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探究

2021-07-29 08:48刘敏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指导策略小学语文

刘敏

摘 要:整本书阅读的理念,最早是由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提出来的。他在《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提道:“把整本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这是叶老第一次明确提出要读整本书。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学生到了中高年级能不能顺利学习,首先取决于他会不会有效阅读,在阅读的同时能否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否阅读。”由此可见,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尤其是阅读整本书能够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对语文素养尤其是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的提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整本书阅读 指导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4.004

整本书阅读的课程前景灿烂,但实施起来却阻力重重。它既不可能靠课内教学完成,也不能指望每周两课时的阅读课或家庭作业,要靠课外,靠假期,靠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在自由的状态下完成。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内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培养学生读书兴趣,以促成整本书阅读的实施。

一、小学整本书阅读指导的价值

在核心素养培养背景下,小学语文更多关注的是学生们阅读兴趣的培养。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歡的经典作品进行阅读,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文学素养,同时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整本书阅读活动的开展,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意义重大。

1.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提升思想境界

小学阶段开展整本书阅读,能让学生接触到足够丰富的语言。不少学生说话作文时,语言干枯,词不达意,这与课外阅读量少有直接关系!有人曾问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你的语言功底是怎样形成的?”他回答说:“得益于课外阅读。”由此可见阅读的重要性。若要学好语文,必须通过大量反复的阅读,形成足够的积累,才能在运用时得心应手。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读书能提升人的思想境界,使人生过得更有意义。只有读书才能明理,只有读书才能增长智慧,只有读书才能静下心来,少了浮躁,多了淡泊。读懂了一本书,读懂了一句话,也许能够用上一辈子。

2.推动新课改教育体系的完善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整本书阅读,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小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思维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整本书阅读教育的引入,可以帮助学生们从整体的角度来感悟课文的教学内容,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写作风格以及写作架构,为学生们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二、选择适合学生读的书

学生的年龄不同,学段不同,他们的阅读兴趣和认知水平也就不同。教师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读书兴趣,选择适合学生读的书。刚刚踏入校门,几乎没有识字能力的低年级学生,最适合读绘本。随着年级的增高,老师就要将童话故事、神话故事、历史故事、中外名著、科普著作等各种作品,逐步推荐给学生阅读。

教师还可以联系课文内容进行延伸阅读。如学习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人物描写”时,可以引导学生读《小兵张嘎》《骆驼祥子》《儒林外史》等名著,这些是与课文内容有联系的书,属于课文内容的延伸阅读。当学生对某一篇课文和作者感兴趣的时候,会情不自禁地去搜索和阅读相关的书目,这时教师就应当给予学生合理的建议,推荐学生阅读一系列相关的文章作品。如学习五年级上册冰心的《忆读书》一文,老师可以推荐该作者的其他作品,如《寄小读者》《小桔灯》等。

三、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我们强调学生多读书,读整本书,但既不能漫无目的地让学生去读,更不能强行逼着学生去读,必须通过策略来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使他们真正喜欢读。

1.通过诱读,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笔者曾执教过一个年级,那时刚接这个班,提前了解到这个班级的孩子不爱读书,阅读量极少。为了调高孩子的读书兴趣,我特地从图书馆挑选了一本内容极其有趣的图书《了不起的狐狸爸爸》。跟学生第一次见面,我便声情并茂地朗读了前面的内容,读到关键情节,我故意止住,给每位同学都发了这本书,让他们带回家去读。后来家长反馈,孩子吃饭、上厕所时都要捧着这本书读。学生读书的兴趣提高了,阅读量自然而然就大大增加了。

2.给学生读书的自由,再进行引导,逐渐提升他们的兴趣点

我们经常听到一些父母抱怨他们的孩子不爱读文学书,而是喜欢看诸如漫画、游戏等所谓的杂书。实际上,这样的孩子也有着强烈的阅读欲望,只是他们的兴趣偏离了正确方向而已。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否定或批评他们,而应该先给他们阅读的自由,然后抓住合适的机会巧妙引导,进行迁移,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3.创设良好的读书环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阅读的过程中,开展“讲故事”“读书报告会”“优秀读书笔记展示与评价”“图书漂流”等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可以有效地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巩固阅读成果,让学生享受阅读乐趣并激发他们的阅读热情。开展讲故事活动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特别是小学生,一听老师要讲故事,都会坐直,竖起耳朵,带着好奇心,认认真真地听。所以,当老师讲完故事,向学生推荐课外书时,学生们肯定会更有兴趣。

开展“图书漂流”活动也是激发学生读书兴趣的好方法。我们学校每年都会组织一次图书漂流活动,大家把从家里带来的书一一摆在操场上,这儿一堆儿,那儿一丛,整个操场充满浓浓的书香气息。图书漂流活动营造了好书滋润学生的氛围,让更多的学生读到了自己喜欢的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上好读书指导课

整本书阅读教学可以从导读课、推进课、拓展课几方面开展。

导读课:拿到一本自己喜爱的书,教师要引导学生先看书名、封面,再浏览序言、目录等,以吸引学生的注意,使他们对一本书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还要向学生渗透阅读方法,培养他们从头至尾读完整本书的习惯,进行圈点勾画做批注的习惯,边阅读边思考、反复阅读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等。导读课上,老师要给学生布置读书任务,促进学生的读书效率。

推进课:教师要利用阅读课围绕一本书的主题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采用班级读书会的形式,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如绘画表意活动、故事表演活动、知识竞赛活动、读书摘抄小报展评等一系列孩子们喜爱的阅读形式,以维持学生的阅读兴趣,推进阅读进程,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发挥自己的优势,体验阅读带来的快乐。

拓展课:整本书阅读接近尾声时,教师应将学生的阅读活动加以拓展,引导学生回顾整本书,交流分享阅读整本书后引发的思考,做好沟通与交流工作。利用这种方式可以强化学生对书籍内容的深入理解与解读,同时也提升了学生对阅读内容的记忆。在生生之间、生本之间、师生之间产生交流碰撞,有利于帮助学生提升整本书阅读的效果。

五、构建家校阅读共同体

学生们在学校阅读的时间毕竟有限,而各学科又承担着不同的教学任务,因此,构建家校阅读共同体就成为必然。老师可以定期召开家长会,教家长如何与孩子共读一本书。在家里,父母应该尽可能多地创造机会和孩子共读一本书,为孩子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与孩子交流读书心得,就书中的内容一起讨论。家长还可以鼓励孩子把书中的故事情节复述出来,既加深了对书中内容的理解,又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学校定期组织评比,以优秀的书香家庭为榜样,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

总之,在新时代教育体制下,整本书阅读教学对小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培根说:“读书会使人成为完善的人。”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整本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引领学生们走进书的海洋,体会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和读书的乐趣。

参考文献:

吴亮奎《语文课外阅读:定位与评价》,《教育科学论坛》2015年第13期。

(本文系本校整本书阅读课题研究成果,课题名称:《小学生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的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2017DZYB016)

猜你喜欢
指导策略小学语文
区角游戏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大学生思想行为偏误与指导策略研究
小学生记叙文习作课堂指导策略
影响学前幼儿图书阅读理解的因素分析及指导策略
小学习作复习“五步曲”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