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街区旅游小微企业主的社会融合意愿

2021-06-28 09:00
关键词:企业主意愿小微

陶 云

(安庆师范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安徽安庆,246133)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种类型的小企业的蓬勃兴起[1],而旅游小企业在此期间也得到了发展的契机。国外的旅游学者开始关注旅游小企业的成长,并开始了有关旅游小企业的一系列研究。其研究历程大体经历了探索起步期、相对发展期和不断繁荣期三个时期;研究内容集中在旅游小企业的界定、经营研究、小企业主与员工研究、小企业利益相关者和区域影响研究等方面[2]。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旅游小企业数量的增加,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国内研究蓬勃兴起,大量成果涌现。研究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一是总结与梳理旅游小企业的研究进展[1,3,4];二是旅游小微企业界定标准与发展经营特征分析[5-9];三是社会经济与其他因素对旅游小微企业的影响研究[10-12];四是对旅游小微企业的经营状况研究[13];五是旅游小微企业创新创业研究[14-16]。总体来说,研究大多数着眼于企业本身,对旅游小微企业主和企业从业者鲜有关注,大部分学者强化旅游小微企业的经济功能而弱化其社会功能,旅游小微企业的社会属性尚未得到足够的关注。

社会整合是一个由存在、意愿、亲和力和同步性组成的过程。有关旅游小微企业主社会融合的研究稀少,多数学者多以人口学视角集中于经济、社会、文化、心理等方面社会融合探讨[17],多数学者认为城市外来人口的社会融合程度普遍较低[18-19],究其原因,除与性别、年龄等个体因素有关外[20],还与制度、社会资本、人力资本、本地人排斥等有关[21-23],同时行业、职业和收入也是影响融入的重要因素[24]。

不同群体在城市中的需求和对生活的满意度存在显著的差异[25]。针对特定区域外来经营者展开调查,分析其社会融合意愿,可以更为准确地揭示新型城市化进程中的新问题。本研究立足于北京创意文化街区外来旅游小微企业主(包含经营管理者),从城市化微观行为主体视角考察旅游小微企业主的社会融合状况;从个体层面分析社会融合背后的影响因素,力求对大城市外来人口市民化机制有更深入细致的了解[26]。文化街区旅游小微企业主作为一个独特的群体,与其他城市外来人口存在较大的差异,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是怀揣梦想,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的中青年人群体,创新意识与适应社会能力强,因而通过考察这部分人的社会融合状况可以深度解读大城市外来人口社会融入的基本格局,通过解析外来从业者与创意文化街区旅游小微企业的耦合共生性,来揭示旅游小企业的存在与旅游从业者融入城市的关系,进一步印证外来从业者的城市融入是旅游小企业繁荣壮大与旅游业发展的基本动力。判断旅游小企业主社会融入包括三个维度,即价值实现维度、收益期望维度、社会网络支持维度。旅游小微企业个人层面与企业层面紧密关联,任何一种个人行为有可能转化成为企业行为,同样企业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影响个人行为。

一、数据和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本文所使用的数据为实地调查数据。此调查选取南锣鼓巷、烟袋斜街和五道营胡同为调查地点,以非京户籍而在此生活、居住和工作的小微企业主与经营管理者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的方式获得旅游小微企业主的基本信息。本次调查发放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48份,其中南锣鼓巷77人,占52.0%,烟袋斜街44人,占29.7%,五道营胡同27人,占18.2%。调查的人群中,企业主65人,占44.5%,主要管理者80人,占54.8%,其他3人,占0.7%。旅游小微企业界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6号)中零售业、住宿业与餐饮业的小微企业标准。

(二)研究方法

本文借鉴国内外学者有关移民社会融合的研究,选择三类指标来衡量旅游小微企业主城市融合意愿。第一类为价值实现意愿与城市适应指标,具体包括发挥创意特长、专业吻合、街区符合艺术价值追求、街区符合性格爱好、在街区个人能力和知识得到加强、在街区更适合做我想做的事、街区更符合我的人生价值、交往机会、历史文化吸引、在街区有强烈归属感、喜欢街区的生活方式、在街区有文化体验、喜欢街区的文创氛围等项目;第二类为收益增加意愿与发展预期指标,具体包括赚钱快、投资方向、起步容易、游客多、商机多、在街区赚更多的钱等项目;第三类为社会网络与居留意愿指标,具体包含对街区有感情不愿离开、对街区很满意、街区是生活的一部分、休闲娱乐学习在街区得到满足、亲戚朋友多在这街区、愿意与本地人交朋友、过本地人的节日、愿意参与社区活动、推荐亲友来此做生意、继续在本地做生意、在本地购房定居等项目。本研究运用spss22.0中多项Logistic Regression作为分析模型,以生活满意度和经营满意度作为因变量。以上述三大类指标作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因样本量较小,离散度高,回归无法通过检验,因而最终选择双向相关度用以测度其相关程度。

