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理念下的高校太极拳课程设计与实践研究

2021-06-29 12:48杨洪
海外文摘·学术 2021年1期
关键词:太极拳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杨洪

摘要:课程思政理念为高校体育教学提出新思路与新要求。在高校太极拳教学中贯彻课程思政的理念,不仅有助于促进学生深入的钻研学习太极拳技巧,而且可以优化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达到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效果。高校太极拳教师应当发挥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作用,创新太极拳教学活动的方式方法,合理优化太极拳教学的过程,更好的发挥课程思政的育人作用。

关键词:太极拳;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1)01-0069-02

太极拳蕴含着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开展太极拳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当擅于结合太极拳教学优化学生的思想意识,促进学生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增加学生的文化自信,达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标。为此,高校太极拳教师应当合理的设计教学目标,优化课堂教学实践环节,以有效的课堂评价反思促进学生主动投入太极拳学习实践。

1太极拳课程思政教学的主要内容

1.1 融入哲学思想

太极拳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融合了中国传统的儒、道哲学,以阴阳辩证学说为核心理念,是一种内外兼修、柔和轻灵、刚柔相济的拳术。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将太极拳与传统哲学教学结合起来,有助于在技术教学的同时引导学生钻研传统哲学,推动学生以拳悟理,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发挥其思想引导作用[1]。

1.2 融入道德规范

课程思政理念引导下的高校太极拳教学可以融入道德规范教育,达到培养学生武德的效果。例如,太极拳在宣扬崇尚武德、弘扬民族精神,以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念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运用太极拳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和谐意识,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发展,以及鼓励学生以平和心态对待外在事物,养成学生爱国奉献的意识,以及倡导学生树立保护自然与利用自然意识等。

1.3 融入养成理念

太极拳本身遵循了中医学的经络学说,太极拳具有调节经络,提高学生反应能力,以及提高学生运动能力的效果,它可以增强学生的心肺功能。高校太极拳教师在教学时还要让学生体会太极拳的养生作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以及提高练习者的兴趣。应当让学生认识到太极拳是一种太外兼修的拳术,具有修身养性的价值,由此促进学生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养成反思意识。

1.4融入军事哲学

太极拳与孙子兵法的防守哲学有相通之处,太极拳讲究避其锋芒,以柔克刚,是以弱胜强和避实就虚,是以静制动的拳术,通过讲授太极拳与孙子兵法的关系,可以让学生更充分的明白太极拳的原理,同时感悟古人智慧,鼓励学生在技击练习中深刻的体会古代军事哲学的理念。

2太极拳课程思政教学的基本原则

2.1发展变化原则

太极拳课程思政教学还要从学生的成长需要出发,应当根据教学环境、学生兴趣需要优化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方式,丰富教学活动。如果教师仅仅一成不变的采用传授的武术教学模式开展太极拳教学,过度重视技巧练习,课堂教学内容机械,教学方式单一,是否足以实现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新时代高校教师还要遵循课程思政的发展变化原则,合理确定教学目标和方法,根据学生的情况组织开展教学实践活动,这样才能促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合理有序实施。例如,结合时政热优化配置思政教学资源,就学生感兴趣的电影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太极拳学习兴趣[2]。

2.2全面评价原则

为了促进学生更深刻的反思太极拳蕴含的哲学原理,鼓励学生在技巧练习时反思太极拳的思想价值,还要采用科学的教学评价方式,能够从课程思政角度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全面评价。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过程,以及学习结果,能够全方位的对学生进行评价指导。另一方面,还要科学的运用各种评价方式,教学评价应当以鼓励式评价为主,客观的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帮助学生获得正确的学习思路,引导学生在太极拳技术学习时关注其哲学内涵,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达到有效开展太极拳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2.3理实结合原则

高校太极拳课程还要尊重理实一体的原则,切实组织开展实践教学活动,通过实践教学加强学生对太极拳的理念。第一,在教学评价中促进学生将太极拳理论与实践练习充分的结合起来,合理配置教学资源,鼓励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第二,课程思政内容应当适时、合理、有效的渗透到学生实践过程当中,教师在与学生互动演练中促进学生思想价值观的升华。第三,大数据时代课程思政教育还要精准实施,能够统计学生练习情况,由教师对学生进行具体指导,根据学生的差异组织开展教学实践,从而促进学生思想理念与太极技巧的全面提高。

