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书画装裱修复技艺 妙手回春 再现生机

2021-07-07 13:29
旅游 2021年6期
关键词:扇骨铁环书画作品

1挂式家谱。

2马元驭的菊花鹌鹑。

3林散之的书法。

4佛八宝。

5挂式家谱修复过程。

6挂式家谱修复过程。

7挂式家谱修复过程。

8挂式家谱修复过程。

9修复后的挂式家谱。

琉璃厂是北京著名的文化街,与文化相关的笔墨纸砚、古玩书画遍布整条街道,中间被新华街隔开,分成了琉璃厂东街和琉璃厂西街,西街45号院挂有“集古斋”的名号,是北京市西城区手工书画装裱修复技艺区级代表性传承人王铁环的工作室。一间斗室,使用面积仅侣平方米,一张占据室内约四分之三面积的大案子居中放置,这是他的工作台,台案四周可以走动,是为了方便修复挂在墙上的字画留出的通道。每天,坐地日行数十里的他,以几十年习得的手工书画装裱修复技艺,修复着破损、有伤、有残的古旧书画等艺术品。自2002年集古斋重新开业以来,已修复、挽救、装裱历代古旧名贵字画艺术品数百幅,其中具代表性的有乾隆四十三年12条屏、宋朝绢画,以及乾隆初期祖宗画像等。

历史渊源与重要价值

10徐世昌的扇子复原。

11徐世昌的扇子复原。

1溥忻的山水图修复。

2溥忻的山水圖修复。

旧书画的修复装裱是中国传统手工技艺,历史悠久。据记载,书画装裱艺术从战国帛画、缯书上的滥觞到西汉大帛画轴的基本成形,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20世纪70年代,湖南战国楚墓出土《人物御龙帛画》上裹竹条系棕丝线,已具装裱雏形。又据唐《历代名画记》记载“南朝宋明帝时人虞龢论述装裱,于制糊、防腐、用纸、除污、修补、染潢,于理甚畅。”说明南朝时装裱技艺已包含修复内容。至唐代,宫廷内府装褫已有定式。北宋时达到高峰,且技艺精湛,史称“宣和装”。南宋迁都临安,使“苏裱”技艺日臻完善。至明朝迁都北京,宫廷匠人随之北迁,因“一年一班”轮班制,许多匠户“复家”后仍操旧业,促成装裱技艺在民间传承。清代,内务府造办处设如意馆从事装裱,形成“京裱”特色。清朝末年,废除匠人轮班、世袭制,进一步推动了装裱修复技艺的民间传承,琉璃厂文化街区成为装裱修复能人的集聚区,店铺林立,影响力较大的有宝华斋、竹林斋、玉池山房等,一直传承至今。

说起“集古斋”的书画装裱修复技艺,当今的主人王铁环这样说:“可以追溯到清末民初,也就是我的师爷张维恭。民国时期,师爷在琉璃厂张成荣的宝华斋做书画装裱修复,是宝华斋的顶梁柱,和张成荣称为宝华斋的两大裱画高手。师爷憨诚寡言,为人谦和,做事一丝不苟,和许多书画大师都是好友。”王铁环的师傅叫李玉田,是河北三河人,也是装裱界的大师。“师傅11岁起到琉璃厂,跟着师爷学徒,1937年出师,在琉璃厂开了集古斋。当时学徒特别辛苦,必须得听师傅管教,在案子前一站就到晚上11点多。”至今王铁环还记得师傅的那句口头语:“一天不动地儿,得走四十里。”说的就是做装裱和书画修复要整天都围着台案转,没有坐下休息的时候。王铁环说:“装裱修复技艺,关乎书画的存亡,残破的古旧书画像一个病人,装裱师就如同医生,要一眼看穿病症所在,对症下药,才能让书画恢复应有的元气和生机。”

