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养老中国模式探索

2021-07-23 00:33陈运奇杨庭树侯惠如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医养养老机构

陈运奇 杨庭树 周 琳 侯惠如※

1.健康养老的基本内涵

1.1 健康养老就是以健康为中心的养老生活。主要包括五个要素:生活照料,健康维护,医疗保障,心理慰藉,延缓衰老。传统养老的概念通常只包涵生活照料服务。

1.2 健康养老核心是健康维护。健康维护的内容包括有病治病,无病养护;及早发现问题,精准防治;延缓衰老,健康百岁。

1.3 健康维护的主要形式是医养结合和健康管理。医养结合的主要目的是治未病,疗慢病,促康复,抗衰老。健康管理是定期体检、健康评估和持久连续的健康服务,对个人是个性化健康维护,对群体是区域性慢病防控。

1.4 医养结合与健康管理是新时代健康维护的新需求,必须依托互联网和大数据平台。医养结合与健康管理是相伴而生,相互而成。没有医养结合的服务,健康管理没有意义;没有健康管理,医养结合难以切实落实,更难取得好的效果,因此最佳关系应该是互联网+医养结合+健康管理,我们认为这是数字时代人类最新的大健康理念和健康模式。

2.医养结合的形式和内容

2.1 医养结合有多种形式 其一是医养机构的结合,即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的结合;其二是医养内容的结合,实际上是“医养融合”,亦医亦养,主要是针对慢性疾病的防治;其三是医养机构与内容的结合,主要指的是由医院、养老院、健康管理中心共同组成三位一体的综合体。这三个结合形式实际是三个不同层次的医养结合机构,代表了新时代人民健康的需求[1]。

2.2 医养结合成功的关键环节 ①医养结合机构必须同时具有医疗资质和养老资质,并能够提供医养康一体化服务。②医养机构必须引入互联网和物联网,实现互联互通,医疗健康信息共享,形成大数据中心。实现健康管理“线上管理,线下服务”。③医养结合机构必须创建品牌专业特色,突出高新技术和传统医学技术的结合、中西医药技术的结合。这是实现“治未病,治慢病,促康复,抗衰老”的根本保证。

2.3 医养结合服务的核心内容 医养结合服务的根本方法和核心内容是中医药学。中医与西医的根本区别是西医以医疗为中心精准治疗,中医以健康为中心整体调理。中医是我国祖先5000年来面向大自然不断认识研究总结出来的医疗保健养生之道,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国家层面给予了中医药学精准定位:①治未病的主导作用;②慢病防治中的独特作用;③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④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实际上医养结合的核心技术和产品都在这四大作用之中,需要不断总结和挖掘(见图1)。

图1 医养结合示意图

3.数字时代大健康新理念:互联网+医养结合+健康管理

3.1 互联网+医养结合+健康管理,是互不可分的健康产业链,也是数字时代产生的大健康新理念,不论对个体还是群体,都可以及时有效的大幅度降低慢性疾病的发生,切实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

图2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示意图

3.2 开展覆盖城乡的“互联网+医养结合+健康管理”特色的医养结合体系建设。既是实现“全民健康”的基础工程,也是实施“健康中国”建设的基础工程。各级政府、医疗、养老机构都应当把“互联网+医养结合+健康管理”的理念宣传到位,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建设到位,为“全民健康”和“健康中国”奠定坚实的基础。

3.3 “互联网+医养结合+健康管理”的理念是引导人们主动健康的强大推力,应当通过各种媒体和健康教育使之深入人心,作为新时代大健康理念的标志。

4.健康养老的中国模式

尽快解决中国老龄化社会健康养老问题已成为国家稳定的重大问题,并上升到国家战略。我们基于实现“全民健康”“健康中国”建设的目的和为国家蹚路的指导思想,经过10年的艰苦努力,在全国各地10多个单位试点了多种面向不同需求和不同服务对象的养老模式,最后我们认为如下三种医养结合模式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健康养老问题,三种模式组合是一个比较完整的健康养老基本模式[2]。

4.1 区域化医养结合养老模式 这种模式旨在解决辖区内90%老人养老问题。根据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在山东临沂、河北石家庄的试点经验,此模式应当由政府主导,遵循“按辖区,呈体系,新机制,全覆盖”的思路部署。即以市/县为单位,在辖区内,民政、卫健体系共创新机制,实现居民全覆盖。也即农村按县、乡、村一体化,城市按市、区、社区一体化的行政管辖权,来部署依托市/县医院-区/乡卫生院-社区/村卫生室,旁边建养老机构,形成覆盖城乡的医养结合机构服务体系。这种模式最大的优点是明确了政府责任,覆盖了90%以上的居民,创建了新的医养保障体系和运营机制,真正体现了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这种模式还可以细分为城市模式、 农村模式。突出优点是属轻资产运营,不需要建医疗体系,只要政府重视很容易移植推广,所以主张“政府主导,专家指导,企业投资运营”。政府可不投资,但要创造政策环境,推行公建民营,托管民营等新制度。

4.2 院中院医养结合养老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解决约6%~7%的高龄老人、高危老人、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养老问题,比较适合城市中心区高龄老人比较集中的社区。这些老人完全离不开医院,都非常喜欢医院办的养老院。如沈阳市中置盛京医院,有500床位医疗,1000床位养老,入住率极高。笔者认为每座城市都应至少建1~2所三级医院为依托的大型医养结合机构。石家庄市以市中医院为依托,以医联体方式扩展至周边多个社区和农村养老院,很好地解决了医养结合服务问题。

4.3 风景区医养结合养老模式 这种模式旨在解决3%~4%的活力老人的医养康旅养老需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全国各地喜欢医养康旅养老的活力老人越来越多,他们喜欢旅游,也希望边玩边查身体,调理慢病,且需求越来越大。近年来不少房地产企业转向健康产业,在风景区花巨资建了许多以医院为依托的医院、养老院、健康管理中心三位一体的医养结合机构。如中国老年医学学会抓的试点示范单位成都青城国际颐养中心,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抓的试点示范单位江苏常州茅山颐园,都是以三级医院为依托;海南五指山市仁帝山养生基地、白沙县四季春天温泉小镇,是以一级医院为依托,目前都在发挥很好的示范作用。

这三种新型养老模式不仅解决了各级各类老人的不同需求,而且也明确了各种养老模式机构的责任主体,即90%的社区和农村普通老人由政府主导的区域化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承担;7%的高龄高危老人由医院办的养老机构承担;3%的活力老人由企业家建的风景区医养结合机构承担。上述解决方案实际上是政府资源、社会资源、专家资源的综合利用、机制创新和效益效率最大化。(见图2)

5.医养结合健康养老模式的发展前景

5.1 覆盖城乡的以“互联网+医养结合+健康管理”为特色的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建设,将成为实现“全民健康”和“健康中国”建设的基础工程。

5.2 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将逐步取代传统养老院,成为社会主义新时代医疗保健与健康养老的标志性机构。

5.3 医养结合的广泛应用将强有力推动中医药的快速发展,成为“重塑中医”的主要途径。

5.4 互联网+医养结合+健康管理的理念将成为引领人们主动健康的强大推力,成为社会广泛接受的数字时代大健康新理念。

5.5 未来超级健康产业家将主要是来自以“区域化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为基础,以“院中院”和“风景区”医养结合养老机构为支撑的健康产业家【3,4】。

猜你喜欢
医养养老机构
医养当兴
养生不是养老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医养结合 我们这么做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减仓股前20名
养老之要在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