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2021-06-28 09:00赵艳莉
关键词:消费量协整新能源

赵艳莉

(蚌埠工商学院国际商务系,安徽蚌埠233000)

一、引 言

发展经济需要投入煤炭、石油、电力等多种能源资源,因此,能源消费量较为直观地反映了一国经济运行情况。但不可再生的常规能源在消耗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如何在维持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同时,降低各经济部门对常规能源的依赖、减缓能源消耗的增速,破解此难题的关键在于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增加新能源消费的比重。因此,研究新能源消费是否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在多大程度上促进经济增长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目前,已有较多的学者利用各种统计分析工具,检验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得到的结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经济增长拉动能源消费。例如,许永兵等(2016)[1]对中国河北1985—2013年间相关统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金殿臣等(2017)[2]对中国1953—2014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采用的都是协整检验和格兰杰检验,均得出这一结论。第二,能源消费可以促进经济增长。马千里等(2018)[3]运用MSIH(2)—var(1)模型对2000—2016年的样本数据进行了分析,程海森等(2017)[4]聚焦京津冀地区,采用格兰杰检验并建立自回归模型,均得出这一结论。第三,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互为因果关系。宋锋华等(2016)[5]对我国27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协整分析,王新安等(2018)[6]对中国陕西1978—2015年间相关统计数据采用协整检验和格兰杰检验的方法,均得出此结论。

综上所述,由于不同学者选择样本数据的时间区间和地理区位有所不同,采用的计量检验方法也有一定的差异,得出了不同的结论。但不管是单项还是双向因果关系,都表明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均衡关系。本文研究的重点不是谁引起谁变动,而是新能源是否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

二、中国新能源消费现状

(一)新能源消费量

据国家能源局和中电联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新能源的发展速度和装机规模排在世界前列,尤其是风能和太阳能这两种新能源发电的新增和累计装机容量排在世界首位。截至2019年,中国风电、光伏发电、核电、水电的累计装机容量分别为2.1亿千瓦、2.04亿千瓦、4 874万千瓦和3.6亿千瓦。总体来看,2019年中国火电与清洁能源发电占发电机装机容量占比分别为59.2%和40.8%[10]。

本文将国家统计局官网和《中国统计年鉴》中公布的2000—2019年能源消费量分为两大类,其中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消费量归类为常规能源消费量,水电、核电和风电的消费量归类为新能源消费量。如图1所示,中国新能源消费量在2000年到2019年由10 728.37万吨标准煤,增加到74 358万吨标准,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由7.3%提高至15.3%。这表明,虽然我国高煤耗的能源结构未发生实质性改变,但新能源对常规能源的替代趋势增强,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不断优化。

(二)能源消费弹性系数

我们通常以1作为衡量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的标准:大于1,说明能源消费量的变动速度快于GDP的变动速度;小于1,则说明GDP的变动速度快于能源消费量的变动速度。

2000—2019年,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由高速发展向中低速“新常态”发展的转变。其间,能源弹性系数也发生了变化,我们分两个阶段来看,如图2所示。第一阶段为2001—2011年,常规能源

图1 2000—2019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的构成及比重

三、实证分析

(一)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取自《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能源统计年鉴》。GDP指标是以2000年的CPI为基数进行折算,得到的实际GDP,单位为亿元。TEC是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消费量之和,NEC是水电、核电和风电的消费量之和,单位均为万吨标准煤。

(二)实证检验

本文采用JOHANSEN协整理论,通过建立长期均衡模型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2000—2019年中国新能源消费量、常规能源消费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消费弹性系数与新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均存在较大的波动,均值差别不大。常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的波动范围在0.2~1.89之间,均值为0.9;新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的波动范围在0.43~2.56之间,均值为1.07。第二阶段为2012—2019年,常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与新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波动幅度缩小,且常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波动幅度和均值更小。常规能源弹性系数的波动范围在0~0.58之间,均值为0.27;新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的均值为1.55,波动范围在1~2.53之间。

随着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常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呈现下降的趋势,且小于1,说明常规能源消费量的变动趋缓,增长速度低于经济增长速度,与经济增长呈现“弱脱钩”的态势。新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波动幅度较大,且大于1,说明目前我国新能源消费仍处于发展阶段,尚不稳定,增长速度快于经济增长速度,对经济增长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图2 2001—2019年中国常规能源与新能源消费弹性系数

1.ADF检验

对经济增长、常规能源消费量与新能源消费量这三个序列进行ADF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ADF检验结果

表1中,GDP、TEC和NEC分别代表实际GDP、常规能源消费量以及新能源消费量,对各序列进行ADF检验的结果表明:三个序列的二阶差分序列均满足平稳性,即二阶单整。下面将采用协整理论验证三个序列之间是否存在显著的长期均衡关系。

2.Johansen协整分析

表2 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

根据表2中检验结果可知,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GDP、TEC、NEC这三个变量之间存在2个协整关系。现利用中国2000—2019年的实际GDP、常规能源消费量与新能源消费量的数据建立长期协整方程,其协整系数见表3。

表3 协整系数

根据表3得到协整方程为:

