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经穴位按摩预防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效果分析

2021-07-30 14:38何远梅张莉玲李会琼陈玉叶郭智涛钟瑞芳
智慧健康 2021年17期
关键词:淋巴上肢水肿

何远梅,张莉玲,李会琼,陈玉叶,郭智涛,钟瑞芳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东 广州 510095)

0 引言

乳腺癌是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也是女性最常见的三大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我国乳腺癌的患病率不断攀升,已经位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的首位,我国也成为乳腺癌发病率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乳腺癌相比于其他类型的恶性肿瘤治愈率较高,患者的生存时间较长,据调查,乳腺癌术后五年生存率可达到85.9%,术后十年生存率可达到80.0%[1-3]。随着乳腺癌术后生存时间的延长,术后生存质量问题也备受关注,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是常见并发症,不仅影响美观也损害患者的健康,且一旦发生很难治愈。因此,预防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是提高女性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本研究旨在研究循经穴位按摩用于预防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效果,详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选取广东省第二中医院乳腺科于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接诊的120例乳腺癌腋窝淋巴清扫手术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60例。观察组:年龄20~68岁,平均(45.23±2.16)岁。对照组:年龄21~67岁,平均(45.38±2.24)岁。两组的年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的预防手段,常规预防手段主要包括功能锻炼和健康宣教。①功能锻炼:于术后24h内指导患者做伸曲、握拳、旋腕等动作活动患肢,每次10min,每日3~4次;术后1~3d帮助患者做患肢肌肉等长收缩运动,每次5min,每日30次;术后4~7d增加肘部屈伸运动,每日锻炼时间和强度以患者自身可承受为适宜;术后7~14d加强摆臂锻炼和后续锻炼;术后15d后做爬墙锻炼。②健康宣教:叮嘱患者不选择患侧肢体输液、测血压、抽血,不提超过6.8kg的重物。若患肢不小心受伤,则及时进行消毒和包扎。穿着的衣物袖口要宽松,避免被蚊虫叮咬,避免长时间穿戴紧身的衣物或有钢圈的文胸。

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预防性手段基础上增加循经穴位按摩,操作如下:取患者卧位,在患侧上肢均匀涂抹适量的润滑油。根据十二经络流注顺序,分别用指揉法、指推法、掌推法,有下向上按照六条经络在上肢循行的路径开始疏通,每条经络疏通按摩时间为2min。采用指按法、指揉法、指掐法对以下穴位进行按摩,穴位顺序为:手太阴肺经(少商、孔最、尺泽、云门)→手阳明大肠经(商阳、合谷、手三里、曲池、肩髃)→手少阴心经(少府、少海)→手太阳小肠经(后溪、肩贞)→手厥阴心包经(内关、曲泽、天泉)→手少阳三焦经(关冲、外关、肩髎)。每个穴位的按摩时间是1min,以患者可以耐受为适宜。从下向上按摩患侧上肢,按摩方法为掌揉法、掌推法,先按摩内侧,后按摩外侧,按摩2min。从术后7d开始按摩,每周按摩1次,4周为1疗程,共按摩4个月。

1.3 评价标准

(1)分别于术后1周、2周、1个月、2个月、4个月,对两组患者的上肢连续周径进行测量,以掌正中位置、肘正中位置和腕横纹为测量点,每隔4cm选一个测量点,直至腋根部。患侧周径与健侧相比的周径差超过2cm则判定为上肢淋巴水肿[4]。

(2)分别于术后1周、2周、1个月、2个月、4个月,对两组患者的乳腺癌淋巴水肿症状体验指数[5]进行评价,量表包括症状出现、症状困扰两个部分。症状出现部分的评估条目共24个,每个条目的评分范围是0~4分,总得分范围是0~96分,所得分数越高,说明症状越严重。症状困扰部分的评估条目共32个,各条目选用5级评分法,总评分是0~128分,所得分数越高,表示症状困扰越严重。

(3)分别于术后1周、2周、1个月、2个月、4个月评估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使用的评估工具是视觉模拟量表[6],量表的评分范围是0~10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的疼痛程度越严重。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统计时使用的软件是SPSS 25.0,研究过程中涉及到的计量和计数资料表示方法分别是n/%、,检验方法分别是卡方、t,统计学结果P<0.05则说明存在显著差异。

2 结果

2.1 对比术后不同时间两组患者的上肢周径

术后1周、2周、1个月、2个月、4个月,观察组患者的上肢周径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存在显著差异,见表1。

表1 对比术后1周、2周、1个月、2个月、4个月两组患者的上肢周径(,n=60)

表1 对比术后1周、2周、1个月、2个月、4个月两组患者的上肢周径(,n=60)

2.2 对比术后不同时间两组患者的乳腺癌淋巴水肿症状体验指数评分

观察组患者术后1周、2周、1个月、2个月、4个月的乳腺癌淋巴水肿症状体验指数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有显著差异,见表2。

表2 术后1周、2周、1个月、2个月、4个月两组患者的乳腺癌淋巴水肿症状体验指数评分对比分析(,分,n=60)

表2 术后1周、2周、1个月、2个月、4个月两组患者的乳腺癌淋巴水肿症状体验指数评分对比分析(,分,n=60)

2.3 对比术后不同时间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评分

观察组患者术后1周、2周、1个月、2个月、4个月的疼痛程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见表3。

表3 术后不同时间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评分(,分,n=60)

表3 术后不同时间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评分(,分,n=60)

3 讨论

中医认为,乳腺癌患者术后发生淋巴水肿主要是由于患者术后正气不足,湿浊凝聚、气血亏虚[7],我科提出采用循经穴位按摩进行针对性干预。本研究显示,经循经穴位按摩干预的乳腺癌手术患者在术后1周、2周、1个月、2个月、4个月的上肢周径更小,乳腺癌淋巴水肿症状体验指数评分疼痛程度评分更低,充分体现了循经穴位按摩的优势。循经穴位按摩是集经络点穴、推拿为一体的操作方法,我科开展循经穴位按摩的过程中选取了患侧上肢的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遵照十二经络的流注顺序及循行路径依次进行按摩,同时对相应穴位运用推、揉、按等方法进行按摩,可以达到疏通经络、调理气血、消肿利水、驱邪扶正的目的,进而提升患者的总体生活质量[8-10]。

综上所述,乳腺癌患者术后接受循经穴位按摩更有利于预防淋巴水肿的发生,同时可减轻淋巴水肿对患者的困扰,减轻其疼痛程度,可推广。

猜你喜欢
淋巴上肢水肿
前臂完全离断再植术后持续康复护理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教你一套全身淋巴按摩操
不同数学模型多b值DWI在预测子宫内膜癌淋巴血管侵犯中的能力
双上肢训练在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水肿是怎么回事,该怎样消除水肿呢?
从水肿捕捉疾病的蛛丝马迹
两臂血压为何会不同
注意,有种“胖”不能靠运动去减
淋巴水肿的预防与照顾——乳癌康复者的隐忧
做个瘦子 送走水肿肌