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关系对学前儿童同伴交往的影响及对策

2021-07-08 15:57刘敏林鑫母婷婷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同伴交往亲子关系学前儿童

刘敏 林鑫 母婷婷

摘 要:亲子关系是儿童最基本的人际关系,亲子关系的好坏影响着学前儿童同伴交往的方式和质量。本文通过对亲子关系含义界定、亲子关系类型分析、亲子关系影响因素及对儿童同伴交往的影响展开了探讨,提出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方法,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亲子关系; 学前儿童; 同伴交往

中图分类号:B8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1)5-083-002

亲子关系是儿童社会性发展中的重要内容,亲子关系分为民主型、专制型、宠溺型和忽视型四类,不同的类型对儿童同伴交往影响不一致。心理学研究者认为, 在学前儿童的人际交往中,同伴之间的地位平等,彼此有共同的话语,同伴交往是儿童最需要的,同伴关系会影响其一生的发展。因此,研究亲子关系对学前儿童同伴交往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和价值,其丰富了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相关理论研究。

一、亲子关系的概念界定

亲子关系是每个人来到世间获得的第一个人际关系,对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法律上,指以血缘关系或共同生活为基础的,指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既包括直系血亲的父母与子女关系,也包括养父母与养子女的亲子关系。亲子关系原出自于遗传学用语,指亲代与子代之间的生物血缘关系;心理学认为“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常指儿童早期对父母的依恋关系”,儿童对母亲的依恋是情感联系的一種倾向,幼儿期的依恋关系好坏是决定孩子的一生是否走向成功的关键;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戴安娜·鲍姆林德认为“亲子关系是双方互动的过程,即父母与子女的行为举止表现相互影响的过程”;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认为:“亲子关系是父母与其子女之间的关系,是儿童最初的人际关系,亲子关系的好坏会影响儿童未来的各种人际关系发展”。不同的人对亲子关系概念的界定稍有不同,但是认为“亲子关系就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依恋关系和情感关系”的观点较多。

二、儿童同伴交往的发展及作用

同伴交往指儿童与年龄相同或相近的伙伴之间的交往,婴儿最初的同伴交往行为几乎都来自早期与父母的交往。6个月左右的婴儿,通过对其他婴儿的观望和触摸,对其他婴儿的哭泣声能做出一定的反应,这时便开始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同伴交往行为;1岁左右的同伴交往大都是攻击性、冲突性的;4—5岁是幼儿获得有效同伴交往技巧的关键期;5岁以后,幼儿的社会性交往水平较高,经常是三五成群的小团体,且有了自己的人际圈。婴幼儿的同伴交往是稳定发展,有阶段性特征且变化较快。

良好的同伴交往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著名的发展心理学教授庞丽娟将同伴交往的类型分成四种,分别是:受欢迎型、被拒绝型、被忽视型和一般型;从发展的角度看,受欢迎型儿童的同伴交往更顺畅,有利于儿童的社会性交往发展;而早期的诸多研究中也指出“早期的同伴关系具有稳定性且影响深远,而不良的同伴关系会影响儿童以后的学业成就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亲子关系对幼儿同伴关系的发展有预告和定型的作用;同时,学前期的幼儿同伴关系是未来同伴关系的奠基阶段,应重视学前期同伴关系发展。

三、亲子关系类型影响学前儿童同伴交往的表现

(一)影响同伴交往的方式

亲子关系的类型会影响儿童同伴交往的方式,6个月大的婴儿就有了同伴交往行为,并随着年龄增长其同伴交往不断发展,呈现出不同的同伴交往方式。综合各研究,常见的同伴交往方式包括:群体性、个体性、积极性、消极性、攻击性、亲社会性、性别交往性等。例如:民主型的家庭,父母善于与儿童沟通交流、支持儿童正当要求,儿童有较强的自信心、独立性和主动性;这样的儿童通常会选择群体性、亲社会性的同伴交往方式,会积极主动地和身边朋友打招呼、活泼开朗、文明礼让,通常异性人缘也较好,人际吸引能力强。庞丽娟教授采用“同伴现场提名法”研究4-6岁儿童的同伴交往类型,得出同伴交往主要有受欢迎型、被拒绝型、被忽视型和一般型四种;而儿童在同伴交往中被拒绝、被忽视,成为不受欢迎的类型大都源于专制型、宠溺行和忽视型的亲子关系,这样的亲子关系最终可能导致儿童以消极性、攻击性的方式进行同伴交往,喜欢独来独往,同性或异性人缘都较差。因此,应该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倡导儿童亲社会性地同伴交往。

