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域文化的乡村景观设计研究
——以河北巨鹿乡村精品线景观风貌提升设计为例

2021-06-25 02:26孙毅锋刘冬云
林业与生态科学 2021年2期
关键词:银花游园精品

孙毅锋,刘冬云

(河北农业大学 园林与旅游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地域性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不同地域下文化具有不同的地域色彩,地域文化首先展现了该区域的自然风貌,更体现了该区域内人类社会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等。地域是景观产生的沃土,景观形式上表现地域性只是留于表面,园林景观设计要真正满足该区域的社会、经济、环境等所有条件的发展可能性[1]。

在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带动农村统筹发展,但城镇化过度蔓延致使乡村农耕用地减少,原有的乡村景观被破坏,大批传统乡村文化遗产与人文景观持续消逝,乡村景观地域特色逐渐流失[2]。为此,将巨鹿地域文化融入到美丽乡村精品线景观设计,在城镇化进程中保护巨鹿乡村地域文化特色,期望可以为此类设计提供参考。

1 项目概况

巨鹿县位于河北省南部,地处太行山东侧的古黄河、漳河冲积平原。地貌类型为平原,总体地势南高北低、西高东低。整体地势平坦开阔,相对高差较小,由南向北略有倾斜,主要居民点地势较为平坦,大部分为适宜建设用地或经过适当的地形工程改造后可作建设用地。

巨鹿乡村精品线串联王虎寨镇、阎疃镇、官亭镇、堤村乡等8个乡镇,区域内植物种类丰富,栽植着大量乡土植物和园林观赏植物,主要用材林木有松、杨、柳类,主要经济林木有杏树、柿树、枣树、梨树、苹果树、金银花等。

2 巨鹿地域文化的提炼

2.1 银花文化

巨鹿土地多沙且盐碱度较高,限制了很多农作物的生长,却很适合种植耐干旱、抗盐碱的银花,银花即金银花,巨鹿地区惯称为银花,全县围绕银花挖掘了众多产业,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银花之乡”[5-6]。银花在巨鹿有着400余年的种植历史,面积达8600 hm2,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60%以上,银花产业是巨鹿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2.2 人文历史文化

巨鹿大地上曾出生过众多历史名人,并有重要历史人物在此活动。主要有远古的尧舜圣帝;秦代的秦始皇、项羽;汉代的丝纺机发明家陈宝光妻;唐朝的魏徵、僧一行;元朝的郭守敬;清朝的张绍先等。巨鹿历史上曾发生过众多重大;历史事件,较著名的事件有秦末项羽在此击败了秦军主力(史称“巨鹿之战”);东汉末年张角在此酝酿和发动了“黄巾大起义”[3]。

2.3 四股弦文化

巨鹿戏曲四股弦韵味独特,四股弦于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起源于河北巨鹿的四股弦是河北省重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演唱多用巨鹿方言,并结合五声调值,行腔铿锵有力,富有韵律,充分表达了慷慨悲歌的燕赵文化精神内涵,展现了独特的巨鹿音乐文化。

2.4 纺织、柳编文化

过去的巨鹿人过着男耕女织的生活,男人务农,女人几乎一生都离不开纺织的活计,纺纱、织布、针线活都要精通,其中纺纱占据了大部分的工作量[4]。西汉时巨鹿人陈宝光妻发明了丝纺机,六月成一匹,匹值万钱。另有柳编、草编手工工艺,历史已有300余年,技术精湛。

3 河北巨鹿乡村精品线景观提升设计

3.1 设计理念

为贯彻落实十九大“产业兴农”的战略方针,河北巨鹿乡村精品线的整体定位是巨鹿银花文化环线,方案以银花文化作为巨鹿乡村景观风貌提升的主导文化,充分发挥巨鹿特有的银花产地和产业优势,搭配巨鹿其他地域文化,将地域文化与乡村入口景观、乡村街道景观、游园景观、广场景观等紧密结合,使得巨鹿乡村景观与银花文化息息相通,提升巨鹿乡村景观风貌,重焕乡村活力,将巨鹿乡村打造成独一无二的文化乡村。

