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石道路运输安全事故现场应急处置要点分析

2021-06-24 13:52王建军
运输经理世界 2021年27期
关键词:事故现场救援应急

王建军

(宜宾天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四川 宜宾 644000)

0 引言

电石是有机合成化学工业的基本原料,可以合成一系列的有机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和医药业。宜宾海丰和锐有限公司是宜宾天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是天原集团氯碱基础化工和精细化工发展的主要基地,生产所需电石约60 万t/年。然而,从陕西、宁夏、云南等电石生产企业通过道路运输到宜宾海丰和锐有限公司路途较远,由于各种原因发生安全事故概率较高。因此,一旦发生电石道路运输安全事故,第一时间快速有效处置至关重要,熟悉、掌握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方法和程序,对提高应急处置反应速度和救援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电石的化学性质

1.1 理化特性

电石,化学名称为碳化钙,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aC2;危险品类别为第4.3 类遇湿易燃物品;外观为无色晶体,工业品为灰黑色块状物,断面为紫色或灰色;熔点447oC;沸点2300oC;相对密度2.22;引燃温度大于325oC。主要用途: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主要用于产生乙炔气,也用于有机合成、氧焊接等。

1.2 与水作用引起燃烧爆炸

电石干燥时不燃,与水接触会发生剧烈反应,放出大量热量,分解产生的乙炔气体易燃易爆,爆炸极限为2.5%~82.0%,乙炔气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反应还会产生少量硫化氢等气体,有引起中毒的危害。举例:假设一车辆承运30t 含量为80%的电石,与足量的水反应最多可产生9.75t 乙炔气体。

2 事故主要特点

2.1 致灾因素多,突发性强

道路交通事故的原因非常复杂,有主观原因(内因),有客观原因(外因),有直接原因,有间接原因。从我国交通安全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交通事故的原因,可从人、车辆、道路、交通环境、交通管理和极端恶劣天气等六个方面进行分析。但人是主导因素。

一是人的原因:人是指参与交通行为的所有人,如驾驶员疲劳驾驶或误操作、骑自行车的人、行人、乘车人等。这些人的交通安全意识和他们的心理素质、职业道德、文化程度等有关。

二是车辆原因:主要是指车况是否符合技术要求。

三是道路原因:路况差、混合交通、路面障碍多和道路本身不符合标准。

四是交通环境原因:主要表现在交通秩序混乱、道路通过能力低,碰撞机会多,车辆的速度差大、道口标准不符合要求。

五是交通管理的原因:交通法规执行不严,道路交通的监控、管制、指挥、通信设备不适应当前交通发展的需要。

六是极端恶劣天气的原因:主要表现在运输途中遭遇大雪、冰冻、低温、大风(扬沙)、高温炎热、强降雨和连续降雨等,以及在途经临崖、江、河、湖泊区域时突遇飞石、漫水道路、山洪、泥石流、山体滑坡、路面沉陷或塌方等。

2.2 危险性大,处置难度高

目前,电石通常通过公路采用厢式货车进行运输,一旦发生安全事故,轻则会造成道路交通堵塞、车辆损坏、货物损失,重则造成人员伤亡、车辆和货物发生燃烧爆炸;若车载电石发生燃烧,初期处置错过最佳时机,会造成整车立体燃烧,引发爆炸并伴随高温烘烤,不利于近距离灭火作战,无法发挥最佳灭火效果;如事故发生在偏远地区或高速公路上,应急救援队伍难以及时赶赴事故现场,应急救援设备设施使用和补给受限制;如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事故,处置时间长,影响范围广,会造成较大社会负面影响。

2.3 个体防护标准强,协同作战要求高

一旦发生较大及以上电石运输安全事故,进入重危区应急人员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防火隔热服,其他参与应急处置人员需着防化服,并做好防灼烫安全防范措施;对事故现场进行侦察检测时,需使用可燃有毒气体检测仪等;参与应急救援队伍和部门多,一般包括当地公安、交警、消防、环保、医疗、应急管理和其他社会力量等,在应急处置过程中,需要多部门和多种救援专业队伍的紧密配合,协同作战。

