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国有企业内部管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量化分级评价指标体系初探

2021-07-16 13:41赵奕
审计与理财 2021年6期
关键词:审计工作情况责任

■赵奕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新修订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是指导我国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法规文件。为加强对国有企业内部管理领导干部(以下简称“国企内管干部”)的制约和监督,当前国企内管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逐渐成为国企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工作之一。其重要意义在于对增强国企内管干部的责任意识、廉洁自律,依法规范国企的经营管理以及完善相关监管机制等诸多方面均起到了促进作用。

一、国企内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中存在的不足

虽然近几年国企内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工作一直在不断改进,并且一些国有企业也探索出符合自己企业的一套评价方法,但总体来说,我国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尚未形成一套通用模式,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1.审计评价内容界定不清。

《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以及《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度虽然是从宏观上对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内容作了明确的规定,但对于如何细化其审计评价内容,具体“评价什么”“怎么评价”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认识模糊和技术性争论,这就直接导致了内审部门在经济责任审计实践中对审计评价内容的界定不清。

2.审计评价指标标准不统一。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在开展内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如果仅根据自身的职业判断,而缺少客观的、可量化的审计评价标准作为指导保障,那么,内部审计人员就难以对被审计对象经济责任履职情况做出客观公正的职业评价。目前,内审人员做出的审计评价存在的普遍现象是,评价标准单一化,评价内容零散化,评价结论主观化等,诸多情况均导致了审计评价结果不理想,难以真正令人满意和信服。

3.审计评价结果存在不确定风险。

现有的审计评价主要存在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审计评价不明确,评价的用语多是一些空话、套话,措辞模糊,评价空洞。二是作出的审计评价不客观,有些内审人员进行评价时可能出现主观意识较强。三是审计评价责任不明,主要是界定不清领导责任与直接责任的范围。

二、国企内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原则

1.经济责任为主原则。

经济责任以财政财务收支及其相关经济活动为载体,但绝非仅限于此,关键落脚点仍应在被审计对象所在任职期间所履行的经济职责与义务。在实施内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过程中,应该基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明确国企内管干部的经济责任。国有企业内管干部因所处各行各业,职责不同,与之对应的经济责任也必然不同。若要做到科学有效的审计评价,必须与工作实际和岗位需求相结合。二是需要充分结合国企内管干部的经济责任范畴,通过运用科学的审计方式方法,才能实实在在的提升国企内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整体水平和质量。

2.以事实为依据原则。

在国企内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过程中,首先,内审人员应该提高意识保证经济责任审计的准确性和严谨性,依托于可靠的审计数据资料和符合客观事实的材料,审计评价力求做到实事求是、公正合理。其次,审计评价的内容应当有充分且完整的审计证据作保证,对于有些不充分的、不适当的审计证据事项则不适合也不应该做出评价。再次,应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界定经济责任。评价指标的设置应紧扣履职干部的经济责任,要明确其职责分清其责任,既要准确地划清楚直接责任与领导责任,又要搞清楚主客观责任。

3.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原则。

国企内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实际上是一项非常严谨、非常全面的审计工作,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运用传统定量与科学定性相结合的技术分析方法,以企业大量数据和分析结果作为审计基准,通过大量的证据,总结和提炼出企业的共性特征,为下一步定性分析做足准备。

4.全面性与重要性兼顾原则。

审计指标的设计与选取上应遵循系统性原则,综合全面反映与内管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相关经济活动的合法性、经济性、效益性。从重要性考虑,要尽量避免设定的评价指标多而不精,应该重点关注那些能准确反映重大情况、涉及到整个企业经济发展全局的评价指标,审计评价的侧重点应主要在于能够准确反映内管干部任职期间有关经济责任的履行和落实情况。

三、构建国企内管干部经济责任量化分级评价体系

1.评价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经济方针政策、决策部署情况。

审计人员应该详细了解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的相关方针政策,根据该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及行业特点。重点评价国企内管干部在贯彻执行有关政策的总体情况,以及公司上级交办的具体事项的贯彻执行情况。

2.评价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的制定、执行和效果情况。

评价该项审计内容时,应充分研究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经营发展战略规划,分析该企业在战略规划的制定和执行上是否科学合理,是否符合新时代国企改革发展的趋势。重点评价被审计单位国企内管干部任职期间企业发展的总体情况,该企业的战略规划制定和具体的执行效果情况,目标责任制的计划及完成情况等,揭示战略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企业领导人员改善管理水平。

3.评价重大经济事项的决策、执行和效果情况。

评价该项审计内容时,应检查国企内管干部任职期间的重大经济决策制度,从决策程序是否规范、决策内容是否合法、决策执行是否有效等方面揭示可能存在的问题,客观、准确地界定国企内管干部在重大经济决策制定和执行中应承担的责任,促进国有企业健全完善重大经济决策制度,推动国企内管干部廉洁从业,决策合法、科学、民主。

4.评价企业重要项目投资、建设管理情况。

企业重要项目情况审计就是通过对项目前期决策、立项审批、工程建设、后期评估四个阶段进行审查。审计评价应当根据企业的类型和项目的具体情况有重点地做出审计评价。

5.评价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建立、健全和运行情况,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情况。

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是国企内管干部的责任,通过内部控制审计,评价内部控制设计是否科学规范,评价内部控制系统的执行使用情况,评估内部控制系统完整情况,关键控制点齐全情况、高风险领域受控情况等。

6.评价企业财务的真实合法效益情况,风险管控情况,境外资产管理情况,生态环境保护情况。

评价该项审计内容时,通过审查被审计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情况,资产质量及经营绩效的变动情况,生态环境保护情况等,有助于摸清被审计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情况。

7.评价以往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

评价该项审计内容时,通过审查内部外部各类检查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以及是否努力推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是否存在“新官不理旧账”,以及会议整改、纸上整改、数字整改、避重就轻、边改边犯、虚假整改等问题。

猜你喜欢
审计工作情况责任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我觉得自己在三种情况下最有阳刚之气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高校内部控制体系中的审计工作思考
当前高校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责任与担当》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脱发 养“老金”
责任(四)
一周融资融劵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