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剂量螺旋CT扫描在早期肺癌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2021-07-23 00:54柳翔耀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低剂量螺旋检出率

柳翔耀 梁 爽

早期肺癌具有较强的隐匿性,临床特征不够明显,容易被漏诊,从而错过黄金治疗时间。国内文献报道,早期肺癌通过手术治疗患者5年生存率高达90%以上,因此早期诊断对肺癌患者尤为重要[1]。目前,早期肺癌最有效、最可靠的诊断方法为影像学检查,低剂量螺旋CT扫描是发现早期肺癌的重要方法。低剂量螺旋CT扫描与常规剂量扫描相比,辐射剂量较小,有效降低辐射对患者造成的损伤,且诊断效果与常规剂量扫描的诊断效果相似,诊断准确率较高。本研究分组进行低剂量螺旋CT扫描和常规剂量螺旋CT扫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110例早期肺癌患者。纳入标准:①经病理学检查确诊;②临床资料完整;③知情并自愿加入本次研究者。排除标准:①临床资料不完整者;②胸部手术史者;③对CT造影剂过敏者;④合并血液系统疾病者;⑤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者;⑥合并恶性肿瘤者;⑦严重出血性疾病者;⑧合并其他部位感染者。依据奇偶数分组法将110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5例。试验组中男性36例,女性19例;年龄60~82岁,平均年龄(68.76±5.42)岁;病灶部位:上叶31例,下叶24例;左侧33例,右侧22例。对照组中男性37例,女性18例;年龄60~83岁,平均年龄(69.13±5.71)岁;病灶部位:上叶29例,下叶26例;左侧34例,右侧2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灶部位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在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开展。

1.2 方法 选取GE Brightspeed CT 16层螺旋CT扫描机(生产企业:美国通用公司),扫描前需告知患者取下上身佩戴的金属饰品,包括胸章、金属项链、胸针等,上衣不能有领带夹、塑料扣、金属扣等,口袋内不能有硬币、金属卡片、金属饰品等,女性内衣不能有钢圈,以防这些物品影响CT检查结果。同时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训练,尽可能保持平稳、规律的呼吸,并在扫描过程中屏住呼吸。扫描时取仰卧位,腹部、盆腔部位及颈部用铅衣遮挡,进入扫描仪后以胸骨柄作为定位点,指导患者深吸气后再屏住呼吸完成扫描。先从肺尖开始扫描,直至肺底,使全肺都能扫描到,选择肺窗和纵隔窗进行观察,同时扫描摄片。试验组给予低剂量螺旋CT扫描,扫描参数:电流为25mA,电压为120kV,扫描时间为0.5s/r,扫描层厚为5mm,重建层厚为1.5mm。对照组给予常规剂量螺旋CT扫描,扫描参数:电流为200mA,电压为120kV,扫描时间为0.5s/r,扫描层厚为5mm,重建层厚为1.5mm。扫描时间约为10~12s,扫描结束后立即将患者的扫描图像传输至本院的医学影像工作站,由医学影像工作站专业人员进行后期处理。利用“剂量报告”功能记录两组患者的扫描辐射剂量情况,包括最大有效辐射剂量、有效mAs、剂量长度乘积(DLP)及加权CT剂量指数(CTDIw)。

1.3 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CT扫描辐射剂量情况,包括最大有效辐射剂量、有效mAs、DLP、CTDIw。(2)观察两组CT图像质量:①优:图像清晰,无伪影出现,对比度良好,病灶显示最佳;②良:图像基本清晰,出现少量不影响诊断的伪影,对比度较好,病灶显示较佳;③差:图像模糊,出现较为明显的伪影,对比度差,病灶显示不佳,无法诊断。(3)观察两组患者早期肺癌的检出率。(4)观察两组患者早期肺癌的CT征象,包括分叶征、毛刺征、空泡征、血管集束征。

2.结果

2.1 两组辐射剂量比较 试验组最大有效辐射剂量、有效mAs、DLP、CTDIw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辐射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辐射剂量比较

2.2 两组图像质量比较 试验组图像质量优良率为96.36%,对照组图像质量优良率为98.18%,两组图像质量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图像质量比较 单位:例(%)

2.3 两组早期肺癌检出率比较 试验组早期肺癌检出率为92.73%,对照组早期肺癌检出率为94.55%,两组患者早期肺癌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早期肺癌检出情况比较

2.4 两组早期肺癌CT征象比较 两组对病灶分叶征、毛刺征、空泡征、血管集束征的扫描结果差异不明显,组间各种征象扫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试验组早期肺癌患者各种CT征象见图1~图4。

表4 两组CT扫描各种征象诊断结果比较 单位:例(%)

图1 早期肺癌患者CT扫描分叶征

图2 早期肺癌患者CT扫描毛刺征

图3 早期肺癌患者CT扫描空泡征

图4 早期肺癌患者CT扫描血管集束征

3.讨论

肺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比较高,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较大威胁。早期为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黄金时期,早期诊治是降低肺癌患者死亡率的关键,然而早期肺癌具有较强的隐匿性,缺乏典型性特征,不易被发现。早期肺癌临床上通常通过影像学检查发现。传统的胸部X线检查,放射剂量较低,操作简单,也是最便宜的检查方法,但对早期肺癌的诊断效果不够理想,难以发现较小的肺癌结节。

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在早期肺癌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扫描速度快,分辨率高,患者只需屏住呼吸10 s左右即可对肺部进行全方位扫描,通过屏住呼吸来减少呼吸伪影的发生,且可发现较小的肺癌结节,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2]。不足之处是扫描过程中常需要较大的辐射剂量,重复性较差,对患者造成的损伤较大,因此临床上对低剂量螺旋CT扫描技术的探索尤为重要。本研究试验组、对照组分别给予低剂量螺旋CT扫描和常规剂量螺旋CT扫描,结果显示试验组最大有效辐射剂量、有效mAs、DLP、CTDIw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减少(P<0.05),两组图像质量优良率(试验组96.36%、对照组98.18%)、早期肺癌检出率(试验组92.73%、对照组94.55%)、 早期肺癌各项征象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低剂量螺旋CT扫描不仅降低了扫描的辐射剂量,还可获得高质量图片,获得与常规剂量扫描相似的诊断效果。与多层螺旋CT常规剂量扫描相比,低剂量扫描虽然图像噪声相对较大,在扫描一些细微结构时可能显示得不够理想,但在扫描叶支气管和段支气管时均能清晰显示,同时可以有效减少呼吸伪影的产生,对混合性结节与5mm以下的实性结节也具有较高的检出率,临床上可用于肺癌高危人群的早期筛查,对肺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治具有重要意义[3]。

综上所述,在早期肺癌患者临床诊断中给予低剂量螺旋CT扫描,不仅能有效减少辐射剂量,降低辐射剂量对患者的损伤,而且可获得质量较高的图片,早期肺癌的检出率也比较高,诊断效果与常规剂量扫描的诊断效果差异不大,但安全性更高。

猜你喜欢
低剂量螺旋检出率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安宁市老年人高血压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长程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分析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旋风“螺旋丸”
16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腹部中的应用
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算法在头部低剂量CT扫描中的应用
低剂量辐射致癌LNT模型研究进展
奇妙的螺旋
正常和慢心率CT冠状动脉低剂量扫描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