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对政府公共教育服务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CGSS2015 数据的实证分析

2021-06-25 14:09林陈雅
现代交际 2021年9期
关键词:赋值户口公民

林陈雅

(海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海南 海口 570228)

在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5)中,公共教育服务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从公民的角度,分析城乡居民在自身特征、社会地位、公民主观感知和对政府工作三个维度,试图找出城乡居民对政府公共教育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完善政府公共教育服务的对策与建议。[1]

一、研究假设

将公民对政府公共教育服务满意程度的影响因为分为三个方面,每个方面有相对应的变量。提出的假设如下:

(一)公民的自身特征

假设1a:公民的性别对政府公共教育服务满意度有显著影响

假设1b:公民的年龄对政府公共教育服务满意度有显著影响

假设1c:公民的民族对政府公共教育服务满意度有显著影响

假设1d:公民的户口类型对政府公共教育服务满意度有显著影响

(二)公民的社会地位

假设2a:公民受教育程度的高低影响公民对政府公共教育服务满意度

假设2b:公民的收入对政府公共教育服务满意度有显著影响

假设2c:公民的职业地位越高,对政府公共教育服务满意度越高

(三)公民的主观感知与政府工作

假设3a:公民感知教育机会平等的程度越高,对政府公共教育服务满意度越高

假设3b:政府工作表现对政府公共教育服务满意度影响显著

二、数据来源与变量赋值

(一)数据来源

研究数据来源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15年的调查数据。CGSS2015针对公共教育、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社会管理、劳动就业、社会保障、低保灾害等基本社会服务、公共文化与体育和城乡基础设施等九个方面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调查,为本文提供了很好的数据支撑。[2]

(二)变量赋值与说明

1.因变量

因变量为公民对政府公共教育服务的满意度。选用问卷中“问题B161:综合考虑各个方面,您对于公共教育服务的总体满意度”,回答为:不知道、拒绝回答的删除,保留有效结果0—100。将0—30、31—59、60—79、80—90、91—100分别表示为非常不满意、不满意、一般、满意、非常满意,然后进行赋值:用数字进行赋值,非常不满意、不满意、一般、满意、非常满意,分别对应1、2、3、4、5。

2.自变量

自变量主要从公民的个体特征、公民的社会地位、公民的主观感知与政府工作三个方面进行选择。

(1)公民的自身特征。将公民的性别、年龄、民族、户口类型作为自变量。性别来自“问题A2:您的性别”,将女性、男性分别赋值为0、1。年龄,“将问题A301、A302、A303整合为新变量A3”,将18—29岁、30—39岁、40—49岁、50—59岁、60—69岁、70岁及以上分别赋值为1、2、3、4、5、6。民族来自“问题A4:您的民族”,把无法回答的观测值删除,将汉族之外的其他民族整合为少数民族,赋值为0,汉族赋值为1。户口类型来自“问题A18:您目前的户口登记状况”,将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分别赋值为0、1。

(2)公民的社会地位。将公民的受教育程度、经济收入、职业地位作为自变量。公民的受教育程度来自“问题A7a:您目前的最高教育程度(包括目前在读的)”,将小学及以下、初中及高中相关学历、大学专科及本科学历、研究生及以上分别赋值为1、2、3、4。经济收入来自“问题A8b:您个人去年全年的职业/劳动收入”,将回答为“不知道、不想说”的删除,将无收入的赋值为1,1—30000元赋值为2,30001—60000元赋值为3,60001—100000元赋值为4,将100000以上的赋值为5。职业地位来自问题“A58:您的工作经历及状况”,将从未有过工作赋值为0,将暂时无工作、务农、非农工作整合为有过工作经历,赋值为1。

(3)公民的感知与政府工作。将公民感知教育机会平等的程度、政府工作表现作为测量指标。公民感知教育机会平等的程度根据“问题B133:您是否同意以下说法—只要孩子够努力、够聪明,都能有同样的升学机会”,将无法回答、无所谓等观测值删除,其中:非常不同意赋值为1,不同意赋值为2,同意赋值为3,非常同意赋值为4。政府工作表现来自“问题B153:您对政府在以下工作方面的表现是否满意—提供优质的基础教育”,将回答为“无法回答”的删除,将非常不满意赋值为1,不满意赋值为2,一般赋值为3,满意赋值为4,非常满意赋值为5。

3.控制变量

由于农村和城镇居民在收入和工作环境等方面存在差异,选取的控制变量为研究数据中的“样本类型S1”,样本类型分为城市和农村,将农村、城市分别赋值为0、1。

三、实证结果分析

根据以上选取的数据,运用Stata15.0软件进行分析,因变量为政府公共教育服务满意度,自变量是被访者的性别、年龄、民族、户口类型、受教育程度、经济收入、职业地位、公民感知教育机会平等的程度、政府工作等,利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s回归模型进行数据分析,共建立三个模型进行分析,统计结果如表1、表2、表3所示:

表1 整体结果

表2 城市结果

表3 农村结果

表1在于分析7531个总样本中公民的总体情况;表2在于分析3883个城市样本中城市居民满意度的情况;表3在于分析3648个农村样本中农村居民满意度的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整体结果中的年龄、户口类型和政府工作表现三个方面对满意度有显著影响,所以假设1b、假设1c、假设3b成立。整体结果回归模型显示,年龄对政府公共教育满意度水平的影响显著,所以假设1b成立;户口类型对政府公共服务的影响显著,所以假设1c成立;回归分析说明政府工作满意度与公共教育服务满意度呈正相关,说明假设3b成立。

表2和表3的意义在于比较城乡之间居民对政府公共教育服务的满意度。表2、表3显示,在城乡居民中年龄对政府公共教育服务满意度的影响比较显著;城市居民的不同的户口类型、经济收入、职业地位、对政府公共教育服务满意度的影响显著,而农村居民不显著;农村居民的公民感知教育机会平等的程度方面对政府公共教育服务的满意度影响显著,而城市居民不显著;政府工作表现方面,农村和城市的回归结果说明政府工作表现与政府公共服务满意度有显著影响。

四、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分析出年龄、户口类型、经济收入、职业地位、公民感知教育机会平等的程度、政府工作表现等因素对满意度有显著影响。可得出结论:

1.公民自身特征中的年龄与户口类型对满意度有显著影响

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的性别对于满意度影响都十分显著。城市居民户口类型对满意度有显著影响。

2.城市居民社会地位中经济收入与职业地位对满意度影响显著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城市居民影响显著,但是农村居民影响不显著。

3.政府工作表现对公民的满意度有显著影响

说明政府的工作做到越好,公民的满意程度就会越高。

(二)政策建议

综合以上分析,对提高政府提高公共教育服务的水平,提出以下的政策建议:

1.塑造服务型政府

政府部门要塑造服务型政府的形象;只有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理念,积极走近人民群众,切实主动为人民群众解决问题,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才[3]能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改善基本公共教育的资源

由于教育是一种公共服务资源,每个人都应该有公平的受教育权。[4]因此,教育要实现城乡教育均等化,让更多的乡村儿童接受良好的教育。[5]

3.完善我国公共教育服务体系

政府要加强对乡村基础公共教育服务供给的有效监督,只有清楚认识到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距,政府才能缩小城乡差距,更好地完善我国公共教育服务体系。

猜你喜欢
赋值户口公民
我是小小公民科学家
论公民美育
我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给失管无名道路上“户口”
户口
算法框图问题中的易错点
农村地区因婚嫁被注销户口的如何申请恢复
抽象函数难度降 巧用赋值来帮忙
利用赋值法解决抽象函数相关问题オ
八类“黑户”可登记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