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下公共交通运输管理研究

2021-06-24 13:52王桂佳
运输经理世界 2021年27期
关键词:公共交通路线市民

王桂佳

(霍山县交通运输局,安徽 六安 237200)

0 引言

在新经济形势下,追求节能减排、绿色生态发展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潮流,人们在追求高品质生活的同时更关注低碳经济发展。而公共交通运输管理不仅能有效缓解交通压力,实现低碳出行,还能减少交通污染,实现产业结构的深入改革与调整,为现代人提供符合和谐生态发展需求的绿色出行模式。同时,在推进公共交通运输管理过程中,不断提升管理水平,解决自身不足,探求新发展模式,也是新时代公共交通运输发展的必然要求。

1 低碳经济与公共交通运输管理的内在联系

低碳经济是近些年来逐渐发展起来的新型经济模式,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优势取代了高碳经济,并在当前乃至未来的发展中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为形成绿色环保生态发展状态,推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可靠的基础。同时,低碳经济从意识上改变了人们对出行的认知,以绿色、环保出行方式取代多排放、多污染的出行方式,为城市生态环保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可以说,低碳经济获得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和关注,也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我国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推进市场经济可持续发展,为环保事业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公共交通运输工具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工具,在推进经济发展、保护生态平衡方面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1]。

一方面,在低碳经济理念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人出行选择公共交通工具,不仅减少了污染排放,也缓解了交通压力。

另一方面,低碳经济下的公共交通运输事业在多元化市场竞争中的优势也会更加突出,特别是成本降低之后,公共交通运输企业迎来发展的生机。不过,即使是在低碳经济下,公共交通运输业发展也并非完美无缺,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管理和创新,以相应的政策、措施来减少公共交通运输对环境的污染,提高资源整合利用率,促进低碳经济发展,为实现绿色经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 低碳经济下公共交通运输管理的不足之处

2.1 公共交通运输规划不合理

近些年来,全国各地都在加强公共交通运输建设与管理。但从实际效果来看,一些地区受资金、人力、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对公共交通运输体系的改造也是基于原有交通路线基础上,并未综合考虑城市人口分布情况,导致依然存在不少交通路线不科学、不合理的现象,无法真正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也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阻碍社会进步与发展。不仅如此,随着交通运输多样化、市民出行需求的增加,不合理的路线规划还有可能导致交通堵塞、汽车尾气排放量不减反增等,严重影响了我国公共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而新建路线大多以原有路线为基础,虽有所延伸但力度有限,难以补充主路线的缺陷,不利于城市公共交通运输事业发展,对低碳经济建设也会形成一定阻碍。

2.2 公共交通运输管理法规体系不健全

在我国公共交通运输发展中,法律体系不完善也是一大问题。当下,在我国的公共交通运输管理体制中,行业分割明显、法律法规和相关行业政策协调不一致、反馈不及时等问题依然存在,这也导致低碳经济发展远不及理想状态。一方面,因为涉及公共交通运输工具安全保障的法律法规不完善,难以为居民提供生命和财产保障;另一方面,我国在共享单车方面还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无法对其形成有效的约束力,因而导致相关交通事故不断发生,影响市民对公共交通工具的好感度。

2.3 公共交通运输缺乏完善的信息系统

“互联网+”时代,先进科技、信息系统已经成为公共交通运输的重要保障,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特别是智能交通运输系统不仅能有效缓解交通压力,还能提高公共交通运输服务的质量。但还有不少城市因为各种原因未能为市民提供这种完善的信息系统。以公交APP 为例,能够为市民提供公交车出行路线和发车时间,便于市民出行和乘坐公交车。但这种智能化APP 的应用需要投入大量财力,需要不断更新升级,而部分地区没有足够的资金和信息技术来确保系统的构建和完善,对提升公共交通运输管理水平形成一定的阻碍。

