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语写作能力与测试研究
——基于Citespace 的可视化分析

2021-06-25 14:09
现代交际 2021年9期
关键词:二语元认知热点

李 梦

(西安外国语大学英文学院 陕西 西安 710128)

二语写作是英语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一直是外语研究的重点内容。近年来全球化发展迫切需要提升英语综合能力,尤其是长期被忽视的写作能力。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二语写作已逐步发展成一门独立学科。[1]但是,鉴于目前二语写作中综述总结类占比较高,且多为内容分析或描述性统计分析,本研究聚焦二语写作能力与测评,通过Citespace进行可视化计量分析具有科学性和新颖性。以中国知网数据库近15年来收录的824篇国内二语写作能力与测试的研究文献为数据来源,借助 Citespace 绘制2005—2021年3月间国内二语写作能力与测试研究的动态科学知识图谱,并对研究趋势和研究热点进行详尽的可视化分析。结果显示,国内二语写作能力与测试研究经历了起步和稳定增长两个阶段;研究热点始终围绕国内二语写作能力和测试评估展开。希望分析结果能为今后国内外语写作教学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研究内容

1.研究问题

(1)国内二语写作能力与测试研究阶段是什么?

(2)该领域热点及重点是什么?

(3)该领域趋势及原因是什么?

2.研究工具及对象

本研究分析工具是陈超美博士研发的一款可视化软件——Citespace5.7R2,其能够通过分析作者、机构、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图谱分析,识别某一领域的研究热点、动态及前沿问题。[2]本研究借助Citespace软件,通过关键词词频图和突增图归纳外语写作能力与测试的研究焦点及趋势。

本研究以中国知网为数据来源,检索页面选择高级检索,类型设定为期刊,主题为外语写作能力、测试、评估。直到20世纪末、21世纪初,二语写作才成为一门独立学科,2005年相关研究逐渐增多,因此将检索时间设为2005-01-01—2021-03-04。剔除无效论文后,得到824篇文献作为研究对象。

3.研究结果与分析

关键词共现图谱显示,写作教学、写作能力、形成性评价、大学英语写作、同伴互评、元认知、测试、思辨能力等关键词节点较大,说明其出现频率较高。该类节点与其他节点之间的连线相对较多,较密集,表明该关键词共现在同一篇文献中的频率较高。比如,写作能力与写作测试之间连线较多,说明二者相关性较高,写作能力的探究可以通过写作测试加以评价,而写作测试能够促进或阻碍写作能力的提高。形成性评价、同伴互评、思辨能力的多条连线说明部分研究不再单纯依靠教师反馈或成绩等传统方式去评价学生写作能力,而是通过同伴反馈及思辨能力,对教学过程进行监督和反馈,从而更加全面合理地反映学生的写作能力。同伴反馈及思辨能力研究能够完善形成性评价,促进英语教学的实施。

图谱分析及相关文献综合表明,近15年二语写作能力与测试研究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2005—2013年,2014—2021年。通过两个阶段高频关键词及热点突增图(见表1),能够分析其研究热点及新视角。

表1 关键词突增图

二、研究热点排名及热点突增分析

1.第一阶段

由表2可见,2005—2013年期间,写作教学、大学英语写作出现频率最高,这表明大学英语写作已经引起研究者的重视。调查显示,20世纪初,中国居民受教育程度中达到大学水平的只有4.2%[3],可见大学教育正处于发展期。而21世纪初期,改革开放促进了国内外语教育与外语能力的培养。在此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的探索和研究具有社会迫切性。写作能力作为外语能力的有效体现,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由此可见,表2数据与社会背景是相吻合的。写作能力、评价、测试、元认知、自主学习及写作过程等热词都是围绕英语写作教学这一目标探讨不同的参与者在写作教学不同环节如何发挥作用,对英语写作能力产生的影响。写作体裁也是这一时期的新的研究方向,从应试性文本到应用型文本的过渡,符合全球一体化的社会环境及国家对外语运用能力的重视。

表2 研究热点排名(2005—2013)

2005年,测试成为研究热点。21世纪初期,我国外语写作研究处于发展阶段,心理测量方法成为写作测试的理论基础,但是其信度有局限性。写作测试与评估经历了从客观测量写作能力到限时写作测试再到形成性评估等一系列变革,其信度不断提高。

2007年,元认知成为研究焦点与该理论发展有关。Flavell认为元认知包括元认知知识(主体、任务和策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规划、监控、评估和补救策略)。[4]吴红云和刘润清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元认知评估和策略对写作成绩有直接和重要的影响。[5-6]由此可见,自主学习、实证研究、写作评价等相继出现的研究热点都是围绕元认知展开的。

2.第二阶段

由表3可见,2014—2021年,互联网出现频率最高,这是因为计算机普及,二语写作教学融入了数字化平台。2016年频率较高的是批改网。批改网不仅有人工批改功能,还能从词、句、篇章、流畅度等维度对文本进行智能评价,是线上线下双模式测评。这种模式能够促进学生参与任务,显著提高学生的议论文写作水平。[7]由此可见,表3研究数据与教学实践是相吻合的。

表3 研究热点排名(2014—2021)

这一阶段,研究热点还包括思辨能力、动态评估、同伴评、等级量表等不同测评方式。2016年,思辨能力成为研究热点。英语教学已不再局限于“语能+知识”的培养,也应该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评价能力。[8]通过与前一阶段对比发现,写作测评一直贯穿始终,并不断产生新的评估角度。[9]动态评估在二语写作教学中不断得到运用,发展了教师反馈和同伴反馈研究。

多元化的测评方式迫切要求制定统一的国家外语能力标准。[10]2018年,我国正式提出《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系统描述了9个英语能力等级,为英语能力测评提供了标准。近年来,等级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的相关研究也逐步开展起来。

这一阶段,教学改革促进了教学法的研究。全球化背景下,外语人才需求发展迅速,英语教学也要随之发展和革新;因此,教学法成为研究热点,诸如PBL、PPA、OBE等国外理论的应用和完善及POA等国内创新的教学法。通过对写作能力的测评,可以有效检验这些教学法的作用。

三、结语

通过2005—2021年国内二语写作能力与测试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发现,近15年来国内相关研究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2005—2013年是初级阶段,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英语写作教学及写作能力测评上。元认知策略及形成性评估是测评方法的发展成果,能够有效评估写作能力。2013—2021年是发展阶段,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人工智能时代外语写作能力测评上,包括批改网、iwrite等在线写作测评平台。其他的测评方法也相继涌现,诸如思辨能力、动态评估、互动协作评价、等级量表等,使得测评方法更全面地反馈学生写作能力,也更适应新时代外语人才的发展要求。

近年国内二语写作能力与测试的研究成果日趋丰富,但其研究内容较局限。2016年颁布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指出:创新发展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11]由此可见,国家对外语人才的创新能力提出要求。通过对二语写作能力与测试研究的分析发现,研究焦点主要聚焦在二语写作教学与测评方法的探索,但是其关键性参与者,即学生的写作创新性研究还有所欠缺。未来该领域的研究方向重心可以向学生主体转移,对学生的写作创新等能力进行评估。

猜你喜欢
二语元认知热点
二语习得理论对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
An Analysis Study of how social school differs from cognitive school
The Application of Interaction from Sociocultural Perspective in English Teaching Classroom
4月高考热点关注
The Role of Native Languag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Pedagogical Implications
对中学生的元认知监控及其与学业成绩的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