3.2 设计原则

3.2.1 文化真实性原则 在乡村景观设计中应用地域文化,首先保证其文化的真实性,文化是具有地域性的,不同地区的建筑样式、语言习惯、乡土植物等都是独特的。营建乡村景观过程中,认真了解本地地域文化形成的基础及其文化表现,避免“伪地域文化”,尊重真实的乡村文化。

3.2.2 整体协调性原则 乡村景观是一个景观综合体,在营造地域文化景观过程中,首先应与本地的自然环境相协调,其次要与乡村的文化背景、规划格局、建筑风格相融合,正是不同的环境、生活习俗和文化传承,造就了独有的乡村景观,才可维持人与乡村大环境的协调关系。

3.2.3 发展创新性原则 在景观中表达地域文化对于乡村景观创新具有重要作用,用发展的眼光、创新的技法把地域文化形式化,在材料的选择上应就地取材;在营造技法方面,既要吸取总结老一辈的经验,又要使用现代化工艺手法,使得景观新颖,又充满了地域特色。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城镇化建设中,乡村景观才可永葆活力。

3.3 “一环、三区、多节点”总体布局

河北巨鹿乡村精品线的规划设计以“银花文化”为核心,依托巨鹿“田—园—林—水—村”的自然环境,以产业发展为支柱,提炼巨鹿地域特色,打造文化氛围浓厚的乡村精品环线。“一环”是指河北巨鹿乡村精品线串联十个村庄,村庄的入口景观、街道景观、乡村游园、乡村缓冲空间等设计均融合银花文化,使人身临其境般感受到巨鹿的银花气息,打造名副其实的银花文化环线;“三区”是指依据巨鹿地域文化形成的不同村庄分区,有历史传承区、趣味农业区和民俗荟萃区,三区由银花文化环线串联起来,整体以银花文化为主导,又充分地展示巨鹿其他特色文化;“多节点”是每个分区内的村庄入口景观、街道绿化、乡村游园等景观节点,景观节点的位置选择要满足村民日常休闲需求,其地域特色要给游客带来充满文化氛围的游览体验(图1)。

图1 巨鹿乡村精品线总体布局图Figure 1 Overall layout of Julu rural landscape line

3.4 景观提升

3.4.1 入口空间 从乡村整体景观来看,乡村的入口景观处于整个景观序列的起点,代表着巨鹿乡村的整体形象,同时也是连接乡村内部空间与外部环境的枢纽,入口景观直接决定了游客对于乡村的第一印象。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大多数村庄入口为牌坊式,入口景观样式较为单一,未结合地域文化进行设计。精品线村庄入口景观的提升设计以“银花文化”为依据,入口园林建筑采用银花元素为主的景墙作为背景,景墙上刻有银花浮雕和描绘银花的诗句,景墙前设置一处花坛,主要植物配置是金银花和其他乡土植物,这是独属于巨鹿的特色景观,渲染巨鹿乡村精品线的银花文化氛围(图2)。

图2 入口空间景观效果图Figure 2 Landscape rendering of entrance space

3.4.2 乡村游园 乡村小游园是公共区域的一种绿地形式,主要目的是便于村民在此游憩、交谈,通常在村中主干道旁建设,选址在村民日常生活中人流量较多的地方,比如村委会办公室、村民服务中心附近,既出行便利,又容易组织村民进行集体活动。历史传承区的游园设计主要展示巨鹿历史人文文化和银花文化,通过人物雕塑、石碑石刻、景观建筑彩绘等形式体现巨鹿的独特历史人物典故和有关银花的诗词、传说,普及银花文化知识的同时领略巨鹿的历史人文文化;民俗荟萃区的游园设计以文化展示和参与互动为主,设计专门的四股弦表演区域,在表演区域附近通过景墙彩绘,展现四股弦的发展史和经典表演场面,并设计柳编手艺体验区,让游客真实接触这一古老的技艺;农业观光区的游园设计是利用场地的自身优势,种植银花、串枝红杏、巨鹿血杞等特色作物,设计饮茶亭、诗词长廊,游人可在此品银花茶、颂银花诗,点缀茶具作为景观小品,收获季节可亲自体验作物采摘。所有乡村游园内搭配银花和其他植物景观造景来进一步烘托银花文化(图3图4)。