2.4 环境污染大,破坏性严重

一旦大量电石散落在农田、河流、湖泊或潮湿地时,反应后的残留物电石渣呈强碱性,其渣液pH 值、硫化物严重超标,对事故区域生物、土壤和水质等生态环境将造成严重污染和危害。

3 事故应急处置要点

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道路交通事故分为:财产损失事故、伤人事故和死亡事故。一旦发生电石运输安全事故,首先应确认承运电石是否与水接触反应产生乙炔气体,然后分类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具体应急处置程序和措施如下。

3.1 先期处置

3.1.1 当承运电石未与水反应产生乙炔气体情况下:

(1)在普通道路上发生车辆故障或交通安全事故时:

(a)需停车排查故障,驾驶人应当立即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将事故车移至不妨碍交通的地方停放。

(b)车辆难以移动的,应当持续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并在来车方向(白天在50m 外,夜间在150m 外)设置警告标志。

(c)若承运电石车辆发生初期火灾,应使用随车配置的灭火器对火灾进行扑救;若火灾呈蔓延趋势一时难以扑灭时,条件允许情况下驾驶人、押运员协同配合将车头与车厢剥离,防止火势蔓延,并迅速报警,等待救援。

(2)在高速公路上发生车辆故障或发生交通事故时:

(a)驾驶人应逐渐向右变更车道到紧急停车带停车,立即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

(b)车辆难以移动的,应持续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并在来车方向(白天在150m 外,夜间在250m 外)设置警告标志。

(c)人员应当迅速转移到右侧路肩上或者应急车道内,并迅速报警,等待救援。

3.1.2 当承运电石与水反应产生乙炔气体情况下:

除按照上述内容要求开展先期处置外,随车驾驶员、押运员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条件下,规范佩戴、穿着随车空气呼吸器、防火服或隔热服等个人劳动防护用品对电石初期火灾进行扑救,若火灾呈蔓延趋势一时难以扑灭时,应迅速报警,等待救援。

3.1.3 当超出应急处置能力时:

应迅速报警,报警内容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详细地址,有无人员伤亡,车辆损毁情况,承载电石数量、散落、泄漏及是否燃烧情况,附近有无水源、点火源,空气湿度、是否下雨情况以及地势、道路、交通状况等。

3.2 个人防护要求

进入重危区,消防人员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穿防火服和防火鞋。在确认泄漏电石未与水反应的情况下可着简易防化服,避免皮肤直接接触电石固体和粉尘。

3.3 现场侦察检测

成立侦察小组通过外部侦察、询问知情人、仪器检测等方式,快速掌握事故现场情况,为下一步行动方案提供决策和依据,具体内容为:

第一,询问报警人、目击者及知情人,简要了解事故发生的经过和目前已采取的处置措施;

第二,查清现场有无受伤、被困、死亡人员及其数量,分布位置和人员疏散情况;

第三,承运电石数量、散落、泄漏情况;

第四,若发生火灾事故,需了解火势蔓延方向,周围有无受到威胁的危险物品和易燃易爆物品;

第五,事故现场周边有无水源、点火源;

第六,事故现场的风向、空气湿度、雨水等气象情况;

第七,若事故发生在隧道等密闭空间内,应利用可燃、有毒气体检测仪器检测乙炔、硫化氢等气体浓度;

第八,查看事故车辆损坏情况以及现场的道路、交通情况等。

3.4 设置警戒范围

根据询问和侦检情况,确定警戒范围,迅速将警戒区域内与事故应急处置无关人员紧急疏散,设立警戒标志,严格控制车辆、人员出入。当大量电石与水发生反应产生的危害性气体扩散范围增大时,应将警戒区域划分为重危区、轻危区和安全区。在整个应急处置过程中,实施动态监测,并根据监测情况,适时调整警戒范围;警戒区域内严禁火种。

