配置教学资源,促使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校园故事卡”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树立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掌握整理信息素材的方法,并提高学生合理配置信息素材的能力。不仅如此,在引导学生制作故事卡的同时,教师还应培养学生热爱班级、热爱学校、关爱同学的优良品质,凸显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育人价值。另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文字、图片等记录校园生活片段,并通过互联网平台将这些素材分享给其他同学,这样一来,便有利于丰富校园故事卡的素材。在展示完素材后,教师可以组织主题为“我的校园生活”的活动,在电子交互白板上展示学生提到的关键词,如运动会、文艺晚会、考试等。这样的方式,不仅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还有利于学生形成清晰的制作思路。随后,教师可以给学生15分钟,让学生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动手实践。结束制作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互相评比,以此促使学生积极展现自己,从而营造活跃的教学氛围。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可以巩固学到的知识,还可以有效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三、丰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内容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应积极学习“互联网+教学”的理念,在教学中引入现代化技术,丰富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内容。互联网的使用有利于让教学内容更具体、形象,也有利于促使学生对信息技术产生兴趣,同时有利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创新。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组成”一课时,可以在课堂中使用微课教学的模式,将教学思路、教学内容及教学目的等制作成视频,以此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模式进行创新。这样有利于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充分了解计算机的组成,进而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微课教学是现代信息技术成果的重要体现,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微课教学突破了传统教学的局限,满足了学生随时随地开展学习的需要,可以帮助学生有效提高信息技术运用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

在传统的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生很少有展现自我的机会。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教师应充分利用教学条件,为学生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注重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使学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

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完成主题幻灯片的制作。在结束幻灯片制作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幻灯片制作成果,并说出制作想法。如此一来,学生就可以真正认识信息技术的价值,在无形中促进自身信息素养的提升。

总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会极大地影响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因此在“互联网+”时代,教师应积极创新教学方式,不断改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将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充分结合,以此弥补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不足,从而有效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市城南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教师应互联网+教学内容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