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集体无意识”在当代抽象艺术创作中的作用
——以德·库宁为例

2021-07-05 06:23王若云
散文百家 2021年8期
关键词:艺术创作集体艺术家

王若云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

一、“集体无意识”理论与抽象画创作

弗洛伊德在19世纪提出的精神分析学中提到人类活动存在无意识、前意识和意识的三种状态。荣格在其师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的基础上,发展出了一支新的学派,称之为分析心理学,也叫原型心理学。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对人格的意识、无意识的划分类似,分析心理学认为,个体人格可以划分为意识和无意识,同时进一步的划分无意识为个人无意识与集体无意识,并提出了“原型”这一集体无意识的主要内容。

集体无意识是荣格理论体系中最重要的概念,他认为集体无意识反映了人类在进化和发展的过程中累积的经验,是人格中最深层次和最有力的部分。他认为个体出生后的经历所形成的无意识只是个体无意识,这种个体无意识并不是无意识的全部内容,而集体无意识则是人类所共有的。集体无意识所含有的信息十分丰富,这些内容也为艺术家提供了素材与灵感,甚至很多优秀艺术家会主动去深究无意识与自身创作之间的关系,寻找它们之间的交集。“尽管集体无意识难以用一种逻辑的、理性的语言来清晰的表达,只能在民间传说、原始神话及梦境中得以显现,但是它与人们的各种行为和思想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成为艺术创作的源泉,艺术创作的原动力存在于集体无意识,艺术创作的奥妙在于激活艺术家心灵深处的集体无意识”

艺术家通常需要激发自身情感、情绪、记忆等内容,并将这些内容与绘画的表现形式相结合,从而进行抽象艺术创作。这是个体无意识的体现。集体无意识则深埋于每个人的内心,它是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的深层根源。这种作用于艺术家精神底层的集体无意识通常容易被忽视,不过幸而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原型”——可以作用到个人,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的想象与重构为“原型”的展现提供了广袤的空间。

二、德·库宁艺术创作中的“集体无意识”体现

德·库宁作为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作品中的集体无意识体现是一个极好的分析研究实例。

1.德·库宁的艺术创作生涯简述。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下表来初步了解德·库宁的艺术生涯:

?

20世纪50至60年代是德·库宁个人绘画风格成型阶段,同时也是他的创作高潮,在这个时期他不受约束,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探索女性题材,这些独具特色的女人形象成为德·库宁约束的主要标志。《女人与自行车》(图1)、《女人三》等大型人物画中女人的形象狰狞怪诞,无比强悍,笔触纵横交错,色彩狂野肆意,它们是创作者的“心灵即兴创作”。

而后60至70年代从纽约移居长岛之后逐渐由人物画转向风景画,生活环境的变化对他有一定的影响,绘画环境与熟练的绘画技巧,使他的创作更加的自由大胆,色彩和笔触倾向更加单纯化,创作出的作品显得单纯、优雅,少了一些激情和张力。《粉色黎明》(图2)是他画的工作室附近的海景,画面采用了活泼的水仙黄、知更鸟蓝和意大利画家提埃波罗的粉红色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轻松快活。

最后80至90年代画面更趋简洁,暴躁而厚重的笔触逐渐消解,画面变成了白色背景上的带状基本色的表现,移动的线条和动态的色彩把画面塑造成了一个难以捉摸的空间。

德库宁是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画家中少有的以女人体为题材的画家,女人在他的绘画中表现出了挫折、欲望、矛盾等等情感冲击,并像工程师一样通过绘画语言掌控这些情绪。在德库宁的艺术创作与日常生活中,女性形象是其重要符号,同时我们也可以从这些女性形象中获知当时的历史时代背景。

2.德·库宁艺术创作中的“集体无意识”体现。

图1 《女人与自行车》

图2 《粉色黎明》

德·库宁在访谈中提到过:“内容就是某种东西一瞬而过,就仿佛如同闪光一样的遭遇。”这是内容的无意识性体现,而德·库宁将它发挥的淋漓尽致,体现在作品中,就是那些似是而非的艺术形象。《发掘》为德·库宁绘制于1950年的作品,表现的是位于纽约曼哈顿的贫民区。画面中有许多形似女性肢体和器官的抽象图形,这些图形作为画面符号交织在抽象画面中,并产生了特殊的书写效果。德·库宁曾说:“即使抽象的形状也必须有类似的形体。”德·库宁的绘画正是希望以这些“类似的形体”创造出一个没有固定及可辨认的物象空间,因此被称为“非外界”的无限性与迷惑感的相似物。

德·库宁十分提倡冒险,他会在艺术创作之时闭上眼睛,让自由意志主动宣泄创造出意料之外的画面结构。这种绘画过程成为他艺术创作的经典来源。无论是狂野的笔触还是激烈的色块痕迹,都充分表明德·库宁情感的宣泄。他将情感的真实体验毫无保留的直接体现在了画面中,展现了毫无掩饰的抒情与狂热的表现性,这种释放无意识中的主观能动性,丰富了绘画的表达方式,为全新的绘画理念开辟了道路。

德·库宁含蓄的鼓励我们在创作时懂得自我转变,还原本真,从而找到自己的表现手法,确立自己的艺术风格。他便是在这种不断的重组、解构的实验下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独有的艺术。

三、“集体无意识”与当代抽象艺术创作的关系

在艺术家的整个创作过程中存在不受艺术家理性思维控制的下意识、无意识运作状态,并且创作行为中灵感的产生也是源于下意识、无意识。这些很难被人们所以意识到的无意识中的自身情感、生活体验以及创作经验对艺术创作起到了重要作用。正如德·库宁在谈到自己的绘画技巧时讲到自己经常闭上眼睛一系列快速、冲动的动作,把外界干扰都撇清,强调对艺术的自我感知。

抽象画创作过程中对各式图形、色彩、构图的体验与应用,很大程度上倚靠艺术家的“直觉”与“经验”。 “直觉”是深受无意识影响的,是无意识的体现;“经验”则都是来自艺术家的无意识。它们在创作过程中突显,并充分抒发艺术家的情感,导致来自不同社会环境与文化背景的艺术家所创作出的艺术作品有着不同的艺术风格,这很大程度上来自艺术家的“无意识”积淀。

四、结论

无意识贯穿抽象绘画创作始终,从创作思考到创作过程无处不在。对于抽象绘画的创作来说,无意识的状态是作品与否的重要因素。无意识的发挥对于画面的形成极为重要,它将艺术家的创作经验、情感、文化背景等一系列元素联系起来促进了画面的形成。艺术家的创作意图与对最终画面效果的掌控借助无意识的自发性一步步呈现在画面中。身为艺术创作者尽力在周围环境中放松意识,去捕捉一晃而过的那个“闪电”;同时要善于运用无意识的影响打破常规,将内心的情感以更饱满的形式体现在画面之中,尽量运用临场发挥,使画面充满更纯粹的自然的自我表达,使最终创作的作品尽可能复现本真的情绪。

猜你喜欢
艺术创作集体艺术家
一世哲布尊丹巴艺术创作考叙
我为集体献一计
《榜样》:艺术创作的一次“出圈”表达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警犬集体过生日
艺术创作全面繁荣
丰富艺术创作
动物集体卖萌搞笑秀
QQ群在线集体备课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