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T MRI 高分辨成像结合动态增强扫描在宫腔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2021-07-12 14:14王晶晶
西藏医药 2021年3期
关键词:肌层宫腔息肉

王晶晶

南通大学附属海安医院影像科 江苏南通226600

宫腔占位性病变是常见于临床的妇科生殖系统疾病,阴道不规则流血、经期紊乱、月经淋漓不尽、排液异常、长期腹部疼痛等为其典型的临床表现,若不及时诊疗,可能会导致患者头晕、贫血、不孕,严重者甚至会产生恶变,患者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威胁[1]。子宫内膜息肉、子宫黏膜下肌瘤、子宫内膜增生以及子宫内膜癌均为宫腔占位性病变,且子宫内膜息肉和子宫内膜增生具有恶变倾向,宫腔占位病变的类型不同,其治疗方案、预后评估截然不同,因此准确诊断宫腔占位病变具有重要意义。MRI 成像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率,且因多方位、多序列成像、无辐射、无创伤等优点,成为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有效方法[2],其能够及时、早期发现宫腔恶性病变,以为制定合理、有效、规范的诊疗方案提供诊断的理论依据。既往已有大量研究表明,MRI 成像诊断占位性病变具有特征性,可为诊断提供一定参考,但确诊还有赖于病理学检查[3],因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140例疑似宫腔占位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其MRI 诊断结果与病理学诊断结果,旨在探讨MRI 增强扫描对宫腔占位病变的诊断价值,具体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 年1 月~2018 年1 月收治的疑似宫腔占位病变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年龄25~58岁,平均(43.16±3.22)岁;其中绝经者71例,未绝经者69例;MRI 检查与手术时间间隔1~2 周,平均(1.23±0.21)周;临床表现:阴道不规则流血68例,月经紊乱56例,绝经后阴道流血5例,排液异常4例,下腹慢性疼痛4例,不孕症3例。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通过手术获得组织病理学结果;均行MRI 检查;所有患者未进行刮宫、宫腔镜等内膜创伤性操作;无MRI 检查禁忌症;病例资料完整;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并同意将病例资料用于本研究。排除标准:有过化疗史;合并严重高血压、心脏病、呼吸窘迫综合症等;心、肝、肾等重要器官严重功能不全或障碍;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对钆喷酸葡胺(Gd-DTPA)过敏。

1.2 方法

1.2.1 扫描参数与方法

采用西门子1.5TMR 扫描仪,体部相控阵线圈,行常规T1W1、T2W1 以及动态增强扫描。常规序列包括轴位T2W1 (TR3570ms,TE84ms)、T1W1 (TR128ms,TE4.76ms),矢 状 位T2W1 (TR4000 ms,TE94ms) 以及冠状位T1W / WATS 扫描,层厚5mm,层间距1mm,矩 阵256×256,FOV200mm×200mm。动态增强扫描采用快速稳态梯度回波序列,矢状位,TR8.6ms,TE4.4ms,层厚3mm,矩阵240×180,以0.1mmol/kg 剂量经肘静脉注入对比剂Gd-DTPA,流率2ml/s,后以等速注射20ml 生理盐水,并于注射后12s、24S、36S、48S、60S、72S、84S 采集图像,之后各行1 次轴位和矢状位扫描。

1.2.2 图像分析

分别由两位放射科专家(十年以上放射科工作经验)阅片,依据文献及诊断标准,采用常规序列扫描图像结合动态增强扫描图像对诊断结果进行评估,意见不同时经讨论达成一致。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的计数资料采用n 和%表示,运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以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对比MRI 诊断结果与金标准可知其准确性和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阴)性预测值以及Kappa 值,用Kappa 值作为评价判断一致性程度的重要指标,取值在0~1 之间,Kappa ≥0.75 表示两者一致性较好;0.4 ≤Kappa <0.75 表示两者一致性一般;Kappa<0.4 表示两者一致性较差,采用配对四表格的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MRI诊断结果 见表1

表1 MRI 诊断与病理学结果比较

2.1 MRI诊断结果 见表2

表2 MRI 诊断与病理学结果比较

表3 MRI 诊断子宫病变类型结果(%)

