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育人,让每个生命成为最好的自己

2021-07-01 09:14马琳张纪文胡娟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21年5期
关键词:节气剪纸社团

马琳 张纪文 胡娟

近几年来,黄石市沈家营小学秉持 “生命如花,幸福绽放”的办学理念,关注生命个体,关注生命需求,关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将主题教育、节日活动、经典诵读、劳动实践、思品教育等纳入德育课程,引导学生学会尊重、学会感恩、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實现“让每个生命成为最好的自己”的育人目标。学校立足实际,明确课程育人思路,构建了以传统文化课程、劳动实践课程、社团艺术创新课程相结合的教育体系。通过实践与探索,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搭建了个性展示平台,提高了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传统文化课程浸润生命

学校将传统节日、“二十四节气”等内容融入课程之中,形成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课程,让师生在学习中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国家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自觉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

节日课程,在体验中与传统文化手牵手。学校的传统节日课程是将课程文化融入传统节日之中。如中秋节,学校以“迎中秋·诵经典”为课程主题,通过公益讲堂、家长讲堂、主题活动等渠道,用吟诵、朗诵、表演等多种形式将经典诵读推向高潮,孩子们或唱或诵或吟或舞,经典就在他们的举手投足间流动。老师们的《诗经·周颂·丰年》将几千年前的祈愿再现。这样的展示,完美传播了经典文化,让经典诵读活动内涵升华。农历三月初三上巳节,学校举行盛大的“穿我汉家衣裳,兴我礼仪之邦——上巳节华服日节日课程体验活动”。学生身着汉服,齐声诵读祭文,场面恢宏,气势浩大。同学们一边领略多姿多彩的汉服文化,一边感受着文化传承的力量,深深地被汉服文化的魅力所折服,民族自豪感、责任感和自信心油然而生。

节气课程,调动感官与传统文化碰撞。“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进校园,植入课堂,不仅重在认识和了解节气知识,更重在体会节气规律和“节气品质”。让孩子们在接触农活、节气观察中,体验、实践、互动,给孩子们创造相应的生活方式,让他们与纯美的大自然相处,使其身心自由成长、全面发展。学校鼓励各学科教师利用零碎时间,如早读、课前5分钟、夕会、少年宫活动时间讲节气的故事、传说;认识每个节气的动物、植物;学习节气的词语、成语、谚语、歇后语;读与节气相关的名著,认识节气;走进大自然,找到节气的特点变化,记录自然笔记,完成绘本作业;写有关节气主题的作文,训练学生的表达与写作,将节气文化与语文、科学、美术、音乐、信息学科相融合,挖掘节气的文化内涵,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剪纸课程,咔嚓声里与传统文化亲密接触。学校开设剪纸课程,在剪纸题材的创作、材料的拓展运用、剪纸的内容开发等方面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层次设计课程,努力营造浓郁的剪纸氛围,让学生学习传承民间剪纸艺术。学校设计构建了剪纸活动课程内容框架体系,即“三维一体”框架体系。“三维”指剪纸的主题性层面、剪纸知识技能层面、学生自身发展层次;“一体”指剪纸活动课程教学标准。在这个框架体系指导下,形成了低学段《形的魔变》、中学段《剪下四季》和高学段《十二生肖剪纸》三个学段的剪纸活动内容体系,让学生亲近大自然、体验生活、认识自我、了解周围世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劳动实践课程学中玩