3颜伯龙花鸟图修复前后。

4颜伯龙花鸟图修复前后。

5颜伯龙花鸟图修复前后。

传统手工书画装裱修复技艺可根据书画的年份、品质、色气等制定精准的修复方案,使用不同的技法,在书画作品中接补全色拼连洗,特色鲜明。再经大裱,装裱好的书画作品精美细致。镶料尺寸讲究宽绫大裱,端庄沉稳,镶嵌部位整体一致,连接部位严谨精细。严格遵守传统的古法技艺要求,装裱出的作品尤为平软、光薄,成品呈现出平整柔韧,并带有作品自身具有的质地与光感的显著特点。细致的“诊疗”方法、严谨的工艺流程、严格的操作手法成为在中国数干年文化历史中依靠实践积累的审美经验所形成的一门独特的手工技艺,具有较高的工艺价值,能够使中国书画作品延长收藏的时间,使更多的书画爱好者可以欣赏到历史较为久远的书画作品,使中国传统书画文化得到广泛传播。其实用价值更受收藏者重视,它可以延续书画寿命,满足收藏者定期修复需求,对书画作品起到相对的“装饰”作用,增加作品的美学价值;对残旧书画作品施以“诊疗”,赋予残旧作品新的生命。

手工书画装裱修复技艺

手工书画装裱修复技艺是指用纯手工的方式,对古籍和书画作品进行必要的装饰、装潢,包括装裱和修复两部分内容,其中装裱技艺融京裱、苏裱为一炉,可根据持有者的不同需求以及书画内容、题材、风格进行装裱;修复技艺为该项技艺的核心内容,通过“触、望、判、问、复”以触觉、视觉感知作品,判断其真假与“病因”,询问持有者预期所达目标,并与之沟通修复方案,实现作品的原装旧裱、旧作新装或修旧如旧的效果。被修复的作品涉及虫吃鼠咬、污损、残破(破烂、断裂)、受潮、发霉、腐朽、画面丢失等。修复范围涉及不同材质,包括纸本(生宣、熟宣、泥金、洒金、皮纸、戗纸、蜡笺等)、绢本(生绢、熟绢、单丝、双丝、库绢、绫本等);涉及不同题材,包括各体书法、人物、山水、花鸟、水墨、重彩;涉及不同形制,包括书籍(家谱、古文献、经折、册页、手卷、立轴、通景屏、横披等)、扇(團扇、折扇等),充分体现出传统书画装裱修复技艺的全面性、多样性、适用性。

古旧书画流传至今,已不止一次被修复,所以装裱者的角色不只是手艺人,他们就是一名“画医”,“画医”是要医心,即医画心。除了要掌握基本的装裱技巧外,耐心、细致是必须具备的,还要能够根据书画的年份、品质、色气等制定精准的修复方案,使用不同的技法,在书画作品中进行精准的“挖”与“补”的技艺等。

古字画的修复大致分为四个部分,包括淋洗、揭裱、上补纸和全色,这几个环节相辅相成,任何一项出问题,都会影响到原作品的价值。

6苏楚白的狮子修复前后。

7苏楚白的狮子修复前后。

8清末山水画的修复。

9清末山水画的修复。

10清末山水画的修复。

11清末山水画的修复。

12清末山水画的修复。

13清末山水画的修复。

淋洗:洗画心,淋洗作品。将污渍用特殊手法洗掉,拿毛笔蘸上热水,用有些湿润的笔尖,一点点地涂抹着画面上有霉点的地方,然后用羊肚毛巾吸出旧画里的脏水,有时还需要通过长时间浸泡或开水烫,使得画芯与陈浆、拓纸分开。

揭裱:一般装裱过的作品都分为四层,第一层是画心;第二层是命纸,命纸是画心的托纸,托纸直接和原画接触,能延长作品的寿命,也能够使作品更加出色,故而称之为“命纸”;第三层和第四层则是覆背纸,用来承接作品的。揭裱是将作品正反面的残留物和命纸等揭掉,揭去原作画心正反面的残留物,就如同外科手术中的清创。操作时,左手掐一把镊子,右手握一支毛笔,小心翼翼地将画心背面的残留物揭去。原则上,卷轴的命纸能不揭就不揭。命纸对画心来说性命攸关。经过多年沉积,命纸上承载着画面的灵魂。轻易揭去命纸,画面的神将黯淡,构成致命的硬伤。如果命纸脱落而质地尚好,要尽可能地把原命纸和画心之间用软毛笔刷上浆糊,重新恢复原位。这样可能使揭裱后的厚度更厚些,但画面精气神却不会损伤。如果遇到一些命纸严重糟朽不得不揭的时候,也要尽量制定详细方案,以减少对画面的影响。

