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协作制定临床路径在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应用研究

2021-07-23 06:44张颖兰兰柳英南方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广东佛山528200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1年10期
关键词:髋关节协作康复

张颖兰,兰柳英(南方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广东 佛山 528200)

髋关节置换术(THA)是指用人工关节假体替换病变部分或整个髋关节,以达到缓解疼痛、维持关节稳定、恢复关节功能的高效修复手术[1]。该手术成功率虽高达95~98%[2],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3,4],康复时间较长,若无规范管理和专业指导,易影响术后康复。唐国琼[5]研究显示,临床护理路径(CNP)能缩短住院时间,提升护理效果,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张鹤平[6]研究显示,临床路径可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本研究通过与多学科协作制定临床路径,并对28例THA患者实施CNP措施,取得了较理想的护理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2月~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将2019年2月~2019年10月未运用临床路径的32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19年11月~2020年4月使用临床路径的28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75~86(82.59.00±3.02)岁。观察组中男15例、女13例;年龄77~89(84.25±3.11)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年龄≥18岁且首次接受THA手术的患者;(2)同意出院后接受连续3个月随访,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既往有语言交流及理解障碍、认知障碍或精神疾病史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包括监测生命体征、功能锻炼指导等。

1.2.2 观察组组建临床护理路径小组,成员包括科主任、护士长、骨科医师、护士、康复师和心理师。在查阅大量资料前提下,结合医生诊疗流程,由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将医嘱、护理风险评估、护理程序、健康教育、术后功能锻炼等内容有序呈现在一张路径表,并运用于临床。具体操作如下:入院第1天,落实系列风险评估,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病情安排床位,介绍医院规章制度、病区环境等。行首次心理评估。第2~3天,指导患者呼吸锻炼、有效咳嗽、床上排便练习及辅助用具使用。第3~5天,落实体位、饮食、疼痛、伤口管理。术后1~3天,主管医师、康复师、责任护士共同指导患者功能锻炼,以患肢肌肉静力收缩和远端关节活动为主,如踝泵运动等。术后4~7天,指导患者行患肢肌肉力量和髋膝关节活动度的训练,如直腿抬高等运动,落实防脱位宣教,告知患者“三防三位”及防跌倒重要性。制定适合的出院处方,责任护士发放THA宣教手册,告知伤口拆线时间、地点及复查时间。

1.4 临床观察指标(1)采用Harris评分量表评价髋关节功能。该量表Cronbach′s系数为0.904;重测信度和测量者间的信度系数均大于0.9。(2)引用李伦兰[7]自制遵医行为量表评价患者遵医行为,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26,各维度Cronbach’s α系数范围尾盘0.798~0.925。(3)用SF-36量表[8]评价患者生活质量,国内有研究报道其Cronbach’s α系数>0.7,结构效度指数0.823。SF-36量表标准分为0~100分,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9]。

1.5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各时段髋关节功能比较观察组术后3天、7天、1个月及3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各时段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术后各时段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分)

n观察组对照组30 30 t P术后3天35.57±11.64 33.47±13.12 0.65 0.517术后7天52.46±6.90 45.66±9.23 3.26 0.002术后1月83.75±5.78 69.34±6.34 9.15<0.01术后3月87.79±4.51 77.97±6.53 6.84<0.01

2.2 两组患者术后各时段遵医行为比较观察组术后3天、7天、1个月及3个月遵医行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各时段遵医行为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各时段遵医行为评分比较(,分)

n观察组对照组30 30 t P术后3天91.36±6.19 84.00±5.05 5.07<0.01术后7天86.68±4.30 79.28±4.40 6.56<0.01术后1月82.11±5.20 75.19±3.58 5.92<0.01术后3月77.04±6.11 70.81±3.32 4.81<0.01

2.3 两组患者术后各时段生活质量评分比较观察组术后3天、7天、1个月及3个月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各时段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患者术后各时段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n观察组对照组30 30 t P术后3天45.21±2.67 41.78±3.93 3.90<0.01术后7天53.18±2.16 49.06±4.79 4.38<0.01术后1月66.57±2.52 62.66±3.38 5.03<0.01术后3月79.25±4.57 71.56±3.31 7.53<0.01

3 讨论

THA术后易出现持续性疼痛等不适症状,该症状在老年人中发生机率尤其高,而多学科协作制定的临床路径,通过体位护理、疼痛管理干预疼痛,使伤口疼痛有效减轻,利于康复,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3天、7天、1个月及3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多学科协作制定临床路径有效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康复。每位护理人员对照床尾悬挂的临床路径表及时有效实施护理计划,并适时评价,使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化、具体化、可视化和时效化。使患者锻炼依从性提高,从而促进髋关节功能康复。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3天、7天、1个月及3个月遵医行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多学科协作制定临床路径可有效保持患者的遵医行为,医师、康复师、心理咨询师、护士共同协作制定临床路径,不仅实现了四师共管,而且建立了较全面的日护理计划,包括功能锻炼、心理护理、并发症预防等,可使患者康复期间安全性增强,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加快康复速度。同时,对THA患者应用多学科协作制定的临床路径,可促使患者主动了解护理计划和目标,提高治疗、护理依从性,有效保持患者遵医行为。

本研究结果还提示,观察组术后3天、7天、1个月及3个月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多学科协作制定临床路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关节疼痛、功能障碍等THA后的常见症状使患者承受痛苦,影响其生活质量,基于临床路径计划性强,促使医师、康复师、心理师及护士同时干预并及时落实效果评价,患者在院期间可以掌握THA治疗、护理和康复等一系列相关知识,极大程度增加了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和疾病自我管理能力。另一方面,多学科协作制定临床路径,使医师、康复师、心理咨询师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用药、康复和心理指导,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多学科协作制定的临床路径内容全面,运用图表形式制定每日标准护理计划,为患者提供从入院到出院,以及院外康复期间的有序、定时、高效的照顾。CNP应用可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有效维持患者遵医行为,从而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本研究为单中心研究,仅选取我院60例THA患者,样本量不足,且随访时间较短,在今后的研究将扩大样本量,并延长随访时间来观察此临床路径在THA患者护理中的远期效果。

猜你喜欢
髋关节协作康复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患者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鲁渝扶贫协作进行曲
扶贫协作中的山东力量
监督桥 沟通桥 协作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