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乡土育乡情

2021-07-15 13:46顾学会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乡土家乡资料

顾学会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的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的书本”,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的理论。所以,在教学中引入乡土资源有利于帮助学生适应现实生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在本文结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综合探究八《过去是怎样被记载下来的》的教学,谈谈乡土资源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运用。

一、挖掘乡土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所谓乡土资源,就是指我们家乡的自然和人文特色,如自然景观、文物古迹、地名沿革、历史变迁、社会发展,以及民间艺术、民俗风情、名人轶事、语言文化、生产生活特色,等等,包括自然地理资源、人文历史资源和社会发展资源等一切物质和非物质形态的乡土文化。“一寸乡土,一份情怀”,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树立乡土资源意识,运用乡土资源对教材进行适当补充和完善,密切课堂与生活的联系,就能创造性地利用教材,实现“从生活中习得知识,在知识中懂得生活”的目的,从而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家乡、热爱家乡,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

例如,笔者在教学《过去是怎样被记载下来的》时,就提出了“从乡土资源教材中探寻历史痕迹”的课题。我校学生大部分来自于下各镇各村,对家乡的现状虽有所了解,但是对于家乡的历史却知之甚少。当这个课题提出时,学生的兴趣非常浓厚。他们都想知道自己的家乡到底是怎么来的、历史上到底发生过哪些历史事件、有哪些历史名人典故、在家乡还保存着哪些文化古迹等。于是,笔者在讲授这一内容之前,布置了相关任务,让学生做好以下调查任务:1.探寻家乡的由来;2.收集家乡的历史名人典故;3.走访家乡遗留下来的文化古迹。

同学们在明确了自己的任务之后,就积极地展开调查。他们通过网上查阅、实地考察、走访村里老人等方式收集相关资料。甚至有同学请父母帮忙,到下各镇镇政府的档案室查阅相关资料。通过一段时间的调查,他们收集到了以下资料:

1.下各镇的始祖为应节岩和应傅岩。唐朝太和年间,从永康大田里迁到仙居夏阁怀仁里,因村下有岩形似龙角而得名的“下角”。《光绪仙居县志》载为夏阁,传说是因为明朝刑部尚书应大猷在其故里建有大厦楼阁,改“下角”为“夏阁”,后来,简化为下各。因此,下各已经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有着“千年古镇”的美称。

2.下各镇的历史名人典故有:宋朝的羊溥、汲渊二公,他们倾尽家产凿建汤归堰;怀仁顾氏祖先顾知言(人称顾一贴)悬壶济世、妙手归春;明朝刑部尚书应大猷告老归乡、造福乡邻;等等。

3.下各镇著名的历史文化遗迹有:汤归堰、下各东桥、黄梁陈古戏台、括苍洞、“麻姑积雪”等。

通过这一系列的调查探究活动,学生对自己的家乡——下各的历史肃然起敬。我们的家乡有着那么悠久的历史,有着那么多的名人典故和历史文化遗迹,作为下各人的子孙后代们,怎能不好好学习,长大以后建设家乡呢?

在此基础上,笔者设计了一系列问题,如:这些历史人物身上体现了哪些传统美德?从这些历史人物身上我们学到了怎样的为人处世原则?作为青少年,我们能为家乡做哪些贡献?通过这一系列问题的追问,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学习历史、探究历史是为了什么,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注重调查研究分析,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学习的目的不仅是将我们带到某处,而且应该让我们在前进时更为容易。”学习并不仅仅是为了掌握知识,而是为了学会如何解决问题。良好的学习方法能让学习事半功倍。学习方法有很多种,而社会调查研究就是一种非常不错的方法,它有助于增长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探索的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对学生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过去是怎样被记载下来的》的教学中,这种方法的运用显得更为突出。

笔者要求学生对下各镇的发展现状进行调查。通过调查,他们发现,下各镇的经济虽然发展较快,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较高,但是问题也比较严重:仍以高投入低产出的工艺品行业为主,缺乏新兴产业;虽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是旅游阳光产业至今仍未得到完美开发;交通拥堵,环境“脏、乱、差”现象还比较严重;等等。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笔者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了一个小组讨论的环节:“我为家乡发展献计献策”。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后,他們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要发展家乡的经济,首先就要走绿色发展之路,杜绝高污染、高耗能产业,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其次,大力发展特色乡村旅游业,如利用下各镇美丽的自然景观资源,举办羊棚头的桃花节、下各的油菜花节等旅游活动项目,打造“神仙故里·多彩下各”。利用下各镇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大力推进以道教文化、古建筑文化、古渡文化、千年古堰文化和武庙古建筑文化为底色的特色旅游,以带动下各镇经济健康持续稳定发展。最后,“要想富,先修路”,下各镇的相关部门必须搞好交通设施,确保道路畅通和清洁,以吸引更多的外地人士光临下各,促进下各经济发展。

通过这样的调查研究分析,学生不仅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家乡的发展状况,还能更好地发挥家乡小主人的作用,树立了主人翁意识,懂得了为家乡出谋划策谋发展,从而达到了教学目标。

三、回归教材,做到学以致用

通过上面两个环节的调查,同学们对自己所在的家乡——下各镇,有了一个全面、全新的认识:知道了下各镇过去的历史,了解了下各镇的历史人物和历史文化古迹,也了解了当前下各镇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完成这一系列的调查研究后,学生对《过去是怎样被记载下来的》的学习已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这种情况下再开展综合探究八的教学,教学效果就水到渠成了。

例如,在讲述“探究变化的尺子:时间与纪年”时,笔者引入“唐朝太和年间”这个时间,告诉学生“太和”就是唐文宗李昂的年号,“太和元年”就是公元827年。

再如,在讲述“认识不同类型的资料”时,笔者让学生对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分类,找出哪些属于文献资料,哪些属于实物资料,哪些属于口述资料。如:颜真卿《麻姑仙坛记》、明万历《仙居县志》、《光绪仙居县志》等属于文献资料;汤归堰、下各东桥和黄梁陈古戏台等属于实物资料;关于“括苍洞、麻姑山洞和丹霞洞是仙姑、麻姑、王方平、蔡经、八仙等传说中的神仙隐居、聚会之地”的资料则属于口述资料。文献资料和实物资料都是历史证据,而口述资料是对文献资料的补充。正是学生有了这些资料的收集,他们对下各镇的历史有了更全面、更清晰的认识。

通过这一课时的教学,笔者深刻地认识到乡土资源在教学中的重要性。让学生利用身边熟悉的环境,运用自己亲自收集的资料来学习,更有助于他们理解教材、分析教材和掌握教材,能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如果能有效地挖掘身边的乡土资源,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就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既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既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又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情感,使学生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境界。

猜你喜欢
乡土家乡资料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乡土中国
芬芳乡土行
读《乡土中国》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