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市滨水公共空间与传统文化结合的景观叙事策略研究
——以唐山市北河公园为例

2021-06-25 02:26张永辉
林业与生态科学 2021年2期
关键词:游人绿地景观

张永辉

(河北农业大学 园林与旅游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叙事”的历史无法追溯,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而研究叙事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叙事学最早起源于西方,一开始只是应用于文学领域,局限于时间维度上,但过分依赖社会、心理因素和主观臆断,出现了诸多问题。后来加以改进,慢慢发展到空间维度以及各个领域,这些领域中就包括景观叙事。国外比较优秀的景观叙事应用案例是《空间的生产》,它跳出传统空间观的范畴,提出“社会空间”概念。国内优秀案例是龙迪勇的《空间叙事学》,他在符号学的基础上分析了三种叙事分类。但是前人的研究不足之处是大多停留在理论上,没有过多进行景观实例的设计研究。为了应用景观叙事策略,增加城市滨水公共空间的文化效益和社会效益,本研究采用将滨水空间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方法,融入景观叙事,将滨水空间与传统文化联络起来。景观设计需要有自己的灵魂,文化内涵则显得极其重要[1]。为此,以北河公园景观设计为例,以地域文化作为景观叙事主脉,将此地块打造成为具有标志性休闲娱乐功能的综合性滨水绿地景观公园,以期为同类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1 景观叙事策略介绍

景观叙事就是将叙事放入景观中,通过景观空间这个载体来传达出设计师的本意,通俗的讲就是讲故事的景观设计。讲好一个故事可以让景观设计更具内涵,引人入胜。在早期,景观最早指陆地及陆地上的空间和物体的复合体。在不同学科中,景观的定义多种多样,但本文着重关注在景观叙事中,景观作为叙事的客体,分为物质性和非物质性两个方面。物质性载体包括植物、山石、铺装等;非物质性载体包括声音、光线、倒影等。因此景观叙事相比较文学叙事,人们能够身临其境,获得更为真实的沉浸式体验,感受更为直观。

景观叙事的题材来源于社区记忆、名人简历、仪式活动、行为习惯、名胜故事、民间传说等,有时也会受到很多问题的限定,例如地域风俗问题。景观场所的编排规则与次序结合起来,便是景观叙事的叙事结构。景观叙事结构将景观空间与故事关联起来,其编排则是运用文学创作中的手法,这种叙事结构使之成为一个有主线、有内涵的景观空间。景观叙事的结构通常还会与时间有关,通过过去、现在、将来的时间安排,制造一个有序的景观体验路径,具有了时间性质的空间也会变的更加生动,这也为景观叙事视角下的景观游线的设计做好了铺垫。

2 唐山市北河公园项目概况

2.1 北河公园概况

经历了唐山大地震的唐山涅槃重生,而滦南县则随其发展至今。滦南县北岸相邻渤海湾,地势平坦,北高南低。倴城镇位于滦南县中部,是滦南县政府驻地。本次改造设计的地块北河公园位于倴城镇的北部,为倴城镇最重要的滨河公园。滦南县历史悠久,最为著名的文化是滦南三枝花,即评剧、皮影和乐亭大鼓。倴城镇文体中心每年都会有评剧演出,这里的老一辈人更是深深地喜爱这三种文化,在这里生活的每一个人,无论老幼,都可以随口哼唱几句,可见这里的“三枝花”影响之深。已故老艺人有张绳武、靳文然和成兆才,他们都为戏曲文化做出了突出贡献。北河位于河流分支,河水春冬交替,从未干涸,水系形态优美自然,滋养了两岸的居民。北河公园周围绿地丰富,基本为广袤的田野,自然条件优良。场地中心是一大块水面,被建设路分割成两部分,其中西面为主要观赏区,东面为次要观赏区。设计主要地块为水面两边的绿地,其中深入水中心的绿地具有很好的观赏效果。本次设计截取了一块观赏人流量较多的地块,设计面积约为17 hm2。

