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柴胡合润肺止咳汤治疗喉源性咳嗽临床观察

2021-07-19 09:15李丽琴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小柴胡桔梗润肺

李丽琴

(晋中市中医院,山西 晋中030600)

喉源性咳嗽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病,该病主要是由于咽喉部位出现病变而造成频繁咳嗽,临床症状一般多为频繁的阵发性干咳、喉痒、咽喉不适或自身感受到呼吸道存在异物阻塞情况进而频繁咳嗽。一般来说声门上区疾病、扁桃体炎症等上呼吸道疾病均可能诱发本病,且有较高的复发性,整体治疗时间偏长。临床上对于该病的治疗多是依据患者的咽喉疾病实施针对性的西医抗炎、抗病毒及对症治疗,临床效果一般,患者在给药后多能够感受到明显的效果,但是治疗一段时间后并不能痊愈或者痊愈后出现复发情况。因此常规的西医治疗无法满足当下患者对于该病的治疗需求,临床给药中需要一种更为理想的治疗方式。基于此笔者采用小柴胡汤合润肺止咳汤用于对喉源性咳嗽临床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1.1 一般资料 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喉源性咳嗽患者共88例,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将所有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为44例。其中对照组年龄最小15岁,最大61岁,平均(35.14±6.67)岁;男24例,女20例;病程最短4周,最长18周,平均(8.11±2.17)周。在试验组中

1.2方法

年龄最小14岁,最大63岁,平均(35.93±6.89)岁;男25例,女19例;病程最短4周,最长17周,平均(8.09±2.57)周。在治疗前试验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及主要症状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1.2.1 纳入标准 喉源性咳嗽的诊断标准参照《中医耳鼻咽喉科学》[1]《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制定,所有入组患者的症状和局部体征都与之相符;局部检查均有咽部黏膜慢性充血及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所有患者均符合本次治疗的耐受情况;全部患者均已完全了解本次研究的详细内容,并自愿参与本次研究,且经相关审批予以批准。

1.1.2.2 排除标准 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或其他影响观察判断的疾病;患有精神类疾病,如交流不畅、精神意识障碍;哺乳期或者妊娠期妇女;患者有咽喉肿瘤或者其他肺部疾病。

1.1.3 观察指标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中的症状量表选取观察指标,对患者的咽痒、咳嗽、咽干的程度进行观察,分为4个等级(无、轻度、中度、重度),分别计为0、1、2、3分。患者治疗1个月后进行随访。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法,罗红霉素胶囊(生产厂商:上海信宜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3241)150 mg/次,2次/d,连续用药10 d;枸橼酸喷托维林片(生产厂商:天津力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2020234)25 mg/次,3次/d,连续给药10 d。试验组:选用小柴胡合润肺止咳汤治疗。药物组成:柴胡15 g,黄芩10 g,半夏9 g,炙甘草6 g,桔梗10 g,杏仁9 g,紫苑12 g,百部12 g,芦根15 g。随症加减:咽痒严重者加乌梅10 g,蝉蜕10 g,僵蚕12 g,防风9 g;风热重伴咽痛者加金银花10 g,连翘10 g,牛蒡子10 g;风寒重者加苏叶9 g,防风9 g。声音嘶哑加木蝴蝶9 g,胖大海6 g;头痛鼻塞流涕重者加羌活10 g,辛夷9 g,苍耳子9 g;咽痛明显者加射干9 g,牛蒡子10 g;风热咳嗽者加桑叶12 g,菊花12 g,黄芩10 g;咽干咽燥者加玄参10 g,沙参10 g;咽后壁滤泡增生明显者加丹参9 g;咳痰色黄者,加浙贝10 g,瓜蒌10 g。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连续治疗10 d后观察疗效。

1.3 统计学方法

统计数据使用SPSS 21.0软件,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统计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依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制定。患者的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以及无效。显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经检查其临床症状完全或基本消失,咽部黏膜充血完全消退或极大程度减轻,70%≤中医证候积分下降〈95%;有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明显的缓解,咽部黏膜充血情况出现了明显缓解,30%≤中医证候积分下降〈70%;无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各种临床症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甚至更加严重,中医证候积分下降〈30%。

2.2 疗效观察

2.2.1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在治疗前,两组患者咽痒、咳嗽、咽干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咽痒、咳嗽、咽干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分,±)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2)P〈0.05

?

