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软骨肉瘤晚期转移多处皮下结节老年患者的皮肤护理

2021-07-23 00:54杨兴华杜耀婷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上腹皮下肉瘤

徐 璐 杨兴华 杜耀婷

软骨肉瘤为软骨组织的恶性肿瘤,多发于成年男性,典型症状是患处疼痛和肿胀,严重者可出现骨折、静脉曲张等并发症[1]。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手段是手术切除,由于软骨肉瘤生长缓慢,局部复发和转移可在术后数年发生。转移途径以血行转移最多见,常见的转移部位是肺部和肝脏[2]。本例报告的软骨肉瘤老年患者在行切除手术后12年出现全身转移,并产生多处皮下结节。经文献检索,软骨肉瘤患者全身转移后发生皮下结节的情况罕见,笔者在临床工作多年亦是首次遇见。为此,科室护理团队积极配合医疗,不断探索和改进护理措施,因患者体弱消瘦,卧床时间长,在经过2月的精心护理后,原破溃的皮下结节愈合,全身皮肤完好出院。现总结护理体会,以期为临床护理人员提供参考。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78岁,离休干部,软骨肉瘤晚期,因皮下结节破溃5天,于2020年6月19日入住院治疗,查体:患者神志清楚,精神欠佳,消瘦,体温36.4℃,心率109次/分,呼吸23次/分,血压150/85mmHg。全身肉眼所见共有6处皮下结节,分别于右上腹部2处,右下腹1处,左上腹1处,脐周1处,左侧肩胛1处。体积最大为5×4×3cm,其中左上腹结节表面覆盖黑痂,脐周处结节已红肿、溃烂,其余结节皮肤无破损。家属表示,患者性格倔强,生命力顽强,软骨肉瘤行手术切除后的12年坚持定期复查,发现复发和转移后,尽管已知预后差,仍然积极配合治疗,以求延长生命,提高生存质量,本次入院主要因为受皮下结节创面困扰,希望得到专业的医疗和护理,改善生活质量。

2.护理

2.1 伤口造口综合评估 经院内伤口造口护理小组综合评估,需要给予创面处理的结节有2处,分别在患者左上腹和脐周处,其余结节处皮肤完好。左上腹结节表面覆盖0.8×0.4cm的黑痂,无创面,无外渗分泌物,按压黑痂处及其边缘有明显波动感。脐周处结节的溃烂面积1×0.8×0.7cm,为开放性溃疡,创面呈粉红色,有少量白色分泌物,周围皮肤有红肿和浸渍。按照李小寒等主编的《基础护理学(第6版)》压疮分级标准,评定第一处为Ⅲ级护理,全层皮肤组织受损,有不同程度的凹陷,评定第二处为Ⅱ级护理,累及部分真皮组织。

2.2 皮下节结创面护理

2.2.1 第一次创面护理:为入院第1天,患者及家属要求无痛处理,故在操作前已进行利多卡因局麻处理。具体操作步骤如下:①在无菌条件下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冲去创面分泌物;②用碘伏消毒创面周围皮肤大于正常部位5~6cm,第一轮顺时针方向由外至内消毒,第二轮逆时针方向由内至外消毒处理,共消毒3次;③波动面明显处,用5ml注射器垂直进针抽取,连续抽吸直至无脓液抽出,依据抽出脓液的总容量,以1:5的生理盐水注入脓腔,并在周围皮肤轻轻按压,再抽出含有脓液的生理盐水,直至抽出液体清亮,需注意抽出量不少于生理盐水注入量;④生理盐水继续冲洗创面直至清洁;⑤依据创面性质用药:左上腹结节采用银离子藻酸盐敷料(拜尔坦),因银离子藻酸盐抗菌敷料具有高渗液吸收性和杀菌的特点[3],且敷料在吸收伤口渗出液时会将银离子释放出来,藻酸钙盐和羧甲基纤维素钠在吸收伤口渗出液后膨胀,形成柔软、有内聚性的水凝胶,这种结构使其能够有效吸收伤口渗出液同时把它原位锁定在凝胶内,避免了渗出液渗漏以及浸渍伤口皮肤的风险[4~6]。脐周创面使用的是泡沫敷料(拜尔坦),泡沫敷料是一种无菌的聚氨酯泡沫敷料,具有透气性好,吸湿性好,抗感染的特性[7]。

2.2.2 第二次创面护理:依据敷贴情况,选择入院第3天进行,左上腹可见外渗液减少,表面黑痂部分脱落,且脓性分泌物较少,波动感不强,依据创面状态进行消毒换药处理(具体操作方法同前)。

