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言琴上若有声

2021-07-16 08:14陈雨池
音乐生活 2021年3期
关键词:鉴真东渡协奏曲

自从“协奏曲”这一体裁形式从西方传入我国以来,得到了许多作曲家、演奏家的喜爱。其中的主要缘由,一是能够在这一宏大体裁的框架下,不但能欣赏到主奏乐器的独奏风貌,还能在主奏与交响乐队之间的竞奏、协奏中,感受到演奏家们在相互映衬和彼此护航方面的艺术表现。二是由于采用了以西方乐器讲述中国故事的风格构想,使得中国各类以交响性为主体的作品表达,都能不同程度地做到了以符合中国人的审美习惯来显现音乐的艺术气象,进而让作品中的表现亦如色墨混融的中国画,凸显出中华文化中特有的审美意趣。本文论述的这二部钢琴协奏曲作品就是以这样的创作意识和演奏意识,显现出了中国本土作曲家与钢琴家的艺术追求。

一、结构与内容

这两部钢琴协奏曲在布局上都是以西方的经典曲式为结构上的主体框架,并以结构上的双重属性形成现在这样一种布局方式。这样做法的好处是,既可以按照作品所要表达的内容顺序进行开展,又可以让音乐材料在发展中获得不同以往的表达,在显现作曲家本人个性化写作方法的同时,也能照顾到中国人的欣赏习惯和不同以往的音乐表达,这也是当代中国作曲家们常有的一种布局习惯。

作曲家姜万通老师(左一),水百合老师(中),笔者(右一)访谈于2020 年10 月

二部作品的结构布局如下:

首先,钢琴协奏曲《一杯美酒随想曲》,是作曲家姜万通根据原有的两首歌曲素材创作而成。作品虽然以核心动机发展的特殊结构意义和内涵与奏鸣曲式原则结合[2],但是由于中部对比材料使用方法和作品想要形成不一样的情境表达,所以就在中部采用了类似插部性的写法,这就使得原本的展开部在此却以插部性的中部示人,进而形成了插部性中部的奏鸣曲式,并以复三部曲式的影响与渗透,让这里的音乐表现得更加稳定和富有抒情性的意味。(见表1)

表1 钢琴协奏曲《一杯美酒随想曲》为“插部性中部奏鸣曲式”

钢琴协奏曲《一杯美酒随想曲》在音乐材料的使用上,是采用中国新疆维吾尔族的民间歌曲《一杯美酒》和电影《冰山上的来客》中的插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文中简称《花儿》)的原始主题嫁接而成,从而得到统一贯穿的发展。

《一杯美酒随想曲》中的电影插曲《花儿》,是源于塔吉克族的一首民间歌曲《古力碧塔》,其讲述的是青年男女爱而不得的悲情故事(电影中的歌曲为不对称的三句体乐段结构,第一、二句词曲补充,写作上新颖别致,并且加长了乐句结构,也增强了抒情性)。而原始民歌《一杯美酒》所采用的是再现单三部曲式结构,其中切分、跳进的旋法[3],将维吾尔族青年之间的爱情比喻成一杯美酒,道出了美好且富有诗意的情感。

然后,是钢琴协奏曲《鉴真东渡随想曲》,是作曲家唐建平根据由李岚清创作的歌曲《鉴真东渡随想》(文中简称《鉴真》)为主题材料,并以交响变奏的方式创作而成。其中,《鉴真》词作来源于郭沫若先生为鉴真东渡所写下的称赞诗词——“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4]”颂扬了一代高僧鉴真大师劈波斩浪、舍身送法、奉献天下的博大胸怀。对中日文化交流、唐朝影响力等方面也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所以《鉴真东渡随想曲》也被誉为“中国版本的命运交响曲”。

在这部作品的结构上,作曲家虽然是以变奏思维加以布局,但却在对比性的音乐发展中和以制造不同音乐画面的内容上,整体结构同样显现出具有双重性的结构力,进而形成了把变奏曲式镶嵌在奏鸣曲式之中的结构布局模式。(见表2)

表2 钢琴协奏曲《鉴真东渡随想曲》双重性的结构布局(变奏镶嵌在奏鸣性中部中)

钢琴协奏曲《鉴真东渡随想曲》中,除了12个变奏外,还以文学性思维划分出了七个小标题。这样布局的好处,不但能让音乐在层层递进的变奏中达到想要的艺术效果,还能借助“鉴真东渡”的历史故事走向作为音乐内容的逻辑路线,进而便于人们对音乐表达上的进一步理解。