(二)影响同伴交往的质量

父母与儿童之间的关系是否和谐影响着儿童同伴交往的质量,同伴交往的质量影响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和个性发展,高质量的同伴交往是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保障,也是提升儿童适应社会能力的必要条件。研究发现,当同伴交往的活动数量增多、交往范围扩大、交往的形式和内容多样化时,儿童的同伴交往具有一定深度且质量较高,同伴关系较好。在专制型亲子关系中,儿童的性格一般较腼腆,同伴交往的主动性较差、同伴相互来往的频率也较低、儿童喜欢独来独往,其同伴关系的质量一般较差;俗话说:“人不走不亲,水不搅不浑”,朋友之间的关系就像是一潭清水,不去搅动就不会浑浊,而朋友之间若不交往则感情就变淡。而民主型家庭的儿童,其性格往往非常开朗,且做事积极主动、有创造性、善于且乐于广交朋友和同伴玩耍,通常和同伴交往的频率较高、交往的内容和形式也较丰富,其同伴交往的质量一般较高。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引导儿童养成关心、友爱、合作、对话、沟通的意识和习惯是提升儿童同伴交往质量的重要方法。

四、当代亲子关系影响因素

(一)日常家庭氛围

日常的家庭氛围往往会对亲子关系产生最直接和最重要的影响,良好的家庭环境,愉悦的家庭氛围有益于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它能满足孩子最基本的心理需求,让孩子有一种安全感。而家庭氛围的好坏与父母的交往模式和相处方式密切相关,如今社会舆论和工作压力的增大,给每个小家庭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冲击,近年的家庭离婚率创有史以来新高,婚姻的好坏影响了家庭的整体氛围。而单亲家庭和再婚家庭的亲子关系更易显得紧张,孩子们对于家庭的重组难以接受,女孩子表现得更为突出。另有研究表明,良好家庭氛围的儿童性格更加开朗活泼,面对生活更加自信,也更容易和他人沟通交流。

(二)父母受教育程度

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和文化水平深深地影响着亲子关系。不同教育程度的父母,其教育观念、教育方式和沟通行为存在一定的差异。受教育程度高者,往往会更多地给予子女以尊重和理解,亲子关系也更加和谐。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们主动学习提升知识,父母受教育程度提升,其教育观念也不断改进,更多的父母将孩子带在身边,手把手教育和陪伴,孩子们和父母相处的时间增长,亲子关系逐渐良好。但随着智能产品渗入日常生活,孩子们将更多的精力花在电视、手机或平板上,孩子们在上面学习、娱乐和交友,虚拟化的娱乐方式在取代父母双亲的陪伴和交往,导致目前的亲子关系质量不高。如何使用电子产品?如何提升亲子关系?就取决于父母对当下的感知和对未来的预知。

(三)儿童气质类型

儿童自身的气质类型影响亲子关系好坏,心理学将人分为4种气质类型:胆汁型、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胆汁型的人通常性格冲动,做事积极,有干劲且爆发力强。多血质的人变通能力强、交际广泛、适应能力出色。他们往往能够处理好复杂的人际关系,所以在职场工作中更容易晋升。黏液质的人较为稳重、思维较慢、但是持久耐力力强,性格波动小。因此,也被称为安静型,他们往往能够承担责任、认真工作,但缺乏灵活性。抑郁质的人多愁善感、内心孤独且容易受挫。儿童不同的气质类型可能直接影响儿童的日常行为,从而影响依恋关系。一般情况,性格活泼开朗、善于交际的儿童易建立起安全型亲或依恋型子关系;而性格独立、不善交往、较安静的儿童更易建立起疏离型和恐惧型的亲子依恋关系。气质无好坏之分,但气质和人格的不同会影响家庭的相处方式和亲子关系模式。

