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的“豪气”哪去了

2021-06-28 00:10崔建华
下一代 2021年1期
关键词:自我认同豪气

崔建华

摘 要:进入高中阶段,由于学段知识衔接不顺利,人际适应困难,极易造成中学生自我认知混沌,形成自卑心理。对高中生自我认同危机的辅导,是家长和老师的共同任务。

关键词:自我认同;合理认知

一、案例简介

九月的一天下午,我正在咨询室值班,敲门进来了一对父子。父亲没做任何的解释,骂骂咧咧地说:“这孩子,象中了邪一样,父母辛苦供养他,他却不肯用功读书,成绩一落再落,将来考不上个像样的大学,那我这张老脸往哪搁呀,当年他可是以不错的成绩考上咱国兴中学的呀,我和他妈吃不下、睡不着,愁死我了……”情绪激动的父亲仍在喋喋不休地数落着,言辞愈加刺耳,我赶忙打断了他的自说自话。告诉他,孩子依然被他“押”来了心理咨询室,家长先回避,让我先跟孩子单独聊聊,父亲也很配合地离开了,但临走时冲着孩子说“跟心理老师好好谈,只有她能救你了。”听着家长的这句话,心头似乎砸下了一块石头,感受到父母的无助,也意识到自己肩头的压力。这时候,我才仔细地打量了眼前的这个男生,个头不高,脸色蜡黄,消瘦的身体,一头几乎遮住眼睛的长发,身体蜷缩在沙发里,很萎靡的样子。在我的询问中,他以最简短的句式,面无表情地应答着。尽管有抵触情绪,但还是大概了解了他的一些情况。

阿直,高三学生。学习没有动力,成绩下滑严重,从高一新生入校时的年级排名三十,如今已经跌出二百名外,在班主任的建议下,父亲强行带他来找老师咨询。

二、咨询分析

这是一个曾经在学业上“辉煌”过的男孩子,带着家长的无限期待和老师的万般宠爱,怀揣着自己远大的理想,来到了距离家乡几百公里的省级重点中学就读高中。阿直回忆起高中之前的生活时,表情丰富起来,目光也变得柔和,整个人都精神起来了。那时的阿直有著一个豪气冲天的人生目标,读最好的医科大学,将来做一个医术高明医德高尚的人人爱戴的好医生。当年的美好憧憬也在一声声叹息中变得越发暗淡。当年的豪气哪去了?在与阿直的交流中,似乎找到了合理的解释。

(一)初高中衔接不畅。刚来到新的学校,带着几分好奇和茫然,在辛苦但快乐的军训中,拉开了新生活的序幕。老师的悉心关怀、教官的风趣幽默、同学的淳朴善良都让阿直倍感亲切。但紧接着的忙忙碌碌的学习生活却给他带来一连串的打击。同学们在英语课上流利的口语表达让他自惭形秽,语文课后铺天盖地的读写作业让他疲于应付,物理和化学老师的讲解他听得一知半解,曾经象故事一样精彩的历史课如今也变得索然寡味,本就不感兴趣的政治课就更像天书一般难懂,就连最拿手的数学也让他不知所措,似乎与初中时学习数学的感觉完全不同。紧紧张张无头苍蝇式的学习生活,让他自卑、胆怯,第一次摸底考试,他的成绩在班里已经垫底了。对自己的失望,对未来的恐惧,最后都转换成了对学习的抗拒。这种低迷的状态愈演愈烈,直到现在的麻木和无助。很显然,阿直在新生入学适应的环节遇到了问题,尤其是初高中学业知识的衔接跟不上,随着知识难度加大相应学习方法的调整不到位,成绩下滑太快带来的打击严重伤害了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这里摔倒了却无力爬起,乃至完全失去了斗志。十六、七岁的花季少年从初中步入高中,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初高中的各项衔接工作都很重要,其中最重要的是心理状态的衔接。重点中学的学生集中了各初中学校的优等生,学习成绩都非常好,学生的好胜心很强,学习压力也加大了。在竞争中败下阵来,家长叹息,亲戚遗憾,孩子们的挫折心理不断递增,很容易就会对高中生活产生抵触情绪。

(二)家长的期望过高。

(三)自我认同感危机。进入高之中之后,阿直的成长字典里写满了“烦恼”二字。他努力过挣扎过,但不清楚自己每天的忙乱中到底做了些什么。再也找不回初中时代的扬眉吐气,如今的自卑和压抑,让他变得沉默寡言、不修边幅。他时常问自己,“我为什么要来到这里?我的未来又将在何方?”,这种迷茫和无助,让他觉得每天都好累好累。大大小小的考试总是如期而至,他既焦虑又反感,别说对未来的憧憬,仅是应付每天的生活,也已经没了心力。如此看来,给阿直带来“成长烦恼”的心理原因,就是自我认同的危机。自我认同感是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一种熟悉自身的感觉,一种知道个人未来目标的感觉,一种从他信赖的人们中获得所期待、认可的内在自信”。缺少同伴的积极影响、老师的适时引导、家长的信任鼓励,阿直曾经筑起的自我接纳的自尊自信的内在系统全面崩溃。

