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通道微创穿刺术在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中的临床研究

2021-07-30 14:38洪庆锋
智慧健康 2021年17期
关键词:脑部血肿微创

洪庆锋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医院,新疆 奎屯 833200)

0 引言

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属于高发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出血引起颅内血肿,对脑组织造成继发性损伤,长期高颅内压将导致致残及死亡风险大大增加,治疗的关键在于控制脑出血症状,对颅内血肿进行清除及引流,降低高颅内压[1]。临床主要采用外科手术可以起到理想的效果,恢复正常神经功能[2]。开颅手术属于常用术式,可以肉眼直观下操作,清除血肿,降低高颅内压风险,但是该术式时间较长,容易对患者的脑部造成二次损伤,有必要研究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术式[3]。随着微创手术的兴起,软通道微创穿刺术也逐渐广泛应用于HICH治疗中,软通道微创穿刺术是通过建立软通道进行血肿引流,稳定颅内压,降低颅内再次出血风险,疗效得到临床证实。本研究将对软通道微创穿刺术治疗HICH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实验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本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0例HICH患者,以患者自愿为原则进行分组,观察组(20例)行软通道微创穿刺术,对照组(40例)行开颅手术。观察组男13例,女7例,年龄37~68岁,平均(51.42±2.37)岁。对照组男27例,女13例,年龄35~70岁,平均(50.78±2.69)岁。两组HICH患者入院资料差异较小(P>0.05)。

诊断标准:参照《高血压性脑出血中国多学科诊治指南》[4]中的HICH的诊断标准:患者有明确的高血压史,出现突发性头痛、呕吐、肢体及语言运动障碍,甚至出现昏迷等相关症状;经影像学诊断证实脑部(基底核区、丘脑等区域)存在典型出血特征。

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HICH相关诊断标准,经影像学证实;②GCS评分9~12分,出血量15~30mL;③满足手术适应证;④患者自愿选择本研究术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对所用药物及成分过敏、不耐受;②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或血液系统疾病者;③经CT/MRI排除动脉瘤、烟雾病、颅内肿瘤等脑血管病变者;④合并其他严重并发症患者;⑤依从性差或精神异常。

1.2 手术方法

对照组(40例)行开颅手术,操作如下:经全麻起效后,于CT引导下取血肿最近的颅骨浅表部位行直切口,钻孔扩展骨窗至3~4cm,切开悬吊硬脑膜,确定血肿具体位置,于显微镜下清除血肿,确保颅内压的正常值,应用双击电凝对活动性出血止血,无活动性出血后于血肿腔内留置引流管,逐层关颅。

观察组(20例)行软通道微创穿刺术,操作如下:经头颅CT定位确定血肿位置、面积,于血肿最大层面中心处进行穿刺局麻,麻醉起效后避开血管及重要功能区,于穿刺点行1cm切口,钻颅器钻颅,置入血肿引流管,抽取20%~30%的血肿量,反复缓慢抽吸,避免吸力过大引起再出血风险。直到新鲜血液被抽吸出来注入生理盐水冲洗,若为陈旧性血液,则需注入5万U稀释尿激酶,2h后开放引流。术后第2天同样冲洗1次,置管3d持续引流后可根据血肿清除量及结构恢复情况进行拔管。

1.3 观察指标

住院指标:观察及对比相同标准下两组患者的住院指标,包括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

神经功能恢复指标: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5]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认知功能情况进行评估,该量表包括视空间与执行力、命名、记忆等8个维度,总分30分,≥26分为正常认知功能范围,低于该范围则为认知功能障碍。采用临床常用卒中量表(NIHSS)评估两组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包括肢体、意识等11项维度,总计42分,分数越低,神经功能缺损越低。

