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基层分馆派驻专职馆员模式探索

2021-07-01 19:53冯冰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1年5期
关键词:队伍建设公共图书馆

冯冰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基层分馆馆员;派驻专职馆员;队伍建设

摘 要:文章阐述了当前广州地区公共图书馆基层分馆及分馆馆员的现状、存在问题,以及派驻专职馆员的探索过程,总结了目前专职馆员的派驻模式,尝试构建派驻专职馆员队伍建设模式,以期促进基层分馆的建设及发展。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21)05-0084-04

1 背景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2015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要求以基层为重点,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打通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随后,广州市出台《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条例》《广州市“图书馆之城”建设规划(2015—2020)》《关于全面推进我市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实施意见》等地方条例和政策支持和发展公共图书馆事业,广州地区公共图书馆事业进入了高速发展期。截至2020年年底,广州市实现通借通还免费开放的公共图书馆(分馆)294个,包括20个区级及以上大中型公共图书馆、274个基层分馆,基层分馆在全市公共图书馆中的占比高达93.19%[1]。由此可见,基层分馆是广州市公共图书馆体系的主要构成部分,也是离人民群众最近的公共图书馆,是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的落脚点和主要抓手之一。基层分馆能否充分发挥作用,除场地、文献资源等硬指标外,分馆馆员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软指标。分馆馆员是否拥有过硬的专业素质及高水平的服务能力将直接影响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形象和服务效益。

2 向基层分馆派驻专职馆员的探索

2.1 基层分馆现状

基层分馆包括街镇(社区)分馆和社会力量合建分馆两种,街镇(社区)分馆是基层分馆构成的主体,社会力量合建分馆是有力补充。截至2020年年底,广州市的街镇(社区)分馆和社会力量合建分馆分别有186个和88个。基层分馆2020年的读者到馆人次、外借文献量、新增注册读者量、举办读者活动场次和参加读者活动人次分别占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总量的45.68%、12.11%、11.27%、53.04%、7.32%,分馆效能在全市总量中的占比总体呈增长态势[2]。

2.1.1 街镇(社区)分馆。街镇(社区)分馆一般由街镇(社区)文化站建设和管理。《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条例》第十二条规定区人民政府负责建设区和镇、街道公共图书馆[3];《关于全面推进我市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实施意见》指出,各区政府要保障镇(街)分馆的馆舍(含设施设备)建设与运行,支持区域总馆通过增加工作人员配备、用足已定编制、招聘雇员或者临聘人员、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保障区域总分馆体系人力资源投入[4]。在政府主导下,广州市街镇(社区)分馆的人员编制和经费有了保障,分馆建设及管理平稳有序。

2.1.2 社会力量合建分馆。社会力量合建分馆由公共图书馆与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个人等社会力量等合作建设。公共图书馆负责调配文献资源、人员培训、业务指导等,社会力量负责提供场地、设施设备,配备工作人员以及分馆日常管理等,以小资金撬动大投入是社会力量合建分馆的一大特色。2019年,广州市印发《广州市公共图书馆与社会力量合建分馆工作指引》,在政策层面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图书馆建设,社会力量合建分馆得到高速发展,成为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有力补充。社会力量合建分馆馆舍设计感强、主题鲜明,形成了一馆一特色,如广州市儿童公园分馆、越秀区四阅分馆、天河区万科泊寓分馆、番禺区绿岛咖啡分馆等,已成为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是市民流连忘返的好去处。

2.2 基层分馆专职馆员现状及存在问题

2.2.1 基层分馆专职馆员数量偏少。截至2020年年底,广州市公共图书馆共有从业人员1,611人,其中基层分馆专职馆员510人,有112人是由中心馆(区域总馆)向基层分馆派驻的[5]。基层分馆专职馆员人数仅占全部从业人员总数的31.65%,平均一个基层分馆配备1.86名专职馆员,数量严重偏少,不利于基层分馆开展业务工作。