五、培养良好亲子关系的方法

(一)搭建儿童与父母的交往桥梁

良好的亲子关系源于家长和儿童共同的情感经营,父母是儿童的心灵港湾,合格的父母应该与儿童共同成长,应科学地关注儿童的思想品德和言行举止、培养和儿童之间的情感、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第一,父母应做到察其言,养成优良的美德。当儿童出言不逊时,要及时制止和矫正;教会儿童礼貌用语、自信讲话,增加儿童和父母之间的语言沟通。第二,观其行,学会扬善弃恶。父母关注儿童的社会交往和社会性行为,当出现攻击性行为时,要及时了解其原因并进行教育指导;父母要让孩子学会辨别善恶,教会孩子乐于助人;同时,让孩子敢于为不正义的事情发声。第三,晓之理,有社会责任感。在生活中,父母要做好榜样、以身作则,启发孩子要有认真做事和学习,要对自己负责、对家人和社会负责。第四,动之情,懂得感恩,阳光心态,实行情感教育。另外,尽量采取家长与儿童双向互动的交往方式,父母与儿童都是主体,在彼此的双向互动中,建立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的亲子关系。

(二)营造轻松和谐的家庭氛围

家庭教育是一门学问,需要智慧和情感,良好的家庭氛围体现的是家长的文化素养、行为习惯、生活态度、思想境界以及性格和气质等;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将对儿童的自尊心、自信心的形成与发展起良好的促进作用。首先,父母应与子女互相尊重、相互理解、真心交流,父母对儿童期望适中,不施加过大的压力。其次,父母应密切关注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家庭交往中,任何人都可以作为情感沟通的桥梁;如:家庭中儿童的性格较叛逆,儿童与妈妈发生了口角,则爸爸应该作为妈妈与孩子之间沟通的桥梁,拒绝“冷战”,营造轻松愉悦的家庭氛围。最后,父母应维护家庭的完整性;家庭的完整性是儿童心灵健康发展的前提,儿童才能自信、有魄力、勇敢,主动与人际交往。营造民主型家庭氛围,父母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文化素质和思想品德素質。

(三)开设有效的亲子教育活动

“亲子教育”的活动是针对父母与子女的一种活动,内容以爱护幼儿身心健康、开发幼儿智力潜能、专注幼儿个性发展和沟通家长与父母的关系为目标,因此,开设亲子教育活动对亲子关系的打造至关重要。幼儿园经常组织室内或室外的亲子教育活动,例如:室外的亲子运动会、亲子远足、亲子采摘等。通过亲子教育活动,让家长和儿童体验活动所带来的乐趣,增进儿童与家人之间的情感联系;促进家长与幼儿园、家长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培养幼儿与同伴交往及共同克服困难的能力。调查研究发现:亲子教育活动中父母是否参加,父母对子女的态度都会影响儿童性格和情感的表达乃至整个人生的发展。因此,父母对于幼儿园开展的亲子教育活动应该积极参加,活动中积极与孩子互动交流。另外,父母应做到同时或轮流参与到幼儿园组织的亲子活动中,因为,母子关系影响儿童的情感表达方式和人际交往质量;父子关系决定着儿童的社会角色扮演。

五、结束语

亲子关系是儿童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内容,亲子关系是否和谐将影响儿童的同伴交往方式和交往质量。综合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大都将亲子关系分为民主型、专制型、宠溺型和忽视型四类,而仅在民主型亲子关系中,父母尊重儿童的需要、引导儿童独立自主;儿童在生活中活泼开朗,喜欢主动结交朋友。所以,父母营造良好的亲子关系将有利于儿童同伴交往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宁雪华;花蓉;胡义青.国内关于同伴关系对儿童社会性发展影响研究的进展[J]江西教育科研,2007

[2]邓丽群,陈彤.试论亲子关系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J]中华文化论坛,2008

[3]于海琴.亲子依恋对儿童社会性发展影响的研究进展[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

[4]促进初中生提升同伴交往质量的教育策略研究——以大型主题活动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2016

[5]刘晶.亲子关系对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1

[6]耿彤.促进初中生提升同伴交往质量的教育策略研究——以大型主题活动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2016

猜你喜欢
同伴交往亲子关系学前儿童
礼貌教育促小班幼儿交往能力发展实践
儿童同伴交往能力的培养研究
角色游戏在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培养中的应用
家庭如何促进学前儿童阅读能力的培养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的创造力培养初探
亲子舞蹈特定价值的研究
代孕子女亲子规则认定
浅谈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与心理健康
浅析幼儿同伴交往中混龄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