2.2.2 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比较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7.7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例(%)]

2.2.3 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随访复发率比较 试验组患者复发率为11.4%,对照组复发率为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随访1个月后复发率比较

3 讨论

喉源性咳嗽属于临床上高发疾病,多出现于季节交替时节,易发于免疫功能低下人群,而且复发性较强,很多患者在春秋交替季节极易出现复发,且整体发病时间偏长,严重损害了患者的身体健康和日常生活。一般认为该病的发生多与环境有关,其发病多是因为病毒、细菌感染或者污染物质入侵,导致咽喉部位受到侵袭出现炎症,咽喉部位受到刺激进而引发咳嗽。临床上西医治疗主要以抗生素、中枢镇咳药、抗过敏等治疗为主,症状可缓解,但是疗程偏长,久服不良反应大[4],且易复发。

喉源性咳嗽属于中医“喉痹”“咳嗽”等范畴,干祖望认为喉源性咳嗽病因有内、外之分,外因多缘于伤风感冒后失治、误治,或进服甜味药及糖浆制剂;内因由于慢性咽喉炎,液不养咽,津不濡喉,导致咽部干燥,燥生风,火生痒而致病[4]。因咽喉属于肺系要冲,病位较浅,易受风寒之邪侵袭,日久化热传入少阳,易出现咽痒、咳嗽等不适。基本病机是燥、火、瘀、痰致内风作祟,咽喉居上,地处狭窄,火热炎上,遇狭窄之地,易壅滞结聚而致病[5]。治疗以宣肺为先,以祛风、止咳利咽、肺窍通利为目的。

小柴胡合润肺止咳汤具有和解表里、润肺止咳等功效,治疗喉源性咳嗽有较好的调理效果。小柴胡汤主方为柴胡、黄芩、半夏、炙甘草,其中柴胡苦平,入肝胆经,为少阳经之专药,有透解邪热、疏达经气之功,适用于病情反复、迁延难愈的患者;黄芩性寒,味苦,清泄少阳郁热,黄芩协同柴胡清热燥湿、祛风散寒,外透内泄,善解肌之风、散表之寒,二药共用,可彻底清除太少二经之邪;半夏性温、味辛,燥湿祛痰、和胃降逆,对肺经受寒、聚湿生痰有显著疗效;炙甘草扶助正气,调和诸药。润肺止咳汤主要由桔梗、杏仁、紫苑、百部、芦根组成,桔梗辛苦而平,辛则散,苦则降,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脓之功;杏仁性温微苦,宣肺降气止咳;桔梗、杏仁一宣一降,则肺脏宣发肃降有常,咳自止也。紫菀入肺经,其性温,味辛、苦,具有润肺下气、化痰止咳之功,治咳嗽不分新久;桔梗、紫菀辅以杏仁有宣有降,共奏宣肺、利咽、祛痰、降气止咳之效。百部散热解表、止咳化痰,芦根清热生津,诸药合用,共奏和解表里、清热祛痰、润肺利咽止咳之效。现代药理研究认为小柴胡汤中黄芩、柴胡、甘草可以促进局部炎症吸收,有抗菌、消炎、抗过敏作用,能明显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对于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流量有促进作用[6]。桔梗的主要活性成分桔梗皂苷对增强细胞免疫有一定作用,也有较强的抗炎作用;桔梗多糖有增强免疫功能、抗病毒等药理作用[7]。百部、紫菀、桔梗具有止咳、平喘、化痰、抗炎、免疫调节等作用[8]。甘草的有效成分甘草酸能选择性诱导成熟的T淋巴细胞凋亡,纠正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紊乱,还能多靶点抑制炎性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生成,发挥抗炎、抗变态反应等药理作用[9]。

本次研究中使用小柴胡合润肺止咳汤治疗的试验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使用西药治疗的对照组(P〈0.05),随访1个月后,试验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对于该病的治疗小柴胡合润肺止咳汤给药方案是理想的。采取小柴胡合润肺止咳汤治疗能够提供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防止机体产生耐药性,从而提高药物在机体的作用效果,提高治疗效率,降低复发率。

综上所述,在喉源性咳嗽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中医治疗有其自身优势,予以患者小柴胡合润肺止咳汤治疗是一种理想的给药方法,其能够更为显著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小柴胡桔梗润肺
桔梗皂苷D在抗肿瘤作用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寒露保暖润肺脾 补冬不如补霜降
润肺、通二便的紫菀
咳嗽可以用吃梨润肺解决?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胆囊术后综合征的效果研究
仿生材料用于小柴胡汤复方制剂中重金属镉、铅、汞的同步脱除性能研究
适合小柴胡汤治疗的感冒
天上来信
地狱
初秋润肺正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