2.2.2 基层分馆专职馆员稳定性不足。街镇(社区)分馆馆员由文化站招聘和统筹安排,大多数是编外人员,由于工资待遇、岗位晋升等都受限制,因此人员流动性较大;社会力量合建分馆的馆员主要是由合作方派遣,易受合作方经营状况和个人因素影响,人员流动性更大。频繁的人員流动不利于公共图书馆长期稳定地开展业务。

2.2.3 基层分馆专职馆员素质参差不齐。基层分馆专职馆员多是兼职,具有年轻、有想法、有活力等特点,但学历水平、文化底蕴参差不齐,且大多不具备图书情报专业背景,专业素养亟待提升。

2.3 派驻专职馆员模式

面对公共图书馆从业人员数量不足、编制饱和且短期内难以改变的状况,2017年广州市各区分馆开始探索由中心馆(区域总馆)向基层分馆派驻专职馆员模式。以广州图书馆为例,2019年广州图书馆为提升分馆服务水平,向分馆派驻了13名业务馆长负责基层分馆业务,工作内容包括读者服务、文献借阅、信息咨询、阅读推广、服务宣传等,树立图书馆在社区的服务形象,并与分馆所在的街道或社会力量合作,建立了良好通畅的信息沟通机制,成为总分馆直接沟通的有效桥梁。2020年,在全市外借文献量排名前50位的区分馆中,越秀区有12个,白云区有8个,增城区和南沙区各有7个[6],服务效能表现突出。派驻专职馆员模式不仅能够实现中心馆(区域总馆)对分馆的统一管理,还将中心馆(区域总馆)的活动和服务延伸到分馆,既提升了分馆的服务水平,也缓解了分馆人员紧张的窘况。笔者依据相关资料整理了2018—2020年广州地区公共图书馆专职从业人员汇总表,详见表1。

3 向基层分馆派驻专职馆员的思考

3.1 专职馆员派驻模式

专职馆员派驻模式包括单独派驻模式和归口派驻模式两种。其中,单独派驻模式是指中心馆(区域总馆)独立针对某分馆进行业务管理的派驻模式,该模式下的派驻专职馆员定人定岗,受中心馆(区域总馆)领导,直接参与基层分馆的业务管理,并负责协调对外关系。派驻专职馆员能将中心馆(区域总馆)的先进理念带到基层分馆,贯彻和执行中心馆(区域总馆)的方针政策,有效提升分馆的服务质量。目前,广州市主要使用这种派驻模式。归口派驻模式是指把地理位置相近、派驻所在地类型相似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基层分馆派驻专职馆员组成派驻小组,每个派驻小组由组长管理,同时对多个分馆进行统一的业务管理,也称“一对多”模式。组长具有一定的自主权,按照统一标准管理组内分馆,开展业务培训、阅读推广等活动,统一规划,统一宣传,实现多馆联动。该模式能够有效激发馆员的主观能动性,提升馆员的业务水平和能力,对馆员的成长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3.2 构建派驻专职馆员队伍建设模式

公共图书馆可在上述两种不同派驻模式的基础上构建派驻专职馆员队伍建设模式,以激发派驻专职馆员的积极性,提升馆员队伍的专业性、规范性、长效性和稳定性,促进公共图书馆事业持续稳定发展。派驻专职馆员队伍建设模式见图1。

3.2.1 營造组织文化氛围,加强组织凝聚力。第六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提出将组织文化作为对公共图书馆发展的新要求,并设置了“使命、愿景与团队建设”和“荣誉体系建设”两项新指标。公共图书馆转型需要扁平化的组织结构,需要组织再造,需要更加深化的人员与岗位调整,没有良好的组织文化可能出现变革障碍甚至转型失败[10]。因此,组织文化建设对于人才队伍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公共图书馆应重视员工关怀和成长,营造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组织文化建设氛围,要求派驻专职馆员定期参加中心馆(区域总馆)的继续教育、业务培训、团建活动等,提高团队凝聚力,促进分馆队伍建设,提升派驻专职馆员的综合素质。

