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本科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2021-07-22 03:53张海波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应用型校企岗位

张海波

(四川工商学院,四川 眉山 620010)

民办本科高校是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依法举办的本科办学层次的普通高等学校[1]。截止到2020年6月底,中国民办本科高校有436所[2](含未专设的独立学院),占本科高校比例34.2%。民办本科高校成为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民办本科高校的办学定位、服务面向、办学思路要以社会需求为目标导向,对接所服务地区的产业链,培养能适应一线工作岗位的“师”字型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四川已成为中西部电子商务集聚中心和数字经济示范区,电子商务是四川省先导服务型产业,是“5+1”现代工业体系中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载体,电子商务行业日新月异,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提出更高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要求高等学校要“改革人才培养体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3]。民办本科高校应积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四川工商学院电子商务专业“1335”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及实践,可以为相关改革探索提供参考经验。

一、改革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激发教职工进行应用型教学改革的内生动力

民办本科高校通过近三十年的粗放式发展,转向内涵建设的新阶段。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升级,对本科层次人才尤其是应用型本科层次人才有了新的要求,改革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更新人才培养观念,革新人才培养定位、规格及培养模式,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宣传和组织学习,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观念根植于所有教职工心中,激发任课教师自发自愿的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切实将人才培养模式落到实处。

(二)有利于完善应用型课程体系,开发特色课程

民办本科院校由于受其所依托的母体学校办学影响较深,沿用传统本科以学科本位为前提,按照学科体系设置课程的思路[4],课程设置中没有将岗位需求考虑进去,忽视社会需求,理论和实践两大课程体系之间脱节现象严重,忽略了企业职业岗位对人才能力的要求。课程开发依然是老套路,无特色可言。改革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完善应用型课程体系,按照“岗位→技能→课程模块”的设计思路,按照目标就业岗位群的能力需求设置模块化课程体系,开发特色课程及与之相关的应用型教材。

(三)有利于改变单一教学方法,构建适合学情的教学模式

多数民办本科院校的教学过程,仍然采用教师、教材、教室“三中心”教学模式和填鸭式、灌输式、讲授式“三为主”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不够。未引入研讨式、项目驱动式、案例式、开放式等新的教学方法,未能有效地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改革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将被动式教学转变为师生互融式教学,引入网络教学资源,理实一体化实施教学,将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有效对接。

(四)有利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弥补数量和质量短板

民办高校因发展迅速,受社会认可度和办学成本等因素的影响,教师数量不足,年龄、职称呈现“哑铃”型不合理结构,缺乏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双能型”师资,影响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和长远发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可以稳定现有师资,内培外引高层次人才,加大专职教师“双师双能型”培养力度,弥补数量和质量的短板。

(五)有利于建立深层次校企合作关系,引进企业行业优质资源

最新的技术在行业,最好的老师在企业,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是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培育特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发力点。很多校企合作属于浅层次合作,往往出现学校“重教不重用”、企业“重用不重教”两张皮现象,需要改革传统浅层次、表面化校企合作,引进企业的优质教师、技术等资源,在互惠互利机制下,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教学的实施、教学的质量评价、师资的培养、实习就业等人才培养过程。

二、“1335”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经过校内外专家、专业教师等多方论证,四川工商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形成了基于深度校企合作的“1335”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即围绕一条主线,培养三大能力,通过三个课堂,实现五个结合。一条主线是指以适应中小微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线;三大能力是指通用能力、岗位核心能力、迁移能力三个递进层次能力;三个课堂是指第一课堂——理实一体教学全方位育人,第二课堂——实践活动的全过程育人,第三课堂——校企对接全员育人,三课堂联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五个结合是指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结合,培养规格与职业标准结合,教学内容与生产过程结合,校内实践平台与校外平台结合,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结合(见图1)。

图1 电子商务专业“1335”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结构图

(一)坚持以生为本,围绕一条主线下功夫

根据四川工商学院地方性、应用型、职业性的办学定位,在充分调研和论证基础上,电子商务专业从社会需求出发,立足民办高校自身特色,服务区域电子商务行业发展的需要,以生为本,围绕面向中小微企业需求、具有一线实际操作能力的“师”字型技术技能专业人才培养为主线,将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合、校内培养与校外培养融合、校企合作与服务地方融合[5],力争培养的学生既达到本科层次的学业标准,又符合应用型职业教育的要求。