二、旅游小微企业及企业主特征

(一)小微企业特征

(1)旅游小微企业少雇员。文化街区旅游小微企业中没有雇员的占4.8%,1~3个雇员占46.4%,4~10个雇员占35.2%,10个以上的占12.8%。(2)商贸经营为主导类型。经营酒吧咖啡类占15.3%,茶叶、土特产店占5.6%,工艺品店36.8%,旅行社0.7%,服饰店24.3%,餐饮店9.0%,旅馆或客栈2.8%,其他5.6%。(3)个人与合伙经营占主导。依照经营所有权划分,家庭经营占14%,个人独资占53.1%,合作、合伙经营占15.4%,连锁经营(包含股份公司、个人独资+连锁经营)占14%,其他占3.5%。个人独资与合伙经营占据主导,符合以青年人自主创业、资本量投入相对小的特征。(4)企业主管理与自我雇佣为主。小微企业劳动关系中,自我雇佣型占22.1%,企业主管理型占55.1%,企业主控制型占20.6%,其他占2.2%。(5)中长期经营为主。依照经营年份划分,当年才开业占7.3%,经营1年占8.1%,2年占13.7%,3~5年占40.3%,6~10年的占25.8%,11年以上占4.8%。

(二)小微企业主特征

(1)旅游小微企业主的性别结构相对均衡,男性占51.1%,女性占48.9%;小微企业主以年轻群体为主导,25岁及以下占27.5%,26到35岁占45.7%,2项合计占73.2%。(2)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学历结构中,高中占33.8%,大专及以上占相当比例。(3)已婚且有子女者六成以上,已婚者占63.8%,有子女的占62.5%,说明众多小微企业主均具有一定的社会阅历,承担相应的家庭责任。(4)超过七成人在城市居住多年。在北京2~5年占17.4%,6~10年占40.7%,11年以上占33.7%。(5)超过六成人选择举家迁移。全家迁移占59.0%,夫妻迁移8.5%,二项合计67.5%。(6)七成以上选择租房居住。在居住形态上,选择租赁居住的占72.7%,自建与购房二项合计超过20.0%,说明受制于高房价,租房居住仍然是主要的居住形式,但有超两成的人已完全定居。(7)大部分为近距离通勤。通勤时间为半小时内占近七成以上,说明受限于居住形式与货币和时间成本,近距离通勤是其必然选择。(8)大部分小企业主经历了多次职业转换。经历转换1次占26.7%,2~3次占 48.0%,3次以上占22.6%(表1)。

表1 旅游小微企业主的个体特征

三、旅游小微企业主社会融合意愿

(一)融合的身份识别

1.城市身份认同

被调查的小微企业主自认为是“北京人”23.4%,“新北京人”22.6%,“北京和外地人复合体”占37.1%,“更像原家乡人”占10.5%,“原家乡人”占6.5%。自认为是“北京人”与“新北京人”两项合计占46.0%,接近一半。若将“复合体”也视作“新北京人”(过渡类型),三项合计达到83.1%,说明对北京具有很高的认同度。城市身份识别是考量外来从业者社会融合意愿的重要指标,也是展示自我实现价值与经济社会地位的基础要素。伴随从业者在城市经济地位与社会身份地位的提高,主人意识随之增强。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个体承载的城市角色极大地增加外来从业者的自豪感使命感。旅游小微企业主从城市的陌生人转化为城市的主人,是因为其所从事的职业承载着城市的对外服务职能,进而淡化了其外乡人的身份,通过其服务对象的参照强化其主人翁意识。

“更像原家乡人”和“家乡人”2项合计占17%,说明这一部分群体与其说怀有深厚的家乡情结,还不如说对城市有着浓烈的疏离感。这种疏离感一方面表现为群体疏离,即与城市人群有限的交往,难以建立真正的友谊;另一方面表现为角色疏离,尽管与城市人进行广泛接触与联系,但始终保持着适度的心理距离,也不期望别人走进自己的心里世界,捍卫本我的尊严,也可能由于自卑或身份角色等原因,别人无从进入其内心世界,难以产生共鸣,从而表现出极强的疏离感。极强的家乡情结还有可能来自企业主的挫败感。小微企业主与城市精英阶层在社会地位、经济实力与对城市感知等诸多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因而形成某种自卑感,主动放弃接触与联系的机会。