3太极拳课程思政教学的优化措施

3.1优化教学目标设计

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太极拳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而且还蕴含着较高的思想文化价值,运用太极拳可以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坚毅不屈、吃苦耐劳等可贵的精神品质。高校教师应当合理设计太极拳课程的教学目标,在传授太极拳基本技法同时,促进学生掌握太极拳蕴含的哲学思想。首先,教师应当设置合理的德育目标,在太极拳招式教学中渗透阴阳五行变化哲学观的积极理念,促进学生体会辩证思想的精华,树立学生勇于探索的理想信念。还要结合太极拳理论培养学生对和谐、文明、有爱的深刻理解,进一步通过太极拳教学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形成淡泊名利、外以却恶,内以养生的意识。其次,优化技能教学目标,在技能教学中促进学生体会太极以柔克刚、以静制动、以圆化直和以小胜大的技术特点。最后,为了培养学生的整体素养,教师还要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自学能力,鼓励学生自主钻研练习太极拳的方法,通过太极拳的讲解练习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以及組织开展小组教学,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武德领域维护和平、止戈为武的态度,从则促进学生形成良好人文精神[3]。

3.2丰富教学活动方式

为了更好地在教学实践中促进学生体会太极拳精神的实质,达到潜移默化影响学生思想价值观念的效果,还要优化太极拳课程的实施方式,拓展太极拳教学的途径,结合传统文化教育组织开展太极拳教学活动,做到在反复练习实践中实现学生思维与技能同步成长,增强学生在身体素质同时培养学生武术精神。首先,为了促进学生平心静气地投入太极拳学习活动,消除学生浮躁心理,集中学生注意力体会太极拳意境,可以在教学时运用古典音乐作为伴奏,优化教学的情境氛围,让学生在深静的氛围中体会太极拳一招一式的特点,让学生理解其中的文化韵味。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发挥教师的表演示范作用,教师应当在课上增加示范与互动演练环节,能够中在教学实践过程穿插普及太极拳主要流派风格特点与历史文化渊源。在技术练习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让学生体会什么是以柔克刚、韬光养晦和止戈为武,什么是中华武德。第三,组织开展技击实战练习,从基本理论、套路、功法方面演练太极拳知识,同时纠正社会上一些太极拳传播中不良现象。最后,教师还要发挥微课与慕课教学资源的重要作用,组织开展小组练习活动,预留太极拳理论方面的思考題,鼓励学生对太极文化进行深入探究,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质疑拓展、实事求是的精神,促进学生积极创新提高[4]。

3.3优化教学评价方式

高校太极拳教学课程设计与实践应当融入有效的评价反思环节,科学的教学评价可以达到以德立人的教学效果。首先,教师应当从教学目标出发,围绕着促进学生态度、情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教师应当主动反思教学中的得失,从细节上予以优化,发挥太极拳在渗透思政内容方面的作用。为此,教师应当在太极拳教学过程中预留思考题,或者给学生呈现具有思考性的微课,从而推动学生自主反思。其次,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实现教学评价的多层次、全方位和立体化进行。教师可以组织开展小组评价、学生互动评价,以及开展网络讨论活动,就太极拳领域的一些热点事件进行研讨分析,还要在教学过程中科学的运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鼓励学生围绕太极拳开展调研活动,发挥学生闪光点,促进学生深入理解太极拳知识。第三,教师还要擅于在太极拳教学时进行小结,能够以鼓励式的语言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积极保持与学生互动,推动学生反思练习太极拳的方法,从而推动学生积极投入学习实践。

4结论

为了更好地在高校太极拳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发挥课程思政教学的重要作用,教师还要从学生学习太极拳的动机出发,优化太极拳教学情境,组织开展丰富的教学实践活动,优化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合理渗透多种学习资源,在教学实践中促进学生理解太极拳的思想内涵,激发学生的思辨意识,推动学生在太极拳练习中获得精神思想的不断升华。

参考文献

[1]冯沛轩,聂羽彤.高校创新型“体育思政+社团思政”育人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0,41(17):162.

[2]刘晓.高校思政教育融入体育教育的探索与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20(22):44-45.

[3]梁荣相.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路径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0,41(18):136-137.

[4]袁为为.课程思政化背景下体育课堂教学路径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20,41(18):185-188.

(责编:杨梅)

猜你喜欢
太极拳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光影视界
42式太极拳
陈式太极拳传人谱
书法与太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