二、主奏与协奏

对于钢琴而言,协奏曲可以说是钢琴在演奏上的最高形式与规格。从主奏乐器钢琴与交响乐队的协作过程中,观众既可以领略到他们相互映衬的协作关系,也可以感受到由钢琴独立演奏的段落所带来的艺术、技术上的华彩,还有以钢琴与乐队的合力打造出生动鲜活、形象迥异的交响性段落。所以,这种协奏体裁也最能展示演奏家们的艺术水准和直接让观众欣赏到钢琴与交响乐队之间的独奏、协奏与竞奏等不同演奏样式,进而体现出作曲家个人想要的作品风格和钢琴家个人想获得的演奏效果。鉴于篇幅所限,笔者将按照二部作品的演奏顺序加以简单解析。

具体如下:

(一)钢琴协奏曲《一杯美酒隨想曲》:引子基本分为二个阶段叙述(第1小节—第48小节):第一阶段,开始就是几个强有力的音响和弦,犹如全体交响乐队演奏家们的整体亮相和风格定位(第1—第5小节),接着便以钢琴演奏意义上的华彩片段介入,如同戏曲中的开场锣鼓(第5—第9小节)。第二阶段(第9—第48小节),钢琴是以《花儿》和《一杯美酒》的歌调素材进行串联与呼应,并把这种材料元素分散在木管组(以长笛、短笛音色来表现的遥远呼唤)、铜管组(以圆号为主的温暖呼应)和双簧管、小号、刮鱼儿等乐器的点染上。接下来则是作曲家让这两个材料在不同音域上形成了三次转调,随着色彩的变换和音乐上的递进,不但完成了引子功能上的导入性作用,还能以借用人们熟悉的歌声音调元素,让引子部分的新疆地域风格得到鲜明的预示。

呈示部(第49小节—第182小节):呈示部分的结构具有三部性的特征。开始的二小节是以手鼓和萨巴伊(新疆特色乐器)作为呈示部的导入(第49小节—第50小节),随后就是乐队以全奏的形式把原始民歌《一杯美酒》作为主部主题加以呈示(第51小节—第56小节),而钢琴则在第57小节才以复奏的形式,让主部主题得到清晰的呈现,并以歌唱性的韵味和腔化的处理方式,让主部的主题更有亲和力(第57—第65小节)。(见谱例1)

在第二阶段里(第66小节—第182小节),乐队是以交响化的变奏方式来将主部主题营造出欢声笑语的气氛(如:短笛的点缀,木管组与弦乐组的交织和铜管组的助力),特别是长号在第125小节处风趣诙谐的演奏,为接下来的副部变奏提供了音乐形象上的划分。而作为主奏乐器钢琴的表现,虽然是作为乐队的背景在此以快速的三十二分音符跑动,但能以延音踏板的频繁使用和节奏上的严格把控以及音色上的明暗相间等处理方式,把漫天飞舞的风沙背景和在跑动技术上的呈现发挥得淋漓尽致(如:第92小节—第114小节处和副部主题中的第141小节—第156小节处等)。随着钢琴在结束部的八度与分解八度上的独立炫技(第157小节—第182小节),呈示部结束。

展开部(第183小节—第232小节):展开部为插部性中部。开始由弦乐组和单簧管若隐若现的引入《花儿》的主题,作为之后主题旋律出现的铺垫。之后,钢琴以华彩的形式将主题旋律进行完整的展示。其中,钢琴在演奏上是以借鉴新疆冬不拉乐器的弹奏手法来与歌声贴近,使旋律的表达更具抒情性(第183小节—第204小节)。之后,主旋律转换到弦乐组的抒情音色,并以木管组的间补衬托和圆号的点缀帮衬,让这部分的音乐表情更加丰富和充满浪漫色彩(第205小节—第228小节)。最后,钢琴作为炫技的部分,将音乐一步步推进,进而为迎接动力再现做好铺垫(第228小节—第232小节)。

再现部(第233小节—第297小节):开始是以新疆手鼓和萨巴依作为通向再现部的连接与导入(类似钢琴的华彩段落的炫技),也为接下来载歌载舞的再现画面做好了准备(第233小节—第240小节)。紧接着,主题的再现方式是以乐队、钢琴的顺序演奏《一杯美酒》的主部主题,副部调性也回归到了主调(A大调),整个表现亦如群众性的歌舞场面,也让整个再现部的新疆地域风情变得更加浓烈(第241小节—第291小节)。

尾声(第292小节—第297小节):是以干净利落的、典型性的收速方式结束全曲。

(二)关于钢琴协奏曲《鉴真东渡随想曲》:这部作品的特点是按照交响变奏的写法和以小标题的顺序来加以发展的。为了添加音乐画面的生动和凸显交响性的效果,还把变奏曲式的发展脉络镶嵌在奏鸣曲式之中,进而加大了音乐上的对比与冲突。