(二)明确需求导向,培养三大核心能力

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对电子商务经营管理类方向办学要求及就业岗位、学生长远发展的需求,电子商务专业重点培养学生通用能力、岗位核心能力、职业迁移能力三大核心能力并依此构建课程体系。通用能力包括正确的三观和政治素养、自觉的伦理观念、良好的职业道德及运用科学方法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善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等能力,并通过通识教育、专业教育、自主学习与拓展实践教育等教育平台给予培养。岗位核心能力包括电子商务运营管理能力、网络营销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课程体系中设计了面向三大岗位能力的模块化课程体系。职业迁移能力是学生长远发展非常重要的能力,体现在毕业生持续的竞争力方面。职业迁移能力包括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人际沟通、组织协调及政策执行能力及创新创业能力和探索性、批判性思维能力,还包括过硬的动手能力、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向横向相关近似岗位迁移的能力或向纵向更高职位晋升的潜能,其通过第一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改革、第二课堂的自主学习模块、第三课堂企业及社会实践给予培养。

(三)推进“三课堂”联动,实现三全育人

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充分发挥校内、社会、企业教育资源,推进“课内、校内、校外三个课堂”联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高校教育教学的主渠道是第一课堂,通过第一课堂的理论知识学习为第二、第三课堂奠定基础。通识教育、专业教育模块中理论教学、课内实践教学通过第一课堂完成。电子商务专业是新型交叉型学科,实践性偏强,理实一体化教学,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比如ERP、网店运营等13门课程通过实验室开展理实一体教学,同时融入课程思政元素,达到第一课堂理实一体教学全方位育人的目标。第二课堂是校内实践活动,比如党团主题活动、专业社团活动、校内外学科技能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五拒绝五养成”专题活动、“两出两进”主题活动等,其能有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开展形式丰富多样、尊重学生个性、激发学习兴趣的活动,并将这些活动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与拓展实践教育,让学生通过参加实践活动获得相应学分,纳入学分银行。第三课堂为社会实践课堂,以社会尤其是企业作为课堂,利用校企教育教学资源,全员协同育人。电子商务专业开展“走进企业、走近企业”系列实践活动,将低年级学生派遣进入百度四川地区营销中心、千禾味业股份有限公司认知实习,实地感受企业文化,了解职业岗位工作情况。校企合作单位人员为大二、大三学生授课或开展讲座,指导创新创业活动。学生大四时,企业来校开展订单班授课,指导学生实习以及毕业实践。通过第三课堂校企对接全员育人,让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融入社会,校内学习与校外实践相结合,缩短学生进入社会的适应期。

(四)实施“五个结合”,校内校外协同育人

按照“产教融合、专业对接、课程衔接”的思路,面向产业和企业发展需求,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探索“五个结合”。

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结合。聘请企业高管进入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参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学院经常与专业对口合作企业全面交流,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状况及变化,将企业的需求、企业的意见作为人才培养中重要的考量因素,探索与企业联合开展“订单培养”“顶岗实训”等合作模式。

培养规格与职业标准结合。人才培养规格对接电子商务师职业标准,将工作内容、相关技能和知识作为指定培养目标的基本依据,明确本专业人才培养的知识、技能和素质三大目标,面向电子商务运营管理、网络营销与信息技术应用三大目标就业岗位群所需知识与能力设计课程体系。

教学内容与生产过程结合。推动课堂教学革命,重新优化、整合原有课程体系,建立面向三大核心就业岗位群的模块化课程体系。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内容与要求,借助互联网真实的训练场,结合职业岗位工作内容,教、学、做、评为一体实施教学,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做中思”,边学习,边实践,螺旋式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达到教学内容与生产过程结合的目标[6]。

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结合。四川工商学院确立了“应用为重、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思路,应用为重就是要突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强化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凸显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希望通过校企合作,构建校内实践平台与校外平台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将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相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1335”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准确把握社会需求,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教育链对接产业链,教学内容对接岗位内容,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更贴近企业实际,应用能力更符合企业对人才能力素质的要求。商科类专业学生培养过程离不开企业参与,改变过去合作表面化、单相思的情况,探索以校企共赢为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做了如下探索与尝试:

(一)发挥企业专家优势,修订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为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岗位需求有机对接,使人才培养有效融入地方产业链,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前,充分征求行业、企业意见,修订过程中,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对专业方向、人才需求、职业岗位、专业课程体系等进行评审。修订2020版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百度四川地区营销中心、丹棱县电子商务协会、千禾味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高管参与了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反馈企业职业岗位需求,提出修改意见,重新梳理了培养目标和要求,构建了通识教育、专业教育、自主学习与拓展实践教育三大教育平台,形成三个培养特色:

1. 服务地方产业发展,以“三真”驱动教学

依托眉山及成都地区产业发展优势,培养本土电子商务人才,使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相对接。引入企业资源打通学生顶岗实习通道,通过“真岗位”“真项目”“真操作”对接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平台,提高学生职业岗位工作能力,打造基于电子商务运营管理、网络营销、信息技术应用为优势的电子商务人才孵化基地。

2. 适应社会需求趋势,实行“课”“岗”对接

围绕电子商务运营管理、网络营销、信息技术应用三类岗位群的能力需求,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将岗位能力与课程群相对接,将职业标准与课程内容相对接,通过三个“课堂”循序渐进的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3. 强化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达到“专”“创”融合目标

构建项目驱动的“工作室”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引导学生以项目团队入驻电子商务创业工作室、网络营销工作室、企业共建的电子商务运营中心等,完成电子商务项目从调研、分析、策划、设计、实施、管理、结项汇报等全过程训练,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开设自主学习模块,增加素质能力拓展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实施订单培养,为企业培养所需人才

校企双方共同制定“灵活订单班”教学方案,面向高年级学生选拔订单班成员,校企师资联合授课。“订单班”培养过程中,原专业教学方案不变,在此基础上由企业根据自身需求增加相应课程,包括实践环节课程,校企双方师资参与授课,课程考核由企业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多样进行。电子商务专业自2017年开始连续举办四届百度订单班,共220名学生进入订单班学习,其中171人进入百度公司实习就业。百度订单班授课内容以百度搜索引擎为核心,重点培养学生在移动互联网、网络营销推广、大数据整合平台的使用及电子商务营销数据平台运维的能力。订单班结业后,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实习岗位为网络营销实施顾问、网络营销运营策划、网络优化等岗位。通过订单班培养,学生适应企业岗位能力显著提高,企业具有优先选拔和录用学生的权利,学生对企业的认可度更高,实现了学校、企业、学生三方的共赢。

(三)共建教学实践基地,搭建多平台开放式的实践教学平台

电子商务专业依托校企合作资源,加强校内实验、实训室和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满足本专业第二、三课堂教学活动需要。比如与四川赛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共建四川工商学院赛虎网络信息安全实训室,满足信息技术应用及网络信息安全相关实践课程教学需求。电子商务专业先后与千禾味业股份有限公司、丹棱电商协会、百度四川地区营销中心等6家单位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共建校外实践基地,利用“双十一”网购高峰期,组织电子商务专业学生进入企业参加“双十一”顶岗实习,承担网络客服工作。开展“走进企业、走近企业”系列实践活动,企业专家进校开展讲座、论坛、沙龙等活动,学生进入企业开展实践教学。

(四)校企共建实训类课程,孵化创新创业项目

电子商务专业与眉山甄新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百度四川地区营销中心等企业共建《网页美工实训》、《搜索引擎营销》等三门省级应用型示范课程,企业参与课程大纲制订、教学内容设计、教材建设,发挥校企双方资源合作优势。2017年电子商务专业与千禾味业股份有限公司开展电子商务顶岗实训合作,学生分批次进入该企业开展了为期两月的顶岗实训,实训岗位有电子商务运营类岗位、设计类岗位、客服类岗位、推广类岗位。学生返校后组建创业团队,运营淘宝网“千禾官方自营店铺”、亚马逊网“千禾旗舰店”等四家网络店铺,2019年网络店铺销售额达到190余万元,学生毕业时进入公司工作。

(五)引育结合,校企合作开展“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引进行业企业优秀人才参与校内教学实践活动,企业专家参与实践课程授课、指导创新创业项目、指导毕业论文等教学活动,共育应用型人才。比如百度四川营销中心培训总监张高航承担《搜索引擎营销实训》教学任务,成都筑巢电子商务有限公司高级经理冯梅承担《电子商务运营实训》教学任务,千禾味业股份有限公司电子商务总监张玉波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带领校内学生团队运营网络店铺。

送培电子商务专业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进入企业实践,参与企业项目,积累实践经验,学习新模式、新技术。比如2019年派遣2名专职教师分别进入眉山甄新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四川蜀商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进行暑假锻炼,参与公司网络店铺页面设计、详情页设计、海报制作,根据活动运营方案修改主图、制作DM单、处理宣传视频等任务。

四、结语

民办本科高校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力军之一,走“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之路是必然选择,四川工商学院电子商务专业探索和实践了基于深度校企合作的“1335”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就业满意度和用人单位满意度明显提高。下一步将完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凸显专业特色,推进校企深度融合,共育应用型人才。

猜你喜欢
应用型校企岗位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园林生态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
纷享销客:应用型公司生态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