上补纸:以工具滴水,利用水力修补极小漏洞,画心处理好后,重新托上命纸。画面上出现破损的裂口,用相同材质或者相同颜色的纸补上。换命纸,要选择与原作颜色相似,但要浅于原作的纸张。颜色太深,盖过画心,那就是失败的修复作品。做法是要托得平整,没有一丝褶皱。

1祖宗像修复。

2祖宗像修复。

3祖宗像修复。

4祖宗像修复。

5祖宗像修复。

全色:将漏洞处失去颜色的地方补好,使画面统一。高手要做到“四面光”,即上下左右四个角度全都看不出补过。调制的色彩要接近画心的色彩,但一定要比画心的色彩浅,然后一点点地在原画作上注色,注入的颜色必须与原画的色彩一致,以求达到整幅画的色彩浑然一体。对于损毁的画面还需要接笔。接笔很重要,画面中因破洞造成的断笔,需要接笔,要对画家笔法有深入了解,知道笔意的来龙去脉,根据原作者的思路、笔法、构思等要素重新在破损处进行二次创作,相当于和艺术家一起创作。给古画全色的过程有时会长达一到两年,其步骤的繁琐跟作品的损坏程度相关。

王铁环 “无痕”修复古书画

王铁环修复过一幅林散之的字画。原来的作品上面有被胶条粘过的痕迹,落款处还被过往的收藏者加盖上了自己的名章,大概是也希望与作品一同载入史册吧,但正是这方印章使得原有的作品大打折扣。林散之是大器晚成的诗人、书画家,擅长草书,于1972年中日书法交流选拔时一举成名,其书法作品《中日友谊诗》被誉为“林散之第一草书”。眼下拥有着林散之字画的人心中对作品上加盖的这枚印章心有不悦,只是觉着弄掉很有难度,也担心字画被破坏,为难于心,经王铁环一问:“你还要这印章吗?”顿感遇到了行家。经过修复,这枚印章终被王铁环巧妙移除,且没有留下任何印痕。

修复完美的字画大多数是要悬挂在墙上为居室增光添彩,一展主人的书香儒雅,因此“上墙”也是书画修复的一道必经工序。在修复一幅书画作品过程中,作品上墙之后细看,细微处有一道“硬埂子”被王铁环看出,大概是折叠留下的痕迹,这是一个新难题,经过王铁环的抽丝剥茧,细心修复,终于复原如初。

6清代芭蕉圖的修复过程。

7清代芭蕉图的修复过程。

8清代芭蕉图的修复过程。

9清代芭蕉图的修复过程。

对于受污特别严重的字画,本家要求洗干净,多处都有污损的花斑颜色,看着感觉是脏兮兮的,不透亮,如同一件穿脏了的白衬衣。但是洗字画完全不同于洗衣服,有着独特的方法,毛笔、净水,还有细心、耐心,一点点地浸水冲刷,一点点地笔触轻磨,洗完正面再洗背面,盆里的水脏了,画面上却渐渐清晰透亮了。修复画作多是用几种颜色调出来的“水”,其中合有洗画水,是从旧画中洗出来的“连泥带水”。这“水”是时间的积淀,比如一幅清代的画作,洗出来的水,就合有清代的灰尘、颜色,是时间堆积出来的产物。只有用时间和历史沉淀之“水”修复书画,画面才能出现本原的样貌。之后经晾干,交到本家手中的是一幅修旧如旧,却又画作如初的名贵之作,价值与观赏性倍增。

还有严重腐朽的字画,有的地方都破损了,纸片支离破碎,这个难度就更大,一是要洗、揭,二是要补纸、补笔,其中还有调纸丝,这一步最是要求手艺和细心。王铁环打了个比方,这就如同面对一个骨折的病人,医生要给他正骨、接骨、打夹板。形象、贴切的比喻,让不懂修复的人较为容易地理解了书画的修复。

