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工程中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

2021-06-24 13:52张新国
运输经理世界 2021年27期
关键词:摊铺碎石碾压

张新国

(济南市莱芜区城乡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服务中心,山东 济南 271100)

0 引言

市政道路工程中基层作为承载重量的主体,我国多选取半刚性基层,以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为主。水泥稳定碎石凭借其自身优势,以力学性能优良、整体性能较佳等为核心特征,广泛应用于市政道路工程中。在实践中,市政道路工程基层施工质量频频“翻车”,影响行车安全性、可靠性,为解决上述问题,市政道路施工中选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具备较佳的经济性、安全性,应掌握各施工环节技术要点,严控不同施工阶段施工质量,确保市政道路建设质量达标。

1 市政道路工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要求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过程中,为确保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满足施工规范,需掌握施工基本要求,为后续施工质量提供良好基础,其施工要求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刚度和强度。随着当下汽车数量增加,道路实际承载力显著提升,针对长期性、高负载运行状况,道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应具备较强的刚度、强度,以保证道路在长期受外力作用下,基层仍具备较强的稳固性,避免道路表面产生裂缝质量缺陷,干扰道路运行的舒适性和可靠性。其二,稳定性。道路处于湿润状况下,会加剧内部材料老化,路面结构自身强度和刚度降低,尤其是秋冬季节交替阶段该现象愈发凸显,道路施工过程中基层应具备较佳的稳定性,以保障后续施工。其三,抗冲刷能力。道路投入运营中长期受外界环境影响,如车辆碾压磨损、暴雨冲刷等,要求在施工中必须保证基层抗冲刷能力较强,以延长道路使用年限。其四,抗裂性能。道路产生裂缝的因素较多,如长期处于超负载状态,道路结构实际强度呈下降态势,以及受温湿度双重作用等。在市政道路基层施工中,应高度关注基层抗裂性能,避免产生裂缝现象,提高施工质量。

2 市政道路工程中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材料要求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是路面结构的主要承重结构层,其施工质量的控制关系着整个公路的使用寿命。因此,施工材料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规定。首先是水泥的种类,有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和矿渣硅酸盐水泥等。施工工程对水泥没有特殊的要求,需根据工程情况而定,但对终凝时间有要求,一般要选取终凝时间比较长的,终凝时间要在6h 以上,为了调节终凝时间,应在熟料磨粉时加入适量的石膏;另外要选取标号较低的水泥;还要避免使用变质受潮水泥。其次是水,饮用水可直接用于基层、底基层材料拌和与路面养生,非饮用水应严格按照技术指标,不得有油脂、泡沫及明显颜色和异味。再次是粗细集料,根据公路等级的划分选择合适的标准,基层的级配碎石、砾石最大直径不大于26.5mm,粗集料不大于31.5mm,作底基层则直径不大于37.5mm,压碎值要在30% 以内,细集料应小于0.075mm 颗粒含量。最后是掺配要求,二级及二级以上公路的基层和底基层的级配碎石和砾石,至少要有4 种规格的材料掺配而成,级配碎石和砾石细集料的塑性指数应小于12。

3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在市政道路工程中的应用

3.1 项目概况分析

本文选用某市外环公路建设项目,该项目全长16.8km,该路段由于使用年限较长,加上外环路大车通过较多,导致路面裂缝破碎,凹凸不平,行车不便,市政有关部门施工修整时,采用一级公路技术标准施工,双向6 车道。为了确保道路施工质量,本路段采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

3.2 施工准备

其一,做好人员准备,明确岗位,划分好责任,确保施工人员的专业资质和施工经验。选择与施工条件相匹配的设备,拌和机选取定型产品,确保其相关性能符合施工要求,为确保其混合均匀,其拌和装置长度应符合我国规范;以现场公路基层施工宽度、厚度为基础,选择摊铺机种类和数量;压路机型号、台数应与铺设、碾压相匹配。基于项目实际状况,水泥选择普通硅酸盐水泥,在碎石应用过程中对其颗粒具有严格要求,可利用不同剂量水泥进行分组试验,并以此为基础明确含水量。

其二,下承层检查与验收,下承层应符合各方面技术标准,及时将其表面异物清除,交由监理工程师依照规范做好检查,待其质量达标后方可投入施工环节,施工之前应保证下承层表面湿润,但禁止存在积水。