引子(第1小节—第28小节):引子中的小标题为“晨钟暮鼓”“鸟语花香”,开始就以钢琴、弦乐组在低音区的四个和弦为音响背景,试图把人们带到鉴真所处的大唐时期,并以模仿寺庙中的钟声和木鱼的敲击声,来获得一种寂静、空灵的音乐画面(第1小节—第6小节)。而接下来的小标题“鸟语花香”则是以钢琴为主奏的抒情段落(第7小节—第28小节),并以自由、散化的诗意性表达,让引子充满一种清静、祥和的审美意境。

呈示部(第29小节—第90小节,由主题和变奏1—变奏4构成):开始是以钢琴歌谣体的演奏风格,将原有的歌声材料在此作完整地呈现(其歌声主题是根据国务院原副总理李岚清为郭沫若的诗创作的歌曲主题),这个歌声主题也是后面音乐发展变奏中的主要材料依据。(见谱例2)

谱例2 钢琴协奏曲《鉴真东渡随想曲》中的歌声主题

在呈示部中的音乐表现,既有以钢琴奏出的8小节原始歌声意蕴(变奏1),也有以弦乐为主导、钢琴为背景的合唱赞颂(变奏2),还有以交响性的分组、分层、交织等表现途径,显露出对中国文化中禅意的描写(变奏3、变奏4),并在四个不同变奏的段落中,让音乐达到了形散意不散的呈示方式。

展开部(变奏5—变奏10、第101小节—第218小节):展开部是由交响变奏与钢琴华彩两个部分构成,且能做到一个变奏就是一幅生动的音乐画面。如:变奏5是以钢琴的均等八度、合唱队的混合声浪以及弦乐组的震音背景、木管组的颤音漂浮等音响音色形式,制造出了迎风斗浪的戏剧性场景画面。再如:变奏10的钢琴华彩段落(第190小节—第218小节),除了起到平息展开带来的冲突、动荡外,还起到再现前的过渡与预示作用。如:模仿海上风浪流动的织体和通过右手的平行和弦推进所要达到的收束目的,以及用左手的八度跨越而形成的音响张力辅助、速度上的回落与复起等奏法,都为动力性再现做好了衔接与迎接上的准备。

再現与尾声(变奏11—变奏12,第219小节—第248小节):再现的位置安排在变奏10中的钢琴华彩之后,并以小标题“成功”作为内容上的再现标志(第219小节—第231小节)。令人意外的是没有迎来以动力再现的方式形成的高潮,而是把高潮的实现位置推迟到变奏11的段落(第232小节处),并以钢琴在宽广音域上大跨度的、强劲的和弦表现与交响乐队、合唱队一起形成悲美如歌的表达,直到变奏12的出现(“再修行”、第241小节—第248小节),音乐才以畅弘之感的表达逐渐得到回落。

尾声(第249小节—第268小节),尾声中的钢琴是以宽舒的曲风来映衬鉴真的回归心度,随即几声钟鸣和几声木鱼的再现,把人们带回到了引子开始时的和缓、静谧的佛堂之中。

从上面的内容可以感受到作品的原创意识和钢琴家在演奏上的演奏手法,以及交响乐队的整体表现,都试图把每个人的艺术观念和审美诉求镶嵌在协奏曲这一体裁框架里,从中不但可以看到作为主奏乐器钢琴在演奏中的风格意识和在二度创作上的发挥,也可以看到交响乐队在协奏、竞奏等方面的外延表达与出新表现。

三、风格与指纹

关于二部钢琴协奏曲的风格与风情上的表达,不仅显现出中国本土作曲家和钢琴家的写法、技法和演奏方法,也凸显出这两部作品在中国音乐文化上的风格指纹和文化标识。所以,钢琴协奏曲《一杯美酒随想曲》呈现的是将民族音乐元素与现代作曲技法有机结合,强化了乐曲中的民族韵律[5],而钢琴协奏曲《鉴真东渡随想曲》则是以一种新文人音乐气质来释放音乐上的发展脉络。所以,这两部钢琴协奏曲作品反映的不仅是风格与风情,也折射出中国音乐文化上的殊途同归。

二部钢琴协奏曲在音乐创作和演奏上的风格意义如下:

(一)两位作曲家作为中国顶级音乐院校的教授和作曲家,学院派的深厚文化背景是他们在音乐创作上的优势。就二部作品的具体写法而言,两位作曲家在此都是以中西合璧的思维来形成各自的文化表达,而如何找到中、西文化精神内核中具有人类共性的审美形式,该是这两部作品较为一致的创作主张。从兩部作品的创作主张共性来看,一,都把作品镶嵌在中国的音乐文化中去发挥,从而将音乐表现引向较为独特的审美境地;二,在音乐创作的选择上,都是运用了自己熟悉的、在国际上达成共识的技法、写法来表达蒙养于内心的那种浩然之气;三,在面对多种文化症候和多元文化的今天,他们都能坚持强调中国音乐作品中的风格指纹和文化印迹,并能在各自的作品中都对自己的民族文化做出更多的、赋予内涵的揭示。