3.5 组织实施抢险救援

3.5.1 疏散救生

成立救生小组,携带救生器材迅速进入事故现场搜寻遇险或被困人员,并迅速组织营救,并将受伤或中毒人员转移至安全区域移交医疗部门进行急救。

3.5.2 控制水源

及时控制事故现场区域内水源,采取封堵沟、渠及下水道,或构筑围堰(堤)等安全措施,防止散落的电石与水接触扩大事故危害。

3.5.3 回收转移

(1)少量散落、泄漏:采用干燥的工具(如铁锹、扫把、箩筐、背篼等)将电石收集到指定的干燥塑料或其他容器内,使用塑料布或帆布覆盖,防止飞散。

(2)大量散落、泄漏:在确保安全的条件下,迅速将受到火势威胁但包装完好的电石采用铲车、装载机、挖掘机等大型机动设施收集到指定转运车辆,及时转移至临近的化工厂等具有一定条件的场所进行处置;整个应急处置过程应避免扬尘,避免接触水或潮湿物品。

(3)若车辆发生侧翻或严重损坏等情况,需使用吊车、拖车等将车辆扶正或拖离至安全区域。

3.5.4 通风排气

如事故发生在隧道内,由于隧道交通事故具有易引发次生灾害、人员伤亡大、堵塞隧道交通、经济损失大和救援困难等特点,首先应立即设立警戒范围,及时排除险情,组织开展人员疏散撤离,对受伤人员开展救助并撤离至安全区域;同时,应确认隧道内设置的照明及电气设施是否为防爆型,若为非防爆型,应立即切断电源,防止发生燃爆造成重大及以上安全事故;为防止粉尘以及电石与水或潮湿空气接触产生的乙炔、硫化氢等气体集聚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应加强通风,及时排除危险性气体。

3.5.5 火灾扑救

扑救电石火灾应当遵循“重点保护、覆盖抑爆、控制燃烧”的战术原则,电石忌水,严禁使用水、泡沫或二氧化碳等对火灾进行扑救;也不可使用氮气,因为高温下会发生反应;应采取使用干砂、泥土、干粉等灭火剂进行覆盖灭火扑救,干砂、泥土能吸收水分,有效减弱电石与水的反应程度;使用干粉灭火器灭火,应防止火灾复燃;对电石火灾一般采用隔离灭火法、窒息灭火法进行扑救。

3.6 洗消处理

现场应急处置结束后,使用消防水对进入事故现场的应急处置人员进行冲洗,对事故现场地面、受污染物体表面及救援作业中使用的沾有电石粉尘的器材装备进行洗消。

3.7 清理移交

使用消防开花水或雾状水清扫现场,特别是低洼地带、下水道、沟渠等处,确保不留电石粉尘和残余气体。清点人员、车辆及器材。拆除警戒,做好移交,安全撤离。

3.8 防止环境污染

电石与水产生的电石渣呈强碱性,如不及时收集、处理,会对土壤、农田、河流等造成环境污染,在应急处置结束后,应将电石渣及污水收集处理,以免造成次生或衍生环境污染事故。事故现场的污水需与酸性溶液进行中和处理,经检测合格后方可排放,以免直接排放造成腐蚀危害。

4 电石道路运输事故的思考

其一,鉴于电石运输致灾因素多、突发性强,发生事故后的应急救援,涵盖随车驾驶员、押运员的自救应急机制以及当地人民政府、公安、交警、消防、应急和环保管理部门的社会救援机制,力争做到一旦发生电石运输安全事故后立即启动应急救援协调联动机制,科学、高效、安全处置事故。

其二,由于电石运输通常路途较远,发生安全事故概率较高,一旦承运电石车辆侧翻或冲入河流、湖泊,势必会对事故区域水源造成重大环境污染。

5 结语

本文结合电石理化特性,对电石道路运输安全事故危害性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现场应急处置措施和程序,增强了从事电石运输和应急处置从业人员对电石危险性的辨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提高了应急救援队伍快速反应、科学高效处置事故的能力和水平,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

猜你喜欢
事故现场救援应急
紧急救援
滑轮
3D打印大救援
情景构建在应急管理中的应用
应急救援要诀“少 快 短”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靠脸吃饭
幽默大联盟
救援行动
应急预案的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