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幼儿教育中家园如何更好地形成合力

2021-07-23 04:03刘小琴
教育界·下旬 2021年5期
关键词:家园合作幼儿园教育合力

刘小琴

【摘要】家园合作既是教育体制改革下的教育教学需要,也是幼儿成长和发展的需要,是幼儿园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文章从幼儿、家庭、幼儿园三个主体着手,在深入分析家园合作重要性的基础上,总结了家园合作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优化策略,从而提升幼儿教育质量,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家园合作;合力;优化策略

著名学前教育家陈鹤琴曾说:“幼儿的总和=幼儿园+家长。”这句话充分表现了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在幼儿成长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作为幼儿最先接触世界的两个主要场所,家庭与幼儿园虽然有各自独立的教育内涵,但最终的教育目标是相同的,都是为了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和谐发展。因此,以幼儿为中心,以家园合作为抓手,积极促进家园形成更有效的双向互动通力合作,对于探索幼儿教育的现实发展困境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合作发展道路具有重要价值。

一、家园合作在幼儿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家长对家园合作的认识不足,理念存在偏差

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许多家长理所当然地认为对幼儿进行教育是幼儿园的事情,将孩子送到幼儿园就万事大吉了,自己只需要负责孩子的吃穿住行即可。这样的教育理念较为滞后,这些对幼儿教育认知的严重偏差使得一些家长难以理解与支持幼儿教师的教育工作,即使在幼儿园的推动下进行家园合作项目,家长也往往都是抱着应付的态度草草了事,不利于幼儿的教育成长和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提高,对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造成巨大阻碍。

此外,尽管近年来幼儿家长的学历学识和教育认知都在不断提高,对幼儿园教育理念的认同感也逐渐增强,但是由于不具备专业性,他们对幼儿教育仍然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许多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秉承“重智力培养、轻能力发展,重规矩讲究、轻个性培养”的观念,与幼儿园教育中智力与能力并重,促进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相悖。家长对家园合作教育的优势了解不充分,在家庭教育中逐渐消磨了幼儿的独特性,不利于幼儿未来的成长和个性化发展。

(二)合作形式单一,流于表面

从家园合作的实践效果来看,目前大多数的家园合作是以教师和幼儿园为中心,起着主导作用,合作形式也较为单一,主要安排课后亲子合作作业或者邀请家长到园中参加亲子活动、节日表演活动等。在这些活动中,家长往往处于被动地位,大多是配合幼儿园完成相关任务,并没有真正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角度考虑,没有进行深入的双向互动式的有效沟通,导致家园合作的内涵浅显化[1]。

多数幼儿园进行家园合作活动都流于形式,只是以另一种方式来扩大园区的影响力,从而完成园区的招生任务,并没有真正以幼儿成长为中心,以家园活动为契机促进幼儿更好地发展。而且在完成家园合作活动之后,多数幼儿园不能及时联系家长,针对幼儿在园内的阶段性表现情况进行有效的反馈交流,加之家长常常在家园活动中碍于面子不能提出真正的可行性意见和建议,使家园合作活动失去了原本的意义与内涵,形式化、表面化、流程化的活动内容使家园合作陷入僵局。

(三)家园合作缺乏平等性,家长处于被动地位

促进家园有效合作,双方应该处于平等的地位。幼儿园作为幼儿教育的启蒙场所,在幼儿成长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家长们往往会将幼儿园教育置于幼儿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位置。就是家长的这种心理造成了两者之间的不平等现象,很多幼儿教师在与家长交流沟通中找不准自己的角色和位置,往往处于居高临下的主导地位,掌握家园合作的主动权;而家长处于被动的听从地位,对于教师提出的各种要求几乎没有拒绝或反驳的权利。这种畸形化的关系显然是不合理的。幼儿教师在家园合作中的地位过于权威化就导致家长不能提出更加多样有效、可行性强的教育建议,抹杀了幼儿教育在家庭教育与校园教育之间的平等性和公平性,不利于激发幼儿家长的主人翁意识来进行有效的家园合作,阻碍了幼儿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二、幼儿教育中家园合作的重要性

(一)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家园教育环境

家庭和幼儿园是幼儿成长阶段的两个重要场所,促进两个主体间的有效合作,能够使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形成巨大合力。

一方面,家园合作不仅便于家长和教师及时发现幼儿在学习生活中存在的不良习惯,从而帮助幼儿及时改正,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而且能提升幼儿园和家庭两方独立教育的效果,促进幼儿未来健康发展。

另一方面,家园合作教育使幼儿无论在家庭生活中还是在园所生活中都能够得到足够的关心和帮助,对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大有裨益[2]。

总体来说,有效促进家园之间科学合理的双向互动式合作教育,能够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园教育环境,使幼儿在家庭生活和幼儿园教育中完美地进行身份转换,在未来的成长中能够更快适应不同的社会环境,从而以更加积极的心态面对未来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挫折,对于幼儿的成长来说,利远远大于弊。