2.4 公共交通运输服务水平尚未达到理想状态

虽然在政府干预下,公共交通运输条件得到了很大提升和改善,也解决了市民上下班堵车等问题,但不少人对低碳经济的认知较低,再加上生活水平的提升,有足够的能力支付私家车费用,仍然有大量市民选择私家车出行。不仅如此,在公共交通运输管理中,还存在服务水平不高的问题。例如,受道路条件影响,公交车在行驶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延迟,导致上班族迟到或乘车拥挤等情况。再加上受疫情影响,很多人都对公交车上人员聚集比较担心,因而会更倾向于选择私家车等私人交通工具。

3 低碳经济下提升公共交通运输管理的有效策略

3.1 合理规划公共交通运输路线,构建交通一体化

低碳经济时代,相关部门在规划公共交通运输路线时,首先,要树立科学规划、合理运用的意识,以城市可持续发展理念来布置公共交通运输路线,确保现代化公共交通运输体系的合理化。其次,还要遵循满足和方便市民出行的原则,通过多元化手段来综合协调各方面要素,科学地规划公共交通运输路线,解决城市交通堵塞问题,扩大公共交通的覆盖面和影响力,逐渐形成一体化交通运输体系[2]。期间,相关部门要注意对公共道路资源的合理利用,避免因规划不合理导致资源浪费严重的问题,还要加强对私家车的道路限制,确保公共交通工具的地位和运行效率,使其逐渐在市民心目中占据主导地位,引导市民出行首选公共交通工具。在地铁和公交车的利用方面,相关部门也要加大投资整改力度,以提高基础建设质量来确保公共交通运输的安全性和质量,要以多种公共交通无缝衔接来构建城市公共交通运输大循环系统,让市民在出行过程中能享受到公共交通运输工具带来的便利,继而切实实现交通一体化,减少无效出行量。以乘坐公交车上下班为例,很多城市都规划了专用公交车路线,即BRT 公交专用车道,不仅有效避免了上下班高峰期交通堵塞问题,也提高了公交车的运行速度,避免因堵车导致上班迟到,因而很多市民都愿意乘坐公交车上下班。

3.2 加强政府干预与调控,为公共交通运输提供便利

为了加强公共交通运输管理,相关部门一定要发挥干预调控作用,积极协调各部门、各行业,以科学、合理的统筹规划来确保市民能够享受到良好公共交通运输条件,使其能顺利出行。同时,出台相关政策对道路进行权限管理,通过限号、限外、设定高峰期权限等方式来缓解交通压力,避免堵塞。在城市道路规划中,不断加强对路线的规划与整改,不断完善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规划。根据城市发展实况,融合先进科学技术,打造公共交通运输网络,保证公共交通运输系统稳定、高质量发展。对步行、自行车等慢行交通,也要加强管理和干预,坚持以人为本、以方便快捷出行为原则,不断推进人行道、自行车道的改进和完善,以符合现代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标准为原则,为市民提供良好的慢行交通出行环境,改善慢行出行体验,使市民尽可能选择慢行出行方式。同时,对于非机动车车道被占用等现象,加大整改力度,以鼓励低碳出行、提倡慢行出行的原则来强化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确保慢行出行者的安全和效率,提高对慢行出行方式的好感度,增强公共交通运输管理的实效性。

3.3 强化对低碳出行理念的宣传,增强市民的自主意愿

随着市民环保意识的增强,低碳出行理念也逐渐被大众所接受,甚至不少人已经在切实履行这一理念,为公共交通运输管理的发展提供有效助力。但是也有不少人对低碳经济和低碳出行理念并不理解,甚至认为与自己无关,导致这些市民在出行时依然选择二氧化碳排放量较多的私家车,不利于环保事业的发展。对此,相关部门要以低碳经济结合城市道路建设规划实况,提出全新的发展理念和指导思想,从根本上去影响市民的行动,推进低碳经济发展和运行。为达到这一目标,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要加大对低碳经济和低碳出行理念的宣传力度,增强市民对低碳经济的有效认知,让市民意识到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在节约资源、控制有害气体排放、保护环境、提高能效等方面的作用,引导市民做出正确的选择,践行低碳经济的理念,促进城市公共交通运输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完善。例如,在许多城市中都设立了低碳出行的标语展示牌,不仅宣传了绿色、低碳出行的良好风尚,也吸引更多的市民关注,树立“低碳出行,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的理念,为美化城市,减少大气污染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3.4 积极构建完善的信息系统,强化智能化建设