2.社会融合群体分析

旅游小微企业一定意义上承载着城市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与社会融合的“蓄水池”功能,因历史文化魅力而集聚的街区将不同的社会群体通过商业或文化形态集聚在一起,形成名副其实的多元文化交融区,小企业主在多元文化交融中获得身份认同。在街区的人群构成中,游客约占66.9%,老北京人占10.7%,北京外地人占17.4%,外国人占5.0%,是一个多元的社会结构。进一步分析,不同类型的店铺其客源结构也明显不同。购物者构成中,游客占10%~50%,老北京人占10%~40%,新北京人占10%~50%,外国人占5%~30%(表2)。尽管新老北京人与之是一种售卖关系,可能只是一面之缘,但也能够加深相互了解。通过调查,旅游小微企业主交往的社会群体中,因游客的参照功能,增强了小微企业主的城市主人翁感,通过服务游客,获得对城市更高的认同感。

表2 不同经营店铺购物者来源结构(%)

(二)社会融合意愿

1.满意度

旅游小微企业主的生活与经营满意度总体较高,这说明小企业主对城市及社区具有较高的认同度。生活满意度中“同意”及“很同意”2项占74.2%,说明七成以上的外来企业主对城市生活较为满意。经营总体满意度中“同意”及“很同意”2项占72%,不及生活满意度高;“不同意”选项中生活总体满意度仅占11.2%,而经营满意度则占到20.8%(表3)。说明在经营中所遇到的障碍远远高于生活中遇到的障碍,这或许是影响旅游小微企业主深度融入城市社会的关键因素。

表3 生活满意度与经营满意度比较(%)

2.价值实现意愿与城市适应

影响旅游小微企业主城市社会融合的因素多种多样,价值实现是影响社会融合的重要指标。首先是“很同意”与“同意”2项合计所占比重最高的选项是“喜欢街区的文创氛围”,占81.6%,其次是“发挥创意特长”,占76.8%,再次是“交往机会”,占74.8%,而在“专业吻合”(32%)、“有强烈归属感”(42.4%)和“有文化体验”(42.8%)等方面较低。“不同意”选项中,“专业吻合”“在街区更适合做我想做的事”“个人能力和知识得到加强”所占比重较高(表4)。

表4 价值实现与城市适应相关指标的认同度(%)

进一步分析生活满意度、经营满意度与上述指标的相关度(表5),在显著性小于0.05的水平下,生活满意度与“喜欢街区的生活方式”“在街区有强烈归属感”“街区更符合我的人生价值”和“在街区更适合做我想做的事”相关度系数相对较高,说明二者的一致性较好。同时,街区符合艺术价值追求、符合性格爱好、个人知识和能力得到加强、交往机会和历史文化吸引等方面也有一定的关联性。这说明旅游小微企业主对城市及所居住的社区产生认同,随着个人融合程度的加深,满意度以及认同度随之上升,融入的意愿越强。经营总体满意度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总体较低,除“喜欢街区的生活方式”和“街区更符合我的人生价值”存在微弱相关外,其他指标几乎无关。这是因为属于不同的测度体系,二者本身不具备关联性,因而关联度低。

表5 价值实现与城市适应和生活与经营满意度相关系数

3.收益增加意愿与发展预期

在影响旅游小微企业主城市社会融合的经济因素中,“同意”与“很同意”2项合计中,“游客多”占75.2%,“商机多”占64.8%,“投资方向多”占64.8%。由此可以判定,众多的商机与庞大的旅游流是留住小微企业主的重要因素。借助于大都市的信息平台与客源基础,小微企业主因此产生良好的收益预期,这也是得以融入城市社会的物质基础。即便如此,在街区经营增加了一些不确定性,在“不同意”与“很不同意”选项中,“赚钱快”占40.8%“起步容易”占40%,“在街区赚更多的钱”占23.2%(表6)。由此说明,旅游小企业也经营也面临诸多的困难,经营风险在一定程度上是影响其深度融入社会的重要障碍。

表6 收益增加意愿与发展预期相关指标的认同度

值得注意的是,生活满意度与“商机多”“在街区赚更多的钱”“投资方向多”相关度系数相对较高;经营满意度与“赚钱快”“在街区赚更多的钱”“投资方向多”相关度系数相对较高,说明二者的一致性较好(表7)。生活满意度与经营满意度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一致性较高,说明小微企业与企业主的合二为一的属性得到进一步验证,小微企业经营繁荣对企业主居留城市的正向作用十分显著,相反,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会影响企业主的融入城市的积极性。适应城市生活必须具备相对稳定的职业、足够的经济收入及一定的社会地位[27],因为较高的经济收入是在城市生存和发展的基础[28]。对于个体而言,唯有真心愿意留在城市打拼和长期生活才有可能真正融入城市生活中[29]。