(二)促进家校了解,实现更好办学

从幼儿园的角度出發,幼儿园是对幼儿进行全面教育的主阵地,有效促进家园合作能够使教师从家长那里获得更多关于幼儿成长状况的信息反馈,在交流互动中了解家长对幼儿未来的发展期待,促进家校了解,从而使教师能够对幼儿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形成强大的家校教育合力,使幼儿园实现更好办学。

当前幼儿园进行的一系列教学改革都是为了提高教学水平所做出的努力。但在家园交流沟通不畅的情况下,很多家长不认同幼儿园的做法,导致幼儿园的很多工作难以有效进行下去,成为幼儿园发展、转变过程中的最大阻碍,既不利于幼儿园的发展,也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

在家园合作模式下,家长能够及时了解幼儿园的教育方式对于幼儿成长的积极作用,在交流沟通中最大限度地理解与支持幼儿园教育,从而促进幼儿园改善办学环境,提高教学水平,对于实现幼儿教育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促进家园合力的优化策略

(一)在沟通交流中树立家长的主体意识

在家园合作过程中,家庭教育是最重要也是不确定性最大的因素,很容易影响到家园合作效果。家庭教育中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家长。想要有效保证家园合作的影响力,促进家园合作形成巨大合力,就必须树立家长在家园合作中的主体意识,激发家长积极合作的态度,为家园合作的有效开展提供有力的家庭支持[3]。

首先,要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幼儿园可以通过定期开展幼儿教育讲座,设置家长留言板,开通家长意见反馈通道等来更新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邀请专业教师讲解,为家长开展家庭教育提供科学合理的指导。

其次,幼儿教师应该给予家长充分的尊重与理解,用更加平等温和的方式与家长进行合作交流,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积極调动家庭力量,与幼儿园合力完成对幼儿的教育。

(二)多渠道合作,促进家园合作多元发展

世界文化的多元发展也影响到幼儿教育领域。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的现代化发展方向,有效促进家园多渠道合作,推动家园合作多元发展,对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家园互动合作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促进多渠道合作,一是改变以往家长单向被动参与幼儿园活动的局面。幼儿园教师应该应用专业知识帮助家长从被动参与活动向辅助性专业人员方向转变,让家长在学习的过程中深刻认识到家庭教育对于幼儿成长成才的重要性,使家长掌握更多科学合理的幼儿教育知识,提高家庭教育质量,落实家长助教合作模式,进一步丰富幼儿园的家园合作策略。二是要积极开展各种亲子活动和家长联谊活动,让家长充分参与到幼儿园建设和幼儿成长教育过程中,切实体会到家园合作的魅力[4]。三是充分利用好互联网优势。利用现代信息网络科技创新发展家园合作,首先,幼儿园应该建立自己的专属网站,将园内的各种活动动态及时发布到网站上面,让家长第一时间了解到幼儿园教育的新动态,了解幼儿在园情况,并保证网站的及时更新和维护,为家长解决后顾之忧。其次,幼儿园各个班级应该建立班级微信群和信息沟通反馈平台等渠道,使家长能够及时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及时向幼儿园提出科学合理的意见,教师也应该积极和家长交流互动,发挥家园合作的最大优势。

(三)接受家长监督,以阳光心态促进民主教育

家园合作之所以难以进行,根本原因在于幼儿园教育的不透明和教育双方地位的不平等。家园合作的出发点是让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因此,为了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幼儿园应该以更积极的心态接受家长的监督,以更加阳光的心态促进民主教育。

首先,建立健全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监督机制,成立幼儿家长监督小组,以机制促发展。其次,幼儿园设定每月固定的工作开放日,每月定期向家长开放活动,保证幼儿园工作的公开、透明,让家长充分了解到幼儿园的每一步工作,了解教师和学生的工作、学习环境,紧跟幼儿成长状况[5]。再次,幼儿园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不定期向家长介绍幼儿园教育的有关工作情况,征求家长对幼儿园教育工作的意见,充分发挥家长的监督作用,不断提高幼儿园教育工作质量。

总的来说,幼儿园和家长作为家园合作的两大主体,应该以幼儿教育为中心,充分发挥各自在家园合作中的作用,以更加积极的态度促进家园合作,形成更大的教育合力,进一步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刘伟.基于家园合作的幼儿教学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6):208.

矫军辉.浅谈家园合作的有效方式[J].家长,2020(19):171,173.

杨婷.家园合作实施教育的有效途径[J].当代家庭教育,2020(12):4.

柴晶晶.谈幼儿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20(05):13.

黄晓娜.幼儿教育中开展家园合作的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20,17(01):222.

猜你喜欢
家园合作幼儿园教育合力
“芪”心合力
合力
刍议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民间艺术文化的渗透
论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关于幼儿园区域活动设置的思考与探索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合力同行 创新共赢
在“合力”中呵护未成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