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中年级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策略

2021-07-29 08:48王海霞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小学中年级指导策略课外阅读

王海霞

摘 要: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是课程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指导小学中年级学生积极开展语文课外阅读,不仅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提升文化素养。本文在分析小学中年级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策略。

关键词:小学中年级 课外阅读 指导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4.006

语文不仅是一门课程、一门学科,更是一种语言,是在日常生活和未来工作中与人交流的工具,对于学生日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小学中年级学生语言能力日渐成熟,课外阅读不仅能够使学生领略语文魅力、拓宽视野,于课堂教学大有裨益,更能有效提升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本文立足于小学中年级学生语文知识掌握的实际情况,对该阶段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进行了探讨。

一、小学中年级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现状

就目前而言,小学中年级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部分教师受功利性教学理念的影响,对课外阅读教学指导重视程度不足,仍将重点放在提高学生考试成绩上,布置大量作业挤占学生的课余时间,打消了其进行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第二,大部分中年级学生还未形成正确的、属于自己的课外阅读方法,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能区分读书与读句子、读文章的差异,采用读课文的方式来阅读课外书籍,速度极慢,效率较低,也使得课外阅读成为繁重任务,阅读兴趣不高。

第三,现阶段我国并未对小学生课外阅读材料做出统一规定。目前市面上书籍种类繁多,但少有契合中年级小学生年龄特征、又与课本知识衔接紧密、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拓宽视野的优质书籍。另外,盗版书籍、网络书籍的泛滥以及其质量的低下,成为学生课外阅读中的陷阱,特别是其中充斥的错别字、消极思想都会对学生造成不良影响。

二、小学中年级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一)传授高效的阅读方法

首先,课外阅读与课文阅读二者间存在本质区别,其阅读方法也大相径庭,但小学中年级学生并不能意识到两种阅读的特征和差异性,也无法分别采用适宜态度和恰当方法对待。若教师一味要求学生扩大阅读范围、提高阅读量,却不授之以渔、不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时间,就会使学生读书虽多却不能化为己用,不能将阅读量转化为知识储备,导致其阅读效率低下。因此,教师必须加以引导,在课外阅读教学中有方向、有目的地纠正学生错误的阅读习惯与方法,帮助其总结阅读经验,领悟阅读规律,提高学习能力。

1.略读

略读的对象包括课本中提供的具有拓展延伸性质的材料,以及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所读的大部分书籍。对此类对象,应当将主要关注点放在内容本身,不需要在细节问题上过多纠结,也无须精研每一句话、每段文字所用的手法,只需快速浏览文章,抓取关键信息,了解中心思想,能够概括性地说出书籍或文章的梗概即可。

其中,关键信息指的是阅读材料中重点强调的元素或各类文章、书籍的共性要素,如记叙性文章中主人公的身份、经历,整个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情感、转折点等,还有文章大致结构、高潮部分。教师在开展略读指导时,应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取舍,分清轻重主次,以保持较高的阅读速度,同时可以在较短时间找准重点,做到浏览、跳读、区分关键信息与非关键信息。教师可将课本内容作为基础,选取诸如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不懂就要問》、第三单元第11课《一块奶酪》、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蝴蝶的家》、第四单元第15课《女娲补天》等不同类型的文章作为练习材料,向学生传授“略读”理念与方法。

此外,还应矫正学生的阅读习惯,杜绝指读、逐字逐句阅读等现象,否则会严重限制阅读速度,不能达到“一目十行”效果。指导学生熟练掌握略读方法,能够使其在课外阅读中高效地读完作品,掌握更多知识,从而拓展知识面、获得阅读方面的知识积淀。

2.精读

精读与略读相反,其对阅读速度并无要求,但注重质量。精读的对象是针对课内的重要课文、课外的经典美文或篇章段落而言。当教师在阅读指导中发现水平较高、具有研读价值的文章或者段落、句子时,应指导学生用精读的方法仔细深入地进行阅读,从而帮助学生掌握文章所用的修辞手法、字词的组合与安排、语序、人称、表达方式等,即采用“对待课文”的态度来进行阅读。