三、辅导建议

(一)建立相互信任的咨访关系。

(二)形成正确合理的自我认知。老师真诚的倾听和亲和的理解,很快打破了起初的压抑和沉闷。可见,阿直的内心缺少的就是这样一份关爱和包容。通过指向未来的人生规划,激起扬帆远航的内在动力,理性面对自我,认清自己的拥有和缺失,从而找回信心,形成积极合理的自我认知。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是追求人格力量的前提,拥有了踏实负责的人生态度,状态的改变从点滴的付出得以开始。用心聆听了阿直的诉说,排除了家庭是否和睦、情感问题、沉迷网络诸因素,鼓励他相信自己的问题不是最棘手的。然后一起澄清目前状态低迷的原因,一是学习没有兴趣,学习成绩无法提高,进入高三面对高考的压力,焦虑烦躁,时常有自暴自弃的念头;二是对未来没有规划,缺乏学习动力,得过且过。暂时把紧张无奈的备考放在一边,畅谈成年步入社会后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最享受的成功体验会是怎样的。阿直憧憬未来时眉飞色舞的表情让我们的交流有了色彩和温度,正视自己18岁的年龄,怀揣着伟大的医生梦,一切都还刚开始。人生航标把握在自己的手中,一个有骨气的男子汉,没有缴械投降的理由。面对现实,振作精神,从每一天的点滴收获做起,愉快地接纳自己暂时的落后,自信地开启懈怠已久的马达,用实际行动对自己的未来负责。(3)完善强大有力的支持系统。所谓个人的“社会支持系统”,指的是个人在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中所能获得的、来自他人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和支援。我们有多少支持系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们内心深处的安全感。对于陷入困境的人而言,社会支持犹如雪中送炭,带给我们持久的温暖、安全以及重振生活的信心、勇气和力量。心理学有一种观点认为,人生活的社会家庭环境对性格的形成、人的发展有重要作用。这是一种系统的观点,如果系统是健康的和运转良好的,那么系统中的每个人也会受益;如果系统的运行有问题,孩子作为家庭中的弱者,就可能受害,这可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从阿直与父母的亲子互动模式来看,父母对孩子成绩的苛责,对孩子高考的焦虑,都转化成犀利的言语和暴躁的态度,作为一种家庭冷暴力直接影响着阿直的学业成绩和心理健康。可见,孩子的健康成长呼唤着家长成熟健康的心理。所以,心理老师和班主任联手与家长沟通,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如何以一个和平、静心、沟通、尊重、平等、独立的健康家庭,与孩子共同迎接考验。一切的无意的伤害都源于父母对孩子那份执着的爱,也正是因为有了爱,父母观念的改变和心态的调整并不是困难的事。健康的家庭,才能培养出健康的孩子。心理健康的孩子,在高考中才能更胜一筹。

四、辅导后记

(一)通过本案例的辅导,再次提醒我们,新生入学适应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新学段知识的衔接,对新环境的熟悉,与新同学的交往,都会成为影响学生健康快乐新生活的重要因素。同时青春期孩子自我认同感的培养,耐受挫折能力的训练,也是心理健康教育探索的重要课题。

(二)充分认识家庭环境的重要作用,重视家长心理学素养的培养,是新时代教育不可忽视的关键因素。建立良好的家校沟通模式,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

(三)此案例给我最大的启示是每一孩子都有值得我们关注和理解的内心世界,教师或家长只站在自己的角度自说自话,只能使孩子的心渐行渐远,如果我们肯耐心等一等、愿诚心听一听,或许就是孩子成长中最温暖最有能量的那份滋养。

(四)通过后续与学生短信联系以及向班主任了解,该生精神面貌有了很大的变化,剪去了遮眼的长发,脸上有了更多的笑容,学习上的主动性明显增强。这应该是一个令人期待的好的开始,我开心并感动着。

猜你喜欢
自我认同豪气
坐俄罗斯高铁感怀
话说豪气
韶山观感
现在流的泪,都是当初求P图时脑子进的水
强制个体化的风险:女性自我认同危机与生活困境
学校场域中的教师标定
当代大学生自我认同问题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炫耀性消费对中学生自我认同的影响研究
论夏宇爱情诗中的浪漫精神
自我认同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