根据协整方程可知,GDP、TEC与NEC三者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具体而言,常规能源与新能源消费量均对GDP有着长期的积极影响,其中,新能源消费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更大。从长期来看,常规能源每消耗1万吨标准煤,实际GDP平均增长2.801 1亿元。新能源每消耗1万吨标准煤,实际GDP平均增长13.873 4亿元。

3.误差修正模型

上述的协整方程已经表明经济增长与常规能源消费量、新能源消费量之间存在显著的长期均衡关系,但长期均衡是通过对短期不断调整实现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我们有必要构建误差修正模型,一方面,判定在短期内,常规能源消费量、新能源消费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另一方面,分析在短期出现失衡状态时,将以多大的力度调整回长期平衡状态。

表4 误差修正模型估计结果

根据表4,我们得到误差修正模型如下:

首先,误差修正模型中回归系数的符号与长期均衡关系的符号一致,表明常规能源、新能源在短期内每消耗1万吨标准煤,实际GDP分别增加0.666 2亿元、5.207 6亿元。其次,误差修正系数的存在,意味着短期内经济增长与常规能源消费量、新能源消费量之间的关系呈现非均衡状态时,系统将以-0.459 5的力度进行调整至长期均衡状态,对我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具有一定的协调作用。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通过对2000—2019年的相关经济数据进行协整检验,验证了从长期来看,新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非常明显,是常规能源消费的4.95倍。结合误差修正模型与协整方程来看,新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长期影响系数为13.873 4,短期影响系数为5.207 6,因此长期影响比短期更加明显。可见,新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有着明显的长期积极影响。

由于常规能源在开采上的便捷性,是人类优先选择使用的资源,所以,在经济发展初期,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常规能源的消耗。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边际报酬递减规律逐渐显现,为实现经济增长,需要投入的常规能源不断增加,即常规能源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逐渐降低。随着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逐渐用新能源替代常规能源,不断增加新能源消费在能源成本中的比重,这又凸显了新能源消费量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事实上,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直观感受到,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对能源消费的需求。一方面,能源消费涉及人类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例如取暖、出行、安全保障等;另一方面,各经济部门,尤其是第二产业部门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需要投入能源资源。因此,能源消费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与常规能源相比,新能源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主要原因为以下两点。第一,随着技术进步,我国对新能源利用效率提高,例如水电、风电和光伏发电的成本与火电的成本的差距不断缩小。第二,据EPSDATA数据显示,近20年来,世界石油、天然气、煤炭价格指数呈现震荡上涨的趋势,2000年仅为73.9,2018年上升至157.69,其中2008年高达234.79;而新能源依靠的是自然资源,例如风力、水力等,在投入一定的固定成本建成新能源发电机组之后,不需要投入其他常规能源,不受其价格上涨的影响。新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

在常规能源消费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存在“弱脱钩”的现实情况下,新能源消费量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但国内新能源消费的发展速度不稳定,为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需要进一步优化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提高新能源消费的比重。

(二)建议

新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有长期的显著影响,我们应该进一步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提高新能源消费的比重,具体建议如下。

1.营造有利的政策环境

一方面,在国内通过一定的政策倾斜,扶持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达到鼓励开发利用新能源、约束和减少常规能源消费的目的;另一方面,2019年“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的成立,为中国与沿线国家进行清洁能源和能效合作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中国需要以此为契机,与沿线国家一起,加强新能源开发利用。

2.因地制宜制定新能源发展策略

中国新能源储备丰富,但不同区域的新能源分布不均衡。例如,西部和东部沿海地区风能资源丰富,西南地区水能资源丰富。因此,需要根据当地实际,利用新能源,进行风能、水能或太阳能电网建设。同时,加快建设新能源的跨区输电通道,完善全国电网建设,解决新能源并网消纳的问题。

3.提高新能源利用效率

新能源在开发利用环节需要投入较多的技术和资金。一方面,通过吸纳国内外高级人才、建立研究机构等方式,攻克技术瓶颈;另一方面,加大国内金融、财税等部门对新能源产业的协同与配合力度,进一步缩小新能源与常规能源的成本差距,扩大新能源的使用范围,提高利用率。

4.提高生产和生活领域新能源消费量水平

在新能源发电率和使用率不断提高的前提下,电力成为终端能源消费载体,要提高其在生产和生活各领域的消费量。具体而言,生产领域对能源的消耗巨大,通过在钢铁、水泥、化工等工业产业内推行电能替代,并逐步实现规模化,可有效提升新能源消费量。生活领域的新能源消费遍及方方面面,例如冬季取暖以及交通出行的需求,推广电力集中供暖以及扩大纯电动汽车在私人消费和公共交通领域的普及度,也可有效提升新能源消费量。

猜你喜欢
消费量协整新能源
韩国电企2月份煤炭消费量同比下降18.5%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协整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协整分析
河南金融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协整分析
河南金融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协整分析
买不买新能源汽车
2014年全国纸及纸板生产量为1.0470亿吨
欠发达地区R&D要素、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协整关系分析——以新疆为例
N2015083 中国铜铝消费量料在未来十年达到顶峰
2012年我国能源消费量为36.2亿吨标准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