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于学生素养培养的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

2021-07-29 22:03王洪霞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生活化情境

王洪霞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语文教学要让生活融入课堂,让教学回归生活。将课堂的教学融入生活的因素,在生活中进行语言文字实践,真正实现语文生活化学习,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课堂上采用“观察、想象、表达”的方式,再现生活,实现“语文教学的生活化”;生活中加强“说话、习作、实践”的训练,进行语文实践,实现“生活化的语文教学”。从而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丰富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实现语文教学生活化,这应该是语文教学的返璞归真。

一、课堂上采用“观察、想象、表达”的方式,实现语文教学的生活化

小学课本上的很多文本描写的是生活场景,由于学生缺少细致观察的习惯,所以存在“知其名,不知其实”的情况。引导学生走进生活,细心观察,获取信息,才能在课堂学习中更好地理解内容,启迪思维。

1.走进生活,细心观察,体验感悟。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对于课文中所描述的事物或场景认识模糊不清,需要具体形象的生活画面或生活体验才会理解。

例如在教学《升国旗》一课前,我带领学生深刻感受了周一的升旗仪式。我提前给学生布置了任务:同学们注意看国旗是什么颜色的;上面有几颗星,这几颗星有什么区别;伴着国歌,国旗是怎样升起来的;升旗时,同学们在干什么。学生带着问题去亲身经历升旗的过程后,再来学习《升国旗》一课时,学习的积极性就很高。形象地理解了“徐徐升起”就是慢慢升起的意思,理解了生字“升”的意思,并联想到生活,说说带有“升”的语句。例如,河里的水面上升了,发烧的小朋友体温上升了,早晨太阳升起来了等等情境,实现了“升”的字义理解和运用。同时形象感知到词语“徐徐”的样子,并采用换词和在语境中用一用“徐徐”的方式,完成了由感悟到运用的转变。学习短语“我们立正”“我们敬礼”时,结合经历的升旗场景,使学生感受到“立正、敬礼”是严肃的动作,表示对国旗的尊重,明白要尊重国旗、热爱祖国。走进生活,引导学生感受情境,经历体验,不仅使抽象的词语在丰富的情境中形象化,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实践运用,使得字词教学充满活力和乐趣,同时也使学生受到尊重国旗、热爱祖国的情感教育,进行了语文素养的培养。

2.再现生活,创设情境,想象感悟。小学语文课文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了解主要内容并不难,但如何通过品读语言文字来体会词语的妙用和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深入体会其中的情感是教学的重难点。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走进他们的生活情境,产生思想的共鸣,积極地、创造性地解读文本,真切地体会到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感受到学语文的乐趣。

例如,教学《王戎不取道旁李》时,有一句“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我没有进行“灌输式”的讲解,而是创设了一个情境:首先利用幻灯片出示了李子树果实累累,把树枝压弯的背景画面;然后运用小组合作表演“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的故事情节。学生在想象表演的过程中,真正将自己融入文本的情境,走进了人物的内心,把握了角色的灵魂。这样的教学也为学生接下来理解“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以及有节奏朗读和复述故事内容做好了铺垫。

3.体会感悟,朗读抒情,表达生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朗读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提倡自然,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在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走进生活的情境,在体验感悟的基础上才能真实、自然地朗读表达。

例如,在教学《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一课的第6、7段时,学生对“熨帖”“凌乱”两个词语的理解不够清晰,对于这两段描写的水泥道之美也较难体会。我领着学生来到了美丽的校园水泥道上,金黄的、半绿半黄的、枯黄的落叶铺满了水泥道。我让学生放眼望去,“印着落叶图案、彩色的地毯”这样的课文词汇学生脱口而出。我引导学生拿起梧桐叶片观察起来,学生发现真的很像一个个金色的小巴掌。接着发现由于雨后地面湿,整个叶子紧紧贴在了地面上,也就理解了文中“熨帖”一词的意思。最后我又让学生感受“凌乱”的样子,并理解为什么“凌乱”还会增添水泥道的美?学生很自然地领会到这是自然之美。回到课堂教学中,配合着优美的钢琴曲《秋日私语》,学生语气自然、情感充沛、声情并茂地将课文内容进行了朗读。在朗读声中,仿佛走在了作者那“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上,与作者并肩而行,领略着这凌乱之美、自然之美。这样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生活中加强“说话、习作、实践”的训练,实现生活化的语文教学

“生活即语文”,将“生活世界”和课堂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走进生活,开展语文实践,进行探索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口语表达,述说身边的小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的学生要求能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结合低年级段的教学要点,我开展了“每日一讲”活动。将学校和家庭作为最好的取材基地,主要选取两种题材:一是发生在自己身边有意思的事情;一是选取好故事讲给大家听。学生对于第一种题材特别感兴趣,讲述的内容有看到的、听到的和自己亲身经历的。由于是自己生活中的事情,所以学生表达时声音响亮,充满自信;内容比较完整,有自己的感想。

2.习作练习,描写眼中的生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只要让学生亲身去体验,就会感悟到生活之美。例如,学生在写以“校园风景”为主题的作文时,我在春意盎然的时节带领学生走进了校园一角“百花园”,让学生去看,去摸,去闻,充分感受这百花园的美景。于是,学生笔下的迎春花是这样的:瞧!这儿多美啊!迎面扑来的阵阵芳香让我们感到格外舒服,迷人又玲珑的迎春花散发出黄灿灿的“金光”,好像夜晚街头黄色的霓虹灯,真俏皮!……生活经历使学生有了深刻的感悟,有了表达的欲望和创作的源泉。

3.实践活动,展现校园和社区文化。在学习方式方面,《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指出“学生要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走进多元复杂的生活,利用综合性语文教学活动和一切社会现象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教育”。在学校里,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实践活动,结合重大节日和主题班队日,引导学生采用手抄报或班级播报的形式进行班级文化的内外展示。在社区里,让学生行动起来为草坪设计保护标语,针对社区内卫生破坏情况引导学生分小组进行调查,还可以开展“调查菜市场不同季节蔬菜的比例”“社区小小书画展”等活动。诸如此类的语文实践活动,不仅增加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开阔了学生的眼界,而且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实践调查能力,更重要的是在生活实践中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简介:山东省东营市育才学校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生活化情境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更加贴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