3 讨论

宫腔占位性病变是临床常见妇科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子宫内膜癌是宫腔占位性病变的一种类型,也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临床表现为绝经后不规则阴道出血[4]。因此,仅从临床表现难以与其它妇科疾病相鉴别,但该病的及时、准确诊断却关系着患者的生命安全与健康,对患者的治疗、预后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寻求一种诊断方法能够早期、准确确诊宫腔占位性病变的良恶性至关重要。

常规经阴道超声检查是临床诊断宫腔占位性病变的首选方法,其具有较高分辨率,能够重复多次检查,且准确率较高,是一种安全、可靠的诊断方法[5,6],但该检查手段的特异性较低,对于病变内部微小血管的低速血流的敏感性较低;同时,其容易受到血流与声束间角度、探头频率、扫描深度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噪声干扰,对于部分宫腔合并多种病变的病例时,诊断效果不太理想。MRI 作为一种广泛应用临床的影像学手段,其具有多方位、多角度、多序列扫描、高分辨率及较好组织对比度等优势,能够清晰显示子宫及盆腔的生理解剖结构,准确定位肿瘤范围及对周围组织的浸润,并且能够对其进行定性、半定量分析,在宫腔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方面优于CT、超声等检查。子宫黏膜下肌瘤的MRI 影响学检查可见原发于肌层的边界清晰的肿块物,增强扫描MRI 可见肿块被增强,但仍低于正常肌层;子宫内膜增生MRI 检查示T2WI表现为正常内膜信号相同或稍低信号,小的高信号为有囊性改变,增强MRI 显示增强早期相的信号低于子宫肌层,延迟相信号与肌层相同或略高;MRI 则是评估子宫内膜癌最准确的影像学检查,其能通过观察子宫内膜厚度、结合带的完整性以及连续性、肿瘤浸润深度以及范围、淋巴结转移情况等,准确诊断及鉴别诊断子宫内膜癌[7]。通过动态增强扫描,子宫内膜、结合带、子宫肌层供血血管数量由于存在差异,子宫内膜的强化程度低于子宫结合带、子宫肌层。因此,子宫内膜会显示更加清晰,能够更加准确测得子宫内膜厚度。张婷等[8]认为,MRI 动态增强扫描能够定量分析子宫内膜癌在各个阶段的强化特点,根据其动态增强时间-信号曲线以及定量数据可进一步评估预后,指导分期;陈苑等[9]研究指出,动态增强MRI 在子宫内膜癌和子宫内膜息肉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杨媛等[10]回顾性分析56例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MRI 诊断子宫内膜癌相对较准确,可对病灶的大小进行评估。

本研究中,MRI 联合动态增强扫描诊断宫腔异常的灵敏度为0.951,其与金标准病理学结果的一致性一般,说明MRI 动态增强扫描可准确判断子宫及盆腔异常,陈丽娟等[11]回顾性分析3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子宫内膜癌患者的MRI 资料,发现T2WI 诊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的准确性为73.7%,而MRI 动态增强扫描联合T2WI 诊断准确性为84.2%,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提示MRI 动态增强扫描具有较高的子宫异常诊断准确率,与本研究结果相似;本研究还显示,1.5TMRI 动态增强扫描对于子宫内膜癌的诊断灵敏度较高,其与金标准病理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而良性宫腔占位性病变的诊断灵敏度相对较低,但王雪等[12]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结果证实14例子宫内膜癌和13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MRI 动态增强特征,发现子宫内膜癌的各期信号强度差值低于子宫内膜息肉,MRSIR、TTP 低于内膜息肉,SER 高于内膜息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推测MRI 动态增强扫描能够定量分析子宫内膜癌及内膜息肉的各阶段强化特点,其对鉴别二者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1.5TMRI 动态增强扫描有助于宫腔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其可准确判断宫腔异常,并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对于良性宫腔占位性病变的确诊可需借助其它影像学辅助检查手段。

猜你喜欢
肌层宫腔息肉
经阴道超声造影诊断早期子宫内膜癌的临床价值
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行宫腔粘连切除术后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分析
宫腔粘连患者行宫腔镜下宫腔粘连松解术后病情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
不典型宫腔粘连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及漏误诊分析
宫颈长息肉了怎么办
超声宫腔水造影对宫腔粘连的评估分析
肠息肉防治莫入误区
胃息肉会发展成胃癌吗?
同期经尿道手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效果观察
肠息肉为何不切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