2.2.3 第四次创面护理:入院第9天,左上腹结节表面黑痂软化脱落,无脓性分泌物产生,脐周创面可见产生少量新生肉芽组织,部分真皮层逐渐恢复。

2.2.4 第六次创面护理:入院第16天,明显可见左上腹结节创面由Ⅲ级转为Ⅱ级,脐周处由Ⅱ级转为Ⅰ级。为此,左上腹结节更换为泡沫敷料,脐周处结节更换为水胶体敷料(康惠尔溃疡贴),因敷贴顶膜具有防水、阻菌作用,有助于保护伤口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且半渗透性顶膜使水分可以蒸发,同时维持湿性愈合环境[8]。根据结节大小,进行超出2cm范围来裁剪敷贴,待敷贴颜色转换为白色或黄色时或敷料湿度达到75%时,更换新的敷料[9]。

持续护理治疗2个月,待创面完全愈合,共计护理15次。

表1 三种敷料适应证及优缺点汇总表

2.3 整体皮肤护理 患者因高龄、体弱消瘦,精神欠佳,卧床时间较长,加之长期使用抗肿瘤药物,免疫力降低,责任护士采用压疮风险评估工具Braden评估量表[10]从感觉、潮湿、活动、移动能力、营养、摩擦力和剪切力等6个方面对患者皮肤进行全面评估,评估得分为11分,属于高危人群。在临床护理中,按时翻身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患者因疼痛常采取被迫卧位姿势。经交流沟通后,给患者使用医用气垫床,建立翻身记录卡,平卧位时,在骨隆突处放置棉花枕。左右卧位时,给予“R”形体位翻身垫维持体位,保证骶尾部悬空又避免髂嵴受压[11]。住院期间严格遵循“三短六洁”护理原则。用柔软干湿毛巾进行皮肤擦浴,每日2次,水温32~34℃,室温22~24℃,擦浴结束后为患者骨隆突出涂抹凡士林乳膏,以防皲裂,离心性方向按摩皮肤,促进血液循环。

2.4 基础护理 基础护理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病情观察的最好途径,是护理服务的最直接体现[12,13]。根据患者病情,分别从患者的饮食、生活起居、心理方面进行护理干预。饮食护理,由于恶性肿瘤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肿瘤细胞扩散增殖,会造成患者营养需求增高,请营养师根据患者的饮食习惯,增加营养的摄入,鼓励患者多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生活护理,恶性肿瘤患者的癌细胞会逐渐浸润破坏正常骨及关节,造成患者日常活动功能障碍,要求家属及陪护协助患者进行日常活动,并保持患者居住环境的舒适整洁,注意预防感染、压疮、水肿、便秘及病理性骨折等并发症的发生。心理护理,与家属进行沟通,做好家属的心理预防,时刻观察患者的情绪反应及行为改变。及时告知患者的疾病相关的最新进展等,让患者掌握更多的疾病信息,加强其参与感和配合治疗的信心。

3.结果

经过2月的精心护理,为患者左上腹和脐周两处破溃皮下结节进行创面护理各15次,直至创面完全愈合,患者住院总时长为3月,患者直至出院未再发生皮肤溃烂,皮肤缺损等问题。

4.讨论

4.1 严格遵守无菌原则进行创面护理与患者及家属的配合缺一不可 患者全程参与且积极配合,密切关注自身病情变化,有强烈的求生意愿,自愿配合护理人员进行日常护理操作,为促进皮下结节的痊愈提供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护士在护理此类问题时应严格遵守无菌原则,避免二次伤害,且班班评估,做好护理记录,应特别注意对未创面结节处的保护。

4.2 适时选择合适的换药敷料至关重要 骨癌晚期转移皮下结节病例报道较少,在整个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均参与其中,通过全面评估与干预,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14]。患者直至出院,皮肤状态完好,未发生溃烂,三种敷贴联合使用对骨癌晚期皮肤结节护理效果良好。但在临床工作中,没有哪一种敷料具备所有理想敷料的特点,也没有一种敷料适用于一个创面的各个阶段,医护人员应根据病情变化情况选择合适的敷料。

猜你喜欢
上腹皮下肉瘤
奥曲肽持续皮下泵入给药在恶性肠梗阻姑息性治疗中的作用
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
和胃化湿汤治疗胃肠道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效果观察
经上腹右胸两切口施行食管中下段癌根治术临床分析
右上腹瘢痕粘连下左上腹两新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改进策略
不同内镜术治疗消化道上皮下肿瘤的临床疗效比较
皮下结节型结节病1例
滑膜肉瘤的研究进展
侧脑室内罕见胶质肉瘤一例
锯齿状缝线皮下埋置面部提升术临床应用(附1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