在王铁环的工作室,书画持有者带着“病”了的书画而来,“病”书画在这里“住院”一段时间,修复又经装裱后的书画作品精美如初。从集古斋走出后的就是一幅身价回归原位的佳作,其观赏价值、艺术价值、收藏价值大大提升,让世人刮目相看。

团扇和折扇的修复也属于书画修复技艺。破损的扇子,经过与扇骨分离,拼、洗、揭、补、全色等修复程序后,再恢复成“原扇”需要许多步骤和工艺,差哪一步都不行。先要给残破的扇子拍照,以便修复后前后对比,就以“团扇”修复为例:用毛笔蘸清水点刷在“团扇”四周和单骨的连接处,用潮湿的毛巾沿“扇骨”四周盖住,将“扇面”和“扇骨”连接处的浆糊闷至松动,又不至于损伤扇心,分离后要借着扇骨上的胶和浆糊松动时,把扇骨上打胶,浆糊等残留物清理干净,为恢复“原扇”做好准备。扇面和扇骨分离后,也要将扇面四周的胶和浆糊清理掉,拿来一张垫纸,扇面放在上面,用固色剂为“扇面”的颜色固色。待干后,检查扇面颜色是否牢固,然后进行拼、洗、揭、补等工序。完成后,在“扇心”上刷适当的浆糊,把预先准备好的相同色气的命纸,敷在扇心上,将“扇心”与命纸连接好,轻轻排平排实。取过一张覆背纸,敷在扇心和命纸上,将其翻身,用排刷将命纸和扇心排平排实。在扇面的四周废边上,点上三四滴浆糊,飘在墙上。扇面干后,把其余废边裁下,用排刷将其排平,在四周刷上浆糊,撑到墙上,进行补色、接笔,边补边检查,等扇心的色气和接笔处的笔色与画意相吻合后,将扇面从墙上取下。用剪子剪去扇面四周多余的部分,放在扇骨上,检查是否合适。扇面与扇骨相吻合后,在扇骨四周刷上合适的浆糊,将扇面投到扇骨上,位置合适后,将其慢慢与扇骨粘好,连结处压平压实。另一面也依照此法粘连接好,恢复其“锦牙”,团扇修复后可以继续发挥其价值,延长寿命。

10江国栋书法修复。

11江国栋书法修复。

12江国栋书法修复。

1王鐵环与师傅李玉田在工作中。

2王铁环与高晋斗工作中。

3祖宗像修复中。

传承人的续接与创新

王铁环听他的师傅说过,1954年公私合营时,北京城里专门从事装裱的艺人近70人,但能够掌握修复技艺的仅有几人,而集古斋技艺传承至今已是五代。

第一代是张成荣,创立宝华斋,当时在行业内颇具影响力,与汪慎生、邱石冥、蒋兆和等一代书画界名师来往密切。

第二代是张维恭,民国时期人,十几岁来宝华斋学徒,师承张成荣,1942年带领弟子李玉田、刘金涛托裱、修补九丈长国宝级画作《流民图》,成为其留名之举。

第三代是李玉田,师从张维恭,历时半年多时间修复宋代马远的山水图,被业内传为佳话。由于其勤奋好学,技艺精湛,深得师傅真传,结合自己多年修复装裱书画经验,形成一套完整“集古斋”装裱修复技艺。1954年公私合营被分配到濯锦斋,从事书画装裱修复工作,直至退休。刘金涛,师从张维恭,1946年创“金涛斋”,技艺精湛,徐悲鸿、齐白石、李苦禅等大家对其称赞有加,并共同义卖筹资为其扩建金涛斋。