临床疗效:参照诊断标准(临床症状、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制定疗效标准,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级疗效指标。①显效:手术治疗后,头痛、呕吐、肢体及语言运动障碍等相关症状基本消失,经影像学检查脑部血肿基本清除,NIHSS评分减少90%以上;②有效:头痛、语言运动障碍等相关症状有所好转,经影像学检查脑部血肿基本清除,NIHSS评分减少40%~90%;③无效:上述典型特征无明显变化或恶化,脑部血肿清除不完全,NIHSS评分减少<40%。治疗有效率为有效患者与显效患者之和。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数据分析,研究所得的疗效评价为计数资料,以(%)表示数据;住院指标、神经功能恢复指标为计量资料,以()表示数据,通过χ2和t检验,组间、组内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HICH患者实施不同手术的疗效评价

观察组的实施疗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82.50%的疗效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HICH患者实施不同手术的疗效评价[n(%)]

2.2 两组HICH患者住院指标对比

观察组的住院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更短,住院费用更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HICH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指标对比()

表2 两组HICH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指标对比()

2.3 两组HICH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指标对比

经过手术治疗后,观察组的神经功能恢复指标(MoCA、NIHSS)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两组HICH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指标对比(,分)

表3 两组HICH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指标对比(,分)

注:*与手术前相比,P<0.05。

3 讨论

高血压属于中老年高发慢性疾病,疾病的进展过程中会增加颅内压,增加脑动脉负担,增加脑出血风险。HICH的病理发病机制是脑内动脉瘤破裂,导致脑组织出血,引起脑局部缺氧、缺血,长时间的脑血肿将会诱发脑疝形成[6]。因此有必要尽早清除血肿,降低生命风险,临床治疗术式较多,需要选择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术,延长患者的生存期[7]。本研究显示,应用软通道微创穿刺术治疗效果优于常规开颅手术,创伤性较小,经济效益高,更适用于临床应用。

开颅手术可以彻底清除颅内血肿,但是对患者的脑组织造成的创伤面积过大,再次损伤及出血风险较高,且术后恢复较慢,出现并发症感染的几率较高,不适用老年患者[8]。而软通道微创穿刺术的作用机制是通过硅胶软管置入对血肿抽吸与引流,颅内压下降速度较缓慢,降低骤降对脑部组织的二次损伤,降低颅内再次出血风险;创伤面积较小,无需开骨窗,术后恢复较快,预后质量理想。采用软通道的优势在于可以直视下穿刺,管路较软,灵活性更高,可以根据脑血肿位置调整穿刺针的方向,并内置引流管,不会造成医源性损伤,对脑部组织的损伤较小[9]。对于出血量低于30mL的患者来说,临床首选微创手术清除血肿,控制疾病进展,解除脑疝风险[10]。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实施术式疗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可能是由于软通道微创穿刺手术可以彻底清除血肿,改善大脑供血功能,建立血液微循环,修复损伤神经元,同时创伤较小出现术后并发症风险较低,可以起到理想的治疗效果[11]。观察组的住院指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可能是由于软通道微创穿刺手术属于微创手术,对脑组织的损伤牵拉、创伤较小,治疗效果理想,可以彻底清除血肿,从而减少术后恢复时间,降低住院费用。观察组的神经功能恢复指标(MoCA、NIHSS)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可能是由于软通道微创穿刺手术采用局部麻醉,可以降低全麻对患者形成认知障碍风险;同时无需暴露脑部组织,降低颅内感染及再次出血风险,保护脑部组织。通过微创穿刺手术可以清除血肿,消除脑部潜在风险,改善脑部内环境,降低神经损伤,恢复认知功能。

综上所述,软通道微创穿刺术治疗HICH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头痛、呕吐、运动障碍等相关症状,经济效益更高,神经功能恢复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脑部血肿微创
持续骨牵引复位在近节指骨干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肺癌的微创介入治疗——专访北京医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主任李晓光
分析微创无痛治疗龋齿的效果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不翻瓣微创口腔种植的临床研究
护理多发性颅内血肿患者时需要注意哪些情况
脑部三维核磁共振图像分析
12400年前“木乃伊狗”
俄国现12400年前“木乃伊狗” 大脑保存完好
压抑食欲使人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