劳动实践课程引导孩子们在参与、体验过程中,学合作、动手脑,感受劳动光荣和劳动所得的快乐,引领学生热爱大自然,认识生命的价值,不断增强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种植课程感受生长魅力。学校将顶楼改建为种植园,购置花盆、营养土等种植必需品,为学生开辟劳动实践基地。通过班级投票决定种什么,人人都可以说出自己的想法,完全尊重孩子们的意愿。选种、播种,孩子们睁大眼睛、轻手轻脚,种下对明天的希望。发芽、长叶、开花,其中不光有喜悦,更重要的是学会了观察事物,养成了质疑思考的习惯,责任感满满。收获的惊喜,享受的是果实的滋味,体验到的是生命的神奇。小小的种植园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窗,搭建起让孩子们亲近大自然、热爱劳动的桥梁,培养了孩子们留心生活、注意观察的学习习惯。植物生长过程中,语文教师适时带着孩子们阅读相关的名家名作,尝试仿写创作;数学教师和学生一起量花盆算面积、算出芽率;科学教师指导学生认识植物生长的过程,并细致指导观察的方法、病虫害防治……种植过程中,孩子们体验劳动的文化,收获别样的精彩。

手作课程打造小小“工匠”。劳动可以创造美。学校劳动实践课程还开设了木艺、陶艺等传统工艺学习课程。通过“去玩、去学、去想”,从科学、技术、数学、工程、艺术五个维度,实现动手能力、专注力、创新能力、系统思维能力的全面提高。制作教学中,老师教孩子们观察每一个作品,分析每一项制作的结构原理,分析需要使用的工具、材料、工艺,然后列计划,分步实施。让孩子们学会运用系统思维对待要完成的任务,训练孩子们学习规则并理解尊重规则的重要性。孩子们自己动手做的竹蜻蜓、鲁班锁、书签、陶杯、陶生肖,每一个都是独一无二的精品。认真、细致、耐心的工作态度及热爱劳动的工匠精神得到传承。

社团创新课程放异彩

社团课程与学校教育目标相结合,以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为重点,搭建学生个性展示的平台,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找到“最亮”的自己。按照《沈家营小学少年宫社团活动制度》严格检查、抽查课程的实施情况,积极探索不同类别社团课程实施的立体模式,为有效课堂教学打基础,实现社团活动提品质、“三秀”展风采(六一合唱秀、十一风采秀、元旦社团成果秀),让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都有最适合自己的平台,实现了从认真学到享受成长、成功的喜悦。经过几年的推进,学校社团课程形成了“全员参与,活动育人”的课程实施模式。“课程超市”选课,社团与家长的双向互动,既保证课程的有序性,又保证学生的特长发展。“多元实施搭平台”,一方面艺术、体育、科技教师辅导相应的活动课程项目,其他学科教师立足自己所任教学科,根据自己的一技之长自愿选择社团辅导课程,另一方面学校与湖北师范大学、湖北理工学院专业教师合作,让他们为孩子们的全面发展贡献专业智慧。

艺术课程美丽的熏陶。以书法、绘画、舞蹈、古筝、合唱为主的艺术课程,让学生在轻松、快乐、有趣的学习过程中体验艺术的魅力,习得一定的艺术素养,发挥艺术教育在育人领域中的重要作用,培养一批具有沈小特色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科技创新课程创造的幸福。超高人气的科学小实验,富于创造的STEM活动、3D打印等科技创新课程,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最终解决问题。孩子们听讲认真、讨论激烈、创作专注,科技创新课程有效地培养了青少年的科技创新能力。

棋类课程智慧的碰撞。棋文化,益智教化、陶冶性情,其娱乐性、创造性、趣味性和竞技性得以绵延不衰。象棋、围棋看似波澜不惊,实则金戈铁马。在“棋”妙世界里,锻炼了孩子们的意志力、观察力、判断力、应变力、计算力、记忆力等,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的弈德、竞争意识,磨炼了孩子们的意志。一年一度的“智运会”让小将们一展才智,吸引着更多学生参与到课程中来。

体育课程力与美的融合。在体育课程的实施中,学校倾心打造校园体育文化,除了常规的春秋季运动会,还开展“校长杯”足球、篮球班级联赛以及啦啦操、武术技巧展示赛、体验等活动,用力与美的魅力带着学生爱上锻炼。

责任编辑/杨万军

猜你喜欢
节气剪纸社团
缤纷社团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K-BOT拼插社团
剪纸
剪纸鉴赏
文学社团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