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科学意识

2021-06-22 17:32黄春娥
江西教育C 2021年5期
关键词:打气筒气球科学素养

黄春娥

幼儿教育关注对幼儿科学意识的培养,注重培养幼儿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幼儿教学理念,积极设计开放的、创新性的教学活动,给幼儿创造广阔的认知空间,帮助幼儿从小形成科学意识。

一、厘清师生角色,凸显幼儿主体地位

幼儿教学活动的本质,是师生双方围绕文本展开积极对话,让幼儿形成一定的科学意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将落实幼儿的课堂主体地位作为开展教学活动的首要任务。为此,教师需要在活动中密切关注幼儿的状态,分析他们的言行,积极顺应他们的内在意愿,激发他们的思考。

例如,在“气球变了”主题科学活动中,教师可以事先在科学活动区投放若干充满气的气球、未充气的气球及打气筒。很多幼儿将关注点放在了气球的大小上,针对幼儿表现出来的这一认知,首先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将气球吹大。由于幼儿的肺活量不足,绝大部分的幼儿都是以失败告终的。由此,幼儿自觉地开始研究打气筒,尝试用打气筒给气球打气。随着部分幼儿成功吹大了气球,进行了正确的示范,越来越多的幼儿成功将气球吹了起来。有的幼儿不小心让原本打满气的气球泄了气,却不明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于是出现了沮丧的情绪。面对这一情况,若教师一味采用讲解的方式,则难以激发幼儿的兴趣。鉴于此,教师可以让幼儿通过实践解决问题。例如,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将手放在气球口的上方,感受气球从大变小的过程,从而让幼儿对气球中的气体形成初步的认知。

在这一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用嘴吹气球、用打气筒给气球打气、感受气球的大小与气体的关系,从而让幼儿初步认识了气体。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始终以幼儿为教学主体,激发了幼儿的学习自主性。

二、了解幼儿认知基础,鼓励幼儿自主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总是以最投入、最积极的状态参与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教师要尽可能帮助幼儿在活动中尽情展现自己,一方面让他们在活动中得到应有的锻炼;另一方面让幼儿暴露出自己的问题,以便教师针对问题进行指导。

例如,在一次戶外活动课上,幼儿被一群蚂蚁搬运粮食的场景吸引了,有几个幼儿还对此展开了议论。在观察过程中,教师仔细倾听了幼儿的对话内容:有的幼儿介绍了蚂蚁是怎么发现粮食的;有的幼儿介绍了不同蚂蚁的特点;有的幼儿对白蚁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介绍了白蚁吃东西的能力非常强,可以将整个屋子吃掉。这一现象是教师之前没有预设的,如果教师纯粹从科学的角度讲解蚂蚁,则难以激发幼儿对蚂蚁这种动物的兴趣,甚至会起到反面的效果。因此,教师需要从幼儿的对话内容中了解他们对蚂蚁的认知情况,再做打算。教师可以布置课后作业,让幼儿阅读与蚂蚁相关的绘本和漫画,并要求家长进行配合,给幼儿讲解有关蚂蚁的科学知识。在最后的活动成果交流会上,有的幼儿展示了自己收集的蚂蚁图片,有的幼儿展示了自己绘制的蚂蚁图,还有的幼儿介绍了蚂蚁的相关知识。幼儿在活动中都有了自己的收获。

教师在活动中,应先了解幼儿的认知基础,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幼儿,让幼儿自主感知、交流。如此一来,幼儿就能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三、捕捉有效教学资源,提升幼儿科学素养

课堂教学需要预设,教师应在课前预设教学的整体构架,但又不能完全拘泥于预设。幼儿是鲜活的生命个体,教师需要针对幼儿的具体情况,及时捕捉有效的教学资源,提升幼儿的科学素养。

例如,经过水池的时候,不少幼儿停下了脚步。水面上满是落叶,有的幼儿问笔者:“为什么石头会沉下去,而树叶就会漂在水面上呢?”有的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认为树叶很轻,而石头太重,因此石头会沉下去。当时笔者没有解释其中的原理,而是等回到教室之后,组织幼儿收集重量不同的东西,并找了装满水的水盆,鼓励幼儿通过实践进行探究,从而帮助幼儿认识到浮力的基本原理。由此可见,教师及时捕捉教学资源,可以让幼儿在实践中掌握更为丰富的科学知识。

总之,教师在有趣的活动中构建幼儿的科学认知,帮助幼儿在观察、体验和实践中增强科学意识,可以促进幼儿科学素养的不断提升。◆(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虹桥幼儿园)

猜你喜欢
打气筒气球科学素养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践行美好教育 培养科学素养
如何在日记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找气球
断舍离庆新年
打气筒理论
气球
一样多的气球
有趣的气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