4 施工技术

4.1 试验路段

市政道路施工前,为确保后续施工质量达标,需以我国的规范和要求开展试验路段施工,此项目选取路段200m,拟定好施工方案,将其递交至监理工程师确认批准。通过试验段试铺结果验证混合料配合比,并适当对其含水量、级配等进行调整,确定最佳铺筑厚度及系数。试验路段选用两层连续摊铺施工工艺,摊铺两端衔接接头应及时做好处理。以试验段检测施工机械组合是否符合施工要求为基准,相关技术、配合比设计、质量控制措施是否具有较强的可行性;明确松铺系数、压实机械选取和配合、压实工作顺序。施工原材料、混合料、机械设备均要符合施工需求,编制完善的试验段报告汇总文件,对其综合性审批且质量达标后,方可为后续各施工环节提供参考。

4.2 拌和及运输

混合料拌和质量是市政道路施工的关键,水泥碎石混合料需保证拌和均匀,适当降低拌和生产率,及时配置完善的监督人员,监督现场拌和和运输工作的开展满足相关规范,及时处理现场各类异常状况。拌和机配合5 个进料斗,混合料拌和中应监测各集料仓生产计量,每10min 打印一次各集料仓应用量,通过动态监控系统控制拌和质量;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生产中,以天气及运距情况为基准,基于我国实际规范和要求控制混合料的含水率,每间隔1h 测定一次含水率,同时做好记录。混合料加水量应基于现场状况调整,碾压含水量应高于最佳含水量0.5%~1.0%。拌和机出料与储料仓配合使用,从漏斗出料装车运输,装车中车辆前后移动,分三次完成装料工作,避免其产生离析。为保证整个混合料运输质量达标,实际运料前及时检查车辆洁净度,尽量缩短混合料运输时间,车辆上方及时布设覆盖物减少混合料内部水分挥发,混合料如无法在水泥初凝时间范围内运输至施工区域时,应将其废弃[1]。

4.3 摊铺施工技术

摊铺主要包括下承层摊铺和上基层摊铺,下承层作为关键的承载部位,摊铺质量应严格控制。下承层洒水湿润,经过试验,确定好松铺系数,控制好摊铺厚度,推土机完成初期平整工作,待其工作实施完成后,使用平整机刮平,依托人工实现精细化平整工作。以运输车辆实际吨位,精准核算车料实际堆放面积、实际卸料间距,保证材料供给连续性,避免出现接缝,提高施工质量。待下承层摊铺完成后,开展上基层摊铺工作,首次摊铺集料过程中,选取松铺系数下限,将整体长度实际控制在20m,完成碾压后方可测量其实际标高,每个断面上布设实际测点,减少松铺系数偏差。正式施工过程中,确保摊铺持续性,控制实际摊铺速率,避免产生纵向接缝质量缺陷。遵循双机作业基本原则,利用两台摊铺机同时施工,两台摊铺机间距离控制于5~10m,实施前后同步作业。摊铺机前挡板下缘增设橡胶挡板,其距离下承层距离不能超过100mm,同时前挡板距离侧挡板间距小于300mm;摊铺机后方增设专人消除细集料离析现象[2]。

4.4 碾压施工技术

在不同阶段中基层碾压密度、刚度等指标差异性较大,为确保碾压成效符合我国市政道路基层规范,选用3 台以上单钢轮振动压路机,3~4 台胶轮压路机。在道路碾压过程中,应将压路实际速度控制为1.5~1.7km/h,之后速度控制在2.0~2.5km/h,以免碾压中出现急刹车现象,以及禁止对刚完成碾压的基层增压。上述摊铺工作完成后,应参照混合料内部含水量,遵循碾压工作原则,严格按照“先低后高、先轻后重、先两边后中间”的原则开展碾压工作。以当下天气状况为基准,结合试验段数据,确定碾压实际长度:在气温较高状况下,由于水分蒸发速度加快,应缩短碾压长度;在气温较低条件下,水分蒸发速度滞后,应增加碾压长度,将其控制在40~50m 为宜。正式碾压过程中,碾压重叠20~30cm,压路机倒车换挡应轻且平顺,严禁对碾压结构层产生扰动;碾压过程中摊铺结构表层应始终保持湿润,若水分蒸发速度过快,可选取喷雾方式及时补充水分,严禁高压补水,确保碾压质量达标。