表7 收益增加意愿、发展预期相关指标与经营满意度相关系数

4.社会网络与居留意愿

在影响旅游小微企业主城市社会融合的社会因素中,社会网络是最为显著的影响因素,不同类型的社会网络直接影响旅游小微企业主的社会融入。“同意”与“很同意”2项合计中,“继续在本地做生意”占84.0%,“愿意与本地人交朋友”占82.4%,“愿意参与社区活动”占67.2%(表8)。由此可以看出,良好的社会网络与稳定的经营预期,是旅游小微企业主的继续留在本街区的重要理由。参与社区活动,与本地人交往,既可以折射外来从业者加强与本地联系的渴望,又可以反映其在经营与生活侧面融入当地社会的必要性。同样,“在本地购房定居”和“推荐亲友来此做生意”2项,“不同意”与“很不同意”占重要比例,不在本地购房定居可能取决于企业主的经济承担能力,无力支付过高的购房成本,而主动放弃购房机会;不推荐亲友在此做生意一方面源于经营环境未达到理想预期,风险随时存在,另一方面或许出于经营上的考虑,过于集中和熟知的竞争对手会造成自己的经营不利。上述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融入意愿。

表8 社会网络与居留意愿相关指标的认同度

同上测度方法,生活满意度与“愿意与本地人交朋友”“在本地购房定居”相关度系数相对较高;经营满意度与上述指标的相关度系数不高,二者的一致性较差(表9)。社会网络与居留意愿各指标与生活满意度与经营满意度相关系数一致性较低,经营满意度显著低于生活满意度,由此说明社区的社会网络对小微企业主的生活正向影响高于经营的正向影响,社会网络与社会环境对企业主居留意愿影响同样较为显著。小微企业主自身在城市身份和心理上的认同,将会坚定其长期居留的信心。由于传统的家乡观念、经济因素和制度安排的限制,仍然与当地社会存在一定的疏离感[30]。对城市生活水平的满意度、流入地亲人数、朋友中的本地人数量等具有生活适应性和社会融入度对定居意愿具有显著影响[31]。

表9 社会网络与居留意愿相关指标和经营满意度相关系数

5.融合意愿的影响的其他制约因素

小微企业主的个人诉求与城市管理相矛盾时会衍生出一些不满意的情绪,这也是影响其社会融合的重要影响因素。小微企业主个体诉求满足程度越高,融入城市的意愿就越高。排除生活困扰的难易程度也是影响外来旅游小微企业主融入社会的重要因素,除户口、子女教育外,经营环境恶化、收入太低、生活成本高等也是影响旅游小微企业主社会融入的重要因素(表10)。社会接纳维度较高,而文化与心理融合维度较低,这也表明了外来经营者社会融合质量不高[32]。

表10 部分旅游小微企业主的生活困扰

四、结 语

文化街区承载着外来从业者“蓄水池”的功能:街区将旅游小微企业主、游客、老北京人、北京外地人和外国人在特殊的空间场域融合起来,以组织者的形态嵌入不同的社会群体中,体现出较强的“混合催化剂”的功能,同时受上述各种群体的影响而改变了自己的属性。大部分小微企业主在多元文化交融中获得身份认同。旅游小微企业主对城市生活满意度和经营满意度总体较高,说明具有较强的融合意愿。

价值实现与城市适应相关指标中,“喜欢街区的文创氛围”“发挥创意特长”及“交往机会”指标的认同度较高;收益增加与发展预期至相关指标中,“游客多”“商机多”“投资方向多”等指标认同度较高,说明众多的商机与庞大的旅游流是留住小微企业主的重要因素。社会网络与居留意愿中,“继续在本地做生意”“愿意与本地人交朋友”“愿意参与社区活动”等指标认同度较高,等指标与生活满意度相关度较高,良好的社会网络与稳定的经营预期,是旅游小微企业主的继续留在本街区的重要理由。除户口与子女教育外,经营环境恶化、收入太低、生活成本高,也是影响旅游小微企业主社会融入的重要因素。

猜你喜欢
企业主意愿小微
健全机制增强农产品合格证开证意愿
小微课大应用
小微企业借款人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支持基层创新创造
印染企业主私设暗管超标排放水污染物移送行政拘留案
小微企业经营者思想动态调查
十八大以来新生代民营企业主统战工作的思考
解决小微金融机构的风控难题
An Analysis on Deep—structure Language Problems in Chinese
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渠道的选择偏好及效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