4洗去污渍。

5洗后畫作。

6林散之的书法作品局部的修复前与修复后。

7林散之的书法作品局部的修复前与修复后。

第四代是王铁环,世居北京琉璃厂地区,因父母与李玉田是邻居兼朋友,从小耳濡目染,又颇有天赋,深受李玉田喜爱、看重。1995年拜李玉田为师,系统学习传统手工书画装裱修复技艺。李玉田在世期间,师徒一起修复了大量的古旧名人字画、古籍善本,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全面继承了此项技艺。“修复古旧字画,最高境界是修旧如旧,这里的旧,指的不是破旧,而是要让修补的地方与整体作品达到统一,完美表现出作品时代感的同时,又不能让人看出修补痕迹。”王铁环说:“比如纸本和绢本的修复就大不相同,而像拆、洗、揭、补这些手段,每一步都马虎不得,干我们这行,一个地儿都不能出错。这个行当是个非常特殊的行当,对工和料都特别讲究。光用的材料别人就比不了,宣纸和沙田稻草的比例和用量较多,700块钱以下的宣纸其实只能叫书画纸,而我从来不用书画纸。还有装裱用的绫子,用的全部都是蚕丝织的。拿便宜的东西去做,寿命都长不了。”

自先师故去,王铁环独立为相关文博机构及社会各界人士修复了大量残损的书画作品,不下千余件,其中较为著名的有文徵明《山水》、高凤翰《牡丹图》、郑板桥书法作品、齐白石《荷叶图》、黄胄《人物九驴图》、张大千《狮子峰》、王雪涛《花卉》、于非闇《山水》,在琉璃厂装裱界颇有名气。王铁环先后收张思宇、杨咏、王旭等6人为徒,其中张思宇、杨永二人经过王铁环的悉心教导,基本掌握了装裱修复技艺,现分别就职于南京博物院、四川博物馆,从事书画装裱修复工作,且均为任职单位青年业务骨干。面对此项技艺的传承,王铁环还是有些担心:现如今,能够掌握装裱修复技艺的师傅还是凤毛麟角。为了延续传承,两年前,王铁环开始教儿子学习书画装裱修复技艺,“这是我师傅一辈子的经验,他把一辈子的东西都给了我,不能断在我这儿。”王铁环不无感慨,“装裱其实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很注重精工细作,得从头到尾系统地学。想发大财的人,别干这行。”

传统手工装裱周期长、成本高,传统的手工书画装裱修复技艺在现代学校中没有设立相关专业,主要靠家族、收徒方式传承,且劳动强度大,愿意学艺者少,学艺者成才率低。另外,传统的手工装裱修复技艺的特点是用料考究、规格精细,目前可以购厂装裱界颇有名气。王铁环先后收张思宇、杨咏、王旭等6人为徒,其中张思宇、杨永二人经过王铁环的悉心教导,基本掌握了装裱修复技艺,现分别就职于南京博物院、四川博物馆,从事书画装裱修复工作,且均为任职单位青年业务骨干。面对此项技艺的传承,王铁环还是有些担心:现如今,能够掌握装裱修复技艺的师傅还是凤毛麟角。为了延续传承,两年前,王铁环开始教儿子学习书画装裱修复技艺,“这是我师傅一辈子的经买到的原时代纸张愈发困难,使残旧书画作品的修复更举步维艰。

近年来,在有关部门的组织下,王铁环多次参加非遗公益宣传展示活动,并积极与街道沟通,由街道得到椿树街道办事处的大力支持,在南柳巷7号成立集古斋文化有限公司非遗宣传室。2018年5月被西城区人民政府授予“大都工匠”称号。通过宣传、展示、传播、交流,进社区,进校园,进社区,他为老年大学和社区的学生群众进行字画装裱修复讲解,带领指导大家亲自操作现场体验,为推广和普及传统手工书画装裱修复技艺做出了积极贡献。对于未来,他表示,将尽全力传播、弘扬这项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前辈们留下的书画装裱修复技艺永续传承。

TIPS

·地址:北京西城区琉璃厂西街45号

·地铁:2号线地铁和平门站D2西南口出,4号线宣武门G东南口出

·公交:公交7、66、70琉璃厂站下

·电话:15901527423、13701377989

8王铁环工作中。

猜你喜欢
扇骨铁环书画作品
奔跑的铁环
竹刻扇骨,方寸间的素雅精工
滚铁环 等
少儿书画作品8幅
摺扇收藏成新寵 亦賞玩亦升值
折扇收藏:扇骨渐成市场新宠
扇骨走进收藏视野
书画作品欣赏
书画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