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案例亮特色品牌建设促发展

2021-07-01 09:14丁丹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21年5期
关键词:学校德育育人德育

丁丹

2021年,全省中小学“一校一案”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典型案例征集活动已落下帷幕,各地共推荐了147个典型案例,通过初选、复选等环节,湖北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遴选出一批优秀德育案例。这些德育案例着眼于立德树人,体现了时代要求和学校特色,充分展示了我省中小学认真落实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实践成果。

中小学德育典型案例的亮点与特色

以理念为引领,推动内涵发展。办学理念是学校工作的灵魂和先导,是德育改革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学校德育目标离不开办学理念的引领,教师的育人行为离不开办学理念的引导,学生的德育实践离不开办学理念的熏陶。武汉市硚口区新合村小学以“健康第一 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基”为理念,寻求学校足球特色开展与德育创新之间的契合点,以球润德,推动德育工作整体改革,引领学校优质发展。

以文化为底色,打造德育品牌。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淀和创造出来的价值观念体系、行为规范准则和物化环境风貌的结晶,是凝聚和激励学校成员进行教育改革的重大精神力量,是学校发展的强大内驱力,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的立校之魂和向上之根。早在2014年11月,省教育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鄂教基〔2014〕25号),提出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培育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校园文化建设特色校、示范区,探索形成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规范和長效机制。几年来,全省各地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以学校文化建设为契机,充分利用区域和校本资源优势,打造富有特色、效果良好的德育实施模式,形成学校德育特色和文化品牌,有效地促进了学校发展。潜江市田家炳实验小学以二十四节气为切入点的传统文化教育、随县万福店农场中心学校的军旅文化、黄冈市浠水县闻一多中学的红烛精神等,都是学校文化建设助推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先进典型。

以课程为载体,推进亮点工程。德育课程是德育的重要载体,是开展德育活动的基本依据,它对于规范德育行为,提高德育实效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省中小学校在认真落实国家课程的前提下,积极开发地域和校本德育课程,创新德育载体,形成了丰富多样、精彩纷呈的地域课程和校本课程方阵。洪湖市第一小学围绕“我的自然伙伴、我的自然生活、我的自然责任”,开设《我的自然笔记》《水鸟调查与监测手册》《绿色生态诗词》《生态故事》等课程;结合学校生态教育特色,因学生的需求而生,由学生的兴趣而设,顺应学生发展需求开设了生态道德教育校本课程《美丽洪湖我的家》,让学校生态道德教育具有持续的生命力。

以活动为抓手,拓宽德育路径。活动是学校生活的乐趣与魅力所在,活动育人是将学生的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行为的重要机制。学生在活动中不仅可以受到道德的浸润,更能得到能力和品质的提升。各地学校重视将育人理念融入系列化的德育活动中,强化学生对同一德育内容的认识和体验,形成相对稳定的道德品质,让学生在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享受德育潜移默化的浸润和熏陶。武汉市第一中学的“致青春”系列德育活动,让学生在自我实践中不断体验,在体验中不断感受,在感受中不断思考,在思考中不断成长。武汉市解放中学开展“八大走进、研学旅行、志愿服务”三大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自主参与中体验成长。

以管理为手段,强化协同育人。众所周知,管理育人是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重要环节,也是学校德育的一条重要途径。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的融合是增强全社会育人合力、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在育人过程中,建立以学生为本的学校管理制度,建立学校现代化管理体系,进一步强化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意识,通过学校科学有效的管理提升德育实效,是实施管理育人的初衷。襄阳市保康县实验小学用“发现、引导、欣赏、鼓励”的核心策略管理班级,落实学生在校一日常规要求。武汉小学以积极的情感沟通交流为特质,以合力联动的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学校为载体,以各种志愿者队伍为形式,以更积极的共育理念、共育活动为基本内容,构建协同育人格局,完善家校合作共同体,实现学校、家长和学生共生共赢的良好局面。

学校德育品牌建设的愿景与展望

德育品牌建设,是所有中小学校德育工作的最终愿景和展望。纵观这些德育案例,一部分已经塑造了德育品牌,一部分德育品牌已经初具雏形,还有一些学校的德育经验和做法正在朝着德育品牌建设努力。

所谓品牌,是营销学的术语,是给拥有者带来溢价、产生增值的一种无形的资产,企业通过创建品牌,在市场竞争中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学校德育要想提高对学生的吸引力、感染力,也需要实行品牌战略,用心打造拥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德育品牌。学校德育品牌是学校在长期的德育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富有特色、效果良好、影响较大、社会认可度较高的德育思想或德育实施模式,是学校文化精神、价值追求和独特个性的集中体现。创建学校德育品牌的立足点是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性,目的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凝练核心理念,做好顶层设计。学校核心理念是学校办学行为的灵魂和先导,是德育实践和德育改革的根本动因。我国著名学者班华认为“德育理念是德育的根本指导思想,提升德育理念是德育深层次改革的需要,是德育改革的最高境界”。学校德育品牌建设,必须要先确定科学的办学理念。首先,要充分考虑社会现实要求,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明确新时代、新时期对教师和学生提出的新要求,把准学校发展的时代性与前瞻性。其次,要分析学校已有的办学条件和学校文化基础,挖掘学校优质德育资源、文化背景、地理位置等特点,明确自身的特色与优势,把准学校核心理念的独特性和地域性。最后,在此基础上提炼学校的核心理念。

开发精品活动,打造特色亮点。打造精品德育活动,是德育品牌建设的核心和关键。结合学校德育品牌所体现的文化精神和价值追求,开展系列化专题教育活动;利用节假日、纪念日等契机,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依托升国旗、入团、入队等仪式制度,开展仪式教育活动等。通过活动与实践,形成学校德育品牌建设的具体实施策略,打造学校德育品牌建设的特色和精品,增强学校德育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强化制度保障,形成教育合力。德育品牌建设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是从品牌诞生开始的一项长期性工作,任重道远。品牌建设过程中需要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科学规范、操作性较强的规章制度,把德育品牌建设的目标要求分解落实到各级管理过程中,加强品牌建设的过程管理,切实建立起分级管理、分层实施、职责分明、配套联动、评价合理的德育品牌管理体系,保障德育品牌建设的良性循环。全体师生对德育品牌所蕴含的理念、文化和价值观等的认同是学校德育品牌建设的前提,应树立校领导、师生“品牌共同体”意识,形成人人建设、人人维护学校德育品牌的良好氛围。校领导具有开阔的视野、敏锐的洞察力和较强的号召力,在学校德育品牌建设中,校领导应主动参与学校德育品牌建设的顶层设计和动员活动,制定详细的德育品牌建设方案,保障德育品牌建设的有效实施,使德育品牌建设拥有更科学的理念、更合理的实施路径和更高效的推进力度。教师应积极响应德育品牌建设号召,为学校德育品牌建设出谋划策,发挥自身的道德榜样作用。学生作为学校德育品牌建设的主体,应主动参加学校组织的德育活动,以自身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表现,展现和维护学校德育品牌。

品牌建设完成后需要不断完善和维护,才能保持德育品牌的吸引力和影响力。维护学校德育品牌需要在持续坚持学校文化特色的基础上,不断根据时代要求和发展需要创造性地转化和借鉴成果经验,让学校师生不断升华对德育品牌的认知,将学校德育品牌所凝练的文化精神、价值追求和独特个性转化为自身的道德行为,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水平,保持学校德育品牌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猜你喜欢
学校德育育人德育
内生德育: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路径探索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对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实效问题的理论反思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