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VEGF、MMP-9、tPA水平与预后关系分析

2021-07-01 03:45王丹丹巨士文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异位腹膜试剂盒

王丹丹,巨士文

(1.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妇产科,安徽蚌埠 233002; 2.怀远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系因活性内膜细胞定植于非子宫内膜的位置而引发的妇科常见疾病,患者常出现月经异常、性交疼痛、不孕、痛经等症状[1]。目前,EM治疗的主要方式为手术疗法,但术后复发率较高,对患者的预后产生不良影响[2]。因此,寻找能准确判断EM患者预后的生物学指标意义重大。EM虽为一类良性病变,但其某些生物学特性行为与恶性肿瘤极为相似,其中又以血管形成及组织侵袭最为相似[3]。此外,EM患者术后易出现黏连现象,而黏连的形成又与局部组织纤溶性改变有关[4]。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 MMP-9)、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tPA)等细胞因子在EM的发生进展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5]。基于此,本研究探讨了EM患者VEGF、MMP-9、tPA水平与预后的关系,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84例行保守手术治疗的EM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1年的预后随访情况,分为复发组(11例)及未复发组(73例)。(1)符合《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指南》[6]中的诊断标准,且经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确诊;(2)年龄为20~50岁;(3)首次治疗患者;(4)符合保守手术指征患者。排除标准:(1)合并心、肝、肺、肾等器官严重功能障碍患者;(2)合并其他妇科疾病患者;(3)恶性肿瘤;(4)自身免疫病患者;(5)妊娠、哺乳期患者;(6)手术禁忌患者;(7)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复发组患者年龄为21~50岁,平均(36.59±9.63)岁,依据美国生育协会修订的EM分期标准分为:2例Ⅰ期、4例Ⅱ期、4例Ⅲ期、1例Ⅳ期,体质指数(BMI)为(24.61±2.70)kg/m2。未复发组患者年龄为20~49岁,平均(36.66±9.72)岁,EM分期为:13例Ⅰ期、29例Ⅱ期、24例Ⅲ期、7例Ⅳ期,BMI为(24.69±2.74)kg/m2。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 [n(%)]

1.2 方法

1.2.1 样本采集 分别于术前及术后7d采集5ml两组患者(非经期)的空腹外周血,室温静置10min后,3500r/min离心处理15min,分离血清,取上层血清置于-70℃冷存待检。

1.2.2 双抗体夹心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样本中的VEGF水平,试剂盒由上海钰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检测仪器为美国Bio Tek ELx800全自动酶标仪。

1.2.3 ELISA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样本中的MMP-9水平,试剂盒由美国R&D公司提供,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检测仪器同VEGF。

1.2.4 发色底物法 采用发色底物法检测样本中的tPA水平,试剂盒由美国AssayPro公司提供,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检测仪器同VEGF。

定值标准品均做2孔,以平均值得出直线方程系数,计算标准方程,每份样本均测复孔,取平均值代入得出的标准回归方程中,求出各样本中的VEGF、MMP-9、tPA水平。

1.3 预后评估标准

术后随访1年,获知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预后情况评估标准:(1)术后血清癌抗原125(CA125)先下降又再次升高;(2)术后超声造影存在新的病灶;(3)术后盆腔相关症状消失后再次出现或加重;(4)术后3个月症状缓解后再次复发并加重。符合以上(1)、(2)、(3)中的任意1项且合并或不合并(4)项标准,即判定为术后复发,反之则为未复发。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2.0软件处理。其中,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形式表示,组间行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手术前后行配对样本t检验;预后情况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t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曲线)评估,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0.7时准确性低,0.7≤AUC≤0.9时有一定准确性,AUC>0.9时准确性较高,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VEGF、MMP-9、tPA水平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的VEGF、MMP-9、tP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VEGF、MMP-9水平均低于术前,而tPA水平均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未复发组患者的VEGF、MMP-9水平分别为(0.22±0.04)ng/L、(126.43±10.95)μg/L均低于复发组患者的(0.30±0.09)ng/L、(139.82±13.31)μg/L,而tPA水平(2.98±0.59)IU/ml高于复发组患者的(2.56±0.40)IU/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1:

图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VEGF、MMP-9、tPA水平比较

2.3 VEGF、MMP-9、tPA水平评估EM患者预后的价值分析

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VEGF、MMP-9、tPA水平评估EM患者预后的AUC分别为0.783、0.766、0.788,具有一定准确性;以ROC曲线靠左上方约登指数的最大切点作为最佳临界值(VEGF为0.295 ng/L,MMP-9为131.850 μg/L,tPA为2.815 IU/ml),该点评估的敏感度、特异度:VEGF为54.5%、81.2%,MMP-9为72.7%、69.9%,tPA为63.6%、89.0%,具有一定的评估价值。

将VEGF、MMP-9、tPA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通过回归系数得出三项联合的数值计算公式为:三项联合=VEGF+(0.104/26.332)×MMP-9+(2.664/26.332)×tPA,统计分析得出联合数据。进一步ROC曲线分析显示,三项联合预测AUC为0.808,敏感度、特异度为83.6%、90.4%,均高于VEGF、MMP-9、tPA单项检测,提示联合预测价值较高,见图2、3及表2:

图2 VEGF、MMP-9、VEGF水平联合检测评估EM患者预后的ROC曲线

表2 VEGF、MMP-9、tPA水平评估EM患者预后的价值分析

图3 联合指标评估EM患者预后的ROC曲线

3 讨论

生育指数常被用作评估EM患者预后的手段,其对患者的手术及病史等方面综合考虑,能准确评估术后复发情况及妊娠率,但其评估过程繁琐且易受评估者主观判断影响。因而,需寻找新的评估EM患者预后的手段[7]。

EM的病理机制尚无统一定论,医学界普遍认同子宫内膜种植学说,即女性月经中的内膜间质及腺上皮细胞会随经血逆流,通过输卵管到达腹腔中,并在卵巢及周围盆腔腹膜中种植[8]。但病灶种植完成后,需形成新生血管方可维持异位内膜的产生及发展。近年相关研究表明,脱落内膜附着于其他部位或腹膜上时,异位内膜及其邻近组织周围血供的新构建及维持,为子宫内膜种植提供了条件[9]。

VEGF作为新生血管形成的关键因子,在促进血管形成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陈志华等[10]研究证实,VEGF在EM患者的血清中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表明VEGF不仅能以腹腔及局部组织分泌方式起效,还可以内分泌方式诱导机体异位内膜形成新生血管,促进EM的发生及进展。施晓等[11]报道称,EM的临床分期越高,则VEGF的水平越高,提示EM的病变程度与VEGF水平呈正相关。本研究结果发现,保守手术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EGF水平均低于术前,但复发组患者的VEGF水平明显高于未复发组患者,究其原因为,VEGF的过量表达使得新生血管更易形成,从而促进了EM组织细胞增殖,引起EM复发。

EM虽然为良性病变,却具有类似于恶性肿瘤的侵袭、转移、浸润、粘附等生物学特性,有1.0%左右的概率发生恶变。经血逆流为育龄女性正常生理现象,但仅有10%~15%的女性患上EM,说明其仅为诱导EM发生的基础,而异位内膜在腹膜、子宫、卵巢等处种植的前提条件是逆流的内膜组织发生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降解。国内外学者证实,诸如丝氨酸蛋白酶、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MMP)等多种基质降解酶参与了EM的发生、进展过程[12]。

MMP-9作为MMP家族中重要的成员之一,能降解明胶、纤维连接蛋白、基质膜等细胞外基质,诱导内皮细胞出芽,加速血管新生,使肿瘤细胞浸润转移至周围组织内。张敏等[13]研究表明,MMP-9在EM患者的异位内膜中呈高度表达,并具备极强的水解性,可降解异位内膜附近的基底膜,破坏细胞间的信号通路,从而使得异位内膜在腹膜上逐渐扩增。本研究结果发现,两组患者的MMP-9水平均低于术前,但复发组患者水平明显高于未复发组患者,原因考虑为MMP-9降解ECM,并介导机体免疫应答、炎症反应等。

张玉萍等[14]研究指出,局部纤溶性的改变是形成腹膜黏连的诱因,而tPA具有降解腹膜纤维的功能。有研究表明,子宫内膜与腹膜黏连患者的血清中的tPA表达量下降,而在小鼠模型中,敲除tPA基因后更易形成黏连,说明tPA的表达情况与EM的发生有关。本研究结果发现,两组患者的tPA水平均高于术前,但复发组患者水平明显低于未复发组患者,分析原因为,EM患者的腹膜损伤后,会激活成纤维细胞及间皮细胞活性,从而大量合成纤维素,激活纤溶系统,使得tPA水平升高,而复发组因纤溶系统调节功能异常导致tPA分泌不足,从而无法自行修复,引起EM复发。

本研究使用ROC曲线分析了VEGF、MMP-9、tPA水平评估EM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表明,三者的AUC分别为0.783、0.766、0.788,表明三者均对EM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评估价值,其中tPA的敏感度最高,而VEGF的特异度最高,三者联合检测的AUC为0.808,敏感度、特异度均高于单项检测,提示在EM患者术后进行VEGF、MMP-9、tPA水平的联合检测,有助于对其预后进行准确评估,从而采取积极应对措施。

综上所述,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VEGF、MMP-9、tPA水平与预后密切相关,三项联合检测对其预后评估的价值更高。

猜你喜欢
异位腹膜试剂盒
农药残留快速检测试剂盒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活血化瘀药对腹膜透析腹膜高转运患者结局的影响
山莨菪碱在腹膜透析治疗中的应用
试剂盒法制备细胞块的效果及其技术要点
自发型宫内妊娠合并异位妊娠1 例报道
基于CLSI-M43国际标准改良的Mycoview-AST试剂盒检测性能评估
米非司酮结合MTX用于异位妊娠治疗效果观察
关于腹膜透析后腹膜感染的护理分析
中西医联合保守治疗异位妊娠80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异位妊娠4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