图3 乡村游园效果图Figure 3 Rendering of rural garden

图4 乡村游园效果图Figure 4 Rendering of rural garden

3.4.3 街巷空间 在乡村空间形态结构中,街巷空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往往蕴藏着最真实的乡村地域文化,发生着最日常的乡村生活[9]。街巷不仅承载着交通功能,也是村民沟通交流的场所,在设计时着重考虑人与环境、人与人之间的尺度关系,注重如何在街巷空间中表达银花文化和其他地域文化,在样式、材料、涂装等方面富于变化,营造文化真实的乡村街道景观。

巨鹿乡村精品线上的村庄主干道为水泥路面,道路两旁仅栽植有行道树,且为直接在水泥路面上开穴种植。树坑内土壤容易被冲刷到主干道,并易造成大气扬尘。在设计过程中,以“银花文化”为设计主题,在路灯下部增设银花造型的镂空装饰,给行道树加装树池,树池顶部使用巨鹿本土的木料材质做压顶,树池旁搭配柳编样式的花箱,花箱之中栽植银花。每户人家大门旁边增设一处入户景观,用木篱笆围合而成,种植银花、紫叶李、月季等园林植物,在保证低养护成本的条件下,尽量做到植物层次丰富,同时在民居的外立面绘制银花相关的壁画和诗词,通过树池、花箱、植物、彩绘来展示巨鹿的银花文化和农耕文化,打造巨鹿的银花之路(图5图6)。

图5 乡村街巷空间现状图Figure 5 Current situation of rural streets and alleys

图6 乡村街巷空间效果图Figure 6 Space rendering of rural streets and alleys

3.4.4 缓冲空间 缓冲空间是室外公共活动空间的一种,通常情况下位于乡村道路的两旁,尤其是道路的交叉口和房屋前空闲用地,也常见于某一具有特殊意义或形态的景观[2],如大树、石墩、石碾等自然和人工景观,往往面积偏小,适合短出行距离的村民来此闲谈,在精品线设计中根据不同分区打造文化各异的景观,以民俗荟萃区的缓冲空间为例,此处缓冲空间位于主干道旁,三面有民居建筑,场地内有五棵大树和一石碾,地块形状规矩且平坦。此场地设计成一个开敞空间,保留场地原有大树,用折线型座椅分隔开来,并形成各自相对独立的休息空间,尽量充分利用场地空间,将场地内原石碾移至绿地内,整合出一个适合活动的硬质场地,在硬质铺装中心位置设计一耐候钢材质的四股弦轮廓模型,略低于地面,同时在旁边建筑外墙上书写巨鹿四 股弦的发展史,着重描述四股弦传承人解会谦对于巨鹿四股弦的贡献和为保护四股弦付出的巨大努力。在植物种植上选择金银花、紫叶李、八宝景天等园林植物,与原有大树形成有层次的植物景观(图7图8)。

图7 民俗荟萃区缓冲空间现状图Figure 7 Current situation of buffer space in folk culture meta-zone

图8 民俗荟萃区缓冲空间效果图Figure 8 Rendering of buffer space in folk culture meta-zone

4 总结

在乡村振兴政策的指导下,全国大部分乡村已经开始建设美丽乡村、塑造各自的文化景观环境,融合地域文化与景观设计。关键在于文化真实,而盲从效仿、刻意创新只会沦为笑柄。在进行巨鹿乡村精品线景观提升设计时,首先充分理解场地现状及场地文化,然后在整体规划中进行多维度分析和应用,将地域文化用心加工并艺术化地表现在园林景观中,营造出具有巨鹿地域文化特色的乡村景观,并对巨鹿的银花文化和其他文化进行传播和展现。

猜你喜欢
银花游园精品
浪漫之都
《牡丹亭》之《游园惊梦》
游园——畅妈手作
“初”来贺寿
读错名字该怨谁?
森和众
精品画廊
釉光青精品欣赏
小动物游园记
游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