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族声乐的风格特征探略

2021-07-22 03:57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演唱者民歌声乐

梁 瑞

(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安徽 六安 241000)

民族声乐是一种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歌唱艺术,是声乐领域的一朵瑰丽之花。时代的进步成了我国民族声乐发展的催化剂,近年来,中国的民族声乐艺术在演唱方法、创作模式等方面均得以创新,传统的民族声乐得到国外先进声乐文化的启发,在继承传统民歌特色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国外美声唱法的模式,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民族声乐风格[1]。如何把握民族声乐不同的演唱风格是当前领域内研究的重点,为此本文围绕民族声乐的内涵与特征进行分析,研究民族声乐作品演唱风格的培养方法,以期实现民族声乐的多样性发展,为弘扬传统民族声乐奠定一定的基础。

一、民族声乐风格内涵探析

(一)我国民族声乐风格的内涵

在长期的发展进程中,我国各民族均衍生出了独具地域特色的民族艺术,进而发展出了具有各自民族特色及地域特征的民族声乐。民族声乐演唱风格的核心即为民族语言,由于各民族语言存在差异,所以逐渐演变出风格各异的民族声乐作品。同时,民族声乐是以民歌、说唱、戏曲为基础,融入外来演唱方式而衍生的声乐艺术。各民族、地域或国家在语言、风土人情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再加上民族声乐作品是由“一代代口口相传,在传唱的过程中,经历过无数次的加工提炼,因而情真意切、地域特色鲜明”[2],这些都是导致每个地区的民族声乐风格存在显著差异的重要原因。

(二)我国民族声乐民族风格的基本类型

我国民族声乐民族风格的基本类型可分为区域性风格、戏曲说唱风格、现代民族唱法审美风格等。其中区域性风格是民族声乐中最为显著的风格特征,区域性风格详情如表1所示[3]。

表1 我国民族声乐区域性风格详情

我国幅员辽阔,广袤大地上孕育出了不同区域性风格的民族声乐。不同区域的民族声乐,也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社会特征和时代特征。

二、我国民族声乐的风格特征

(一)地域特征

在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进程中,由于各地区具有不同的地域特色,形成了独特的民族声乐风格。在南北地域差异方面,通常而言北方民歌的音阶是七声,音域较为宽广,风格较为开放;南方民歌音阶多为五声,音域宽广性较差,风格较为委婉。由此可见,演唱者在演唱民族声乐作品时,需要掌握并结合不同地区的地域特征。

(二)社会特征

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政治因素、经济因素以及文化素养均会对民族声乐作品演唱风格造成一定影响。就政治因素来讲,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引领下,民族声乐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环境里衍生出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特征。尤其是在20世纪中期,文化部召开了全国声乐演唱会议,指出虽然我国声乐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因此会议表示本国民族声乐需学习国外唱法,在此政策的指导下对本国民族声乐进行整合,使得民族声乐得到了全面发展。而且,在此类政策的指引下,我国民族声乐不断发展,传播速度也得到了提升。

(三)时代特征

民族声乐在千百年来的文化传承中不断发展,融合不同时代的文化历史及技巧风格,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声乐作品。民族声乐作品能够体现出显著的时代缩影,所以需要了解民族声乐作品词曲作者的时代信息,结合民族声乐作品的时代特征,从民族声乐历史传承的角度去体会作品的风格特征。以《长工苦》一曲为例,在新中国出现之前的旧社会中该歌曲一度十分流行,该曲主要描述了长工们的劳动生活,表达了长工们辛苦谋生的情感,符合旧社会劳动人民劳作的场景。新时代的民族声乐传承了我国最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在彰显主流价值观的同时,也充分体现了民族传统文化。例如,“《茉莉花》作为中国民歌的经典名曲有着它独特的艺术魅力”[4],其也是新时代民族声乐的经典作品,雷佳演唱的《难忘茉莉花》就是依据《茉莉花》曲调进行的时代化创作,融合现代元素,给予新时代民族声乐发展以积极的影响。由此可见,要尊重民族声乐作品的个性,需要把握民族声乐作品的时代特征。

三、在演唱中如何把握民族声乐的风格特征

民族声乐同时具有艺术性和民族性,其传播离不开演唱,在演唱中,演唱者的心理因素、生理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生活环境因素、文化差异因素等均会对声乐演唱效果产生一定影响,演唱者需要把自己内心世界和作品本身的感情思想相融合,以提升民族声乐作品对观众情绪的渲染力。因此,演唱者在演唱民族声乐作品时,需要从下述几种角度把握民族声乐的风格特征,以期将民族声乐作品的情感传递给观众,得到较好的演唱效果。民族声乐作品演唱情感把握内容如图1所示[5]。

图1 民族声乐演唱情感把握内容

(一)掌握作品创作背景,了解作品内容

民族声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包含了作品背后的故事以及创作人的内心情感,作品的内容即为作品故事与创作人的思想情感的外在描述,作品能够直观表达创作人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了解创作背景及作品内容是演唱民族声乐作品的重要前提,演唱者通过详细了解其创作背景来体会民族声乐作品的创作意义,通过了解作品内容体会创作人的情感表达。在此条件下,演唱者明确了民族声乐作品自身的情感,使得演唱具有了艺术灵魂,在同时掌握作品的旋律与节奏的情况下提升演唱效果。