施工检查人员需追踪碾压车辆,构建完善的数据采集系统,利用GPS 定位坐标监控压实全过程,明晰路基压实数据参数,可及时发现压实工作异常状况并与责任人做好沟通,现场制定解决措施,保证路基压实质量[3]。

4.5 接缝处理

混合料摊铺过程中应确保其自身连续性,由于外界因素干扰导致中断时长超过2h 的,第一次碾压后预留出5~8m,水泥摊铺得厚一些,与第二次一起碾压,处理横向接缝;每天收工、第二天开工接头断面,均需布设横向接缝。布设横向接缝时,保证其与路面实际中心线始终垂直,符合我国市政道路路基施工规范和要求。两台摊铺机形成梯队进行摊铺时,纵向接缝有必要做好加强碾压。碾压机在已碾压的基层上掉头时,应采取保护措施,一般在掉头的地方10m 长的基层上覆盖上塑料布,然后在上面盖上一层土,第二天摊铺时,除去覆盖物,回填混合料整平,接缝处回填的混合料要高出断面5cm。

4.6 养护作业

水泥混合料在后期干燥成型后,水分大量散失或水分过多,都会导致路面产生形变和裂缝,为解决上述质量缺陷,基层碾压工作完成后,第一时间选用养护措施。碾压碎石基层工作完成后,对其质量检测后开展养护工作,养护周期为一周,养生期延长至上层结构施工前2 天。市政道路基层养护方式较多,不同养护方式原理、优势不一,主要取决于项目施工状况,利用密封性较佳的薄膜做好覆盖,控制其覆膜厚度大于1mm,养护时间超过1~2 天后去除。道路养护过程中,应动态化观察其状况,确保其处于湿润状态,该阶段禁止车辆通行,洒水车在洒水养生过程中,需控制行车速度,保持匀速前进,待路面成型后方可正式投入使用[4]。

5 提高市政道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水平的策略

为提高市政道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质量,结合实际状况,从多方面采取质量保证措施,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加强施工管理。水泥稳定碎石实际施工周期较短,施工质量要求较高,应加强市政道路施工管理力度,主要涵盖施工人员、施工流程、材料操作等。施工人员需具备良好的实践经验,通过岗前培训、技术交底等措施,保证施工人员掌握施工技术重难点,严格依照标准实施操作,实现施工专业化、规范化。施工流程管理贯穿施工各环节,保证施工机械化,减少由于人为操作造成的误差,引入机械设备,保证其工程实施精准性。水泥碎石基层质量,与材料拌和质量优劣密切相关,在材料拌和工作中,严格依照相关要求控制材料加入剂量,满足施工要求。适当应用辅助胶凝材料,提高水稳结构稳定性,保证施工质量。其次,严控工程验收程序。水泥碎石基层结构板结后,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若此时发现异常状况难以实施返工,将增加施工成本,导致资源浪费,所以为保证施工质量,需严控各环节验收,推行“三检”制度,保证每个环节施工达标后,方可进入下一施工环节。每一环节施工质量验收标准不同,需严格依照标准实施,特别是养护工作完成后,要严格依照国家标准实施验收,如压实密度保持在98%,平整度为33m,利用直尺检查其断面等[5]。

6 结语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具备较强的强度和承载力,具有较好的板体性、稳定性和持久性。因此,为进一步保证市政道路施工质量,需积极选用抗裂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把握施工技术要点,严控施工质量,增强道路结构稳定性及安全性,保证施工质量达标,以保障行车舒适性及安全性。

猜你喜欢
摊铺碎石碾压
二线碾压一线的时代来了 捷尼赛思G80
碎石神掌
市政道路施工中沥青混凝土路面摊铺技术的应用研究
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
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面层大宽度摊铺控制要点研究
沥青混合料摊铺施工技术在市政道路工程中的应用
沥青路面双横坡一次摊铺施工技术研究
钢轮碾压工艺对SMA沥青路面质量的影响
被命运碾压过,才懂时间的慈悲
碾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