建设完善的公共交通运输信息系统是优化当前公共交通运输管理的重要举措。将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融入交通管理,与其创新融合形成新的管理体系,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公共交通运行的效率,减少能耗和有害气体排放,还对构建一站式出行服务系统有积极作用,提高市民乘坐公共交通设施的好感度。一方面,相关部门要建设以物联网为核心的高效供应系统,通过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行效率来促进公共交通运输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相关部门还要利用人工智能、卫星导航等系统来为市民提供最优化出行路径,使其选择最佳出行方式,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减轻大气污染。同时,在管理公共交通运输信息平台时,做好系统内部部署和测试工作,有效解决城市交通运输网络代码重复开发、信息组建重复部署与封装问题,提高系统运转和维护的效率,增强公共交通运输管理的实效性。另外,公共交通信息系统的构建和完善还要满足交通行业信息化发展的需求,以统一的流程及服务标准降低开发和维护的难度,提高安全运营的水平,增强系统的可靠性。总的来说,积极构建完善的公共交通运输信息系统对市民出行、低碳经济发展都大有好处。为实现这一目标,还要加大对专业人才的培养,以专业知识来推进信息系统建设与发展,为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持。

3.5 加强公共交通建设,加大新能源车的推广应用

新能源车在推进低碳经济发展、促进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相关部门要加强对新型公共交通运输车辆的推广和应用,以新能源、混合动力汽车来降低化石能源的使用,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防治大气污染,提高环境质量,为低碳经济的实施提供助力。同时,还要加大对太阳能车、氢能车等新能源车的研发,加快充电站、燃料电池加氢站以及物流分拨中心的建设进程,以完善的基础设施来满足公共交通运输管理的需求。除此之外,政府还要加大对公共汽电车运行的管理,将不必要、不合理的路线尽早取消或调整,使其更符合市民的出行需求。同时,在道路设计方面,要充分考虑人流情况、市民居住分布,以最优化路线来确保公共交通资源利用最大化。例如,存在不少站点重复的路线,相关部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去掉一条或者是多条,只留下最合理、最优化的路线,确保市民出行不受影响即可,将节约的运力资源规划到其他路线上,提高公共交通运输资源的利用率。另外,要关注新老城区的公共交通运输的衔接问题。

3.6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低碳出行提供法律保障

法律、法规及相应的规章制度是公共交通运输管理工作的有效保障。相关部门既要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建设和完善,也要加强对其的宣传与推广,让市民从法律层面上意识到低碳出行的好处,继而对其行动产生积极影响,确保低碳经济的稳健发展[3]。首先,政府要制定合理的排放标准规划,以新时期汽车技术的水平为参考,适当调整限制燃油策略,对于公共交通运输的燃油消耗值给予适当奖惩,提高司机对减少油耗的积极性,增强其环保意识。同时,相关部门还要对公共交通运输人员做出明确的素质要求,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意识,为市民出行提供安全保障。

4 结语

随着低碳经济理念的深入人心,市民对出行方式的选择也日趋环保化,特别是公共交通运输方式的便捷和高效,更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市民出行的习惯,使其自然而然选择更具出行优势的公共交通工具。不过,低碳经济下的公共交通运输管理体系并不完善,相关负责人要立足大局,以长远眼光来强化低碳出行概念的推广,以合理的路线规划、高质量的服务水平和完善的交通法律、法规,消除公共交通运输管理中的弊端,以行之有效的手段助力低碳经济的落实和推广。

猜你喜欢
公共交通路线市民
美食新路线
城市轨道站点公共交通一体化衔接分析
闻鸡起舞
在未来,我们不需要路
二次规划在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工程中的应用
2017年闵行区“四季风·人文美·修身行”市民修身行动计划
市民关心的就是策划关注的——以东楚晚报为例
找路线
“意义”的问题所在
重庆市首届市民健康知识有奖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