(二)音乐虽然不是文学创作或像小说那样的写法(旨在层层剥离故事细节和揭示具体的人物事件),却能以自己特有的音乐语境来为人们的遐想提供多种可能。如:钢琴协奏曲《一杯美酒》就是以“音乐成语”的办法,把流传已久的、深入人心的旋律作为核心材料创作而成。而钢琴协奏曲《鉴真东渡随想曲》的写法与前者的用法虽然有所不同,但也是根据现成的歌声作品作为主题材料加以演化、更新,并结合盛唐时期的文化背景和借助交响性的变奏手法,让音乐形成有着清晰的叙事路线和浑然一体的作品形式,并通过一幅幅音乐画面的渲染,令听众在此产生丰富的联想。

(三)音乐内容上的寓意和艺术形象的鲜活是这二部协奏曲的又一特征。如:钢琴协奏曲《一杯美酒随想曲》中的旋律仿佛唱出了男青年的热情、奔放和少女的清纯、娇羞。而另外一首影视歌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则通过新疆独有的地域风情,让维吾尔族音乐的风格比重更加浓郁。而钢琴协奏曲《鉴真东渡随想曲》是按照标题音乐的内容,用一个个小标题使其排列成序,这不仅便于听众理解和利于交响性的变奏,更能让主奏乐器钢琴在演奏过程中显得更为自由、洒脱。

(四)运用体裁“变更”与地方风格“变奏”的方法(类似“同宗民歌”的方法),来作为音乐贯穿、发展的逻辑路线,也是这两部作品创作上的另一个特征。因为它除了便于表现中国人的审美情感外,也最容易与西方音乐的风格形成区别。所以,在整体音乐的发展过程中,两位作曲家没有放弃西方作曲技术带来的便利,也没有完全依赖交响化的音响形式来体现这里的风格意蕴,并都采取了由不同主题材料之间的交替、对比发展和边变奏边更新或边展衍边派生等不间断的演奏,以及以一波三折的方式来实现音乐内容上的曲折呈现,进而达到了中国传统美学中“观山不喜平”的审美习惯。

(五)从演奏角度来看,钢琴协奏曲《鉴真东渡随想曲》的二度创作思维是独具东方色彩的,所呈现的是中国古代文艺理论所追求的“意境”审美范畴。如:“鸟语花香”段落中的意境和运用较为流动且自由化的织体形态所演奏出来的诗意化表达,以及建立在黑键上的柔美旋律等。还值得一提的是刘琉在演奏中对于速度、气息、表情等方面的把控,也是建立在乐谱之外的灵性发挥上,即:在总体速度不变的基础上,个别乐句或某个拍位上都可能出现一张一弛,以及与谱面上的节拍、时值产生一点负偏离,也正是钢琴家这样的处理方式,才符合民间歌调中的即兴与游走的表达方式。

简而言之,通过对两部钢琴协奏曲作品的观察体会到,中国音乐风格的确立是离不开作品中的出新和对不同技术的包容,更离不开对本民族悠久文化历史的传承。我以为上述两部钢琴协奏曲该是当代作曲家、钢琴家们留给这个时代的一份厚礼,它的成功之处在于继承西方经典乐理思维的同时,其音乐语境和所追求的审美意境又是中国的。因此,如果我们能在学习这些优秀作品写法、奏法的同时,加强对能够反映中华文明风貌的作品成功经验的总结,可能更有利于建立中国音乐文化的自信感,同时为中国音乐多样化发展带来更多的益处。

注释:

[1]出自宋代苏轼《琴诗》。

[2]王程:《2020年上海音乐学院“奏鸣曲式研究”学术研讨会述要》,《音乐生活》2020年第12期,第46-51页。

[3]张倩倩:《浅谈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以艺术歌曲“一杯美酒”为例》,《黄河之声》2014年第15期,第50页。

[4]郭沫若先生为鉴真东渡所写下的赞颂诗词。

[5]孙鹤鹏:《民族音乐元素与现代作曲技法的有机结合研究》,《音乐生活》2020年第5期,第94-96页。

参考文献:

[1]李岚清:《“鉴真东渡”随想》,《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3年第4期。

[2]张倩倩:《浅谈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以艺术歌曲“一杯美酒”为例》,《黄河之声》2014年第15期。

陈雨池 四川音乐学院

猜你喜欢
鉴真东渡协奏曲
明末清初浙东东渡海洋文学的文本形塑
春日协奏曲
用文字墨香展现生命芳华
人在气头请闭嘴
在气头上不说话
唐朝风 东渡情
海浪协奏曲(上)
海浪协奏曲(下)
脚印
泥泞留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