2.2 北河公园存在问题

(1)场地步行系统投入不足。场地面积较大,但主要观赏路线只有一条,且缺乏变化,无法使游人充分欣赏到园内丰富的景观。(2)植物种植密度欠佳。植物种植种类单一 ,柳树居多,缺乏观赏小乔木,从竖向上无法达到很好的观赏效果。植物种类单一导致观赏时游人感觉色彩单一,也容易使游人产生单调乏味之感,以至于,无法承受较长的观赏线路,感到疲累。(3)主入口设施需完善,需要增加具有代表性的设施。现有主入口过于简单,无法吸引游人进入参观。(4)景观整体结构不尽合理。场地内节点与节点之间没有做到很好的呼应,借景对景无法体现,稍加改进则会有很好的效果。(5)整体景观与文化关联度低。在整体布局上无法体现出历史文化内涵,仅仅在雕塑小品上有所体现,无法让游人从内心深处体会戏曲文化。

2.3 北河公园设计重点

(1)临水完善步行系统。突出河流的使用及游览功能,注重亲水设施,步道设计。道路系统设计富有变化,体系化。注重从滨水步行系统的构成要素,铺装防护栏杆,步行道及景观建筑、景观小品与标识、绿化植物、景观照明方面进行设计[2]。(2)丰富植物配置,合理设计植物密度。采用种类多样的乡土树种,在植物造景中合理运用乡土树种是生态学原理的体现,乡土树种对本地域的适应性有利于景观的可持续发展[3]。采用乔灌木及香花植物合理搭配,在竖向上有所变化,营造良好观赏效果。(3)完善主入口设施。充分完善主入口设施,展现景观特色,设计符合场地特色的意境景观小品,吸引游人走入其中。(4)为场地设计合理的景观格局。节点道路绿地合理布置,做到点线面结合,达到良好的游览效果。(5)提高场地与本地地域文化的关联度。主要从道路形态,景观雕塑小品体现。在满足游人游憩要求之上,尽可能的提高场地设计与本地文化的关联度。(6)注重景观设计的生态性。景观设计应注重生态设计,景观生态设计是关系到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设计活动,大力提倡景观生态设计,有助于实现景观的可持续发展。无论何时,设计都应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合理利用景观空间,顺应环境条件和人文条件,杜绝乱砍滥伐,打造优质的设计景观[4]。

2.4 北河公园设计目标及原则

2.4.1 北河滨河绿地设计的改造目标 考虑地形与气候,营造良好的自然环境,建筑景观环境,通过设计道路,铺装,植物搭配,营造和谐优美的环境,使地块更加活泼,富有生气[5]。改造原有地块需要修补、更新的区域,在道路流线上设计更方便游人游览的形式,丰富绿色植物的栽植,进行合理的疏密搭配,但仍保留原有特色雕塑、建筑物,以保护其特有的文化气息。

2.4.2 北河滨河绿地设计的休憩目标 考虑环境因子,区位因子,社会经济因子。营造良好的休憩环境,为居民提供进行户外活动的空间。增加参观公园和开放空间,供游人散步,垂钓。其中的游赏活动可分为散步运动类、文化体验类、生态游憩类、娱乐休闲类、审美观赏类。也可以通过构造私密空间、半私密空间,来实现游人不同的需求。以点状模式、线状模式、块状模式3种模式来达成游憩目标。

2.4.3 北河滨河绿地的设计原则 设计主要遵从5个方面的原则。

(1)因地制宜原则

景观规划设计需要遵循因地制宜原则,北河滨河绿地政府楼前广场设计需要倾向庄严肃穆的风格,以规则式景观小品为主,植物配置也适合用松柏类,另外以规则草地进行衬托点缀。

(2)自然优先原则

对北河滨河绿地现有自然资源进行保护,协调景观和生态过程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尽量做到设计尊重自然,不做大拆大建,保护自然爱护自然。

