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小檗碱对急性脑梗死患者CXCL16及IL-33的影响

2021-07-01 03:45张文涛宋天娇卢丹丹魏书艳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小檗斑块脑梗死

高 倩,张文涛,宋天娇,卢丹丹,魏书艳,王 佩*

(1.承德医学院研究生院,河北承德 067000; 2.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

急性脑梗死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治疗费用的特点[1],积极探寻更加有效且经济的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方法极为必要。急性脑梗死的主要过程是血管壁上斑块的累积、斑块破裂脱落,进而血小板系统激活、血栓形成,涉及多种发病机制,其中包括由免疫介导的炎症反应。在炎症反应中有多种炎性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参与[2]。小檗碱又称黄连素,具有抗癌,抗炎,抗微生物,降压和降低胆固醇的作用,但在脑梗死患者中应用极少。本研究旨在观察盐酸小檗碱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为急性脑梗死的诊治提供新思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4月~2019年10月期间,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神经内三科住院病房收治的11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2)经头部CT和(或)MRI检查明确诊断;(3)发病时间小于72h;(4)患者或其法定监护人对该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对研究药物过敏者;(2)合并肝炎、肝硬化、原有慢性肠道疾病史、近期急性感染、胰腺炎、创伤、休克、自身免疫病患者;(3)合并其他系统严重疾病者,如心力衰竭(BNP>400pg/ml)、呼吸衰竭(I型:PaO2<60mmHg;PaCO2正常或稍低。II型:PaO2<60 mmHg 同时伴PCO2>50 mmHg)、肾衰竭(SCr>450.8umol/L);(4)需溶栓治疗或手术治疗者;(5)由任何原因导致的生活不能自理、记忆障碍、昏迷等无法合作者。将收集的11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分为小檗碱组和对照组,每组59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体重指数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小檗碱组与对照组的一般资料比较()

表1 小檗碱组与对照组的一般资料比较()

组别 n 年龄性别(例,%)病程/d男性 女性小檗碱组 59 70.69±6.08 35(59.32) 24(40.68) 7.46±1.86对照组 59 71.88±5.77 33(55.93) 26(44.07) 7.46±1.7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营养神经、稳定斑块、改善循环等基础治疗;小檗碱组加用盐酸小檗碱片(北京中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 H11020962;规格0.1g×100片)口服,0.5g,每日二次,疗程为14d。

1.3 观察指标

于治疗前及治疗7d、14d时分别检测血清人CXC型趋化因子配体16(human CXC chemokine ligand 16,CXCLl6)和白细胞介素33(interleukin-33,IL-33)水平。所有接受实验的患者均在早晨空腹时抽取静脉血5ml,在4℃条件下3000r/min离心15min,收集上层血清3ml,放置于-80℃冰箱内保存,留取后待收集完复查后的血后一起测试。CXCL16、IL-33水平测定严格按照CXCL16酶联免疫试剂盒(上海酶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号20191121)和IL-33酶联免疫试剂盒(上海酶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号20191015)说明书进行操作。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Spearman进行相关性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清CXCLl6、IL-33水平比较

对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中CXCLl6与IL-33水平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33、CXCL16水平于治疗7d、14d时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在治疗7d、14d时小檗碱组CXCL16水平更低(P<0.05),IL-33水平更高(P<0.05)。见表2:

表2 小檗碱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CXCL16、IL-33比较()

表2 小檗碱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CXCL16、IL-33比较()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组别 n 观察时点 CXCL16/ng·mL-1 IL-33/ng·L-1小檗碱组 59治疗前 2.99±0.61 477.93±16.00治疗第7天 1.98±0.60ab 401.39±29.65ab治疗第14天 1.08±0.46ab 263.47±42.65ab对照组 59治疗前 2.90±0.56 477.07±12.63治疗第7天 2.42±0.54a 372.16±32.15a治疗第14天 1.81±0.54a 229.40±43.70a

3 讨论

近年来,脑梗死的发病率逐年上升,造成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也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负担,脑梗死的治疗成为研究的重中之重。脑梗死的发病机制错综复杂,其中炎症反应是梗死后损伤的重要环节[3],在过程中产生的多种炎症介质均可影响疾病的发展。

小檗碱是黄连的主要成分之一,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肠道细菌性感染。尽管小檗碱的抗菌作用弱,在不同微生物之间的抗菌活性差异较大,但与一般的抗生素相比,小檗碱不容易产生耐药性[4]。相关动物实验研究证实[5],小檗碱可通过激活SIRT1通路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炎症及凋亡,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

CXCL16是近年新发现的一种趋化因子,有跨膜型和可溶性两种存在形式,研究表明,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血清CXCL16水平升高可增加动脉斑块的不稳定性[6]。本实验中,小檗碱组在治疗7d、14d时CXCL16水平低于对照组,即减少了斑块的不稳定性,表明小檗碱可改善脑梗死患者的预后。

IL-33为白介素1超家族的新近鉴定成员,近期发现其在哮喘、炎症性肠病和中枢神经系统炎症中起着重要作用[7]。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IL-33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加,且随着梗塞体积的增加,血清IL-33水平显著增加[8]。张勇等[9]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IL-33水平与mRS评分负相关。Li等[10]通过大量实验证明IL-33可用作新颖且独立的诊断和判断急性脑梗死预后的指标。由此可知,经治疗后的脑梗死患者的血清IL-33水平越高,预后相对越好。本实验中,小檗碱组在治疗7d、14d时,IL-33水平高于对照组,也同样证实了小檗碱对脑梗死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改善作用。

综上所述,盐酸小檗碱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CXCLl6及IL-33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能显著加快炎性标志物CXCL16水平的下降,且减慢对神经有一定保护作用IL-33水平的下降。因此,在临床中对于急性脑梗死的患者可酌情加用盐酸小檗碱。但小檗碱的作用机制及脑梗死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其改善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具体机制还需进一步探究。

猜你喜欢
小檗斑块脑梗死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小檗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相关通路的研究进展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microRNA-146a与冠心病患者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
贵州野生小檗属植物土壤与植株微量元素相关性及富集特征
有颈动脉斑块未必要吃降脂药
交泰丸中小檗碱联合cinnamtannin D1的降血糖作用
黄芩苷-小檗碱复合物的形成规律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