(二)结合民族特质,建立同理心

民族声乐作品情感的把握离不开同理心的建立,演唱者需要设身处地地将自己带入到歌曲情境中,把民族声乐作品传达的情感看作自身情感进行表达。民族声乐作品内容存在多样性,不仅有民风民俗,还有表达美好爱情的愿望等等。结合不同地区的民风民俗,将自身带入作品情境当中,构建同理心,去体验民族声乐作品中的民族风俗特质,并通过自身演唱将感情表达出来。

(三)以作品情感为演唱基础,注重声情并茂

民族声乐作品的魅力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最为关键的因素即为声与情。声即为演唱发声,演唱者需要学会民族声乐作品演唱的发声技巧;情即为演唱过程中的情感表达。在民族声乐演唱中,声音的表达是演唱者学习的最基础内容,也是民歌演唱中表达情感的核心。声乐技巧属于民族作品表演的基础,如果演唱者在演唱时仅做到声音响亮,忽视了演唱技巧的把握,那么此种声音就会缺乏自身的美感与价值。情感是演唱者与听众的情感沟通载体,但是目前很多演唱者在演唱民族作品时,仅追求气息、共鸣等演唱技巧,忽视了演唱时的情感表达,面部表情不丰富,致使作品演唱缺乏情感的深度与内涵,难以体现民族声乐作品所传达的情感。而民族声乐作品的演唱是情感体验的过程,其不单是演唱者对音乐情感的体验,也是演唱者的情感与音乐相融后而出现共鸣的体验。有价值的、优秀的声音是民族声乐演唱者需要掌握的技巧。

每个演唱者的声音均存在差异,在演唱同一首民族声乐作品时,不同声音对作品的表达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演唱民族声乐作品时,需要将情融于声,声情并茂地将民族声乐作品的情感合理描述出来。在民族声乐演唱中,演唱者的情感表达虽然十分关键,但是声音的重要性也十分明显。演唱者需要同时兼顾这两方面,声情并茂地将作品表达出来。

(四)使用合理的艺术想象创设情感

民族声乐演唱者在演唱时,需要通过合理的艺术想象来创设情感。适当的艺术想象能够提升演唱者的自身艺术表现能力与审美能力。在民族声乐演唱中,艺术想象非常关键,每首民族声乐作品里均有其中心思想,演唱者需要总结民族声乐作品的中心思想,在演唱民族声乐作品时,围绕其中心思想进行合理的艺术想象,丰富民族声乐作品的艺术性,提升歌声的感染力。

民族声乐演唱者在利用艺术想象创设感情时,还应注意把握情感的顺应和适度表达,情感顺应可理解为顺应民族声乐作品里的情感,不需要夸大情感,将作品所传达的伤感或欢快的情感表述准确即可。适度可理解为情感的适度表达,需要尊重作品客观情感的真实程度,不破坏作品的艺术特征。

(五)注重民族语言的地域化特征

不同地区的民歌具有各自地区的地域化特征,例如辽南民歌既有东北民歌的总体特点,也融入了山东民间文化等元素,其质朴、醇厚、诙谐、风趣、细致、曲折、婉转的韵味,凸显了辽南的地域文化特征。在民歌演唱过程中,应充分了解民族语言的地域化特征,演唱出具有地域特色韵味的民族声乐作品。

(六)使用正确的呼吸表达情感

民族声乐演唱者需要具备扎实的演唱基础,演唱过程中的呼吸方法、呼吸动作以及发音方式都十分重要。民族声乐的演唱重点在于“声情并茂”,但发声的优劣直接受到气息使用准确与否的影响。因此,呼吸训练属于民族声乐演唱时的核心环节之一。音高的变化主要由声带振动所引起,声带振动次数源于声带自身张力和声门下呼气压力。呼气时声门下压、气息不足的问题会导致演唱断续的情况出现。所以,必须充满力量,民族声乐演唱者需具备有力量气息的支持和充足的呼气压力。

(七)优化自身文化素养

民族声乐演唱者在学习演唱技巧的同时,也需提升自身文化素养。民族声乐作品和文学作品的关系密不可分,文化素养能帮助演唱者更好地体会民族声乐作品的文化底蕴,是衡量民歌作品演唱效果的条件之一,而文化素养必须经历持续渐进的培养过程才能实现,因此,演唱者需要持续地丰富自身文化素养,并将其应用在民族声乐作品演唱中,提升民歌作品的演唱效果。

四、结语

我国民族声乐在悠远的历史中不断发展,汲取了传统文化的底蕴,融合了新时代的艺术形式,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本文对民族声乐风格的内涵与特征进行探析,分析了不同地区民族声乐风格的特征,研究了民歌作品演唱风格的培养,以期通过本文研究为民族声乐演唱提供一定的借鉴。

猜你喜欢
演唱者民歌声乐
声乐表演中音乐素养对美声唱法的重要性
声乐演唱中乐感的有效培养研究
民歌一样的小溪(外二章)
声乐演唱中弱音技巧的训练与运用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藤县水上民歌
声乐诊疗室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声乐钢琴伴奏在与演唱者合作中的协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