(3)立足生态原则

保护生物多样性,注重生境的恢复与营造。立足生态进行设计,设计出满足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滨河绿地。以建设生态文明为范本,尊重生态文明。

(4)全面规划原则

通过对景观进行全面的规划,使地块性质从片面的空间利用设计转变为维持与可持续的景观规划设计——即人文景观规划设计。考虑其滨河绿地生态格局,最终达到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效果。

(5)特色设计原则

意在笔先,依靠“意”的流动来营造空间,空间再随着笔的深入、展开以至成熟[6]。因此特色设计中意境的营造极为重要,在北河设计中充分利用其地块文化内涵,塑造意境穿插其间。

3 唐山市北河公园景观叙事的表达研究

3.1 北河滨河绿地设计方案与理念

北河公园滨河绿地设计应用景观叙事策略,将“戏曲文化交融滨河绿地”为定位,进一步充实游览内容,提高景观质量,宣扬优秀文化,增强园林艺术的感染力,做到中国传统与西方现代兼容,人文历史文化与优美自然环境辉映,为周边街区所共享[7]。体现出生态景观与人文融合的意境和内涵[8]。道路交通流线设置灵动自然,景观过渡路径,与景观嵌合自然,从人的角度出发,方便游人游览。主要道路设置于两岸外侧,次要道路设置在靠水面一侧,通过主次道路的搭配,使游人可以尽览园内景色[9]。以主要景观节点深入设计理念,进行景观叙事,分别是从初闻曲意、再聆曲声、曲意传承、曲尽其妙和曲终婉转这五个空间递进的方面来体现戏曲文化的故事主线(图1)。

图1 北河公园总平面图Figure 1 General plan of Beihe Park

3.2 景观叙事策略表达——起

主入口观赏节点——“初闻曲意,竹青荷香”。主入口观赏节点主要由4部分组成,标示景石及特色植物配置、人造水池及观赏荷花、休息座椅和装饰树池(图2)。其中观赏节点中心后面是一个花坛,上面配以标示景石,选择形体大小合适的黄石,上面刻字为红色的“北河公园”。景石后面种植竹子,构成“竹意”,其余地方再种植粉色花丛、灌木球等植物,形成特色植物景观。花坛周围可供游人坐下休憩,为木质材质,也可为木质外观的人工合成材料。前面做成水池,种植荷花,养殖金鱼,以供观赏。休息座椅设置在两侧树池旁边,在休憩时可以很好的欣赏入口处景色,也可以观看来来往往的行人,别有趣味。公园主入口外部设置栏杆,照明路灯及座椅,可以供游人休息。主入口节点呈半围合的矩形空间,中间景石起到障景功能,节点内种植绿色小乔木,以开花乔木进行点缀,大叶行道树在外围合,构成一幅“竹青荷香”的画卷,使人们“初闻曲意”,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图2 主入口节点Figure 2 Main entrance node

3.3 景观叙事策略表达——承

滨水平台观赏节点——“再聆曲声,水波云色”。整体布局为圆形与弧形结合,具有很强的灵动感。水步道作为重要水上游乐区,由四部分组成,三枝花雕塑、木质休息平台及座椅、荷花及观赏水生植物和邻水慢行步道(图3)。

图3 滨水平台节点Figure 3 Waterfront platform node

本节点位置得天独厚,位于现有深入水面绿地,面积较大,所以设置了临水广场和亲水平台,以观赏水上喷泉,及临岸水生植物。节点中心广场设置3层平台,中心设置三枝花雕塑,三枝花代表评剧、乐亭大鼓及皮影戏,雕塑采用红黄蓝3色,与广场周围树木相配。滨水平台外围为慢行步道,里面设置木质休息平台及躺椅,可供游人休息。亲水平台上面延伸的木栈道,形似评剧表演者的头饰,又像弹奏乐曲的琵琶,使游人在游览时,仿佛在听一曲弹唱。此处节点面向西南方与小广场形成对景,具有韵律感,向东北方与对岸邻水栈道相互呼应,形成对景。在此滨水步道,游人可观赏到碧水蓝天的景象,因此,此处节点作为南岸中心,具有极佳的观赏效益。