3.2.2 制定并完善人才管理制度。优质的人力资源生态环境、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是图书馆吸引、留住及有效使用人才的根本[11]。公共图书馆要制定并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尽力为派驻专职馆员提供业务培训、员工交流、业务研修、学术交流、经验分享的平台和机会,使派驻专职馆员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提升他们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成为能够独当一面的优秀人才,增强其获得感、成就感及荣誉感,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工作。

3.2.3 科学设岗,明确晋升渠道。公共图书馆应为派驻专职馆员提供晋升渠道,增加岗位吸引力,使他们看到职业前景和发展方向,以此激发其工作积极性。晋升渠道包括职务晋升和职称晋升,职务晋升可设置馆员、高级馆员、业务副馆长、业务馆长等岗位级别,职称晋升按照图书资料系列职称层级设置相应的专业技术级别。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的《职称业务有问有答(2020年)》指出,广州市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体经济组织的在岗专业技术人员,符合资格条件的可申报评审相应系列、专业、级别的职称,并在市、各区、南方人才市场设立了非公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申报点[12]。公共图书馆要切实落实相关政策,鼓励、指导派驻专职馆员积极参加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并实施职称聘用制度,对晋升职称的派驻专职馆员在岗位和待遇上要有所体现,同时树典型、立榜样,鼓励更多的派驻专职馆员参与职称评审。

3.2.4 合理安排工作地点,科学设置薪酬制度。基层分馆分布在全市各地,开放时间不一,有些基层分馆一直开放到晚上八九点钟。公共图书馆招聘派驻专职馆员时应尽量就近招聘,充分考虑馆员工作地点与其居住地的距离,尽量减少他们的通勤时间,使派驻专职馆员能够安心在基层分馆长期工作,一方面有利于提高服务水平,另一方面有利于提升基层分馆在社区的影响力。此外,公共图书馆还应引入绩效管理制度,从基础服务、咨询服务、阅读推广服务、服务效益和读者满意度等方面对派驻专职馆员进行多维度考评,将薪酬待遇与工作效能、岗位级别、专业技术级别等挂钩,引导派驻专职馆员更好地工作。

参考文献:

[1][2][5][6][7] 广州市“图书馆之城”建设年度报告2020[EB/OL].[2021-03-22].http://www.gzlib.org.cn/ndbg/186699.jhtml.

[3] 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条例[EB/OL].[2021-03-22].http://www.gzlib.org.cn/policiesRegulations/78168.jhtml.

[4] 关于全面推进我市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实施意见[EB/OL].[2021-03-22].http://www.gzlib.org.cn/policiesRegulations/163037.jhtml.

[8] 广州图书馆.广州市“图书馆之城”建设年度报告2018[M].广州:广州出版社,2019:34-36.

[9] 广州图书馆.广州市“图书馆之城”建设年度报告2019[M].广州:广州出版社,2020:39-40.

[10] 柯平.“后评估时代”公共图书馆的战略重点与发展方向[J].图书馆论坛,2019(7):1-12.

[11] 张杰,张蓓,金中仁.核心竞争力:人才与管理机制之思考[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5(4):82-85.

[12] 职称业务有问有答(2020年)[EB/OL].[2021-03-22].http://rsj.gz.gov.cn/ywzt/rcgz/gzzc/zcsb/sbzy/.

(编校:徐黎娟)

猜你喜欢
队伍建设公共图书馆
纽约州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政策研究
基于图书奖评选的公共图书馆采访创新研究
MOOC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探索研究
探究如何加强项目政工干部队伍的建设
做好四个结合强化基层政工干部队伍建设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研究
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谈公共图书馆如何建立自助服务推广长效机制
论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