在课堂上,教师可带领学生一同练习精读法,第一遍先浏览文章(即略读),使学生掌握大致内容和主要结构,在此基础上循序渐进,深入研究,逐字逐句地分析其精妙之处,介绍文章架构、谋篇布局手法,用特殊颜色的水笔标出经典字词、语句、修辞等,让学生能够自行体会作者围绕某个中心来组织语言的具体方法,并有意识地进行学习。

在对内容的研究上,也应更为深入。教师可以使用情境教学法、生活化教学等方式,创造与文章内容相适应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将自己代入其中,设身处地地想象和感受,体会主人公的思想感情,思索作者想要说明的道理或者表达的倾向,并在此过程中得到精神层面的熏陶,提高文学修养。为了提高学生提炼文章思想的能力,教师应增加课堂提问次数,让学生们各抒己见,鼓励其从多个角度思考分析,相互影响,相互学习,从而能够更全面地看待文章,而非直接背诵参考书中的“标准答案”。

3.回溯

回溯过程即“学而不思则罔”中的“思”,指的是在阅读过程结束后,升华感悟、消化知识、提高能力的过程,是发挥课外阅读功效的关键,也是在阅读教学指导中经常容易被忽略的地方。教师应当开展阶段性的回味活动,请学生们介绍自己最近所读的课外书籍,并向同伴讲述书籍的特别之处、分享阅读感受,调动其他同学的阅读兴趣,同时帮助自己回忆书籍内容,获得全新的体悟。

(二)充分利用名人效应

小学中年级学生对名人都有崇拜的心理,教师若能够在课外阅读指导中善加利用名人效应,为学生树立榜样,就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榜样通常分为两种:第一种是知名作家,如鲁迅、冰心、老舍、毛泽东等,都是小学生崇拜的对象。教师可以为学生讲些著名作家关于阅读方面的小故事,或他们的阅读方法,推荐他们的经典作品或节选,从而让学生在知名作家作品的熏陶下,充分感受课外阅读带来的乐趣。第二种榜样则是阅读量较大,或阅读速度快、见识广博的学生。身边的榜样更能够激起学生的好胜心理,起到较好的效果。教师可以定期在班级中举行阅读比拼活动,请学生们以课外阅读为对象进行“攀比”,如比拼阅读量、在读书时的收获等,并对优秀者进行表扬,号召全班同学向其学习,形成良性竞争。

(三)开展多样阅读活动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还可举办多样化的趣味阅读活动,既能照顾中年级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又可将阅读从繁重的任务转变为有趣的娱乐活动。

例如,教师在精挑细选、推荐完课外阅读书目后,可采用“通关游戏”形式来检验学生们的阅读效果,在卡片正面画上与情节内容相关的图案,背面写上相关问题,请学生们抽卡回答。采用小组积分制,最后比较不同组获得的积分,根据排名发放奖励。诸如此类的活动,既能帮助学生进行回溯,又可使课外阅读趣味横生。

总之,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使学生获得知识的积累与能力的提高。通过书籍窥见多彩世界,陶冶情操,对语文教学本身也具有强大的促进作用。教师应从思想上重视课外阅读,并采用各种恰当方法,引导与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加课外阅读,同时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达到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实现身心健康成长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雷荣标《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指导方法研究》,《速读(中旬)》2018年第4期。

[2] 吕扬《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研究—以大连某城乡结合部小学为例》,辽宁师范大学2018年硕士论文。

猜你喜欢
小学中年级指导策略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创新理念快乐教学
谈小学中年级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小学中年级学生错别字对策研究
大学生思想行为偏误与指导策略研究
小学生记叙文习作课堂指导策略
影响学前幼儿图书阅读理解的因素分析及指导策略
小学习作复习“五步曲”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