3.4 景观叙事策略表达——转

政府前广场观赏节点——“曲意传承,历久弥新”。政府前广场由4部分组成,特色模纹花坛、保留图腾柱、设计喷泉、下沉地块。政府前广场因为同时作为北岸重要入口,所以在设计的时候,将地块做出下沉、上升变化,使游人有不同的游览感受,广场北部设计喷泉由两个小喷泉和中心大喷泉构成。广场中心为特色模纹花坛,花坛内用本地适用花卉搭配出规则图案,符合广场规则的主题,广场内无种植树木,在边缘处种植小灌木球,周围设置树池。两侧各保留的图腾柱,象征着滦南县的历史文化,也寓意着文化的传承。广场南侧继续下沉,其中间有大型树池做障景,吸引着游人往南面进行继续探寻(图4)。

图4 政府前广场节点 Figure 4 Government front square node

3.5 景观叙事策略表达——合

3.5.1 栈道观赏节点——“曲尽其妙,柳青鸟鸣” 栈道观赏节点主要分为4部分,邻水观赏平台、邻水观赏栈道、休憩空间和观赏喷泉。整个节点呈现同心圆形状,向外延伸,平台上种植适量柳树,营造特色临岸空间。两层栈道,向东借景北河大桥,营造极佳观赏效果。整体以树木围合为半封闭空间,铺装采取比较有质感的铺装,与栈道形成自然链接。休憩空间内植物配置依然以柳树为主,以其他小乔木作为搭配。临岸沿栈道种植荷花及水生植物供游人观赏,休憩空间内设置座椅供游人休憩。道路随圆形弧线自然设置,以栈道形式延伸至水面。最外围栈道设置长度较长,周围布置观赏喷泉,喷泉呈韵律感布置,紧扣设计主题——“余音绕梁,曲尽其妙”(图5)。

图5 栈道观赏节点Figure 5 Viewing node of trestle

3.5.2 私密游憩空间观赏节点——“曲终婉转,枫落静心” 私密游憩空间观赏节点由4部分组成,休憩廊架、观赏树池、观赏红枫及休憩景观亭。本区域外部由大量树群包围,使此空间形成视线上的“封闭空间”,给人以安心静谧的感受,内部多以松柏等常青树点缀,其中心景观亭旁种植观赏红枫,紧扣“枫落静心”,庭前栽植灌木球作为装饰,植物配置形成高低不平的天际线,具有很好的观赏效果。其中两处休憩廊架的设置,也使此处空间成为具有最大休憩功能的空间,因此为私密游憩空间,人们在这里可以进行较为自然的交谈活动,是较具有中式景观特色的一处节点。此处共有出口3个,交通便捷,从北岸广场入口进入可以从此处走出公园,因为此处安静且与出口相通,便可寓意为“曲终”,同样可点“曲尽其妙”(图6)。

图6 私密游憩空间节点 Figure 6 Private recreation space node

4 结语

本研究运用景观叙事策略,以城市滨水公共空间为叙事载体,以发扬地域文化为主线,别出心裁,将景观空间中的故事讲好,最大可能的发扬传统文化,同时注重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让景观设计趣味化、多元化、生动化。结合叙事,赋予景观设计更多的内涵[10-11]。

猜你喜欢
游人绿地景观
地铁上的九座城
孟浩然《送朱大入秦》
景观别墅
景观软装在地产景观的应用及市场前景
浅谈林地绿地养护精细化管理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老城区绿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区绿地提升为例
《景观平面图》
登神农顶
走进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